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21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至真、至纯,极致透明 评Viola Solo单声道分体前级功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21 16:2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输入端子:XLR平衡x3、RCA非平衡X3
●输出端子:XLR平衡xl、RCA非平衡X1
●输入阻抗:1 M欧
●输出阻抗:主输出100欧、录音输出600欧
●频率响应:20Hz-20kHz(±0.2dB)
●最大增益:16 dB
●信号杂音比:-85dB
●总谐波失真:<0.002% (20kHz)
●尺寸(WHD):主机箱447X 53X 483mm
                    电源箱223x91X406mm
●重量:主机箱7.7kg、电源箱7.3kg

333.jpg (224.67 KB, 下载次数: 241)

333.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16:31:52 | 只看该作者
美国Hi-End功放牌子Viola中文名意译为中提琴,品牌的故事或许资深的音响迷都已经比较清楚了。事实上Viola和Mark Levinson及Cello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后两个品牌无疑是大家熟悉的马克.列文森创造的神话,这位上世纪70-80年代美国Hi-End音响界锋头最劲的人物,以MLAS计划的划时代设计观念写下了Hi-End音响的基本原则,譬如每一个电子元件都经过精密测试配对、线路追求极简最短路径、舍弃均衡线路等等,这些原则已经成为目前Hi-End音响器材设计的金科玉律。Mark Levinson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时音响市场的蓬勃,Mark的理念又很先进,但最重要的还是那种极为细致又极为真实的音乐重播表现,使得Mark Levinson引领Hi-End发展方向。能够取得这般成就当然不只是Mark Levinson 一人的功劳,在他的背后还有两位重要的功臣Tom Colangelo和Paul Jayson.后来就是他们一起在2001年创业成立了Viola。

444.jpg (195.96 KB, 下载次数: 188)

444.jpg
3#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16:32:39 | 只看该作者

产品素质更趋完美

Viloa在Hi-End音响圈算是比较新进的品牌,但由于主事人和整个设计团队都来自辉煌一时无两的Mark Levinson和Cello,因此在产品开发方面有着雄厚扎实的基础,所推出的产品完成度之高极具大师风范。Solo单声道前级是Viola在2009东京国际音响展上正式发布的产品,算起来到现在已经3年了,但Solo其实才刚刚进入市场不久,原因不是国内的代理商不想进货,而是这款产品原来是在日本代理商的强烈要求下开发的,厂方为了满足日本的订单也尽了很大努力才能满足供货需求,压根没有多余的产能供给全球其他市场,由此可见Viola在日本Hi-End市场的受欢迎程度非同一般。
    当然Solo的受欢迎并非偶然,Viola两位主要设计者Tom Colangelo和Paul Jayson,是1970年代超级品牌Mark Levinson的研发主力,之后随Mark Levinson转战Cello,累积Hi-End产品研发经验都在自己创立的Viola上得到完全释放,因此从另一个侧面看Viloa,可说是Mark Levinson、Cello传奇在21世纪的全新演绎。比如Viola的旗舰前级Spirito lI,采用分离式电源机箱设计,分体电源非常重视杂讯隔离,因此使用扼流圈滤波,虽然成本极高,但效果比一般的滤波电容更好。主要线路架构为插卡式模组化的设计,采用全平衡纯A类线路,甚至唱头放大模组也是左右声道完全独立的全平衡架构。Spirito II的高电平输入端输入阻抗高达1M欧,面对任何讯源都可以获得极佳的匹配。模组化设计总共提供10个插槽,可装上唱头放大、DAC以及等化器等各种选购的模组。Spirito II的触控式显示屏以图形显示所有工作状况,用家可以透过友善的Palm Pilot图形化操作介面遥控操作Spirito II的各项功能,完全体现出Viola强大的设计功力。但昂贵的Spirito II令人很多音响迷只能望之兴叹,于是较之便宜不少、却依然素质优异的Solo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555.gif (221.45 KB, 下载次数: 209)

