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8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想这样评价器材(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12 12:0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者看到本文的题目一定觉得很另类,可是笔者却为此思考了很久。现在的音箱杂志品种很多,文章标题有的风花雪月,有的阳春白雪,不时也见俗气之作,可谓雅俗共享。发烧友不知是否认同,大多数音响评论文章看来看去都是一种模式,一番开场白之后就大篇介绍器材结构、用料、技术指标,然后用几种器材搭配,选几张发烧碟评弹几句发烧术语就收场。凭心而论,十几年前我们加入到音响评论行列之初,对音响器材知之甚少,算得上孤陋寡闻,只好以港台杂志的文章作参考,大家互相传染,于是就行成一种模式,把音响器材的形貌、内部结构、线路特点介绍给读者,再把视听的感觉用当时发烧友非常好奇的术语描绘出来。什么“音场”、“定位”、“空气感”、“分析力”、“低音下潜”、“高音迁细”......一时之间几乎成了发烧友表现自己鉴赏水平的代名词。初入行者被弄得云里雾里,玄玄乎乎混了好几年,器材换了一套又一套,可最后还不知道那套器材是标准的。应该承认,没有当年的推介和启蒙,没有一批“牺牲者”的铺垫,国内发烧友就没有今天的进步。但时过境迁,如今踏进电器城,音响器材琳琅满目,要听要看任君选择,各种杂志]媒体的广告也让你对器材技术指标了如指掌。如果音响评论文章再沿用以往形式,读者就觉得乏味。难怪时常见到一些发烧友在书报摊前翻开杂志扫几眼题目就拂袖而去,此情景真有点令人“心酸”。以笔者之愚见,音响评论文章也需“与时具进”,来个革新。评论者要有自己的体会,要有事例让发烧友判断,千万不要用商业广告的措词误导读者。笔者搞了半辈子学问,科学技术研究的可信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结论都要通过实验,要有数据和事例支持,还要有依据的分析。一个被大家关心,希望得到答案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以上表白算是回应本文的标题吧!

    拙文以评术一对发烧友熟悉的音箱为例,与读者共同探讨一对音箱器材的价值。对象是英国品牌Harbteh(雨后初晴)super-HL-5印象。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广州假日酒店举行的一次国际音响展上,当时香港音响发烧界前辈,被誉为“音响诗人”的马骏先生在展场展示了Harbten的系列产品,包括HL-5、HL Compact-7、HL-P3等音箱,马先生用美国的”汇点传真”功放加一套三件头法国“Micro miga”(CD转盘+解码+分体电源)推一对HL-5音箱,很多发烧友像“乡下佬入城”(包括本人),把房间围得水泄不通。因为从未听过如此靓声的音响,想买又难于解囊,于是不少人天天到场,听到收摊为止。笔者一位音箱老朋友,现“君子行”老板当日声音红火,财大气粗,兼且他对音箱理论和磨箱经验颇了得,于是咬咬牙就现场购了一对HL-P3小音箱(俗称“鞋盒”音箱),而对HL-5也只能垂涎三尺,此为笔者见证之一。

   
事过半年,一位同窗好友耗资数万元(那时万元户就令人羡慕)购入“汇点传真”前后级和HL-5,家居独设一间18平方米听音室。当时一位电台的音乐编辑(此君把广州市北京路旧外文书店三楼的黑胶唱片一起买回家,玩软件烧通宵)带着一斑音乐爱好者踏破门槛,经常上门欣赏,那HL-5的声音令人留连忘返。久而久之,这位好友的太太也有意见了,晚晚搞到深夜,白天哪有精神工作。后来他俩分手,太太为了戏弄他,决意把这套器材留作自己财产,令他至今仍耿耿于怀,此乃HL-5魅力的又一列。

   外人有所不知,高年资的医生对音乐非常酷爱,而且欣赏水平甚高.今时今日对一位教授级的名医来说,购买一套音响器材简直是"小儿科".笔者认识一位医生,他为了购一套音响专门请我饮早茶,一见面就单刀直入讲明意,原来他家中已有一套音箱,经不起同事们的奚落(其实这套器材也不错),准备送给别人了,他自己也觉得这套音箱的声音不够理想,认为与同事的器材相比相去甚远,可就是说不出牌子.随后叫来几位同事,他们一见面就向我推荐HL-5,好一副不懂HL-5别来谈音响的架势,笔者无奈,只好"煮酒论英雄",大谈HL-5,好在凭功底把这班医生征服了。后来帮助这位医生选购了一套器材,音箱就是Harbteh super HL-5。后来他高兴的说,同事们都称赞他的器材搭配很好,声音特别棒。从此,这位教授一有时间就在家中自我陶醉。

   


