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谈及信号线,范登豪这条名气十足的D102 III Hybrid信号线可说是成功的优秀级英雄线材了,该线函盖了范登豪多项专利技术并结和非常优秀的传输导体等,使得D102信号线从起初的第一代发展到现在的D102 III Hybrid,均在发烧友中成为常盛不衰的信号线并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无论是声音表现或它的超值价格,都为发烧友们所拥戴。翻阅众多国内外专业音响杂志的线材排行推荐榜,很容易就会发现这条D102 III Hybrid的身影,试想,没有良好的声音表现,能有如此成就吗?它之所以能得到众多专家及专业杂志褒奖,确实是该产品实力保证的超值型号。
然而,范登豪另一条更高级别的INTEGRATION Hybrid信号线,无论技术含量、材质应用、声音表现均优于D102 III Hybrid。当然,一些优秀杂志的榜单也时常有INTEGRATION Hybrid出现,但在发烧友当中它却没有D102 III Hybrid名气来得大,或许这就是“超值”二字在作怪,因为它的价格一倍于D102 III Hybrid,每当笔者用INTEGRATION Hybrid连接系统聆听音乐时,相比起D102m Hybrid来,就会有种英雄背后的英雄的感慨。
听BMG公司出版的Hp系列的(敲击卡门》,这是一张再版处理的SACD唱片,录音优秀,细节丰富多彩,无论是CD层或SACD层,重播出来都很好听。原先使用范登豪D102 III Hybrid听来,已让我激动不已,而现换用INTEGRATION Hybrid来听,不仅仅是激动,而且还有惊喜。那种浓重而又清晰,富有张力且无所不在的低频既柔和又强劲,动态对比的起落分明而迅猛,这种强烈动态下的低频,绝对是Hi-End级数的水准。SACD层所表现出的高频,在范登豪特有优质导体高传真输送后表达出来,如同是吊在空中一般脆亮明晰,配合了Contour S3.4的Esotec高音所呈现的泛音简直让人无可挑剔,仿佛无远弗届,枭枭不绝于耳,让人越听越入迷。
传输信号频率宽广,适配器材广泛
范登豪INTEGRATION Hybrid信号线独创先进设计,以及导体的高度纯洁和多重结构,其设计理念完全可对应现今的DVD-Audio、SACD格式超高频传输,无论是其外观工艺、手感、或是它的声音表现,均能满足较为挑剔发烧友的所求,它表现的声音中性真实、细节丰富、透明中又能呈现出强烈的器乐质感。在搭配上,无论你的器材表现干硬或过份的强悍迅猛,只要用上INTEGRATION Hy
brid信号线,它会起到降火平衡的作用,如果你不是某个频段的“痴狂者”,它绝对让你在平衡中尽显魅力的一面,让你难以忘怀而想长久拥有的念头。以声论价,INTEGRATION Hybrid信号线虽然一倍价格于D102 III Hybrid,但绝对是一款超越其身价的优秀级线材,如果发烧友选购信号线时,已钟情了D102m Hybrid的表现,而口袋银两相当丰厚,可以听听INTEGRATION Hybrid,你会感觉英雄背后的英雄更具有征服你的本领,让你的发烧投资计划将会稍有改变。
声音身形都美丽——van den Hul Integration Hybrid讯号线
摘自《音响论坛》161期
线材是否真有神奇的效果,从有发烧线以来就极具争议,不过从去年开始,市面上倒是出现许多线材的新品牌,不断推出各式高低下同价位的产品抢攻线材市场,反倒是一些以制作线材出名的发烧线厂家,相对于这些新品牌而言动作显得保守许多,荷兰发烧线大厂van den Hul就是其中之一。笔者不久前才接触过van den Hul新推出的Mainsstream电源线,至今仍对它那不断向上延伸的漂亮高频印象深刻,粉金色的外观加上Watt & Gatt的接头,也是Mainsstream电源线会留给笔者立良好印象的原因之一。
独门绝技——『极温融合技术』
这次笔者又接下了另一条van den Hul线材的试听工作,这是一对名为Integration Hybrid的RCA讯号线。先将Integration Hybrid线的声音表现放在一边不谈,从接手看到精致美丽的外包装开始,它就给了笔者很好的第一印象。虽说外包装与线材的好声与否并无关系,线材的重点也不该在那,但至少可以让人觉得一个发烧线大厂对其产品的用心程度。IntegrationHybrid讯号线住设计上,足以van den Hul相当著名的D-102III Hybrid为基础再加以改进而来,在Integration
