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weih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8年德国慕尼黑Hi-End音响展与欧洲游记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8-6-6 16:37:5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早的绘画作品,是在岩石上的,人们用最简单的线条和色块进行符号性“创作”,这几乎是人类绘画艺术的共同起点。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以及物质的丰富,符号性的绘画语言变的更加具有目的性和宗教感,线条造型和装饰性的色块成为最主要的绘画语言与表现的形式。随着各大洲文明发展的方向不同,东方文明绘画语言中的线条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为贵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精神提供“服务”,而色彩具有主观运用与象征性的含义。欧洲文明的发展从形体的塑造到光与色的运用都建立在相对科学的基础上,由此欧洲的绘画也慢慢的达到了一个写实与色彩运用的高峰。













42#
 楼主| 发表于 2018-6-6 16:46:01 | 只看该作者
在写实主义绘画逐渐达到顶峰的时期,对光与色的运用开始了新的追求并达到了极致,而此时照相机的出现让绘画艺术与摄影艺术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整个美术界也因此困顿,而新的哲学思潮的影响也让画家们开始寻找新的艺术语言与表达形式,艺术的主观性与形式美的本身再次成为新的语言要素,东西方文化文化有了再次融合的机会。









43#
 楼主| 发表于 2018-6-6 16:51:54 | 只看该作者
绘画也从早期以宗教体裁为主,慢慢进入对平凡人物的内心刻画,艺术语言也更具有多样性,和主观性。











44#
 楼主| 发表于 2018-6-6 17:32:26 | 只看该作者
继续看一看博物馆的藏品,这些作品都相对偏于写实,造型都很扎实,光影以及色调的处理都是围绕塑造形体来进行的。













45#
 楼主| 发表于 2018-6-6 17:40:38 | 只看该作者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和俄罗斯的教学体系还是围绕着写实主义的方式在进行着。地域不一样,自然界所造成的光谱与色域也是有差别的,我们平常所观察到的色彩与欧洲也不同的,从这一点上来讲,东方的文化以“黑白”作为艺术语言的基础,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欧洲的博物馆看过之后,进中国的博物馆看油画,觉得还是有距离的。















46#
 楼主| 发表于 2018-6-6 17:48:4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油画教育,在民国初年出去过一批人,包括大家熟悉的徐悲鸿,秦宣夫等美术教育家,但欧洲的“香火”并没有被延续,49年以后中国派了一批有才华的青年,赴俄留学,毕业后被分配在国内的各大院校,在江浙地区比较熟悉的就是全山石,徐明华以及张华清等,当时全国也就三四十人吧,在一切向苏看的年代,在中国形成了完全“苏”式的教学体系,可惜的是,这批学生除了在俄罗斯待了那几年,之后就再也没有出过国门,使得批学子归国以来的大多数作品,并不比学生时代更出色。这是时代造成的,也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47#
 楼主| 发表于 2018-6-6 17:57:48 | 只看该作者
这批留“苏”的学子师出同门,所受的教育完全相同,从观察方法到艺术语言也彼此相近,在全盘照搬苏式绘画的教育领域,形成了统治地位,追求所谓的“高级灰”具有了某种唯一性。

七十年代恢复了高考,当年那批留“苏”归来的学子,已经成了中老年,同时也走上了“专家治院”的领导岗位,而此时鼎力执教的骨干教师大都是“领导们”的弟子,连国门都没有出过,想让油画语言丰富起来,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于是,八十年代,就有了所谓的艺术新潮,这当然是历史的必然。











48#
 楼主| 发表于 2018-6-6 18:03:4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经济在发展三十年之后,国门也在一步一步的打开,不但我们这批中老年人可以走到各大博物馆去欣赏艺术品,去听音乐会,还有更多的年轻人走出了国门,在世界各地的各个领域,系统的接受各种教育,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代一代的年轻人与国际接轨,融合,我们不但会在科学领域逐渐的缩小距离,也会在艺术范畴内减少差距。












49#
 楼主| 发表于 2018-6-6 18:10:45 | 只看该作者
这张画单独发出来是想说一说,这张画只有10公分左右的大小,是伦脖朗青年时代的自画像,可以通过这幅作品看到他技法的成熟,色彩运用的自如,并且在工具的使用上也是非常自由的。
原本我以为这张画只有一张,但在荷兰的海牙博物馆我又看到了一张类似的作品,比这张要稍微大一点点,风格非常相像,不注意的话还会以为是同一张,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伦脖朗不但迷恋画自画像,类似的风格的作品也会反反复复的去画,这其中既包含在技法上不断的探求,同时也包含更多主观意愿的述求。


50#
 楼主| 发表于 2018-6-6 18:14:54 | 只看该作者
慕尼黑老绘画博物馆也被称为鲁本斯博物馆,因为这里收藏的鲁本斯的作品最为丰富。尺幅巨大,人物造型丰满,有血有肉,仿佛皮肤下的血液与温度都可以触摸,在这里,宗教与人性以及肉欲有着和谐的统一,冷暖色的运用既微妙亦精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4-4-23 15:55 , Processed in 1.14374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