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weih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香港雅典音响产品专栏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6:26:32 | 只看该作者

Nelson细说M2

First Watt M2每声道输出功率25瓦,它使用JFET和MOSFET晶体管以纯A类模式对信号进行放大,并且不使用负反馈,以取得更加自然的声音。Nelson说JFET的失真小,他很喜欢失真小的元件,当然,如果今后有其他的替代产品,他同样不会拒绝。在很多发烧友看来,负反馈就像是“必须的瑕疵”,尤其是在失真大的线路中,加入负反馈可以抵消掉很大一部分失真,从而使输入喇叭的信号更加逼真。而显然这与Hi-Fidelity的精神是违背的,但是很无奈,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能力把失真控制到很低的水准。因此,放弃负反馈是需要代价的,那就是更加精益求精的设计,将失真扼杀在摇篮中。Nelson认为通常情况下,结构简单的胆机通过设置低输出阻抗以及搭配高灵敏度的喇叭可以俘获很多人的心,比较大的偶次谐波失真在小音量的前提下可以收获很甜润的声音,但是表现大动态的时候肯定会捉襟见肘。M2就是专门针对这个限制而设计的功放,它在输出级采用一对配对的MOSFET进行纯A类放大,这个电流增益级能够非常线性地契合前面的电压增益部分。而传统的电压增益部分就是线性最差的部分,这部分既要放大电压又要放大电流,所以问题最多,First Watt M2的办法是采用一个被动的电压增益级,即一个自耦变压器,在保证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比例,提高电压的比例,降低电流的比例,就可以保持很好的线性了。后面的电流增益级因次可以像前面所说那样简单,Nelson说自己已经非常多次地试验过,尽管自耦变压器依然存在失真和频宽限制等问题,并且也会将自己的声音特色带给器材,但实际聆听效果非常不错。尤其是声音带有一种暖暖的色调,中频部分尤其醇美,和很多优质的胆机有相似的听感,而它又有足够强劲的推动力,恰好弥补了大型石机后级和小型胆单端后级两者的不足。M2的输入阻抗设置在6千欧左右,大多数前级都可以轻松搭配它,为了照顾胆机爱好者,M2特别设置了一对低失真的JFET作为输入级的缓冲,如此一来,输入阻抗可以达到100千欧左右。First Watt M2设计相当简洁,背板上只有电源插头、一组RCA输入和一组喇叭接线。打开机壳看到内部更加简洁,除了一只巨大的环型变压器以及两个作为秘密**的自耦变压器之外,就是数量极少的电子元件了。每声道各一对MOSFET直接紧贴在散热片上。尽管First Watt M2的外壳看起来不起眼,但里面的做工还是很精细的,焊点很牢固,导线的线脚都收得很紧,没有多余外露的部分,很多关键的地方还加了额外的胶圈保护。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6:26:52 | 只看该作者

有一丝胆机的味道

我为Frist Watt M2搭配了音乐之旅4.8前级,Rega Saturn CD机,奥高号角音箱、Dali Mentor Menuet音箱、金琅乐神3号落地箱,参考机有AMP MK2单声道后级和音乐之旅单声道后级。刚开声,Frist Watt M2没有令我感到特别突出的地方,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论推力,它肯定距离两个单身道怪兽级后级距离很远,不过,让这对大块头的号角音箱唱得开扬仍然是可以完成的任务。大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使用之后,Frist
Watt M2开始显现了自己独特的一面。先是觉得声底中带有了一丝暖暖的感觉,仿佛有一些胆机的味道。尤其是在中频部分,一种饱满和润泽的感觉扑面而来,听人声仿佛就在耳边聆唱,直接得仿佛能感到歌手的心跳。而AMP MK2单声道后级和音乐之旅单声道后级在两端延伸上更加强调,严谨的味道更重;相比之下,First Watt M2就显得比较浪漫,推动奥高号角音箱,高频部分更带有甜味,小提琴琴弦的粘滞感更强,木管乐器更加灵动。所不同的是,First Watt M2跟同档次的胆机相比,失真更小,染色更少,声音更加中性。换句话说,你会觉得First Watt M2很有韵味,却常常说不出这种韵味来自哪里,因为它既不是增强了的中频量感,也不是将高频泛音人为增多,也没有通过相位扭曲来取得类似“堂音”的效果。在听感上那微妙的部分,就像是不同工艺酿造的美酒,主要成分都是酒精,口感却是那么地不一样。听歌剧《茶花女》选段,歌剧中男高音不仅仅是明亮高亢,更具有一层分明的质感,这种质感不像光洁的釉面,更似精心打磨光洁的磨砂,有一些非常细致的颗粒,反而增加了人声的肉感。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6:27:24 | 只看该作者

