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7311|回复: 2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值得买的综合扩大机——pass Labs INT-150晶体综合扩大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9 11:0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ass Labs INT-150器材規格

兩聲道晶體綜合擴大機,輸出功率:150W(8歐姆)/300W(4歐姆);頻率響應:1Hz~100kHz(-3dB);輸入阻抗:36 kΩ(平衡)/18kΩ(非平衡);增益:32dB;阻尼因数150;回转率+/-50V/us,动态范围140dB;共模排斥率小于-50dB;尺寸:19×7.5×20英吋(W×H×D);重量: 60磅。

Pass Labs成立于1991年,迄今已经有17年历史。在这17年当中,创办人Nelson Pass无疑是灵魂人物。每次在CES看到他,总是觉得他的身上散发出一股与众不同的气质。Nelson Pass虽然还未到达盖棺论定的阶段,但其一生可说轰轰烈烈,他毕业於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学的是物理。求学期间他就进入Dynaco、Harman-Kardon以及ESS工作。在ESS工作(1972-1973)期间,他还自己创立了一家叫做PMA的小公司研发喇叭,并获得一种低音号角喇叭的专利。这个低音号角喇叭深度有9尺号角口有7X7尺之大,可以再生50Hz低频。

11.bmp (597.71 KB, 下载次数: 417)

11.bm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11:10:33 | 只看该作者
纵横三十年,话题不断

在1975年,Pass创立Threshold公司,并於1977年推出Stasis线路,这种线路的特色是大功率A类,却只使用局部负回授,到现在都还广受欢迎。在Threshold初期,Nelson Pass还推出一种称为Ion Cloud的喇叭,这种喇叭看起来就像一片透明的百叶窗,可惜并未大卖。从他设计低音号角喇叭以及离子云喇叭的经历来看,前几年Pass Labs会推出Rushmore主动式喇叭也就有脉络可寻了(Threshold还创立一个副牌Forte,这个品牌的晶体扩大机采用IGBT,这是一种介于MOSFET与双极晶体特性之间的功率晶体,可惜并没有获致很大的成功)。

1987年他卖掉Threshold,并在1991年创立Pass Labs,一出手,就掀起单端A类话题,成功炒热Aleph系列。Aleph系列早巳停产,改以、998年推出的X(高偏压的AB类)系列与XA(纯A类)系列,一样广受欢迎。现在,无论是X系列或XA系列都已经改款为.5系列。

在这漫长的时间中,Nelson Pass总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丢下一些话题让大家去辩论,而他却老神在在的做他的晶体扩大机。虽然他创立了二家有名的厂家,但他还是锺情於DIY市场,并经常在相关杂志上发表文章,因为他知道DIY市场这批爱好者最喜欢斗机讨论,这有助於炒热他抛出的议题。一直到现在,Pass Labs除了Pass前、後级之外,还保有First Watt与Zen这二块领域。First Watt的F系列产品用极简线路,极低的输出功率为号召,专门针对喜欢DIY高效率喇叭的音响迷;而DIY的Zen系列更是DIY迷可靠的套件产品。像Pass Labs这样同时保有厂制机与DIY市场的厂家可说极为罕见。

22.jpg (24.28 KB, 下载次数: 573)

22.jpg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11:15:37 | 只看该作者
超对称线路让失真大幅降低

Pass Labs有什么话题呢?我们都知道,他家扩大机最著名的就是超对称线路Super Symmetric,也就是X线路。这种线路从头到尾只有二级,一个MOSFET平衡A类电压增益级,以及一个MOSFET功率级,这是非常简单的线路,其中没有其他增益级,更没有电容器。而超对称线路中也使用负回授,不过此处的负回授并非用来降低失真,而是用来让正半波线路与负半波线路的杂讯与失真趋於一致。为什么要让对称线路中的二组杂讯与失真趋於一致呢?这样才能产生最大的共模排斥效果。共模排斥是做什么用的呢?将讯号传输时所感染的杂讯排除,提升讯噪比。

写到此处,读者们或许会想:一般平衡线路不也是施加负回授吗?这与超对称线路有何不同?有些不同,一般平衡线路是分别对正柜线路与负(反)相线路『分别』施加负回授,而超对称线路却是以超对称线路架构来让失真与杂讯趋於一致。此外,一般平衡线路只能抵销(共模排斥)讯号传输时所串入的杂讯,而超对称线路除了能够抵销讯号传输时所串入的杂讯之外,还能抵销电路本身的失真。所以Nelson Pass才会夸口说超对称线路的失真只有一般线路的百分之一。

