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73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Oistrakh永恒经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5-13 11:2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巴托: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a)
亨德密特:小提琴协奏曲(b)
单曼诺夫斯基: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c)
David Oistrakh(小提琴)
G.Rozhdestvensky指挥Moscow Radio Orchestra(a)
G.Rozhdestvensky指挥USSR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b)
K.Sandeding指挥Leningrad Philharmonic Orchestra(c)
Melodiya MEL CD l000876

    Oistrakh的录音之多,曲目之广,大概教人花极长的时间和心力才能消化。然而,听罢一些普遍来说较难接受的非主流乐章在大师手中化为悦耳奇珍,你不得不承认,Oistrakh的录音不论曲目都是值得细尝的。想起来,大师当年不但活跃地跟各大苏俄作曲名家合作,更锲而不舍地学习西方作曲家的当代新作,而不甘於终身重覆著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乐章,如斯精神令人钦佩。笔者幻想,若果当年大师连第二维也纳乐派和其後的前卫作品亦能接受的话,咱们的小提琴演奏和录音史肯定要被改写。

    无论如何,这张专辑的三首协奏曲,喜欢的话你自然要听,不喜欢的话你更要试听,让大师的演译带来惊喜。

    在作曲家逝世後才被发表的巴托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流行度大概不及其精彩万分的第二号作品,但听Oistrakh的演奏,乐曲的优美顿然重生。跟作曲家的典型民族风格有别,此早期作品仍带有像理察.史特劳斯般的後浪漫色彩,复杂的结构盖不住音乐的内蕴情愫。演奏者『招牌式』的柔暖琴音抓紧了作品中多次重覆的抒情主题,百感交集的甜美贯彻整首乐曲:旋律扣人心弦的第一乐章教人一听难忘,就是快慢乐段相互交替的第二乐章,音乐没有因为其激烈性和调子的复杂性而牺牲其流畅的诗意,这就是顶级演奏家的艺术了。

    专辑的小册子引述了一段大师的儿子Igor的回忆:1961年的一天,身在伦敦的Oistrakh父子在一场音乐会後光顾一家餐厅,而当时坐在他俩身旁的刚好就是德国作曲家亨德密特。自我介绍过後,Oistrakh老父对亨氏说:『你没有写下给双小提琴的协奏曲,真可惜。』亨氏回答:『0istrakh先生,你有演奏我那写给单小提琴的协奏曲吗?』噢,那实在是笔者难以想像的场面!如是者,满腔音乐热诚的一代大师终於在1962年和Rozhdestvensky合作演奏了亨氏的大作,并在同年由作曲家亲自指挥,携手把这首作於1939年的协奏曲送进录音室。这张专辑里的是Rozhdestvensky指挥的现场录音版本,其演奏是悠扬旋律和炫技的澎湃节奏的完美结合,乐队的雄浑更添壮阔美,比一些冷冷的演奏悦耳多了。

     至於单曼诺夫斯基的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高潮叠起兼却细腻的梦幻旋律暗藏蒙咙的色彩,在Oistrakh手上奏成情意浓浓的真挚告白。据笔者的印象,在Oistrakh的音乐词汇中,『暧昧』从来没有很显眼的位置,以致这首『不再暧昧』、『恋情白热化』的单曼诺夫斯基演奏,成为最窝心的版本之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7-5-13 11:38:33 | 只看该作者
《David Oistrakh Edition V01.1》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35(a)
西贝琉士: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47、两首幽默曲作品87(b)David Oistrakh(小提琴)
G.Rozhdestvensky指挥Moscow Philharmonic Orchestra(a)、USSR RTV Large Symphony Orchestra(b)
Melodiya MEL CDl000740


    早在多年前的BMG时代,Melodiya的《David Oistrakh Edition》5CD套装已是乐迷的必买品,後来唱片公司重组,宝贝录音一概断市,换来当年未人货者的夜夜饮恨。现今Melodiya品牌独立再生,《David Oistrakh Edition》亦随之在市场上重见天日,编辑大人便不忘吩咐笔者给当中的V01.1&2花点笔墨。诚然,甚么《DavidOistrakhEdition》呀、《The Art of Nathan Milstein》呀,到了这个年代都是难以再加评论的『普及性珍品』,要不然这就是重新大做拆解的深度文章了。所以,笔者还是以随心性质略述之。

    先说V01.1的两首协奏曲录音。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作品,有说是Oistrakh一生演奏最多的一首,其录音版本亦不下十个。更甚的,是大师一直把它当作新曲般不断练习,不断诠释音乐中最内心面貌,以求避免风格的僵化。从17岁首次公开演奏起,柴氏的音符便埋藏於大师的每一天,一起成长。专辑中的1968年现场录音,是庆祝大师六十岁的音乐会的演奏版本。不论其纪念价值,只要听那从容不逼却高度透彻的音乐力,听每一乐句所诱发的无穷专注,当中的磁场,谁都逃不了。另一首西贝琉士d小调作品,是Melodiva在1965年为纪念作曲家诞辰一百年而灌录,然而大师早於1946年已接触此曲。Oistrakh的西贝琉士,不重自我炫技,也省却自我的风格化;以独特亲切而层次丰富的琴音,让音乐情感自然流露,效果细腻、深刻。

1.gif (220.97 KB, 下载次数: 145)

1.gif
3#
 楼主| 发表于 2007-5-13 11:39:08 | 只看该作者
《David Oistrakh Edition V01.2》
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77(a)
德伏扎克: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53(b)
David Oistrakh(小提琴)
Kirill Kondrashin指挥All-Union Large Symphony
OrcheStra(a)、USSR State Symphony Orchestra(b)
Melodiya MEL CD1000741


    至於V01.2的内容,分别是录於1952年的布拉姆斯,和1949年的德伏扎克。两首年期相若、风格亦有所相类的协奏曲,Oistrakh的处理以富超然感染力的慢乐章著称。想起布氏那完整无缝的长篇作品,俨如既壮丽又精细的一幅山水,匆匆奏过,或许刺激万分,却肯定是壮而不精:专辑中的演奏是近观得深情,远观见气魄,人性不同层次的美丽由此升华。心底话:布氏的协奏曲是笔者心中的一个结:乐谱写得太美了,真正令人动容的录音却是难找。直至今天,笔者闲时会在家中欣赏的,只有『人间』的Oistrakh,和『仙境』的Milstein。

2.gif (205.25 KB, 下载次数: 146)

2.gif
4#
 楼主| 发表于 2007-8-12 09:41:45 | 只看该作者
演奏细腻、音色高贵,感情诚挚丰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7-14 16:07 , Processed in 1.12177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