分析力上乘

我们不能直接说First Watt M2的分析力上乘,因为它只是一台后级,分析力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由前端器材决定的。根据实际听到的效果,或许我们可以说M2可以保证良好的分析力不被抹杀。它在将前端信号放大的同时,没有顾此失彼,而是平衡地照顾到每一个频段不同强度的信号,最后获得的声音自然是不缺失细节。收录了不少无伴奏合唱和重唱作品的《草原的呼吸》中,合唱团的各个声部排列均匀整齐,合唱团与主唱歌手之间不仅有明显的前后距离,也有很好的层次感,男声与女声的量感比例也很协调,没有重心不稳的情况。不光是对固有舞台形状的精确再现,也不光是对空间层次的清晰描绘,它对中低频的层次解析也很到位。像是在《龙鼓》中,不同类型的鼓点敲击出不同质感的中低频,显得豪放却不泛滥,一下一下和一串一串地给人以极强的感官刺激,低频控制得不松散,凝聚但不干涩,兼顾能量与速度,虽不能形容为万马奔腾或是浩瀚无匹,但用气势恢弘来形容还是相对贴切的。与之成正比的是First Watt M2在工作中发热量巨大,室外又是37度高温,室内空调真是非常辛苦。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6:27:58 | 只看该作者

控制大场面游刃有余

DG唱片公司出品的由伯恩斯坦指挥的马勒第九交响曲在我看来是一个不错的版本,常常被我们拿来测试系统。马勒的录音大部分都不容易播放,那庞大的音乐结构与复杂的配器是对音响系统的严格考验,只要后级控制力梢差,动态不足,延伸不够,分析力薄弱等原因,都会影响了聆听寸总体效果,会产生零乱、吵闹的感觉?究竟有几个人能安座在家中大口地品尝马勒音乐中的“美昧”呢?我想真的不多。不过小小的First Watt M2就能游刀有余地凌驾在马勒的音乐之上了。搭配小书架箱Dali Mentor Menuet听第二乐章,弦乐、管乐、打击乐各个声部放声高歌寸的表现同样出色。大提琴擦弦时所产生的琴弦粘滞感很生动,劲力击出的铜钹清趣嘹亮,充满光泽却毫不刺眼,定音鼓咚、咚、咚地敲响彻云霄;这虽然少了点落地箱和大功率单声道后级那种铺天盖地的大音压,直逼得人胸口作痛,但我已经感受到了那高分辨力的低频已从我的耳际蔓延置我的全身。而换上金琅乐神3号落地箱之后,整个场面更加宽松自然,丝毫没有紧迫感,这样的情形不只是听马勒的交响曲舒服,听其他任何大场面大编制的音乐都是相当愉快的。播放一张《沃恩•威廉斯清唱剧》,管弦乐队与温彻斯特教堂唱诗班和温彻斯特学院Quiristers男童合唱团共同演绎的具有浓厚宗教特色的音乐,在教堂现场录音的效果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堂皇,有很多空间残响需要被清晰地表现出来,First Watt M2没有让人失望,它让那些高亢又明亮的音调在一个高度很高的空间中再生出来,实现一种庞大的包围感,又丝毫不感到压抑,对于那些细若游丝的空气流动质感,它也能精准而清晰地把握住,让人赏心悦目、心悦诚服。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6:28:07 | 只看该作者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试听,First Watt M2给我和我的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虽然有着不太起眼的外表,但通过平衡美妙的声音依然将我们征服。它有着如胆机一般柔美细腻的声底,又有着晶体机一样的低失真和高分析力,对大场面的控制也是井井有条,丝毫不乱阵脚,这是让我们欣赏的最主要的特点。Nelson表示,M2也是他非常喜欢的一款功放,它的声音柔软美妙令人放松,尤其是在低频和高频部分也没有生硬的感觉,他希望发烧友慧眼识珠,如果M2能够让它的主人把过去收藏的CD碟全部再听一遍的话,就算他成功了。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4-25 11:51:44 | 只看该作者
Goldenote Koala CD播放机+S-1合并功放