01.jpg (588.93 KB, 下载次数: 411)

01.jpg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11:16:23 | 只看该作者
单端A类让声音更悦耳

除了超对称之外,Pass Labs的『注册商标』话题还有Single-Ended Class A架构。从最早的Threshhold动态A类偏压一直到Pass的纯A类,Nelson Pass一生都与A类结缘。论坛的读者们都知道,一般扩大机采用的放大方式大多为AB类Push-Pull,也就是推挽放大。推挽的好处就像二个人合力锯木头,一来一往,十分省力。不过它也有坏处,比较会影响声音好坏的坏处有二:一是在推挽(正半波与负半波放大)的交接处会产生交越失真;二是容易产生奇次谐波失真。交越失真让正负半波无法衔接得天衣无缝,而奇次谐波失真让人耳感觉不悦耳。

反过来说,Single-Ended Class A刚好没有推挽的那二个大问题。由於单端是以一个放大元件负责一个完整的波形(没有瓜分成正半波与负半波),当然也就没有交越失真。再者,由於单端放大所产生的谐波失真属於偶次谐波失真,偶次谐波失真对人耳而言比较悦耳。基於上述理由,Pass Labs才会坚持单端A类放大。

除了超对称、单端A类放大之外,Pass Labs还坚持一件事,那就是不用双极晶体,而以MOSFET当放大元件。或许读者们对於Pass Labs为何要采用MOSFET来作为功率元件不明所以,其实,市面上的晶体机各有双极晶体与MOSFET的簇拥者,各厂家也都能说出道理,不过,Pass Labs使用MOSFET却更具有说服力。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11:16:39 | 只看该作者
采用MOSFET的理由

根据Nelson Pass的说法,MOSFET与三极管的特性在某些方面很类似,都很适合用来设计Single-Ended ClassA线路:第一、它的互导率随著电流的加大而升高。第二、它更适合用在级数较少(例如二级、三级放大)的线路上。第三、它可耐高温。我们都知道Pass Labs扩大机的放大级数很少,而且又采用纯A类放大,纯A类放大的温度很高,所需电流也很大,这些需求刚好都是MOSFET与三极管的强处。既然如此,为何不以三极管来当功率元件呢?原因也很简单,真空管还需要输出变压器,如此一来又将问题复杂化了,所以Nelson Pass选定MOSFE下来执行他的Single-Ended Class A理念。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11:16:56 | 只看该作者
一点都不含糊的综合扩大机

说了半天,怎么还没有提到INT-150呢?其实上面所说的那些都与INT-150有关,虽然它是综合扩大机,但其内部基本设计架构就是如此。打开顶盖,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很大的环形变压器,再来就是三层线路板,最下面一层是滤波电容与稳压线路,显然那是电源供应部分,中间这层大线路板则包含前级与後级的输入级,还有Dallas半导体所出品的Digital Potentiometer数位音量衰减控制IC(Dallas DS1802)二个。其实一个DSl802就可以做成立体声音量控制与左右平衡控制,不过INT-150特别使用二个,这是为了超对称平衡线路设计所需。这个数位音量衰减IC线路中并没有一般数位音量控制IC的OP Amp在内,因此只是单纯的以电阻阵列来控制音量。它总共有63段,每段控制1 dB的音量改变,此外还有一段是Mute,因此也可说是64段音量控制IC。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11:17:28 | 只看该作者
扎实的传统设计

在第二层大块线路板上还有二块小线路板,这是插入式的,属於模组设计,可以随时更换。这二块线路板我判断应该是前级的输入级线路板。至於逻辑控制线路则安放在面板内侧。INT-150的功率级贴著左右散热片,每声道用了十对International Rectifier所生产的IRF P240 MOSFET。这是20A/200V/0.180欧姆的功率晶体,每声道用了十对,做成150瓦绰绰有余。

在整个INT-150的线路板上,没有使用表面黏著SMD元件,通通都是传统插孔元件。放大线路上也没有看到OP Amp,显然INT-150的线路设计还是走传统路子,这与他家X1前级不同。X1前级内部大量使用SMD元件,连音量控制也采用大量SMD电阻元件阵列做成。我想他们在IN下-150身上采用传统作法,一定也有其道理存在。