Hybrid身上依旧可以见到van den Hul最及引以为傲的[Hybrid]技术。内部结构上,Integration Hybrid是采用四芯双平衡式的设计,至于什么叫做[双平衡式]
设计,van den Hul就没有多做说明了。van den Hul向来对于开发新的制线技术不遗余力,在这对Integration Hybrid讯号线上,又可以见到van den Hul
新开发出的[极温融合技术](FunctionTechnology),根据原厂资料这种制作线材导体的独家技术,是先将高纯度的铜、银及锌三种金属,放置于冶链金属的真空烤炉中进行蒸发处理,在蒸发的过程中,强力的电场会将三种金属原子聚合形成为一条150微米的金属导线。当三种金属完个融合后所形成的合金仍处于高温状况时,再将合金施以每秒摄氏一百万度的急速冷却,使得合金结构成为所谓的
[无定状态]。据原厂资料表示,由于合金经过急速冶冻的这道手续,使得金属原
子无法恢复与原来相同的结晶结构,也因此少掉了原有于导线中的晶体间交界面,使得电子讯号能无碍的传送,当然也可以获致更好的声音。
荷兰的"范登豪-- van den Hul"就属于这类敢于用自己名字做商标的公司,在创始人和总裁van den hul 博士的领导下,van den Hul公司一直在音响线材科技方面处于世界领先位置(虽然他的LP唱头Grasshopper也享有世界级的声誉)。
虽然现代大工业生产模式越来越强调分工协作,把每个员工规划成一个个标准的"功能模块", 但在音响工业这样一个同时需要先进科技工艺和敏锐艺术触觉的领域。Van den Hul博士的高深理论知识,深厚艺术修养和出色动手能力,却得到了充分发挥,以至于这样一个"个人英雄主 义"的公司,无论在线材理论研究方面,还是产品的品种齐全,性能优秀方面,都堪称世界领先,可与同业领先的大公司相媲美。
Van Den Hul博士不愧是技术专家出身,对于音响线材的研究非常深入细致, 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这些研究成果和理论又用于其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领域,笔者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LSC(Linear Structured Carbon)线性结构碳纤维—Van Den Hul经过研究开发,认为LSC可以代替金属作音响线材导体的新材料。这是一种高纯度,高饱和度,可拉伸成细线的材料。它的直径最小可达到6微米(而金属材料最小为25微米)。机械强度高,受外力作用也不会造成内部微观结构的位移和断层。耐高温可高达摄氏2,000度。还有最重要的,化学性能极稳定。由于必须使用专门的技术手段才能把碳原子整齐有序地排列在大的碳晶体里,所以Van Den Hul凭此LSC获得了多项专利。
制作
EnSemble的Megaflux是继Powerfluxr后的高级型号电源线,Megaflux线身以
深蓝色外层物料包裹着,而线身上面注有E n s e m b l e Megafiux FSF金色字样,线内有三层屏蔽,而其中一层是厂方特别开发的Film Shield Force(FSF)屏蔽,此屏蔽层能更有效地杜绝外来的电磁波干扰,使音乐背景更加宁静;插头方面用的是Hubbell HBL8215CM2 Hospital Grade。Megaflux的线身比Powerflux粗,但相比其他品牌的电源线并不算粗,且线身属于软身一类,在摆放时容易
就位可避免屈曲,其实任何一种导线都应尽量避免屈曲,因屈曲后导线内的金属晶体结构会被改变,再扭回原状并不能把音效复原,轻微屈曲後要把线材从新煲炼才可回复状态,一但屈曲的角度太窄,分分钟会令线材报销,所以本人对太硬线身的线材在使用时份外小心,一旦摆好便甚少再移动。
1.男声:Belafonte At CarnegieHall(包哥)是本人最爱的男声天碟,除包哥的歌声醉人外,收录时堂音的出色无出其右。
2.女声:蔡琴《机遇》无可置疑是琴姐颠峰之作,要选女声天碟,非此碟莫属。
