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703|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H Precision D1/C1 极品溏心乾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3 14:1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用【有血有肉有體溫】來形容一件音響器材,那就代表它是【活生生】的,不是只有發出聲音而已。
      D1雖然可以加上適當模組,單獨做SACD/GD唱盤使用,但其效果卻不如跟C1合體來得徹底發揮。想要最佳效果,D1與C1合體是必須的。至少,由於CH Link的加持,使得我們可以聽到加密的DSD以及高達768kHz的取樣頻率。

文//劉漢盛

01.jpg (67.23 KB, 下载次数: 157)

01.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4:20:24 | 只看该作者

規格

D1 SACD/CD轉盤:可當轉盤或唱盤使用,配備端賴使用不同模組而有所變動,不過CH Link與Sync IO模組不可或缺。推出時間:2011年。頻寬DC-50kHz(SACD)、DC-20kHz (CD) ,動態範圍120dB (SACD)  、96dB (CD) ,
訊噪比121dB( SACD/CD)  , THD+N小於0.0015%(SACD)、0.002%(CD)  ,體積440X 440 x120mm,重量32公斤。

C1 DAC Controller:有音量控制,加上類比輸入模組可當完整前級使用。推出時間:2011年。數位輸入模組AES/EBU、S/P DIF、Toslink端子,另外還有USB介面與Ethemet串流介面,可接受PCM訊號與DSD訊號,最高可達44.1kHz/48kHz 16倍升頻處理,頻寬DC-120kHz,動態範圍120dB,訊噪比123dB,THD+N小於0.0015%,體積440x440x120mm。重量25公斤。

02.jpg (48.03 KB, 下载次数: 137)

02.jpg
3#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4:29:44 | 只看该作者
CH Precision在2009年才創立,品牌名字取Florian Cossy與Thierry Heeb二位創立者的姓開頭字母。光看這二個名字,許多人可能無感,不過,若要說到瑞士Anagram,很多人眼睛就要一亮,原來他們也就是這家著名數位公司的創辦人,不過Cossy很謙虛,他告訴我Anagram只是一家OEM公司而已,為許多廠家提供數位解決方案,當然包括音響上所用的DSP運算、數位濾波處理,以及數位類比轉換等等。

03.jpg (48.94 KB, 下载次数: 136)

03.jpg
4#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4:40:26 | 只看该作者

英雄出少年

其實讀者們應該還有印象,Anagram後來分拆為二家公司,其中一家就專營品牌的Orpheus,另一家則是負責技術的Anagram Technologies Ltd,Cossy與Heeb就是在負責技術這家。不過時間並沒有多長,很快二人就脫離
Anagram Technologies Ltd,正式成立CH Precision。其實,今年40歲的Cossy與Heeb是同村人,從小玩在一起,Heeb大二歲,主修程式設計,Cossy則是瑞士洛桑技術學院電子高材生。大學畢業,Cossy就接到已經在Goldmund工作的
Heeb電話,請他去Goldmund應微,二人就在Goldmund工作了四年才離開。後來聯手創立Anagram,又連袂創立CH Precision,由此可知這二人友情之深厚。
  今年1月CES,我第一次見到Cossy與Heeb,驚訝於他們那麼年輕就已經赫赫有名,如果回溯到Anagram時代,他們二人真的是【英雄出少年】啊!看來他們二人也是天才型人物。天才型人物往往恃才傲物,難免比較高傲點,但我
看他們二人都笑瞇瞇的,顯然不僅IQ很高,連EQ也很高,難怪那麼年輕就闖出名號。
    2012年12月,Cossy來到台灣,第一次向台灣媒體介紹他家的D1 SACD/CD唱盤,以及C1數位類比控制器,這才有機會跟Cossy詳談,也更深入的瞭解這二件器材的設計理念與優異之處。老實說,光看D1與C1的外觀,只會讓人讚歎箱體作工精細,面板設計簡潔高雅,連操控都只用一個雙層旋鈕就搞定,果然是瑞士風格。等到深入瞭解D1與C1的內部設計與架構之後,您會更欽佩設計者的深思熱慮。不過,最後仍然是要等到親自在家裡聽過這二部機器之後,
我才徹底佩服CH這二位[年輕人]。為什麼?因為他們做出了真正【有血有肉有體溫】的數位訊源,不是只有科技味,讓人聽了不勝神往,想要擁有一套。
5#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4:44:39 | 只看该作者

