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weiho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唱片步行街(四)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10:47:05 | 只看该作者

李斯特:浮士德交響曲、旦丁交響曲 等

李斯特的作品一向輝煌奪目,本集確實是最佳示範。留聲機雜誌評論《浮士德》:「就 一闕展現管弦樂振奮效果的樂曲而論,此錄音確實令人印象深刻,其中『葛麗卿』的樂章更是美麗至極。」而企鵝唱片評鑑認為:「蕭提正是李斯特交響詩最佳的指揮:他已找到了正確的詮釋方式,足令《前奏曲》振奮……《普羅米修斯》充滿戲劇性,…張力十足。錄音極為逼真且色彩豐富…」。

1.jpg (14.93 KB, 下载次数: 88)

1.jpg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17:19:41 | 只看该作者

法雅:三角帽,魔法师之恋

这张囊括了falla两部芭蕾全曲的唱片最让迪图瓦风光了,演奏无比精彩,热烈,始终洋溢着放荡 不羁的西班牙式的卖弄风情,而录音也是3D片中数得着的几张极品之一,乐队,人声,拍手或跺脚, 一切都栩栩如生.只要一听三角帽开头那急促而颇有煽动性的鼓号声,你就没法不喜欢它.

--转自唱片圣经.
三角帽音乐已经成为西班牙音乐的象征.

1.jpg (11.24 KB, 下载次数: 97)

1.jpg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6-1 10:51:19 |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福特文革勒

在威廉·富尔特文格勒的一生中,贝多芬的音乐始终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这位音乐家在他青年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指挥贝多芬的音乐,成为解释和演绎贝多芬的音乐的专家,将是他人生的焦点,也将是他至死不渝,不离不弃的事业。从1947年到1954年,即从解除对他因政治而被禁止演出的禁令到他过早去世这段期间,富尔特文格勒指挥的音乐作品中,贝多芬的明显地占了大多数。尽管如此,你也会惊奇地发现:在同一段时间,他指挥作品的跨度和多样性居然是从巴赫到欣特米特。富尔特文格勒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最后一场音乐会是1954年的8月30日在萨尔斯堡。其曲目全是贝多芬的:第七、第八交响曲(ORFEO CD 293 921 B)。相比之下,他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最后一场音乐会的曲目则是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和他自己的e小调交响曲。

富特文格勒的夫人伊丽沙白· 富尔特文格勒回忆道:富尔特文格勒曾在家里花了很多小时弹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和庄严弥撒,庄严弥撒在他的脑子里一直占据重要的位置,但他在1930年之后就再也没有指挥过该作品,因为他基本上认为这部作品是不可演奏的。 在富尔特文格勒众多的文章当中,有关贝多芬的同样占大多数。他第一篇有深度的文章《论贝多芬的音乐》发表于1918年。从中你可以发现,他非常专注于分析理解贝多芬和二十世纪音乐家之间的关系,这些音乐家也指现代的听众。这种专注一直延续到对(1951年)第五交响曲的非常深刻的分析。

富尔特文格勒认识到:二十世纪的音乐家,无论是作曲家还是演奏家,都离他心目中的贝多芬越走越远。这直接影响到他指挥贝多芬的作品。有一点很使人惊讶的就是:早在1918年,年仅32岁的富尔特文格勒就有远见地分析到了这种趋势,并且继续准确地解释在现代人的混乱与谦恭的贝多芬之间的差异。这差异表为在现代人在技术上的杂乱,而贝多芬则对规律、秩序和形式有和谐的要求。富尔特文格勒仍然相信:虽然有人怀疑,但大众在心底里面,在他们的最终信念上,他们是深深地需要贝多芬的,特别是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动荡过后。无论在哪个层面上,富尔特文格勒指挥贝多芬的作品都有特别高的质量和个性,使得这些演绎远远高出一般的水平。这在他生命最后那几年尤为明显。

