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50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一般的音响发布会,不一样的B&W 800系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29 15:3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自《HiFi音响》223期 陈海川(文)


不一样的英国之旅
      一切由一次不一样的英国之旅开始,以本港旅行社通用的计算法,今趟可称之为英国五天团,但扣除在来回机程,夜机抵英;下午机回港,还有两地时差等所花的时间,实际只有两天可用。再扣除穿梭新产品发布会、参观著名录音室、走访离开伦敦市的B&W总部及厂房等的交通时间,行程之紧密可以想像,绝非那些『柴娃娃』、『益街坊』类的舒舒服服考察团。然而,此行内容之充实及所得著的经验着实非一般。


      著名的Studio 1控制室(官方图片)

非一般的新产品发布会之旅(11月17日)
      由举世闻名的大英博物管展开,不知道在B&W之前曾有过多少次类似活动,但肯定系Hi-End音响界首次在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建筑内举行新产品发布会。一场在讲堂内的新闻发布会,全新800系列配合Classe Audio Delta系列多声道音源、前级处理器及功放驱动之示范。差不多时间在另一展览厅内,一众来自中/港/台/日/韩/越南及欧/美等地,差不多全球的8&W代理商及影音记者,把酒谈论及近距离检示全新的800系列各款喇叭。最后再移师到设在博物馆中庭新建的圆形图书馆顶的餐厅共晋晚餐。如斯充满代表性,在大英博物馆内举行的Hi-End音响界盛事,能够参与其中确是一次难能可贵的经验,更深深觉得B&W于英国以至世界喇叭坛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大英博物馆衬托之下倍添传奇色彩。

非一般的录音室
      继第一天在收藏了数千年人类历史印记的大英博物馆的发布会后,英国之旅的第二个早上,一行人到达在录音界及音乐界无人不晓,位于伦敦Abbey Road 3号,EMI唱片公司于1929年筹建的Abbey Road Studio。这里沉淀着上世纪90年代古典音乐以至流行及摇滚乐界的光辉记忆,在此留下足迹与汗水的包括主持开幕仪式的英国著名指挥Edward Elgar爵士(1857—1934),于1931年11月12日替Abbey Road Studio主持开幕并率先进行录音。Yehudi Menuhin/Thomas Beecham爵士/Karajan『卡拉扬』/Heifetz『海费兹』/The Beatles/Pink
Floyd/  Cliff  Richard/The  Shadows/Duran  Duran/Police/Sting/Queen等不少著名或经典唱片就在此录制。近年更参与『魔界三部曲』、『哈里波特』、『星战前传』、『史力加』及『咪走鸡』等电影的声轨制作。可以说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Abbev Road Studio依然是业界最享负盛名的录音室之一。


      其中一控制室内的多声道N801监听阵式

非一般的交情
      至于B&W跟Abbey Road Studio的渊源,笔者在一张David Gilmour与RogerWaters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旧照片上,赫然发现第一代801(Model 801)的身影。翻查资料得知,Model 801于1979年1月的CES上首度露面。因其中音单元是以雷射测干涉协助下设计,而分音器则以电脑加以分析后设计,更内置专利的APOC过荷保护电路,以当时音响科技水平而言绝对系极之重要的突破。跟当其时的对手比较,Model 801有着极之干净、不带音染、无假谐震,瞬态响应绝佳、音像突出,紧凑的低音不混浊且有不寻常的延续性。当EMI有关人员听过Model 801后大为感动,随即将之作为Abbey Road Studio的古典音乐******。其后,Decca/DGG/Philips等著名唱片公司旗下的录音室亦相继加入Model 801的行列。笔者此行在Abbey Road Studio所见,包括最著名的1号录音室,还有2号/3号及其他大大小小的录音或Re-master制作室内,都可见以B&W N 800系为主再加上其他系列大大小小型号的喇叭作******。即使在走廊上或楼梯转角亦曾遇上几只满身战迹[花痕]的N 802,虽然叫发烧友看得心痛,但足以证明N 800系确实不断为Abbey Road Studio作出贡献。


Pink Floyd·Roger Waters/David Gilmour跟B&W Model 801于Abbey Road Studio内合照,据估计摄于1979年(官方图片)