看过INT-150的内部之後,我们回过头来说它的外观。它的外观设计简洁大方,中央一个大显示窗,右边一个音量旋钮,面板中央凹入处有六个小按钮,如此而已。这六个小按钮由左至右依序为电源开关、静音以及四个输入选择。来到侧面,可以看到很大的鳍状散热片,虽然只有150瓦,但INT-150的散热片面积却很大,显然设计者很注重散热效率。转到背面,INT-150拥有一组XLR、三组RCA输入端子,前级输出端子则是XLR与RCA各一,此外就是喇叭线接端一组。在此提醒您,如果您使用RCA端子,一定要将原厂所附的XLR短路U形棒插入第一脚与第三脚,这样才能让扩大机完整接地,声音表现保持最佳状态。对了,INT-150还附有遥控器,方便懒得将屁股抬离沙发的人。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11:18:07 | 只看该作者
横跨半年的聆听

聆听INT-150的过程很长,从它进入我家门一直到这篇评论刊出,至少经过将近半年。这其间,除了在我家搭配过多种喇叭之外,还曾经在台中华笙音响搭配B&W 802D,以及在竹北胜丰群音响搭配Sonus Faber Cremona喇叭。最後要截稿之前,我又用它搭配Verity Audio的Sarastro II。这对喇叭售价138万,用INT-150来搭配似乎高攀了,但它推起Saratro II却发出非常迷人的声音。总结这么多的搭配经验,我要说,NT—150真的具有百搭个性,它可以将每种喇叭的特色发挥出来,又能够保有自己的声音特色。

在此,我不愿意说INT-150的声音特色属於中性,我倒是认为它的声音带有一股淡淡好听的色彩,那是有甜味的,有光泽的,白热灯泡的色调。不过,这种色彩并不浓,就好像画布或画纸那种淡淡的色彩,如果那种色彩是很白的,画作画在上面我们看起来反而不顺眼。反之,因为画纸或画布那种淡淡的色彩,让昼作看起来更有深沉的味道。INT-150的色彩就是这样,它不会抢了喇叭的风采,反而因为保有自己的色彩而让声音的品味更为深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11:19:40 | 只看该作者
搭配铝带高音的喇叭真棒

在搭配过那么多喇叭之後,我要说:如果要我不计代价,我要选择搭配Verity Audio的Sarastro II。不过我知道在实际的世界上不可能有人会这么搭配。既然如此,我认为最门当户对的搭配就是Dali Helicon 800 II。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到,无论是Sarastro II或Helicon 800 II,它们都采用铝带高音。可以肯定的是,INT—150搭配起铝带高音时,声音的甜美与光泽迷死人。

对了,搭配INT-150的数位讯源我还没有说哩!无论是华笙所搭配的dCS Puccini,或胜丰群的MarantZSA-7S1,INT-150都可以唱出好声。而在我家,我主要是用Btadelius Gondulo假若您嫌这些数位讯源都太贵,我建议您可以用Bryston的BCD-1,这部CD唱盘的参考售价只有十二万多,但搭配起INT-150来推Sarastro II时,一样发出让我感动的美声,以价论声,是非常好的CD唱盘。最後的定稿以Dali Helicon 800 II以及Bladelius Gondul为准。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9 11:20:21 | 只看该作者
听二胡也很迷人

INT-150并不是只有唱西方弦乐才迷人,它唱起东方的弦乐也一样好听。当我听闽惠芬演奏的那张『天弦』时,二胡略带暗哑的音色表现得很真实,而擦弦的细微嘶嘶声以及小小琴腔的共鸣都很清晰。再者,二胡演奏时特有的婉转软质,音量大小的灵活变化INT-150也都能够表现出来,让这张CD的二胡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伴奏的管弦乐厚实稳固,显见INT-150的中频段与低频段都属於凝聚饱满型,不过并未如他家几百瓦後级那般具有沈重的重量感,对於一部每声道、50瓦的综合扩大机而言,这样的表现已经令人满意了。

除了凝聚饱满,INT-150的中频还带有一些软质,当我听江蕙唱歌时就明显觉得她的嗓音变得更成熟更妩媚。高频段则是内敛型,所谓『内敛』型就是不会飙出来,而且带有稍暗温暖的木头味,这对於弦乐与钢琴的再生非常有利。这种高频段的内敛表现在Cisco唱面那张『Stradivarius The Sunrise』特别明显。而当我听Philips那张葛罗米欧演奏小提琴、Colin Davis指挥新爱乐管弦乐团的『布拉姆斯、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Philips UCCP—7037)时,INT-150那种底部庞大稳重,中段凝聚,上段内敛的特色在这二首曲子上发挥了迷人的效果。几张管弦乐听下来,我认为如果不是刻意去搭配低效率喇叭,INT-150的150瓦已经能够将管弦乐的底铺得厚厚实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4-4-25 06:07 , Processed in 1.13321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