1948年,富特文格勒第一次在萨尔斯堡指挥“菲德里奥”,当时他说:“这部菲德里奥象一部弥撒曲远胜于象一部歌剧。我觉得它触及了所有时间概念上的宗教领域,或者说是属于‘人类的宗教’。在我们都经历过一切以后,这宗教从来也不象今天那么伟大,也不象今天那么有必要。” 这同样(也许更加)适用于贝多芬的另一部作品,第九交响曲。很奇怪,在富尔特文格勒的文章里没有一篇是分析这部作品的。也许他认为,这部作品造成了太多的文字误解,妨碍了对贝多芬原意的理解。即便如此,富尔特文格勒还是尽可能多地指挥该作品:在他生命的最后8年里共有36次之多。而且,他对该交响曲的演绎明显不同于他同时代的指挥家,也不同于其他作品。作为一名听众,我从未听过对第一乐章中的冲突描写、或者谐谑曲中的凶猛力量、还有慢板中的忧伤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只有在富尔特文格勒的演绎中,你才能感受到第四乐章中的迫切需要,‘啊,朋友,不单单这些话’(即合唱部分,我不知该如何译,请见谅-译者)的喷涌而出,还有对人类共同升华的喜悦的衷心赞美。这经历是永生难忘的。正是因为富尔特文格勒在演绎的时候将所有非音乐的因素排除在外,也正是因为他能够在细节中见全体,也能够在全体中见细节,这使得他能恰倒好处地处理好每一段落和音符,制造最好的效果,决无投机取巧,此外还因为他对歌词原意的丰富想象力,所有这些原因使得这个演绎成为绝后而无法重演的演绎。

富特文格勒论贝多芬(摘自1942年的文章《光芒照全球的贝多芬》)贝多芬有着人性各方面的所有复杂性。他真的是包罗万象的。他不象莫扎特那么富于流畅的歌唱性(can tabile),不象巴赫那样富有生气的结构(architectural),也不象瓦格纳那样有戏剧欲。他是(这是他的特点)同时拥有这一切,包括这一切的各方面。但当你正确地观察他时,他是那么的独特!在欧洲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其它音乐如此自然地包含了抒情和纯结构(lyricism & pure structure)、轻柔和刚劲(softness & hardness)这些迥然相异的特性,这些特性却又和其它的融洽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自然的有机整体。也没有其它音乐象贝多芬的一样有血有肉自然而紧密地相连,就象我们自己的身躯一样。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有一股神圣的力量使其适应自然的组织规律。贝多芬的音乐是爆发性的,甚至是欣喜若狂的,直至人类体验能力的极点,但却没有丝毫的偏差…… 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啊。而且它们的表达也是如此的直接。听贝多芬的最美妙的时刻就是见证那种天真,如孩童一般的纯洁。虽然有着慈祥的仁爱,但又常常是天才的超自然。以前从未有过一位音乐家象贝多芬一样知道和体验过天上的音乐和神圣的自然和谐。通过他,席勒的“兄弟们,苍穹之上必定有一位仁慈的天父”之句才第一次有了生动的体现。这是超越任何词语描述的。 贝多芬作为作曲家,他灵魂里有着天真的童贞。因此,有一样东西被完全忽略了:所有的伤感和悲哀(有人把它们理解成为良知),所有的自我感觉和自我重视。如果贝多芬有悲哀,那就是天国的悲哀,是自然力量的直接的根本的结果。他从不“庆祝”,他从不想表现“深沉”,他根本不想表现什么,他只是真的纯真,这就是他表现出来真正深沉。

22.jpg (27.89 KB, 下载次数: 92)

22.jpg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6-1 10:54:08 | 只看该作者
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罗斯特罗波维奇演奏卡拉扬指挥

德沃夏克 - 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演奏:罗斯特罗波维奇
指挥:卡拉杨
乐团:柏林爱乐乐团