不一样的800系列
      B&W之旅的最后一站,走访B&W位于离开伦敦个多小时车程Worthing的总部及生产基地。

      离开Abbey Road Studio,中午过后到达B&W总部,用过自助午餐后,B&W工程师们在小型讲堂内作更深入讲解全新800系列的各项改善。无疑在外观上新800系喇叭似无重大突破,笔者返港后第一个工作天的早上已有业内人仕致电查问,劈头第一句就以怀疑的语气说:『听闻样子无甚分别?』笔者的回应则是从头到脚,由里到外都有重大改变,根本就是一款又一款全新的800系喇叭。

    从头顶开始的改变:
Diamond doma tweeter『钻石高音单元』
      钻石高音这该是近年颇为热门的新品种,B&W就800系的更新上采纳了钻石高音方案,并交由全球最闻名,原名De Beers戴比尔工业钻石集团的『elementsix』旗下位于瑞士的Diamond At Work负责生产,得以保证其质量能够达到新800系的严格要求。利用(CVD)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技术,透过微波电浆辅助化学相气沉积作用,将微细的钻石晶体,植到一片经阳极处理并呈半球体的超薄合金震膜上。据厂方表示,采用钻石高音之目的,除了是迎战SACD及DVD-A等对高频延伸的更高要求,比起沿用的铝膜高音,钻石高音由20kHz一70kHz一段明显来得更线性,但更重要是在20kHz对上及对下之改善尤其重大。比起一味强调高频延伸至100KHz者,B&W确实来得更高明,更科学。真正明白人类听觉及SACD/DVD-A在高频延伸上的需要,而不硬去追求些无实效的『数字成就』。但由于钻石高音的成本甚高,今回B&W只选择性地在800D/801D/802D/803D/HTMlD/HTM2D身上使用。在其型号之后贯上一个大楷“D”就正正代表Diamond Tweeter『钻石高音』。

      除上述的“D”版800系喇叭外,今回B&W更为多个800系型号推出“S”版,它们在高音单元上的主要改变,就是全用上原Signature 800那支高音。

FST中音单元大改变
      虽则看上去仍是那个立体编织Kevlar纤维(避弹衣物料)的黄色音盆,但所有800D及800S型号全用上原Signature800的铰磁体及铝质相位锥。此外,单元的框架亦由原先六组幼身交叉式支架改成六支粗壮支柱。  

低音单元大改变
      主要改变在于弃用Paper/Kevlar混合物音盆,改用一全新的物料Rohacell,此为一种(PMl)polymethacrylimide硬泡胶,制成盆状后再于一底一面贴上碳纤维(三文治式结构)。这音盆的硬度足以让一成年男人企上去而不损毁,但质重超轻,更将盆分裂、阻尼特性等情况再进一步大幅改善。

其他新料
·新分音器采用专为B&W度身订造的德国Mundorffor制Music Cap(发烧级电容器)。

·声箱的[龙骨]Matrix支架大体上不变,但每块板上的缕空型式则由 几个又长又大的椭圆形改成多个大小不一的圆孔,定有更佳的阻尼效  果,分散及掏谐振。

·在800D/801D/802D/HTMlD的『Nautilus头』上,中音声箱跟  高音声箱的介面的阻尼物被延长,而高音箱的固定装置亦由利用两个弹性鈎改为一支螺丝柱锁紧。   

·跟N801/N 802比较,全新的801D/802D底座明显加高加厚之同时,柱脚亦向内缩入。从箱底Flowport走出来的低音与空气的量及速度必定有明显改变。

型号的变化与新增项目   
·为803推出“S”版之同时,再增设一更高大,并多一只7"低音的803D。   

·中置喇叭型号的变化则更为复杂,原有的N800系只有两款中置,现新800系增至四款,其中的HTMlD更是首度将[Nautilus头]用到中置之上,再配合三只8"低音,其体型简直有如一张细码的两座位梳化椅。

·在超低音上的重大新增项目有Digital room correction[数码式房间声效修正]及遥控功能,B&W首度加入Digital room correction行列,保证B&W用家们能瞬速而有效地修正房间的低音偏差。   

(其他的型号变化及新增项目请参看新800系图谱。)   

55.gif (188.4 KB, 下载次数: 189)

55.gif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5-4-29 15:54:55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4-5-5 20:31 , Processed in 1.14515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