3.La Fille Mal Gardee(奶妈)Decca金碟版已非常正,但如你能找到Classic Record的金碟版保证令你拍案叫绝。当中头两首乐曲,用来试爆棚时的表现最好不过。
4.Rossini双CD:室乐中的表表者,四件弦乐器的摆位及音色异常突出,都是测试器的不二之选。
结 论
当然,音响器材是用来听的,世界上那么多音响品牌几乎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但声音表现却不一定都像他们夸的那么好。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声美力X1电源线,那就是:它是一条非常超值的电源线,令人接上后拔不下。一般而言,我对线材的兴趣不如对音箱、功放、CD机那么强烈,但也有过好几次难忘的经历。有一次试一台Linn的三合一功放Classik,顺手接的就是一条极其昂贵的电源线,听着时并没有发现什么,直到有一天,这条电源线送还后,再接上原厂线,居然发现音效差了不少!声美力X1电源线也是一条这样的线,试听它时可以让我的器材表现已让人掩不住地兴奋,它圆润、清晰、空气感十足,音效和音色都十分突出。总之,声美力X1电源线是低价位中的出色之作,它对器材的性能及音质均可获大幅提高,不论搭配何种器材都给人以满意享受,值得向发烧友大力推荐。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5-10-27 13:10 标题: Van den Hul -- "The ORCHID" 高品质信号线
“正如美艳的鲜花有茎杆作支撑一样,美妙的音乐也需要有最佳的线材技术来传达”。
The ORCHID是我们第1条采用了全新开发的"Tunnel Technology(通道技术)"的音响线材:它是一连串物理概念的智慧结晶,具有克服电信号在线材中传导时,所产生的一些与信号电平及频率有关的负面效应的能力。
Van den Hul通道技术的基本理念就是:信号通道越长越好--搭载着信号的电子以及与它们相关的电磁波,就越能畅通无阻地在音频线里流动,而信号和音质所受到的干扰也就越少。
Monocle系列喇叭线体现的声音具有很独特的音乐线条感和音乐性,无论是重播何种类型音乐,都极富开放的透明度,质感鲜活生动。它的高频细致优雅,纤细悠长,泛音丰富,重播小提琴演奏可以感觉琴声绵密而有张力,音色清甜又含水份;中频素雅润泽,带着丝丝暖意,人声演唱口齿清晰又有人情味,细节丰富而且流畅生动;音场定位优异,宽深度虽未有一些线材那般阔展,但却能轻易地营造出自然而不夸张的三维空间感,器乐比例恰当,场景前后有序,层次感错有致;Monocle-X、XL表现的低频动态凌厉而且毫无尘染,质感的凝实度与凝聚力很优秀,弹性也很好。把Monocle-X与XL之间相比较,可以感觉XL的表现得更为松融顺畅,声音更从容淡定,细节明辨力更强,低频的密度感与能量感更见实力。因此,XL在价格上理所当然也比X贵。虽然Kimber Kable Monocle-X、XL的价格都不便宜,但优秀的声音表现依然值得推荐。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6-4-8 11:58 标题: 限量生产的诱惑 评VDH信号线 Van den Hul ThI Jubilee Hybrid The Name讯号线
焦点:TheJubilee细节充分、音场深度极佳、低频量感与权威感一流、声音顺畅而柔软:TheName大体上与The jubilee有相同的声音走向,只不过在细节的呈现与中高频的声音细腻程度较为逊色。
搭配建议:The NameF与The jubilee可以用在绝大多数的音响系统上而不会有搭配上的问题。如果系统高频细节与量感原本就较少,则这两者可能不会带来太大的改善。小喇叭使用者绝对会对其丰厚的低大呼过瘾。作者: yw2006 时间: 2006-4-8 17:43
好东西是越来越多,米是越来越少。努力啊。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6-5-25 11:51
尽试VAN DEN HUL ORCHID及FIRST ULTIMATE信号线
《音响技术》296期/文