这款CD的总体风格始终是不温不火,两位在自己领域功成名就的大师好像不是相互竞争,而是相互妥协。这样的感觉在德沃夏特这首大提琴协奏曲上就显得比较平淡,而在另一首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上却是刚刚好,柏林爱乐显得少有的宁静与精致,悬浮之上的大提琴悠然自得,就像洛可可风格的建筑一样柏林爱乐是大的框架而大提琴就是上面点缀得点点装饰。

德沃夏克在1895年创作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使它跻身于世界最伟大的协奏曲行列,与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的《降b小调钢琴协奏曲》、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堪称为协奏曲中的“五大”。 德沃夏克的贡献是让歌唱性的乐器大提琴像小提琴或钢琴一样灵活多变,在一部大规模的交响乐作品中始终处于“领导者”的地位。当勃拉姆斯弹奏钢琴,和大提琴家罗伯特·豪斯曼一起演奏《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时,他感叹道:“要是我知道可以写作像这样一部的大提琴协奏曲,我自己也会写一首。”

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是由一个相当扩展的奏鸣曲形式写就的,它勇武激昂又具有史诗气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么一部雄伟的交响曲是由一把大提琴独奏复述出来的。德沃夏克在写作此曲的时候,应该想到了宽阔的钢琴和嘹亮的小提琴,但是他没有运用这交响乐器之中的“王”和“皇后”,而是想到了大提琴,想到了一条如何通往故乡波西米亚的道路,想到了一些在身边缓慢流淌的东西,——像他自身的躯体,带着弦琴的神——向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天地。德沃夏克找到了大提琴,担当起他全部的孤独和永久性的歌唱,就像巴赫找到了教堂管风琴,莫扎特找到了单簧管。初次听协奏曲,它的开头一个乐章很像是《自新大陆》的翻版,其实德沃夏克把《自新大陆》乐观的结束拿来作为协奏曲的开端。德沃夏克是太喜爱《自新大陆》了,他的喜爱是来自于故乡波西米亚的黑土地和带亚麻味的阳光。虽然继续留在美国担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的院长能享受年薪1.5万美元的待遇,德沃夏克仍心怡故乡,1895年5月完成《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时,他已经重新踏上了欧洲大陆.

33.jpg (31.85 KB, 下载次数: 94)

33.jpg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6-1 10:58:28 | 只看该作者

冰封地狱

艺人:EAGLES(老鹰乐队)
专辑名:Eagles Hell Freezes Over 冰封地狱
发行时间:1994年
唱片编号:GED-24725

唱片简介:
尽展雄姿,惊喜不已,豪迈矫健,最新奉献,摇滚之星,挥洒倾情。令翘首以待的乐迷惊喜不已。

《冰封地狱》这张专辑,是老鹰乐队最成熟的一张专辑作品,从而更加巩固了老鹰乐队在美国摇滚乐中的演唱地位,那层层叠叠的铮然吉它和温厚的人声创造了形式上的美,如同向神灵倾诉人间的不幸,让人听了陶醉联想起自己的童年。老鹰乐队的成熟,代表了美国摇滚音乐的成熟,这张专辑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是每年CD圣经必收录的专辑,具有影响力的音乐之作。

拥有11张畅销专辑及20首经典单曲的“老鹰乐队”是当今流行歌坛的一个奇迹,从1972年4月正式踏入歌坛至今,足足风光了26年,虽说有14年的时间他们未在一起登台演唱。但却不见歌迷对他们的疯狂程度有所减退,相反却成倍地增加着。 这张精选唱片是历年来老鹰乐队在美国各地演出的现场版本的合辑。每首歌曲都散发着现场演唱的魅力。具有震撼的效果。其中,最有味道的当属老鹰乐队的《Horel california》(加州旅馆)。 这首歌讲述的是一家[黑店]的故事。充满鬼魅气氛。主唱DonHenley苍凉的歌声配上Don Felder和Joe Walsh精湛的双吉它演奏,十分耐人寻味。 据美国音像工业协会提供的情况来看,老鹰乐队是唯一拥有两张专辑国内销量均超过一千万张,同时主打单曲在榜唯一持续280多周冠军宝座的乐队。