                                               Goldenote Koala CD播放机+S-1合并功放





Koala CD机
频率响应:20Hz~20kHz@+/-0,3dB
模拟输出电平:2VRMS
总谐波失真:不超过0.001%
信噪比:105dB


动态响应:125dB;DAC
芯片规格:24bit/192kHz


消耗功率:最大30瓦

体积:440×90×340mm

重量:8kg










Goldenote S-1合并功放


频率响应:20Hz~20kHz@+/-3dB
总谐波失真:[email=0.1%25@20Hz~20kHz]0.1%@20Hz~20kHz[/email]
输入阻抗:47千欧姆
输入灵敏度:550mV
回转率:13V/us
输出功率:每声道40瓦
体积:430×90×350mm
重量:10kg


意大利和奥地利都是艺术的圣地,仅从音乐方面来讲,意大利的帕格尼尼、普契尼、威尔第、帕瓦罗蒂等名字就是如雷贯耳;奥地利则更不缺乏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海顿等都是大名鼎鼎。而根据笔者过去的经验,可以半开玩笑地说,知道维也纳的人比知道奥地利的人多。的确,维也纳作为奥地利的首都,在西方音乐史上具有历史性的地位,以贝多芬等人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深深地影响了古典音乐的发展。直到今天,每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的新年音乐会都是全球爱乐者和发烧友瞩目的焦点。话题转到音响器材上面来,意大利和奥地利也都是出产Hi-Fi器材的地方,在此不一一列举了,而本期试听过程中一次不经意的搭配,却收获了非凡的效果,它们就是来自意大利的Goldenote Koala CD播放机加S-1合并功放推动来自奥地利的Vienna Acoustics Baby Grand 维也纳小贝多芬落地箱,于是有了如题目所言的“当意大利遇上维也纳”,它们到底擦出了怎样的火花?



Bluenote 、Blacknote和Goldenote



来自意大利的Goldenote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品牌,也可以说是酒瓶装新酒,为何?发烧友还记得Bluenote吗?二者师出同门,另外前几期经常介绍的Blacknote也是它们大家族的一员。难道它们的老板爱好很多种色彩?今后会不会有Rednote和Greennote推出?呵呵,玩笑话了。以笔者的观察,Blacknote目前注重于数码流播放器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绩,而新近推出的Goldenote和过往的Bluenote则十分相似。他们都采用统一规格的外壳,不同档次的产品要拆开机壳看内部才知道,记得丹麦的Densen也是采用这种做法,他们共同信奉的理念都是:成本要尽量用在改善声音的部分,对于外观,则没必要繁文缛节,大方、实用,就OK。



细节处着力的Vienna音箱



Vienna Acoustics是1989年成立的品牌,主要业务就是设计和生产音箱。对它家产品经过深入了解后就会发现,这是一家喜欢在细节处着力的厂商,音箱技术并没有太多的玄妙,需要的就是精益求精。例如对中低音单元的重新设计,采用XPP材料制作的振膜以及XPP的“蜘蛛音盆”,都是在追求重播过程中的努力的结晶。又如对分音器的重视,在他们看来,分音器是跟单元一样重要的部件,一个分音器,采用不同厂商同样规格的零件,最后导致的声音都会有差异。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他们要先一个一个地挑选出合格的零件再进行组装,都是如金属薄膜电容等比较高档的零件。他们也认为分音器并非独立的部件,而是需要与单元和箱体协同作用的一部分,这正是其只开发一种单元的原因,这种分音器搭配的正是这种单元!为了让小音箱也获得不错的的低频响应,除了让分音器与单元匹配,还特别在箱体制作上下功夫,其措施包括采用长度和口径经过特别计算的低音反射孔,箱体尺寸经过科学计算而非凭想象得来以消除谐振,以及箱体内部进行补强处理以承受较大的压力。最后从箱体表面处理、脚座、接线柱质量都可以看出Vienna Acoustics在制作上的细节追求。



一下子变得“健美”了



意大利加维也纳这套组合给人的印象首先是“减肥”了。还记得学生时代每年放完寒假回到学校,第一堂体育课老师都会要求我们跑3千米“减减油脂”,因为过年回家大鱼大肉吃太多,不可避免地多积累了一些脂肪,运动一下,减一减,有利于健康!由于前几天一直试听Dali Helicon 800MKII落地箱,这对大落地箱显然就是属于“丰乳肥臀”型,连续几天的耳朵轰炸,急需来一点清淡一点的口味调和一下。这套Goldenote和Vienna的组合本身属于较清爽型的,中低频部分不会肥嘟嘟的感觉油腻,让人眼前一亮。为了不误导读者,我不敢说它是“清瘦”型的,我用“清爽”这个词,它并没有瘦弱的嫌疑,只是相对比它更丰满浓厚的系统来说,他的音乐线条更细腻。事实上,它很能爆棚哦!两只不算大的低音单元爆得极其欢快。所以,它不肥,也不瘦弱,属于健美型的,这样描述,更加准确。