全部模组插槽设计

先撇開【有血有肉有體溫】的聲音表現,讓我們從頭把D1與C1看分明吧!D1正式名稱是SACD/CD Unit,不說Player的用意是:這是一部可以當作轉盤,也可以當作唱盤的訊源,所以稱為Unit。另外,Unit還有一層意義,那就是功能可以擴充,只要購買插槽模組,就可以依照用家需求,從二聲道變身為六聲道。我的意思是:D1不僅可以當作轉盤,還可以當作二聲道或六聲道SACD/CD唱盤,這實在是太強的功能了。或許您要懷疑,當D1擴充為六聲道類比輸出時,難道不需要更改操控選單或模式嗎?不需要,因為原廠事先都已經把六聲道功能考慮在內,一切操控都寫在韌體內了。
      D1面板設計的重點有三處,一處是左邊突起裝飾的弧線,一處是中央的全彩AMOLED顯示窗(480X 272  24bit  RGB),再來就是右邊那個內外二層操作環的旋鈕。這個雙層旋鈕負責全部的各項操控,包括啟動電源、開關抽屜、操作、音量控制等等。當然,CH Precision也設計了小巧簡單的遙控器,可以滿足基本的操作功能。這個小遙控器雖然小巧簡單,但設計頗富巧思,可以磁吸在機身上,避免遺失。
      來到D1的背板,可以看到都是儀器那種插槽設計,可以隨著需要而設計適用的插槽模組,如此一來就解決高價器材無法升級的窘境,也讓購買者安心。前面說過,只要加入類比輸出模組,D1可以當作SACD/CD唱盤使用。而類比輸出模組還分立體或單聲道,最多可以加到六聲道,實現SACD多聲道音響效果。每塊類比輸出模組上都有一套數位類比轉換線路,上面使用的DAC晶片是Wolfson WM8742。而類比輸出級採用的是分砌式線路,並非使用OP Amp。
6#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5:13:24 | 只看该作者

CH Link可传输加密DSD讯号

在D1背板上,有二個模組最重要,一個是Sync lO棋組,另一個是CH Link模組。Sync lO其實就時鐘系統,當您把D1當作轉盤用時,必須加上這個模組,好讓D1跟C1的時基統一,而CH Link则是CH Precision自己設計的數位傳輸系統,
無論是甚麼數位訊號都可以傳輸,包括16/44.1的PCM訊號、加密的DSD訊號以及升頻的705/768kHz、32bit高解析數位訊號。當然,如果您買D1當轉盤,外接他牌數位類比轉換器時,GH Link就無用武之地,此時您就只能使用D1上的數位輸出模組,輸出一般PCM數位訊號。即使D1讀取的是DSD訊號,也會由內部的DSP降轉為16bit/44.1 kHz  PCM訊號輸出。在此我建議,您要不就是把D1當唱盤使用;要不就是搭配C1使用,這樣才是正確的使用之道,千萬不要用來搭配別家數位類比轉換器。其實,除了D1之外,就我所知,少數頂級數位訊源也都可以透過加密方式,從自家轉盤傳輸DSD訊號給解碼器,包括Sony、Esoteric等等。
  在D1頂板上四個角落,有四個圓形蓋子可以旋開,裡面竟然是跟箱體其他部份隔絕的支撐系統,也可說是某種程度的機械接地系統。當然,因為機械接地是Goldmund的註冊專利,所以别家不能亂用。這四個支撐接地系統不僅支撐機器本身,也還可以承接另外一部機器(例如C1),讓二部機器疊起來後,振動由上到下直通地面,不會進入機箱本身,藉此達到最佳避振效果。
    打開頂蓋,可以看到左邊是傳統線性電源,其中一個小環形變壓器是Standby Power Transformer,那個大的才是供應全機所用。為何要有待機變壓器呢?原來這是為了符合歐盟待機耗電標準而設的,換句話說,如果用那個大變壓器來待機,恐怕就會超過歐盟的待機耗電標準所以不得不特別增加一個待機用的供電變壓器。
    在機箱中央前方是D1的機械拾取系統,採用Esoteric  VM K5,雖然還不是頂級拾取系統,但對於Esoteric以外的廠家而言,這已經夠好了。機械拾取系統後方則是穩壓線路板,拾取系統右邊則是拾取系統的控制線路板。而靠近機箱後方則是預留插槽空間,可以讓類比輸出最多加到六聲道。對了,D1底左側有一個螺絲,那是固定電源變壓器底座的螺絲搬運時要鎖上固定變壓器,播放時要記得拆掉,讓變壓器處於浮動避振狀態。
7#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5:20:58 | 只看该作者