几乎忘记了van den Hul是一间著名的发烧线厂,事缘最近一年来围绕van den Hul这个名字的话题都离不开其唱头,尤其是那只顶级的蜂鸟Colibri,这个鸟头被大草兄把玩了一年有多,也赞了一年有多,差不多逢人必赞,虽然我听到耳仔都痕,但也不由得说一个服字。想当年认识大草兄时他的数码音源是Sony的1OOV分体旗舰,型号好像叫COP—R10和DAS-R10,到了今天大草兄的装备早已换成Esoteric五神合体数码巨阵,声音和当年的Sony相比有天上地下之别,但和van den Hul的鸟头相比仍然是望尘莫及。想不到在21世纪的今天,一套由铷钟同步,用尽一切发烧招数的数码设备仍然不敌几十年前的模拟制式,不单止是匪夷所思,简直是岂有此理!而一切的关键则当推van den Hul先生亲手绕制的那个蜂鸟唱头。
自成体系
唱头和发烧线是van den Hul的两大主力产品,唱头无论品质性能有多高,在今天的数码世界中毕竟只是一小撮人的爱好,发烧线才是一项有平有贵,影、音通用,老少咸宜的玩意,作为一家著名的线厂,van den Hul又怎么会在线材的发展上停滞不前?经过一段短时间的静寂後,van den Hul果然又推出了一款全新的发烧线材,名字叫Orchid 。发烧线的商品名千奇百怪,但说甚么也想不到有人会对发烧线起名叫兰花(Orchid)。兰花是地球上一种非常奇特的植物,正式有资料可查,有记录的原生品种有二万多种,而非正式记录的据说多达4万至6万种,如果将各种人工培植杂交的兰花品种计算进去的话,数量更加是天文数字。古今中外为兰花著迷的人不计其数,曾有不少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孤身深入蛮荒之地,为的只是亲眼一睹珍奇兰花的风采。时下单是美国一地每年的非法兰花交易便有数亿美元之巨。许多兰迷买花时一掷万金的豪气是音响发烧友望尘莫及的,笔者身边就有一位这样的人仕,乃太座也。
虽然老婆和自己各有各发烧,实际上地位却不尽相同,因为老婆认为买兰花是正当嗜好,但在下玩音响却被定义为败家,真是同人不同命,幸好世上还有van den Hul这样的公司,发烧线取价大多走中庸之道,以讯号线来说通常都只卖数仟元,确实是精打细算人仕的福音。vanden Hul的线还有另一个特色,几乎全部产品的外观都是胶皮电线一条,鲜有套上各式收缩通,外加多层尼龙织物的分身家大蟒蛇货色,不过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平平无奇的胶皮线,内里可是大有学问的。
Van den Hul是少数几家开发出独有的靓声线材技术的公司,在这些技术中包括有著名的LSC线性结构碳和首次在Orchid上应用的“通道技术”Tunnel Technology。用碳制品作导电材料并非新鲜事,但在音响线上用碳似乎只有vdH一家,而且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印象中vdH首次推出碳线至今已有十年之久,当时觉得非常新奇,想不到除了汽车火咀综外还有其他的电线可以用碳,由於第一代碳线只售仟多元一米,因此马上买了一对来玩,开声後对其乾净平顺,毫无音染的声音特性印象非常深刻,只可惜笔者当时的Low End晶体管组合没有味精线不能成事,因此只有把这对碳线送给一位玩胆机的朋友,而时至今日,vdH的碳线技术已发展到线性结构,和当年相比已不知进步了多少倍。
本次测试的另一款讯号线FirstUftimate,LSC碳纤维是被全面用作导体的,在Orchid线中LSC碳纤维则只是用在金属导体和绝缘层之间作界面过渡处理。Orchid所用的导体金属为高纯度、高密度包银配对结晶无氧铜,绝缘材料是vdH著名的Hulliflex。材料方面Orchid交足了功课,较为特别的是Orchid的结构,Orchid采用的是目前不太流行的同轴式设计,而且还是三同轴。