音像比例适中、定位清晰



按照以往的经验,小型书架箱最容易营造出清晰的定位,最容易让人体验到两声道Hi-Fi的独特魅力。可是小型书架箱常常没有办法重现跟真实情况一样的音像大小,实际情况往往偏小。Vienna小贝多芬落地箱给人的感觉就是较好地兼顾了两方面,既有清晰的定位,又不失比例适中的音像,惯常是顶级Hi-End音箱拥有的特质,竟然毫不费力地取得,当然令人欣慰。比如听弗里德里希•古尔达演奏的肖邦钢琴曲,这些上世纪50年代的录音依然让钢琴键盘敲击产生的共鸣非常明显,使得钢琴的真实形体立刻呈现,要知道,里面还有不少曲目是单声道录音呢!如果不是背景噪音略大,在某种程度上它还真的不输给现代高清的数码录音。当然,听弦乐组一齐演奏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层层叠叠的感觉,清楚地表明了这是一大群提琴,而不是一两把提琴在演奏。再说到人声,歌唱者的嘴形当然清晰可辨,其身形也并不含糊,既没有被放大,也没有被缩小,听起来不夸张、不扭曲,当然也不弱化和缺失。以笔者的音响审美观,无论是将人形放大为巨人以营造夸张的“临场感”还是用拳头般大小的音像来掩盖细节方面的缺陷,都是令人非常不愉快的方式。





声音具有强烈的质感



最近的几次试听让我对平价的器材越来越有好感,越来越有信心。曾经有一段时间,平价的器材几乎让廉价和低品质之间划上了等号,要么是高频毛边刮得人觉得皮肤发麻;要不就是低频严重夸张,轰隆隆一阵乱爆;稍微好一点的各频段倒是平衡了,声音却没有质感可言,仿佛冷水泡出来的方便面,味同嚼蜡。好在Goldenote Koala CD机和S-1合并功放推动Vienna“小贝多芬”落地箱的组合具有强烈的质感!不仅各个频率段收放自如,控制得当,还让声音显得有很高的密度感和空气感。具体说来,小提琴的擦弦细节就让人心旷神怡,法国号的金属质感给音乐喷洒上一层金黄的薄纱,悠扬的长笛宛如欢快扑腾翅膀的小鸟,至于低音大提琴那一下下分明的拨弦质感,就像饭桌上上来一道嚼劲十足的牛腩。我不熟悉意大利风味的菜肴,但如果要以美味来类比,它们就是这样不汤不水、不肥不腻、有滋有味的一道菜!



细节丰富但不刺耳



未听之前我们猜测Goldenote Koala 和S-1合并功放适合搭配高效率的音箱,和Vienna“小贝多芬”落地箱一搭配之后才知道就是这么回事!但是,聆听经验又告诉我,高效率的音箱对前端很敏感,如果前端不够安静,各种正常的细节和无种生有的“细节”都会冒出来,听起来就会很毛躁。所以许多Hi-End级的音箱都不是高效率的,用强力的功放去推出来,可以避免很多瑕疵。不过这套 意大利加维也纳的组合表现出来的细节的确丰富却没有令人不悦,高频的延伸尽管没有去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但中规中矩的表现让丰富的泛音徜徉在房间中,并没有一点毛边,营造很逼真的环境效果,在一定频段内很丰富的细节悉数呈现,因为没有毛边所以不刺耳,久听不疲倦,珠圆玉润的感觉让Goldenote很好地保留了意大利音响器材的特色(如世霸、Audio Analogue,都不会是尖锐的风格,都具有柔美的一面)。也正因为如此,搭配较清爽的Vienna Acoustics“小贝多芬”落地箱才不会出现瘦弱的表现。



当然,Goldenote的这两件前端器材厂方都已标明是入门级,它不可能有Hi-End级器材的表现,例如在表现大规模乐群的时候,线条之间的层次略有欠缺,在音色的高贵感和背景的宁静度上,距离Hi-End有一定的距离。总的说来,在推动Vienna小贝多芬落地箱这对灵敏度颇高的音箱时,没有明显的令人不愉的背景噪音,各频率段的量感分布平衡,衔接顺畅。一些价格都不贵的器材,搭配出了很不错的效果,本次试听是一次愉快的过程。当意大利遇到维也纳,音乐还是那么美妙。