《冰封地狱》是该乐队在1994年奇迹般复活后推出的专辑。唱片标题暗示出当年的这些乐坛猛将在迟暮之年已将昔日矛盾彻底冰释。此碟有四首全新制的新曲奉送,其余是历年来老鹰乐队在美国各地演出的现场版本的合辑,每首歌曲都散发着现场演唱的魅力。具有震撼的效果。“TAKE IT EASY”,“HOTEL CALIFORNIA”,“DESPERADO”等经典金曲均被一网打尽,气氛好到无以复加。

对于发烧友而言。就录音要多说两句。事实上,这张CD已成为世界各地音响迷、各类Hi-Fi演示的必播之碟。它的录音电平比一般要高,最迷人的是乐器坚实的结像,固若金汤的音像定位和弹性非常饱满的低频效果。而宽阔无比音场和似梦似真的舞台活生感,在好的音响中重播亦会让你拍案称奇,而观众的鼓掌声听起来则有肉有骨。当然,这些都可视作“免费赠送”。

摘录一段《CD圣经》对该碟的高度评价:飞鹰美国五人乐队七十年代红极一时,他们快歌够劲,劲到爆炸,慢歌够抒情,听极不厌,演出乐器功力深厚,而且节奏感强烈。他们的录音注重声音质素,其中一曲脍炙人口的《HOTEL California》(《加州酒店》)更是经典中的经典,歌声的质感,吉它的音色,鼓声的沉重力感,加上千万人呼叫的现场感,令此曲成为历来最能考验音场、音色、高低频伸延度与动态冲击力的现场录音。

11.jpg (58.28 KB, 下载次数: 85)

11.jpg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6-1 11:04:31 | 只看该作者

奶妈碟

唱片名称:Herold-Lanchbery La fille mal gardee 奶妈碟(园丁的女儿)
版本:Decca 430 196-2
发行时间:1994年
专辑歌手: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兰切贝里指挥
语言:英语,法语
《音响世界》十周年特刊推崇为知名度最高的10张示范唱片之一

唱片简介:
闻名天下的《奶妈碟》CD靓声到极,称之为最抵买的CD,大概没有人抗议吧!奶妈碟受欢迎,并非只因为录音够靓,其实还因为它非常[好听],场面有时轻松,有时热闹,有时高潮迭起,旋律动听而不重复,听上百遍仍不会厌倦,说不定有很多Hi-Fi友就因为听过此碟而爱上古典音乐。

经典的音乐、精心的演绎、惊人的录音 ——欣赏法国芭蕾舞剧《园丁的女儿》音乐唱片 法国浪漫派作曲家埃罗尔德 (Herold),对大家来说也许十分陌生,然而他创作的芭蕾舞剧《园丁的女儿》(La Fille Mal Gardee)音乐,却是非常著名、让人喜爱的,特别是在音响界影响颇广,几乎无人不知。埃罗尔德先生出生于1791年,就学于巴黎音乐学院,1812年获“罗马奖”,1819年第一部歌剧演出于那不勒斯, 1816年起在巴黎创作歌剧和芭蕾舞剧音乐以终其年。

芭蕾舞剧《园丁的女儿》是简.道波瓦尔先生1789年创作的,最初的灵感来自鲍多伊画的一幅油画派生出的铜版画(即唱片的封面),这幅画中,女佣人衣衫零乱,正在哭泣,她的母亲在麦草仓里斥责她,此时她的男友正匆忙奔上楼去,试图逃走,画面左上还隐约看见他奔上楼梯的两条腿。其实这部舞剧向人们描述的是一个法国民间故事,故事发生在法国乡村,寡妇丝莫恩准备把女儿莉丝嫁给一个财主的傻儿子,遭到女儿的强烈反抗,最后莉丝终于和自己的意中人汤马斯结婚,并得到母亲的祝福。