Orchid将许岚岚擅长的内地民族唱 法的歌声拿揑得恰到好处,咀型适 中,声音如流水行云,自然而通透, 音乐感无敌。神奇的“碳”和Orchid同场较技还有一条The First Ultimate讯号线,和Orchid不同的是The First Ultimate没有一 丁点的金属成份,除了两端的RCA插外整条线活生生的就是一条碳,当 然不是一般的88Q碳,也不是甚么 备长碳,而是vdH独门的LSC碳纤 维。其实The First Ultimate是vdH 之前推出的The First碳线的改良 版,两者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同轴式碳线。轴心导体同是用12000 条直径只有7微米(7pm),互相绝 缘的LSC纤维所组成,换句话说这是一条特殊的“李兹”碳线。两者不同之处是在外层屏蔽/回路部份,The First是两层编织LSC纤维,而The First Ultimate则为6层一共114000条LSC纤维编织网,目的是为了降低屏蔽层电阻,从而令屏蔽层上的感应噪音电压降(VoltageDrop)得以减少,虽然The First线上因感应噪音所产生的Hum声细不可闻,但却会令弱音细节的解析度下降,如今在The First Ultimate上这种干扰应会一扫而空。
清彻澄明
The First Uutimate的外层胶皮是vdH常用的明黄色,当我把这根柔软之极的“碳”条插在X-03 CD机和C-46前级之後,甫开声便有一股久违了的,清新的“碳”味扑鼻而来。记得多年前vdH碳线的声音味道是“乾”,乾净得像沙漠的乾风一样,乾燥而无味。但The FirstUltimate的“碳”味却像热带雨林早上的空气一样,既乾净而又有一股泌人的清新,闻之令人身心舒畅。
The First Ultimate的音场塑造和Orchid略有不同,Orchid的音场深遽而宽广,The First UItimate的深度则稍不及Orchid,但阔度却撑得更开,声音左右游走的感觉更为强烈。在声音的凝聚力方面The FirstUltimate比不上Orchid,高贵感也有所不及,但The First Ultimate的控制力出色,速度感优异,高音晶亮而细碎,低频乾净利落,完全没有过多的延伸,控制力达到顶级水准。The First UItimate的中频风格有别於Orchid,虽然声音的圆润度和弹性有所不及,但厚度感却十足,听音乐堡的刘雅丽专辑,磁性的嗓音带出浓厚的音乐感,谐波和细节量听得异常清楚,对笔者那拥有输出变压器的MC 402後级来说,TheFirst Ultimate的低频潜深,量感和控制力是顶极的。刘雅丽的这张CD我一直以来都是用作试音,很少用来听音乐松驰,因为总是觉得其味道过浓,现在用上了The FirstUltimate後整张CD的味道变得恰到好处,平衡度极佳,速度感适中,久听也不觉有丝毫疲倦。
结语:
试音的最后一招是双剑合璧,反正手头上有两条线,於是便将Orchid接CD至前级,The First Ultimate接前级至後级,通常对於两条风格不同的线来说,在下的做法是将声音柔韧而有张力,空间感和层次表现出色的线接CD至前级,而音色明快,细节丰富的线接前至後级,虽然这不是甚么金科玉律,不过在大部份情形下都能发挥出前後级分工合作的特点,接好线後开声,哗,果然厉害,音效马上提升一班,整体现场感浮现,人声和高低频质感全面改善,声音填满整个空间,空间定位明确如目睹,无论是音色、高贵感和hi-Fi效果都可以挑战贵一倍甚至以上的Hi End线,端的是非同小可,两条线的定价加起来都不超过一万元,绝对是近期超值首选。
VAN DEN HUL the ORCHID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6-7-2 14:30 标题: 比金属更好——范登豪The First Ultimate讯号线 提到荷兰的范登豪(van den Hul),自然不能忘记名震LP黑胶界的Grasshopper
(草蜢仔)动圈唱头,以及他家各种各样名贵的发烧线材。想当年只是一对SCS2喇叭线与及MC Silver连接线,令不知多少心仪的发烧友对之朝思暮想,乃至节衣缩食,也要存够钱买之而后快。如今,在范登豪线材产品中,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又是什么呢?用非金属材料碳纤维制成的系列发烧线材一一绝对位列其中。
碳纤维材料的专业术语叫线性结构碳纤维(Linear Structured Carbon,简称L S C)。“线性”是指经碳纤维导线传输出的信号,不会出现任何失真。“结构”是指经特殊处理后的碳纤维,其碳原子都限定在固定的晶格栅里,碳原子排列有序,性能稳定。而未经处理的用碳粉制成的碳纤维,其碳原子是无规则、随机定向分布的,性能不稳定。而范登豪则通过特殊的加工技术把碳原子整齐有序地排列在一个大的碳纤维晶体中,LSC没有任何外力作用能使它们分开,因而物理老化和化学污染在其身上不会发生。
