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99|回复: 1

声学人物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2 21: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声学人物介绍


(1)、伽利略,(1564-1642),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历史上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为了证实和传播N.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献出了毕生精力。由此,他晚年受到教会迫害,并被终身监禁。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伽利略的主要学术成就有:
    倡导了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他在科学上取得伟大成就的源泉,也是他对近代科学的最重要贡献。
    提出了惯性原理和力与加速度的新概念。
    提出了运动独立性原理和运动的合成、分解定律 ?
    提出了惯性参照系概念。这一原理被A.爱因斯坦称为伽利略相对性原理,是狭义相对论的先导。
    发现了单摆的周期性质。这个规律的发现为此后的振动理论和机械计时器件的设计方案建立了基础。
    指出光速有限并进行了其测量。 0UHdMXQw  
伽利略不但亲自设计和演示过许多实验,而且亲自研制出不少经典实验仪器,如:浮力天平、温度计、望远镜等。
    此外,伽利略还彻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物质观。他通过流体静力学对浮体的研究,得知天体和地球以及地上万物在物质结构上是统一的。真空也可能存在和产生,而且只有在真空中才能研究物体运动的真正性质。这彻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凭借主观臆测的物质观。

(2)、默森(1588-1648年),法国著名数学家。 人们把形如 Mp = 2p-1的数称为默森数,就是为了纪念默森。
    默森在声学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1636年,首次测量振动频率和空气传声速度,发现振弦的倍频音,提出早期的音乐和乐器理论。在同年所著的《普通声学》一书中提出弦的律音的频率和弦的张力的平方根成正比,而和弦的长度及单位长度上的质量成反比的定律。

(3)、牛顿(1643-1727),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少年时代喜欢摆弄机械小技巧。牛顿在中学时代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只是爱好读书,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牛顿于1661年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4年成为奖学金获得者,1665年获学士学位。在这段学习过程中,牛顿掌握了算术、三角,学习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他又读了开普勒的《光学》,笛卡儿的《几何学》和《哲学原理》,伽利略的《两大世界体系的》,R.胡克的《显微图集》,还有皇家学会的历史和早期的《哲学学报》等。牛顿在巴罗的门下学习,是他学习的关键时期。
    1665年初他创立级数近似法以及把任何幂的二项式化为一个级数的规则。同年11月,创立正流数法(微分);次年1月,研究颜色理论;5月,开始研究反流数法(积分)。这一年内,牛顿还开始想到研究重力问题,并想把重力理论推广到月球的运行轨道上去。他还从开普勒定律中推导出使行星保持在它们轨道上的力必定与它们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见苹果落地而悟出地球引力的传说,说的也是在此时发生的轶事。
    1667年牛顿重返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次年3月16日选为正院侣。1672年起他被接纳为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主席直到逝世。牛顿在写作《原理》之后,于1696年谋得造币厂监督职位,1699年升任厂长,1701年辞去剑桥大学工作。因改革币制有功,1705年受封为爵士。晚年研究宗教,著有《圣经里两大错讹的历史考证》等文。
    关于声学的研究,《原理》第二编中记载了牛顿从理论上研究声速,所得结果比实测低16%。他认为声速正比于所谓“弹性力”的方根而反比于媒质密度方根。牛顿又研究了声传播的形式,他说声的传播是空气的脉动所致,指出波的脉动只是媒质中质点上下交替运动,与摆的运动无异。

(4)、达朗贝尔(1717-1783),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一生研究了大量课题,完成了涉及多个科学领域的论文和专著,其中最著名的有8卷巨著《数学手册》、力学专著《动力学》、23卷的《文集》、《百科全书》的序言等等。他的很多研究成果记载于《宇宙体系的几个要点研究》中。达朗贝尔生前为人类的进步与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得到了许多荣誉。
    在声学方面,1746年他发表了论文《张紧的弦振动是形成的曲线研究》,在这篇论文里,他首先提出了波动方程,并于1750年证明了它们的函数关系。1763年,他进一步讨论了不均匀弦的振动,提出广义的波动方程。