USB与Ethernet介面皆备

再來說到C1。C1是數位類比轉換器,不同的是,由於可以加上許多插槽,功能變得強大,所以稱之為Gontroller,在外觀上,C1跟D1一樣,不同的是D1顯示幕上有一個抽屜(遠遠看隱藏著),而C1則全是顯示幕。同樣的,面板右邊那
個圓形旋鈕也是內外二層多功能,您只要用了就知道如何使用。來到背面,可以看到跟D1-樣,有許多插槽,可以依照用家的需求購買所需模組。在G1的模組中,有二塊是不可或缺的,要跟D1相配合,一塊是CH Link,另一塊就是Sync lO
模組,如果沒有這二塊模組,C1跟D1之間就無法作到時基同步,也無法相互傳輸高解析音樂檔案以及加密DSD訊號。
    總計,C1可以插入Digital in模組(包括AES/EBU、S/PDIF、Toslink三種標準的數位輸入端,以及CH Link),USB in模組(提供非同部系統24/192),Analog in模組(XIR與RCA端子)  ,Sync lO模組(時基同步,一輸入,二輸出),以及
一塊Control模組(上面有USB以及Ethernet端子,用來軟體升級之用,而此處的Ethernet還可以作為高解析串流音樂輸入端,等於是可以同時使用USB介面與uPnP串流介面,這是罕見的作法。)
8#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5:26:45 | 只看该作者

采用二组石英振荡器

在此要說明,C1內部的時基採用二個精密石英振盪器( 22.5792MHz、24.576MHz)  ,獨立控制二個系統,一個是44.1 kHz取樣系統,另一則是48kHz取樣系統,同時控制頻率與相位(相位精確度達+/-2.5us)。這二套石英振盪器各有
自己的電源供應,同時安放的位置也非常接近數位類比轉換晶片,藉此提高時基精度,達到0.1Hz/0.1PPM。分開二套石英振盪器的作法是目前最高級的作法,這樣才能針對不同取樣頻率做最精確的時鐘控制。對了,如果是C1搭配D1,此时C1擔任主控( Master)時基,D1則是被控(Slave)時基。
    打開頂蓋,可以看到內部布局跟D1類似,左邊是一大一小二個環形變壓器,大變壓器負責機內工作,小變壓器只負責待機供電(耗電小於1瓦)。您知道嗎?無論是D1或C1,背板上都有預留一個外接電源的接頭,CH Precision也早已著手研發一部外接電源,如果接上外接電源,則內部電源將會切斷工作,讓內部電子線路在更純淨沒有干擾的環境下工作。
  在機箱中央前方是一片電源穩壓線路板,上面佈滿晶體與OP Amp,用來穩壓,而在穩壓線路板後方則是大片的主控制板與數位處理線路,再往後則是插槽模組。而在右邊可以看到二片大片線路板,那就是左右聲道獨立的DAC Board。讓人吃驚的是,這二塊數位類比轉換線路板上面每聲道用了四個Burr Brown PCM 1704[古老的]DAC晶片。為什麼要採用這麼古老而且聽說早已停產的DAC晶片呢?原來這是最紮實的R2R階梯數位類比轉換晶片(還記得MSB自己做的R2R階梯數位類比轉換嗎?),這種晶片雖然在總諧波失真的測試數字上不如現今流行的Delta Sigma晶片,但在溫度穩定度以及實際播放音樂時的暫態反應上的表現卻好過最新的Delta Sigma。此外,在20kHz以上的頻域,這種R2R階梯式數位類比轉換器也會更精確。
9#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5:34:10 | 只看该作者