555.gif
4#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16:52:14 | 只看该作者

彻底分离的终极设计

从产品设计方向上可以见到Viola非常重视电源系统的设计,不但旗舰前级Spirito II采用分体电源设计,本文主角Solo前级也是分体电源设计,而且是分离得更彻底的单声道分体设计,也即每个声道就由一台电源和一台信号放大主机箱组成,这次我试听立体声系统,光前级就已经是4个机箱的壮观规模。Viola对电源的重视甚至连大功率旗舰后级也不放过,比如Bravo后级也采用分体电源设计,电源机箱和主机箱一样大,电源分体设计的Bravo后级以超大型2kVA扼流圈做滤波,放大部分采用20对功率晶体,输出350瓦/8欧的立体声设计,厂方强调它的桥接功能,桥接成单声道后8欧负载可输出1200瓦,绝对是个无坚不摧的大力士。配合l M欧输入阻抗设计,不论细弱的输入讯号或需求大电流的输出部分都一丝不苟。记得前两年代理商用电子分音搭配两套Bravo II后级推动美国奥神威大号角音箱在展会上展示,两套后级就已经总共8个大大的机箱,在展厅一字排开阵容强悍令人膛目。
    Viola表示这样能够让放大电路完全避免电源电路的干扰,也能将左右声道的串音降低至最理想的状态,对细节刻画和音场呈现都具备大幅超越市场上其余绝大多数前级的实力。

777.gif (182.62 KB, 下载次数: 220)

777.gif
5#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16:52:54 | 只看该作者

依然是拿手的模组化设计

Solo前级在东京音响展上一鸣惊人,其设计均取用厂家的最高的技术,Solo前级的放大电路一如Viola的传统,采用来自Cello时代升级的纯A类工作的模组化架构,以OTA-6及OTA-8两个全新开发的线路模组来进行信号放大。Viola强调,由于尽可能缩短了信号的传输路径,且模组化架构让电路元件的温度环境更为均匀,得以让声音表现更为优异,
    Viola顶尖的设计技术还包括1M欧输入阻抗、配备以多组开关lC芯片控制的高精度电阻阵列架构组成的精密电子音量控制线路,一切贯彻Viola毫不妥协的设计,是世上绝少数最顶尖的前级之一。此外,设计者对杂讯抑制也煞费苦心,内部所有线路采用全平衡设计,电路板的布局非常考究,目的是为了让杂讯影响降至最低。而独特的频宽控制线路,可使各频段的相位变化更为平顺,也使输入和输出信号的误差降至最低。
    Solo前级的分体电源部分依旧使用昂贵的扼流圈作滤波,对于EMI的滤除效果要比一般常用的滤波电容来得更好。使用扼流圈滤波还有另-个好处,就是可以避免传统滤波电容面对突如其来的峰值电流需求而供应不足的状况。Solo采用的是完全独立的单声道设计,在音量控制方面则每个声道都可各自调整,厂家想到了最佳的联动方法,就是在每台机内设计了系统通讯电路,各声道之间用专用缆线连接,通过系统设置某一台为主控、另一台为从,这样就可使用一部主机同步操控子机的音量。当然,有必要时也能将两者的连动切开。厂方这个设计其实还考虑到未来的拓展需求,Solo的联动系统最多串接的声道数可达32声道,家庭剧院系统的5.1/7.1声道可以使用多部Solo协同工作,甚至最新环绕音效模式下的11.2/22.2声道也难不倒Solo,这种极具前瞻性设计令Solo应对未来需求也游刃有余。

111.gif (156.7 KB, 下载次数: 219)

111.gif
6#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16:54:31 | 只看该作者

试听搭配

在海印广场丰泽音响的试音室里,代理商早已为Solo搭配好一套系统在煲炼中,音源采用瑞士Goldmund Eidos36D播放机,这款机采用Goldmund专利“机械接地原理”的转盘机械构造,CD/SACD的播放均使用相同的最先进的觯码电路组件。后级功放搭配的是Viola同厂的LEGACY单声道后级,在成立Viola后,Tom终于可以不受约束挑战自己,制造出毫不妥协的重量级现代纯A类经典——纯甲类100瓦的LEGACY。从输入到输出全平衡设计,以超大型扼流圈作滤波,提升供电纯度,放大部分采用多达16对高速功率管,再配合1M欧输入阻抗设计,特制大型输出变压器设计,轻松驾驭不同阻抗音箱。试听搭配的音箱则有同样来自美国的Avalon盟主Time大时代,Time可以说是将钻石振膜高音、陶瓷中音、以及Nomex与Kevlar物料合成振膜的低音单元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最新出品。Time的音箱用料、内部结构以至造型工艺,多角度钻石形切割的箱体能有效减少声音绕射,都秉承厂方极品级产品的标记。
7#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17:02:32 | 只看该作者