(5)、爱迪生(1847-1931),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2000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6)、克拉尼(1756~1827),德国著名声学家,是实验声学的创始人。他的名著《声学》是声学方面的第一本教科书,出版于1802年。 1787年克拉尼用小提琴弦代替锉子使金属板振动,发现原撒在板上的细沙停留在节线上,形成对称的美丽图案,即著名的克拉尼图形。克拉尼不仅研究了弦的横振动,而且在1799年发现了竿的纵振动。他把玻璃棒固定,用撒上金刚砂的手绢沿纵向摩擦玻璃管。发现在玻璃管的中间位置摩擦时发出的声音最高,他根据这个实验发明了几种新的乐器。
     拉尼把竿的纵向振动的研究应用于测定固体中的声速。他发现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如在一般的金属中,声速比在空气中要大十倍以上。
    克拉尼研究了声音在各种气体中的传播速度,他发现声音在氢气中传播就象在抽成低压的容器中传播那样较弱,而在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中传播则比在空气中的更强。
    1787年,克拉尼在研究板的振动时,将细砂撒在平板上,当平板以一定方式振动和发出一定的声音时,砂子就在振动板的波节线上聚集起来形成规则的图形。这就是后来用来表示声音特征的克拉尼图。
    1802年,克拉尼将他有关声学的研究成果汇编成《声学》一书出版。在1808到1810年克拉尼间居住在巴黎,他所发现的的声图获得了拉普拉斯等学者的赞赏,并被引荐给拿破仑。 ?cQ9,D  
    1817年克拉尼又指出了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的最高频率为每秒二万二千次。   

(7)、赫姆霍兹(1821—1894年),19世纪德国著名科学家。先后担任波恩大学、海德堡大学生理学教授,柏林大学物理学教授,沙洛滕堡物理技术研究所所长等职。在这些年里,他所作的科研工作几乎覆盖了全部科学领域,从生理学到物理学、生理光学、生理声学、音乐理论等。他发明了捡眼镜,精确地测量了人类眼睛的光学常数,远视与近视时水晶体屈度的半径等;他第一次阐明了双眼视觉聚合和远近视觉调书的机理;首次提出三原色视觉学说,并用以说明各种色盲的病理机制;他正确地提出中耳内三小骨传递声波振动的物理作用。
    在声学方面,他提出了“行波论”,用耳蜗基底膜谐振学说来解释为什么人和动物能辨别音频的高低。在听觉领域内,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关于声调知觉性质的分析。他证明听觉感知性质决定于谐音的数目、顺序和强度,为音乐家提供了一个乐理基础。他关于视觉生理和听觉生理的两本经典著作《生理光学》和《音调感觉》早已成为科学上的不朽名著。令人惊奇的是:他在《音调感觉》一书中引证了我国明朝朱权(1378一1448)的音乐戏曲理论,可见其学识的渊博。

(8)、瑞利(1842~1919),原名斯特列特,英国物理学家,现代声学基础的奠基者。19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在声学、振动理论、光学理论及热辐射方面都有重要贡献。
     1877年,瑞利发表了《声学理论》,总结了19世纪及以前两三百年的大量声学研究成果,基本上完成了声学的数学理论。至今,特别是在理论分析工作中,还常引用这本巨著.