由于该唱片音乐优美,生动亲切,高潮迭起,活泼轻松,录音层次分明,音场深阔,乐器结象及定位准确,以及高水平的指挥与演奏,使此碟大放异彩,深得人们喜爱,让人百听不厌。 1994年迪卡公司把该唱片翻成CD,CD中精选了第一幕15个部分、第二幕6个部分音乐,虽不是全剧音乐,但也是该剧的大部分音乐,基本代表了该舞剧的主要音乐内容和精华部分。

唱片又把这些音乐分成7个段落,第一段由“引子”、“公鸡与母鸡的舞蹈”、“莉丝与丝蒂”3个部分音乐组成。引子是在气势宏伟、壮丽辉煌的音乐中展开,表现出一派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晨景,好像山村的晨雾还未散去,雀鸟已经开始欢唱起来,在甜甜的、柔柔的、丝绒般的弦乐映衬下,各种木管吹奏着,像是公鸡与母鸡在戏嬉、欢歌,展现出祥和、安谧的情景。突然音乐紧张并欢乐起来,女主角莉丝出现,带着少女对未来的幻想与憧憬,快乐地舞蹈起来,雄壮的铜管加入充满了青春活力,莉丝的音乐主题反复多次出现,以突出音乐主题,刻画人物性格,使女主角形象更加鲜明。乐曲进行到4rain(分钟)前后时,左后方的敲击声,最适宜用来测试定位、音场。第二段“汤马斯与阿兰”里的音乐粗犷奔放,具有强烈的进行曲节奏,迷人的铜管音色散发出灿烂的金属质感,形象地表现出男主角的阳刚气质。第三段由“野餐”、“笛舞”、“争吵”及“芬妮,艾尔丝勒双人舞”4个部分音乐组成。音乐在轻柔的弦乐拉奏中开始,经过轻重、快慢对比,使音乐错落有致,细腻柔美。三角铁敲击出晶莹剔透、钢一般的金属光泽,贯穿于音乐中,大有锦上添花之感,美伦美奂。第四段由“西蒙”、“木鞋舞”、“五月桂舞”和“暴风雨和尾声”4部分音乐组成,并结束第一幕。这部分乐充分发挥木管、弦乐的表现力,强调音乐的律动感,以适应舞蹈动作。最精彩的要算是最后的暴风雨声,强劲的动态,撼人心弦,音效非凡。第五段由“纺织”、“铃鼓舞”、“收割者”3部分音乐组成。音乐恬静优美,也是用木管乐器来刻画音乐形象,清澈的木管描绘出人们在自然中繁忙的劳作,一派田园风光和乡村的生活情景。第六段“汤马斯、阿兰与公证人”与第七段“双人”、“尾声” 3部分音乐,基本上表现了男、女主角终于如愿相爱,并得到大家的祝福。音乐深情而激动人心。

根据舞剧的内容情节而创作出的音乐具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音乐生动鲜明,旋律清新朴实,配器丰富细致,成功地塑造了剧中的人物形象。女主角的主题以单簧管吹奏出悠扬、抒情的旋律,并用弦乐来衬托,以体现出女性温柔、善良的形象,而男主角则以铜管与弦乐的齐奏再配以定音鼓而奏出强拍的重音,表现出坚强、刚毅的形象。音乐中还使用了大量拟人化的音乐语言,如用双簧管、长笛分别模拟公鸡与母鸡的啼叫。特别是根据舞剧特定的情节,使用了各种敲打乐器,这样不仅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使音乐更加色彩斑斓,而且为舞剧活跃气氛、渲染主题、增加戏剧性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是该舞剧音乐的一大特色。同时,音乐在注重音色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尽量配合舞蹈动作,使其具有芭蕾音乐应有的结构特征和韵律。指挥兰奇贝里的润色加工,也为音乐增加了新的活力。他指挥柯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管弦乐队,演奏手法独到、细腻、流畅。因此,整个音乐都非常统一、协调、娱乐性强,不愧是经典的音乐,精心的演绎,惊人的录音。