Goldenote的Koala CD机有两款型号,一款是本文试听的对象,叫Min i Koala,还有一款是Tube Koala,本文的Mini Koala厂方定位为入门级,是最基础的CD播放机型号,也是高性价比机型。它采用了两项Goldenote的专利技术。其一是Zero-Clock(一种输出滤波的设计,能让CD唱机内的放大线路得到最佳匹配,同时有效降低时基误差),其二是Electro-Power(能精密控制CD拾取机构的马达,降低光碟片抖动,同时检测直流电压,让声音的表现保持在最佳状态。如果内部元件接受到不正确的电压,数码控制部分便会启动,让元件处於Standby的状态,避免损坏。接着电路会自动调整,让正确的电压进入)。CD机发展到今天面临方向性的选择,以“红皮书”为指导的机型肯定会越来越淡出市场,更高规格的读取机构、解码芯片和新型的存取方式的结合才是今后的热点。Koala就采用了DVD-ROM作为读取盘机构(超级发烧的Boulder也是这么做的)。




S-1合并功放是该系列输出功率最小的一款功放,恰好用于搭配最基础的Koala CD机。它采用了专利的Mirror-Amp(镜象放大)电路设计,让前级放大部分以纯A类的方式工作,在增益级实行对称放大的模式,提供更稳定的输出和更低的失真。尽管定位于入门级,本机还是发烧地采用了两只独立的变压器分别为两声道放大电路供电,而包括屏幕显示、音量控制之类的供电都交由另外的部分供电,以完全杜绝其对声音可能造成的干扰。话说从Goldenote喜欢使用EI变压器的传统从Bluenote时代就开始了,在他们看来,EI变压器拥有更好的特性,他们说环形变压器原本是为了灯具所设计,损耗很低,能量大,但在音响上面,音质表现才是关键,所以Bluenote大量使用EI变压器。S-1合并功放在音频线路中没有采用任何主动或被动的滤波元件,以求最无染色的放大。此外,机内附加一个保护线路,当机身温度超过80摄氏度时自动切断电源,以增加使用寿命,保证安全。S-1采用不锈钢作为底座,以屏蔽电磁干扰。



以上二件尽管都不是高价位的器材,然而在做工上却坚持简洁却不粗糙的格调,Koala CD机的高厚度压克力面板与扎实的底座和铝金属外壳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其上的按钮也镶嵌地十分牢固,丝毫没有一般廉价机型摇摇欲坠的感觉;S-1的合并功放的机身也是小巧而结实,两粒银灰色的旋钮特别显眼,整体造型大方素雅,质感上乘。



鸣谢新音响提供文章 koala.jpg (41.91 KB)
2011-4-25 10:07 S-1.jpg (24.8 KB)
2011-4-25 10:07 ko.jpg (33.31 KB)
2011-4-25 10:07 S1.jpg (23.22 KB)
2011-4-25 10:07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4-25 15:40:36 | 只看该作者

贵气小王子 评Hansen Prince V2落地箱

Hi-End音响世界里很难有“老字号”长期霸占市场的局面,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些设计天才屡屡创出新品牌早已不是新闻。这个世界从来就不缺乏新鲜血液和独特创意。第一次在杂志文章里见到来自加拿大的Hansen,就被其婀娜多姿的外型所吸引,而搜寻记忆库里却一点也没找到关于它的片段。经过查实才知道,原来Hansen于2003才创立,产品进入国内也就近年的事,无怪乎感觉生疏。它的创立者Lars Hansen用自己的名字为品牌命名,让时光倒转,回到Lars的学生时代吧。从那时起,他就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音响发烧友,十多岁时就拥有不少好器材。20世纪70年代中期,Dahlquist的DQ10喇叭深深将他吸引,大学毕业后Lars一头栽进电学、声学,开始自己设计喇叭,到了1990年代他甚至一度成为Dahlquist的总裁,带领团队设计出新的DQ10喇叭。之后,为了实现自己对喇叭声音表现绝不妥协的理念,便创立了Hansen Audio公司。Lars称自己想做的是“不计成本”、“绝无妥协”的音箱,不走大众化的路线,转而求少而精,因此可以看到Hansen目前共推出型号不算多,分别是旗舰KING V2、THE EMPEROR(帝皇)、THE PRINCE(王子)、THE KNIGHT(骑士)、四对落地箱以及一对名为THE ELIXIR(零丹)的书架箱,此外还有一款THE WIZARD(国师)中置音箱,另外还有一款超低音。每一款产品在外观的设计上都避开传统的箱体样式,都拥有入雕刻艺术品般的精致华美。Lars Hansen认为,音箱是音响系统中最醒目的一部分,在追求好声的同时,也一定不能放弃美观。可以看到,Hansen的音箱拥有舞姿一样的曼妙曲线,和极其光滑柔顺的表面,不开声,只是眼观便已经得到极大的满足。本次试听的是Hansen家族中排行老三的PRINCE(王子)V2,分别采用一只25mm高音、一只182mm中音以及一只269mm低音,为银色外观,表面光滑如镜,房间内布局清晰反射其上。这是采用Hansen A级烤漆处理技术,使用四层基本合成物,涂上多层光漆,在每次打磨后,用人手一丝不苟再以“精确喷砂”处理,最后再加一层透明保护材料,使得其表面与一辆高档轿车如出一辙。与Hansen家族其他的音箱一样,PRINCE遵循四个设计概念:时间的一致性、扩散的一致性、真正动态的表现力及音色的准确性。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Hansen在设计上动了很多心思。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4-25 15:41:04 | 只看该作者