(9)、贝尔(1847 - 1922),美国著名的科学家,曾任美国国家地理社团社长。
    贝尔曾是一位教导失聪学生的老師,因为发明了电話而闻名。他的家人都是善于纠正发音的专家。在他的学校里,贝尔使用一个叫“可视发声”的系统。这个系统经过他父亲改良后被用来教聋学生说话。
    除了教书外,贝尔还热衷于研制一种可以用电传播声音的机器。他与一个修理机械和模具的工人沃特生一起研制电话机。在1876年,贝尔成功地研制出了第一部电话机,并对其做了双向测试。1877年,出现了第一部商用电话,贝尔电话公司也宣告成立。1880年,贝尔被授予沃尔塔奖。同年,贝尔还发明了光线电话机。  
    除了通讯用的机器外,贝尔还发了听力计、感应天平,甚至还有一个能载人的巨型风筝。他一生有18项个人专利,12项与人合作的专利。
  
(10)、郎之万(1872~1946),法国物理学家。水声学的奠基人。他于1914年利用电容发射器和一只放在凹镜面焦点的磁粒微音器在水下进行实验,接收到了海底回波以及200m以外的一块装甲板的回波。1917年设计了第一台实用的回声定位仪。利用它,人们第一次收到了潜艇的回波。此后,水声在军事上的应用日见显著,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各国科学家从事声呐的研究,使水下反潜战的技术水平有了巨大的改观。美国海军实验室的乌立克博士总结了他近30年的工作,发表了《水声工程原理》一书,是他在这方面工作的一个很好的总结。
  
(11)、汪德昭(1904-1998),江苏省灌云县人,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国防水声奠基人、曾任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理事长。汪德昭同志1928年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34年6月赴法国巴黎大学朗之成实验室任研究生,1940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国家科学博士学位,并留法进行科学研究。1956年底回国,先后担任中科院器材局局长,原子能研究所同位素分离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七室主任,主管水声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1964年组建声学所并出任首任所长,1957年被增补为中科院学部委员,是《理论物理丛书》副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振动、波、声学分部主编,《中国科技史料》主编,《科技导报》顾问编委。他是法国物理学会和声学学会会员,英国《低频振动与噪声学报》编委,联合国教科文组长前总干事姆博(A.M'bow)教授组织的知名科学家小组成员。欧美同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留法同学会理事长。他是全国人大一、二、三、四届代表,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60多年的科学生涯中,汪德昭同志发表了主要学术论文50多篇,同学生合作出版了第一部《水声学》专著"文化大革命"期间,声学所被撤销,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仍积极参与水声物理与水声工程的研究。他满怀发展我国声学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向邓小平同志写报告,建议恢复声学所。根据中共中央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他提出改革方案,使声学所科研工作很快走向正轨,科技成果硕果累累,1979年,声学所受到国务院的嘉奖。"浅海声场"研究进入国际前列,内波是浅海声场的前沿课题,也取得重大成果。
汪德昭同志曾荣获法国声学学会最高奖章、中国物理学会荣誉证书及奖章、巴黎市**荣誉奖章、国防科工委"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法国总统颁发的军官级荣誉军团勋章等多种重要科学奖励,1968年以来瑞典科学院还曾三次请他推荐诺贝尔奖候选人。

(12)、魏荣爵(1916- ) 中国声学家。湖南邵阳人。1937年金陵大学物理系毕业。曾任南京三民中学、重庆南开中学教师,重庆金陵大学理学院讲师。1944年赴美留学,1947年获伊利诺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1950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哲学博士学位。受聘该校物理系研究员。1951年回国后,历任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声学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中科院院士,1998年被国务院授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称号。是中国声学会副理事长,美国声学会高级会员,全国政协第五至七届委员。
    魏荣爵长期致力于声学的教学和研究。研究领域涉及语言声学、建筑声学、物理声学、分子声学、微粒声学、电声学、非线性声学、微波声学及低温声学等,是中国声学事业的开创者之一。首先开展语言声学研究,在国际上最早提出用现场语噪声方法测量汉语平均频谱,试制成功“可见语言仪”,在中国第一次将语言变为图象。运用气体分子碰撞理论,论证雾气中存在低声波吸收,设计出光电雾滴计数器,首先提出用球壳法测量空气中的声吸收。在微波和低温声学以及水波孤子、混沌等开创性研究中取得突出成果。“声学系统中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分岔与混沌”获198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声波在水雾中传播特性的研究”获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声非传播孤子(波)和分岔及混沌研究”、“激光探针研究声场及表面振动位移”分别获1990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撰有 《语噪声研究发音人音色》、《水雾中声的吸收》、《声学孤子与混沌》等论文100多篇; 出版有《魏荣爵文集》。