还有一位资深的音响发烧友,他对Harbeth音箱情有独钟,唱机、功放换了不记其数,但就是离不开Harbeth音箱,HL-5、Compact7新旧款全部玩齐,不过怎样搭配都觉得不满意。一般发烧友遇到这种情形早就一刀两断,玩别的牌子,可这位仁兄很执著,认准Harbeth是好音箱,所有罪过往往归咎于功放的问题。其实玩Harbeth的发烧友要留意,音箱设计理念与很多欧美音箱有所不同。如果你是一位音乐迷,特别喜欢高雅音乐,Harbeth音箱可令你享用一辈子,但要搞得很新潮、,低音拳拳到肉,Harbeth就和你无缘了。以前由于技术上的限制,很多功放都未能将Harbeth发挥到最佳状态,不要冤枉Harbeth,看完我下面的介绍,这位发烧友就有希望了。

   


此事要先从笔者的音箱好友自文先生谈起,因工作关系很旧未与自文兄切磋音响了。最近在广州白云宾馆音响展偶遇,少不了谈起玩音响近况,这位见掼世面、音响知识渊博的评论家竟然滔滔不绝讲述玩Harbeth Monitor 40的经历。我顿时大吃一惊,他为何退烧了?仔细了解,原来他虽然见尽、玩尽无数极品,如今却发现Monitor40是一对非常优秀的音箱。以前很多发烧友用英国功放推Harbeth,尽管音色很不错,但不够功率,显得阳光气不足。用欧美其它牌子,Harbeth又变了味。近年来,英国多个品牌都推出了大功率功放机,这回他终于找到了一款大功率英国机推动Monitor 40,使Harbeth露出了原形。笔者听后心里一直在琢磨,Monitor40就玩不起了,HL-5心怡了十几年,是否也能找台大功率英国机试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终于在《视听前线》杂志社发现了一款英国机搭配HL-5,开声一听,哗!这回中毒了。一套深灰色面扳,显得大方庄重的英国Sugden(瑟顿)CD21SE唱机和A21SE合并功放将super HL-5发挥的淋漓尽致。据说这台30W的纯甲类合并机是瑟顿的新机种,由于是纯甲类,HL-5出来的声音一改以往偏薄的缺陷,温暖又醇厚。英国机推英国箱,声音高贵而亮丽,那动人的节奏犹如绅士步如音乐殿堂的自豪。我根本不去理会机内用什么料。多年的经验已证实,好声的器材不是以用料来定价的,机内有很多莫名其妙的东西其实是技术含量的体现。拿起几张唱片一口气听了几个片段,笔者视听器材有个习惯,从来不拣择唱片。道理很简单,唱片公司每张唱片挑选的作品肯定是精心策划过,就看你的器材能否反映其特点,聆听者能否感受当中的内涵,旁人的评论代表不了自己的感受,不要人云亦云。有些发烧友总要吹嘘自己,拿着几张发烧碟去试别人的器材,只要不符合自己后的听觉标准就说人家的器材不行,这种“只准周官点火,不许百姓电灯”的坏习气大家要抵制。现代医学研究有一种说法,音乐可以调节人的脑神经系统,音乐是治疗亚健康状态的良药,每种音乐对特定的人群作用是不同的,只要你觉得好听,舒心就可以了。

   言归正传,我用这套音箱视听了雨果唱片公司的《萧中禅》选段《云门夜雨》,那雨声伴随着洞箫的丝丝优怨,旧像夜宿云门古寺,凉夜如水,细雨沙沙勾起万千思绪的感觉。这意境只有HL-5才可以感染你,假如换了硬桥硬马的器材,听起来就会烦躁不安,效果截然不同。有听了Topmusic公司的《伦敦大提琴之声》其中两首《天鹅》和《绿袖子组曲》。40把大提琴的演奏让人知道什么是“团队精神”,整齐得无可挑剔,场面浩大、声音透明、浑厚,充满了整个试音室。再听Ensemblt试音碟中的巴哈《F大调托卡塔》,那管风琴的量感阵阵涌来,不是在现场,真不敢相信是HL-5的声音,当然功劳要归于瑟顿A21SE。再看A21SE的控制力,听德国发烧名厂TACET胆眯唱片意大利作曲家勃凯里尼的作品,乐曲一起,动态惊人,力度十子足,声音稳而不乱,一般英国机“软脚蟹”的弱点一扫而尽。



最后视听了笔者最喜欢的交响乐和声乐的唱片,用四个字概括:非常满意。

    兴致一到,东拉西扯随笔而数,该收笔了,否则又有广告之嫌。总之,回顾过去,Harbeth HL-5有那么多的发烧趣事,我为了领略音箱的设计真谛,也“跟踪追击”了十几年。你喜欢HL-5吗?见仁见智,但音箱技术的发展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现时的英国功放已有不少品牌摒弃了以往小家碧玉的设计,使很多英国老牌音箱重新焕发光彩。






2005-9-16 11:41:36

5.jpg (11.38 KB, 下载次数: 203)

5.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4-5-23 12:44 , Processed in 1.11592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