独特的箱体设计

首先是我们看到的流线型外观。严格来说,Hansen并非只追求美观而作此设计,他认为传统四方造型的木箱不能达到最佳的声学特性。他特别聘请工业设计顾问,与工程师一道经过长时间努力研发出一种全新物料——Hansen Composite Matrix(Hansen矩阵合成物料),其硬度、强度及耐用性高于传统木箱很多,可以达到“零谐振”,为箱体的设计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采用这样的流线型外观,使箱体不会有发射面,达到“扩散一致”、“相位一致”。Hansen音箱的箱体是采用这种矩阵合成物料(其实是罕见的合成树脂,共有三层,每一层都有六种不同的元素,不同的厚度,同时根据不同声学数据打造出不同的密度)注入模具而得来的,箱体自成一体,自然坚固、扎实。除了箱体采用特殊材料进行特别制作以外,Hansen音箱内部还采用了叫做Cloaking
Device的吸震设计。它是一个“斗篷式”的强化装置,在上述矩阵合成物料内部添加第四层物料,这是一层比较柔软的物料,能再进一步降低失真系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4-25 15:41:17 | 只看该作者

家族中的小王子

THE PRINCE作为Hansen家族中排行老三的产品,从它的形态上便可轻易获知。KING用了两只低音单元、两只中音单元和一只高音单元;EMPEROR减小了一只中音单元,形体也略小;而PRINCE在EMPEROR的基础上又减小一只低音单元,形体更小一些。由下到上呈流线型渐渐收窄,前障板呈现自然的弧形过度,高、中音单元在上面紧紧相邻,低音单元则远远地呆在下方,与长方形的低音反射孔为伴。如果与两位老大哥并排站立,它则显得被抢去了风头,略有黯淡,可是在我们试听室内,当它单独陈列出来,那种巍然屹立的气势仍然让我们很有满足感(尽管只是借来使用),拥有Hansen旗舰型号的发烧友的成就感可想而知。搭配Meridian CD机、Pass Labs PX-10前级和XA160.5后级进行试听,听之前期望并没有定得太高,毕竟这只是Hansen家族中第三名,觉得精华一定在旗舰。不过一问售价才发现,这位“三王子”也不可小觑,当然,笔者从来不以价论声,但在聆听过后,我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只是它家老三,很难想像前面二位有多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5 15:41:32 | 只看该作者
密度感极强的音质
Hansen PRINCE V2播放出来的声音密度感极强,无论是小提琴拉出来的高频质感还是钢琴敲击出的厚重权威都让声音听起来真实饱满,音质晶莹高贵,非常迷人。管乐群的空气质感让人听得出这并非是一把乐器的杰作,而是乐群共同的成果,音乐厅里即使坐在最远的角落也依然可以享受到这样的听感,然而在家居环境下用器材重播却不一定如愿。但PRINCE V2却让人喜出望外,这令很多其他的系统难以望其项背。女高音的通透空灵如丝绸和锦缎一样精致绵密,男中低音胸腔和颅腔的共鸣厚实迷人,嗓音的磁性均让情感的表达更加彻底,打击乐颤音附带的空气震动也一一收入耳中。总地来说,感觉每一样乐器和每一个声部都以浓墨重彩的形式呈现,分量足够,哪怕是最极端的发烧餮客也可以满意而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4-4-26 23:46 , Processed in 1.13105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