在范登豪中价线材产品中,LSC是作为金属导线的包覆材料使用,以减少交越晶体失真,把辐射的电磁波转换成电流再返回导线,隔绝空气侵入导线造成腐蚀。目前,真正完全使用LSC作导体的线材并不多,比如“The First”非平衡讯号线、“The Second”平衡信号线、“The Third”喇叭线……它们都是范登豪线材家族的顶级产品。这回,很高兴见到该列又添新贵了,它就是我们文中的主角The First Ultimate讯号线。
早在1993年8月,范登豪就已经推出了The Frist单晶碳纤维同轴信号线,其中心导线由1.2万根碳纤维丝组成,外有3.8万根碳纤维线组成的2层屏蔽层。The First Ultimate讯号线是基于The First基础上,更为精进的版本。其中心导线依然由1.2万根碳纤维丝组成,最大的不同是The First Ultimate外覆有由114万根碳纤维线组成的6层屏蔽层,防护“铠甲”比起The First要厚三倍,因而The First Ultimate有着更为强悍的抗干扰能力,能有效免除电磁干扰或磁泄漏引起“哼哼”噪声。最外层的橙黄色外皮由一种名为Hulliflex的不含卤素聚氯乙烯物料(卤素〈Halogen〉为元素周期表中一类元素的总称,包括氟、氯、溴、碘和砹五种元素,制造含有卤素的物料被认为会对地球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制成,The First Ultimate身上用的已经是范登豪自行开发的第四版Hulliflex材料,除了有环保、柔软易用的特性,还具有良好的绝缘密封性能,即使在潮湿的气候下也能保护金属导线长久不受氧化腐蚀。不过该材料比较容易沾染灰尘,使用时最好不要让线身接地,要注意保持线身的清洁喔。
The First Ultimate线身的两端,可以见到二对黄澄澄的24K镀金铜插头,范登豪采用纯银焊法,并同时用氮气吹射焊点处以进行散热和杜绝氧化。我们可以看到,插头与导线焊接处非常平坦,据厂方介绍,在这个铜接线处能包纳1.2万根碳纤维丝,且阻抗几乎完全被对接“吸收”,因此能保持信息的完整传输信息,并不会对音质造成任何影响。而碳纤维导线与24K镀金铜插头焊接后,导线两端总共因焊接关系被打皱弯曲的长度仅为1毫米!作为一条标准长度为1米的碳纤维导线,其折损率为千分之一!
聆听中,安静的背景是The First Ultimate的一大特色,这也是它比起The First要更为精进的地方。当把The First Ultimate连接在Myvyad CD机与Bluenote功放上时,立刻感觉背景沉静下来,音乐细微的动态感觉更微妙的诠释。播放一些优异的现场录音特别能彰显The First Ultimate的强处,那是透明的声底加上丰富细节的合力表现,像是音乐会现场听众的轻微骚动、音乐家演奏时的呼吸起伏、乐器弹奏或人声合唱在空间反射的堂音等,The First Ultimate的一一表现让音乐的现场感更加活生。拜The First Ultimate干净的声底所赐,音场内各音像的形体越发的生动,从而撑起一个立体的音场空间,当中远近层次分明,人声或乐器的发声点定位相当精准。就算在一些国内所谓的发烧人声唱片,由于层层混录而原本较为模糊的音像立体感,在The First Ultimate的极佳层次感表现下也改善了不少。
The First Ultimate的声音带有一种特殊的高贵气质,在中高频表现得特别细致,像是三角铁打击时,金属的光泽感带着丝丝甜味又爽脆的味道,让人听了就觉得舒服。至于中低频段的能量感与爆发力,The First Ultimate并不是特别强劲那种,而从高到低频段一流的延伸与平衡性,才是The First Ultimate强调突出的重点。其极低频下潜的能力很好,高频泛音刻画细微,在聆听过程中,我发觉The First Ultimate最不会发出任何不耐或是过份强调而使人久听耳倦的铿锵之声。另外,由于有着更灵巧连贯的细节强弱起伏,The First Ultimate对于乐器质感的描绘也非常出色,特别是小提琴绵密的擦弦、大提琴拉奏时琴腔的共鸣、口琴吹奏时簧片的振动等等。以价格相对来说,The First Ultimate并不贵,其独有的制造技术和特点,以及迷人的声音表现,保证是“一分钱一分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