(13)、马大猷(1915-)是国际著名的声学家,也是我国声学事业的开创者。半个多世纪以来,马先生一直坚持工作在科研第一线,开拓了一个又一个的声学新领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才,为我国的声学事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50年代末,马先生亲自设计了我国第一个声学实验室,是中国科学院现代化实验室的典型,也是发展我国声学的重要基地,马先生作为主要设计者之一的世界上最大的厅堂--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的音质,受到了国内外的赞赏。  
1958年,马先生亲自组织科研人员队伍,在我国率先(在国际上也是比较早的)开展了语言声学研究,为我国语言科学与语言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汉语语言信息处理研究达到国际水平奠定了基础。
70年代,马先生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开展了气流声学的研究并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不但得到了具有很大学术价值的气流噪声强度的压力关系,还设计了非常实用的小孔消声器,解决了工业气流噪声的控制问题。马先生创立的微穿孔板理论已经在国外推广应用,成功地用于德国议会大厅的回场消除,受到声学界的普遍关注。
80年代,马先生指导研究生开展了有源噪声控制研究,以他在建筑声学方面的专长与物理思想的敏锐性,在三维封闭空间声场简正方式有源控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马先生在学术上始终站在前沿。90年代以后,年逾古稀,仍然带领一批有为青年进入了荆刺丛生的非线性声学领域,并很快在大振幅驻波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果。在国际上产生很大影响,多次应邀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
    马先生不但率领声学所的研究人员向声学前沿进军,而且指导国内其它单位的同行共同前进。他所主编的《声学学报》(中英文版)就是推动声学发展、促进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马先生对我国声学标准化工作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14)、应崇福(1918-),中科院院士,声学家。中国声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应用声学》主编。浙江宁波人。1940年毕业于大理华中大学物理系,1943年获(昆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物理学硕士学位。1948年赴美国布朗大学物理系攻读,1952年获博士学位。1940年-1941年、1943年-1948年任教于华中大学物理系,1951年-1955年在美国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系从事超声学研究。1956年入中国科学院进行超声研究工作,先后在物理研究所、电子学研究所、声学研究所任研究员,在声学研究所曾任超研究室主任、副所长、迄今仍在声学研究所研究超声学。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学术成就:
    1.对固体中超声波的散射,在理论和实验的研究上,取得了创造性和系统性的成果。早在1956年,与人合作,发表了一篇题为"各向同性弹性固体中平面纵波受球形障碍物的散射"论文,开创了国际上固体中超声散射领域的研究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又进一步深化了固体中几种障碍物散射瞬态超声波的理论分析,同时建立和发展了一种称为动态光弹的显示技术,用来目睹和记录透明固体中的超声波和它的传播过程。这样可以核对已导出的散射式,而在理论处理有困难的场合,则直接实验观察散射的情况。

    2.对压电超声换能器的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关于向固体辐射声波的理论,证明,除了熟知"表面换能"机理,另一个前所未知的"声电再生"机理,在厚度模换能器的换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有限尺寸的厚度模换能器,实验观察到,不仅向固体辐射纵波,也辐射横波;理论上和实验上证实了一种叫"应电压"的效应,这个效应是换能器所发射声波波形中首脉冲的起因;推导出圆形压电换能器的二维等效电路,以计入厚度振动和径向振动之间的耦合。
    3.在下列多个超声学的领域,发表了一些有新结果的论文:医学超声学、激光超声学、功率超声学、压电材料内部和表面上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油井中声波的传播、等等。
    4.出版的书籍中有:《超声学》(主编),1990年(中文),和《应崇福论文选集》(1998年以前的论文)。
发表于 2010-5-18 11: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全的资料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4-3-28 19:21 , Processed in 1.11546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