每声道采用4个PCM 1704 R2R阶梯晶片

為何每聲道要用到4個PCM1704呢?原來這是為了增加Dithering處理,以及降低總諧波失真而採用多個晶片平均分擔。事實上數位訊號進入G1之後,會以高速DSP先經過內部的CH-HiD程式處理,進行16倍升頻( 44.1kHzx16=705.6kHz,
48kHzX16=768kHz)  、DSD轉PCM,以及數位最佳化等過程,最後才送到PCM 1704做數位類比轉換。
  而在類比輸出級上,C1的作法也很特殊,採用三級作法,第一緞把頻寬拉高到150MHz,第二級做被動濾波,第三級才輸出類比訊號,全部分砌式線路,零負回授,低噪音高迴轉率,可說等同一部高級前級作法。
  最後說到音量控制。C1的音量控制很特別,採用類比音量衰減器與高解析數位混搭,而且音量小時類比音量控制器欲動,音量大時類比音量控制器不啟動,改由DSP所控制的32bit音量控制器啟動。如此交替啟動的目的是維持低電平時的高解析力。即使在高電平時解析例會有衰減,由於DSP是32bit,再怎麼衰減也還在24bit解析力以上。
    在12月發表會上,Cossy說他們也寫好給蘋果用的App,用家可以利用iPhone或iPad來操控。操控什麼?當然是數位串流,否則用小遙控器來操控更方便。當選擇串流訊源時,您可以看到顯示幕出現Streaming字樣。此外,用家可以事先設定不同訊源顯示不同的色彩,例如可以設定播放SACD時是藍色的,當D1顯示藍色時,D1馬上也會跟著顯示藍色,雖然這只是小花樣,但也很貼心。
    花了很多篇幅來解釋D1與C1這二部傑出的數位訊源,還缺二部機器的設定操作未講,不過在此我不想多言,因為原廠在出廠前已經預設好該有的功能,用家可以直接使用。現在該來聽聽它們的聲吝表現如何了!聆聽場在在我家開放式大空間,聆聽過程中搭配好幾套不同系統。我先用Tidal Presencio前級、Impulse後級來搭CH,此時聽到的是透明凝聚純淨健康的聲音,很不錯,聽起來既美又不失中性,而且既透明又甜。可是,當我用Pass Xs150後級直入CH時,我聽到的竟然是二種完全不一樣的聲音,那是豐軟厚實又飽滿的聲音,而且非常寬鬆,但又帶著彈性,是很棒的【有血有肉有體溫】的迷人聲音。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15:46:30 | 只看该作者

有血有肉有体温的声音

老實說,寬鬆又帶著彈性、有血有肉有體溫的聲音聽起來非常迷人。此時我開始迷惑了,到底CH的聲音應該是哪一種才對呢?毫無疑問,無論是搭配Tidal或Pass,我所聽到的都不完全是CH本身的聲音,它還加上了Tidal Agoria喇叭以及擴大機的聲音特質,只不過Pass Xs150省掉前級直入,少了前級影響。既然如此,到底哪一種才是比較真實,比較中性的聲音呢?我的理智告訴我,搭配Tidal的聲音應該是比較中性的。可是,我的感性卻一直要我決定用Pass Xs150來做搭配,因為這樣的聲音非常迷人。說得更白些:當搭配Pass Xs150後級時,CH變得非常寬鬆又有味道,好像一個成熟中年紳士對女人展現的魅力。而搭配Tidal前後級時,GH搖身一變,成為年輕英俊健康的帥哥。
    在此我要提醒您,Tidal這套Presencio前級與Impulse後級不能分開使用,一定要整套用。為什麼?因為互補性太強,如果單獨拆開來使用,無論是前級或後級都會弱化很多。例如假若我用CH的C1直入Impulse後級,不僅聲音的彈性不
夠,透明感與甜度也打了折扣。一旦整套使用時,同樣由C1輸出給前級,但聲音的活力與透明感、甜味卻相差十萬八千里。您可以說C1跟Impulse不搭也好,總之就是不能讓C1直入Impulse,但是如前所言,當C1直入Pass Xs150時,聲音卻又那麼迷人。所以,音響搭配之道真是太奧妙了,沒有親自試過無法相信。
  再來,我也比較同是瑞士製造的Weiss DAC202。同樣用Pass Xs150後級,由CH直入,但跟Weiss直入的聲音簡直就是二樣情。同樣是瑞士製品,但二者的聲音特質可說完全不一樣,您說哪樣才對呢?應該這麼說,訊源給什麼?擴大機與喇叭就再生出什麼?最後,我還是決定以D1為轉盤、C1為數位類比轉換前級,直入Pass Xs150電源分離四件式後級,喇叭維持Tidal Agori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4-6-17 08:47 , Processed in 1.14581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