备注:《园丁的女儿》即俗称《女大不中留》又名《奶妈碟》 至于为什么要叫它为奶妈碟,有说法为它是喂大一代发烧友的奶妈碟,是古典音乐较好的入门碟之一,很多古典音乐爱好者(特别是台湾和香港)是从听奶妈碟开始,而迷上古典音乐一发不可收拾的。之所以称之为奶妈碟的另一种说法是,由于这张DD录音场面宽广,干净甜美,弦乐与鼓声定位音色皆佳,又非常好听,极有戏剧效果,就像是引领幼儿学习走路一般引领听者进入古典音乐圣地的奶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亲切的称之为奶妈碟也不为过。

44.jpg (81.28 KB, 下载次数: 91)

44.jpg
17#
 楼主| 发表于 2007-6-1 11:08:48 | 只看该作者
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 来自神秘园的歌(1996年4月)

这张专辑风格比较统一,乐曲舒缓柔美,充满了思忆,不经意之间流露出些许的忧愁,令人不得不沉醉于其中。其中的《田园》(Nocturne)一曲是乐队的成名作,曾获95年欧洲歌唱大赛冠军。《来自神秘园的歌》 (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在组建乐队前就在挪威发表并流行。

评论:
SECRET GARDEN第一张专集的伤感能杀死人,让人象迷失在神秘的丛林里,黑暗的看不到天,找不到出口,沉溺在这样的黑暗中,象一个人孤独的坐在路边大树的阴影下,静静看路上人来人往,别人看不到你你也不想被看到,因为你害怕,因为你孤独,你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事,但只有这样,受伤的心才能感到一丝安全,这样的孤独一直在诱惑你。。。

曲目列表:
Nocturne
Pastorale
Songs From A Secret Garden
Sigma
Papillon
Serenade To Spring
Atlantia
Heartstrings
Adagio
The Rap
Chaconne
Cantoluna
Ode To Simplicity

55.jpg (40.36 KB, 下载次数: 109)

55.jpg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6-1 11:12:14 | 只看该作者

Dreamcatcher 追梦人(2001年)

1995年,神秘园凭借一首仅有24个单词的单曲“夜曲”一举获得在欧洲拥有最多观众的欧洲电视歌曲大赛的金奖,创下了40年来这个具有极高声望的大赛从没有一部器乐作品获金奖的奇迹。此后,神秘园的首张专辑“神秘园之歌”随即面世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在美国,他们一跃登上了著名的公告牌“Biilbod新音乐排行榜”,令人惊讶的是一年后他们仍然榜上有名。1997年,神秘园的第二张专辑“白石”推出,这张融汇挪威和爱尔兰音乐文化的专辑同样畅销于世界各地。在聆听这张唱片时,每一首作品就像一颗白石子领着你到达神秘的花园。

评论家们说“神秘园绝对是超凡脱俗的”“他对任何一位收藏者来说都是必须倾听的”他们的音乐是“渴望心灵飞翔者的必需品”是“祥和、宁静的画卷”… 被誉为挪威国宝级的神秘园乐队97年曾随国王、王后访问我国他们那融入挪爱两国民族音乐精髓,古典浪漫、旋律恬畅优美的神秘园音乐令当时有幸聆听者痴迷。

这是神秘园第一张精选唱片,由环球公司发行。用第三张专辑中的一首曲子《Dreamchatcher(追梦人)》作为标题,寓意着Secret Garden前三张专辑给人们留下的梦幻般的意境。虽然很多人评论他们缺乏个性,但神秘园音乐中所蕴含的那种高贵典雅、清新脱俗的格调,可以称得上是NewAge音乐中独树一帜的。这套精选可以让听众充分领略Secret Garden的独特魅力,包括18首久听不厌的作品,荟萃了三张旧作中的精华。

曲目列表:
1. Nocturne
2. Prayer
3. Moving
4. Dreamchatcher
5. Sigma
6. 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
7. Sona
8. Passacaglia
9. Elan
10. In Our Tears
11. Celebration
12. Heartstrings
13. Steps
14. Adagio
15. Rap
16. Hymn to Hope
17. Lore of the Loom
18. Dawn of a New Century