音质密度高

瑞士加上美国的器材组合在一起会带来怎么样的效果?相信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充满好奇,事实上Viola和Avalon的组合并不会产生过度渲染的效果,音色的清澈鲜明和极高的中高频音质密度基本就体现出了Goldmund的特性,聆听整套组合,其实我们很难独立抽离出某件器材来作仔细的分析,但对每个品牌的个性了解后,还是不难判断出搭配组合中不同品牌器材的特性的。Viola Solo在这套组合中演绎出高密度的音质,尤其在中频至中高频段,重现出的弦乐质感和人声都极为真实,甚至连很难表现的铃鼓、三角铁敲击的金属质感和余韵,都诠释得相当出色,由于密度高,乐器在移动与敲击时可以很明确呈现出位置与形体。这些特性来自于整套系统有极高的声音密度,而且这都要得益于Solo对全频段低电平声音细节信号的高度传真,由于考究精良的制作获得极低的背景噪音,使得丰富的细节得以呈现,让乐器与人声的形体及力度刻画更加明确细致。重播夏韶声《谙》的《结他低泣时》,Solo表现出嗓音沙哑中透出至密的密度感,使得唱出的沧桑味更足,而伴奏结他柔韧又延绵的弹奏,使面前呈现出一个玲珑浮凸又质感强烈的声音画面。

222.gif (173.67 KB, 下载次数: 209)

222.gif
8#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17:05:45 | 只看该作者

平衡度出色

有前辈评论纯A类放大Legacy后级可能是Viola家族中声底最温暖柔美的产品,也比先前的Cello更饱满宽松些。虽然搭配的音源是以清雅瑰丽见长的Goldmund,但这次搭配Solo前级还能展现出Viola丰沛的能量感,而又不失有力的节奏感。Solo有着优异的高频延伸,而同时也没有忽略与中低频的平衡感,即使聆听时刻意加大音量,高频与中高频也不会往前冲,声音的厚度和平衡感和中低音量聆听时没有差异,更不会有丝毫的紧张或压迫感。重播弦乐声部齐奏时光泽鲜亮美艳,整体速度连贯流畅,除了小提琴声部的华丽张力,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缠绵敦厚也使得中低音的规模感和气势营造得相当到位。Solo重播的弦乐音色华丽高贵,泛音完整而丰富,音场的规模与堂音包围感几乎能够和最佳的真空管机媲美,高音的光泽,中音的厚度和密度都达晶体管的示范级别。

666.gif (171.39 KB, 下载次数: 209)

666.gif
9#
 楼主| 发表于 2012-9-21 17:06:41 | 只看该作者

提供更佳控制力

前级在Hi-End系统中的作用就好比人的大脑,除了掌控输入输出、音量的切换,其实信号放大级对于前端低电平输入的处理极为重要,任何细节都需要极致的技术才能更好还原,而对于后级的驱动也是前级的重要任务。
   Solo除了提供极佳的音质透明度和非常丰富的细节还原能力外,对于无论交响乐、爵士乐或流行音乐中的定音鼓、大鼓、贝斯甚至是管风琴等低频的掌控都显得轻松自在、游刃有余。在交响乐高潮乐段,定音鼓敲击时的结像位置不会往前飘移,依旧稳稳地“钉”在音场后方;爵士乐套鼓敲击或贝斯弹拨的快速响应,Solo前级都能清晰呈现,那种不呆板的灵动弹性令充满生命力。
    播放南管风琴伴奏,在教堂录制的空灵女高音这张《Engleskyts》唱片,女高音音色的甜美与宽广空间感的描绘令人印象深刻,但Solo更厉害之处在于还能够明确铺陈出管风琴低频和极低频的起伏和线条,推动并不太好伺服的Time也能让人真切体会到这对音箱出众的低频延伸能力。
10#
发表于 2012-9-21 21:58:49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我会觉得solo会比Spirito II好听呢,我一直以为solo是中提琴的旗舰前级呢,声音很自然,透明度奇高,非常接近现场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7-20 02:25 , Processed in 1.13761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