66.jpg (24.41 KB, 下载次数: 93)

66.jpg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6-2 15:46:11 | 只看该作者
火鸟展翅

    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创造了20世纪音乐的诸多奇迹,以至于今天,无论是多么严肃的爱乐者,还是多么猎奇的发烧友,都能从他的音乐中寻到乐趣。

    这些奇迹首先是从乐队幻想曲《烟火》开始的。虽然此曲只有短短的三分钟,却已经引人瞩目地表现出斯特拉文斯基的某种倾向上的鲜明个性。复杂而强有力的节奏,充满进取,极富推动力,令他同时代其它人的音乐显得苍白。《火鸟》的音乐神秘而美丽,主要讲述了这样的一个传奇故事:沙皇的儿子伊凡王子在森林中打猎时,遇到一双长有火样羽毛的神奇鸟,正在银树上摘食金色水果;火鸟以一根神奇羽毛与王子交换自己的自由。被魔法诅咒的城堡中,王子见到了13位公主载歌载舞、玩耍着金苹果;尽管王子被警告邪恶的魔法师会将每位路过行人都变成石头,王子仍然不顾二切进入古堡。正当魔法师欲加害王子时,神奇的火羽救了他,火乌适时出现,让魔法师与
他的食人巨妖不停地狂舞直至虚脱而止;最后受害者恢复人形,公主重获自由,而王子也赢得其中一位公主的芳心。

    《火鸟》既令爱乐者晕眩,也一向是发烧友最狂热的曲目。而一旦听了这个演绎和录音都极到火候的全曲版本,我相信,所有迷音乐或者迷音响或者两者都迷的朋友,准会皆大欢喜。

1.gif (72.39 KB, 下载次数: 91)

1.gif
20#
 楼主| 发表于 2007-6-2 15:59:53 | 只看该作者

极致立体声七号——金唇

专辑一次性囊括了民谣、流行、蓝调、爵士等各领域里的发烧女声,不仅在编曲方面下足了苦心,引以为傲的演唱技巧更是多姿多彩。大碟集结十四首描写亲情、爱情、友情之经典曲目,透过女声连结心与心最真诚的距离,为人们呈现最真实的原音,表现最诚挚的感情。“Over the Rainbow”选自藤田惠美(Fujita Emi)推出的最新专辑,专辑中将许多西洋经典名曲做了完全不同的诠释,再经过藤田惠美那温柔充满透明感的歌声,编织出一幅似乎只要闭上眼睛就可以从心底看见的美丽彩虹;梦幻爵士女声珍·梦海(Jane Monheit)重新演绎了老鹰乐队的巅峰之作“Des-perado”,娓娓道来,感人至深;在Sheryl Crow的传统民谣摇滚歌曲中,从来都不缺少动听的音符和富有含义的歌词。从专辑同名歌曲“Wildflower”的前奏和弦中,我们可以依稀看到Aerosmith经典名曲“Dream On”的影子;比吉斯(Bee Gees)合唱团三兄弟之一的贝瑞·吉布(Barry Gibb),因为弟弟安迪·吉布(AndyGibb)的突然辞世,谱写成一首“Letting Go”,而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ei-sand) 在她的专辑“Guilty Plea-sure”中不但用自己的方式翻唱了安迪昔日的招牌名曲“(Our Love)Don't Throw lt All Away",更决定重新诠释贝瑞当年没有受到注意、可是无比感人的“Letting Go”。

    让我们在享受低沉的歌声之余,也聆听到身旁的人们在面临抉择时的心灵冲击。简单的乐器把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重新演奏,再加上女伶们引以为傲的演唱技巧,每首曲子都是一段爱的故事,值得您细细体验……

2.gif (57.92 KB, 下载次数: 104)

2.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7-27 08:22 , Processed in 1.13516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