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41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弓弦上的歌唱家——阿卡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6 11:0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意大利小提琴家萨尔瓦托雷·阿卡多(Salvatore Accardo)可能是发烧友最为熟悉的一位小提琴家,他的唱片经常被用来测试音响器材重播小提琴的效果,造成这个现象一方面说明他有很多录制效果出色的唱片,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演奏小提琴的音色非常优美,很容易被广大发烧友接受。他曾经在很多不同的唱片公司留下过录音,而且演奏曲目的范围非常广泛,所以他的唱片品种非常多,即使是他的忠实拥趸,可以找齐他所录制过的全部CD唱片的可能性非常小,更不要说要在二手市场上找齐他的黑胶唱片了。对于他数量庞大的录音,笔者听过他的唱片品种难免有限,只能介绍他在不同公司录制的最有代表性的几张唱片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在欣赏这些唱片寸对这位小提琴大师有更深入的了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1:11:18 | 只看该作者
阿卡多现在仍活跃在舞台,虽然他把部分精力用于指挥而减少了演出场次,但我们应该还能等到他再次访华。他新录制的唱片也仍然在不时地推出,比如说FONE又新出了他演奏的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呜曲与组曲》,还有发烧友喜爱的南美作曲家皮亚佐拉的作品录音,其中多数有限量版(全球496张)的黑胶唱片发行,国内市面上大约是不到300元一张的零售价,喜欢阿卡多的黑胶爱好者不妨多留意,说不定什么时候这些唱片会以一个意想不到的价格出现在二手市场上。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1:11:05 | 只看该作者
阿卡多录制唱片数目最多的唱片公司是Philip公司,他从70年代中后期直到80年代后期的录音都在Philip发行,这个时期他不再局限于帕格尼尼的作品,而扩展了自巴洛克到现代的大量曲目,可以说绝大部分的著名小提琴协奏曲他都曾经录制过。不过可能是他在演奏寸更强调意大利歌剧咏叹调式的歌唱性,对于注重整体结构和层次的作品尤其
是德奥作曲家作品,他的这种演奏方式就没能得到广泛的认同。不过这批唱片中也有非常引人注目的出品,比如说首次被全套录制发行的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集。不过这批唱片最力传奇和价格最高的还不是之前介绍的那张Philip版名琴《四季》。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罗西尼在少年寸曾经创作过一套6首以小提琴力独奏乐器的室内弦乐合奏形式的《弦乐奏呜曲》,这套作者13岁时的作品虽然没有什么深刻内涵可言,但旋律清新优美,流畅自然,很受欢迎。阿卡多在1979年和几位室内乐演奏家合作,以最小的编制来录制了这套唱片(见图九),这是目前阿卡多所有录音中在市面上头版价格最高的一款。Philip录制室内乐的水平有口皆碑,虽然他们的录音理念没有得到TAS主编的认同,但Philip温暖的弦乐录音效果早巳迷倒一大批乐迷,而这套录制于1979年的模拟录音唱片,可以说是Philip模拟制式室内乐录音的最高水平代表。Philip的室内乐录音和其他公司相比,微细的分析力并不算很突出,也不会像一些标榜“发烧录音”的公司那样录出形体巨大的结像,但录音中弦乐的音质有一种其它几大唱片公司没有的特殊密度戚和温暖感,那是一种顶级电子管器材特有的青色,很难用言语表达。只是这套头版唱片一早就被炒到天价,几年前就爆出了4000港元的成交价,今年据说国内更曾经卖到5000元一套的惊人高价。以一位还在舞台演出的音乐家,一套1979年录制的唱片,这个价格实在难以想象。幸好前年香港某唱片代理与Philip唱片公司现在的东家环球唱片公司谈妥版权,再版了这套黑胶唱片,以400多元两张的市场价销售,满足了很多想拥有这套唱片,而又对头版唱片惊人天价望而却步的黑胶爱好者。这套再版LP是在收费最贵的日本JVC公司制作,效果其实已经非常出色了,但笔者还是建议手中有两个闲钱的黑胶爱好者不要轻易接受二手唱片商们借头版回家去和新版比较的建议,因为除了部分不喜欢阿卡多的黑胶爱好者外,基本不能抵抗头版的诱惑,对比试听后乖乖地交出钞票。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1:09:45 | 只看该作者
DG公司后来把阿卡多演奏帕格尼尼作品最出色的片段组成合集推出了一张名力《Diabolusin Musica》(粤语地区俗称“鬼爪”)的专辑,其中就有收入乐团伴奏版的《小摇铃》,结果这张CD长年热卖,这一段也成为最常用的音响器材小提琴重播测试片段。到了去年,市场上要求推出这张CD的LP版本呼声越来越高,最终由德国Clearaudio公司取得再版发行权并以双张形式发行(见图七),这套LP一推出就大受欢迎,很快就出现短暂的断市现象,二手价格立即上抬,后来唱片公司加印了一批供应市场才抑制了“炒风”,不过唱片公司也不是省油的灯,第二批的定价比第一批提高了100多!热卖归热卖,如果强调录音效果,当然以DG公司70年代的头版唱片当然优胜,和“鬼爪”相比,头版的声音通透厚实,尤其是高频泛音更加丰富,不过如果觉得精选合集更适合自己,再版的“鬼爪”也可以满足需要。

去年FONE公司又推出一张45转单张的阿卡多的专辑,是他2005年在一场音乐会上的现场实况录音,曲目就包括改编成室内乐团伴奏的《小摇铃》(见图八)。我们平时接触阿卡多的录音多数是录音室录音,所以有人对阿卡多的演奏技巧抱怀疑态度。不过阿卡多曾经数度访华,2002年就曾经在星海音乐厅作现场演出,结果60多岁的阿卡多宝刀未老。征服了到场听众。在较大型音乐厅演出时,他喜欢让伴奏钢琴全开琴盖,完全不但心伴奏钢琴会掩盖他的琴声,他的这份功力如果不到现场通常难以体验。如果错过了这场演出当然是遗憾,不过我们还可以从FONE这张精彩的现场录音中体会到阿卡多的惊人技巧。更加让黑胶爱好者们惊喜的是这个现场录音FONE居然使用的是模拟录音,以DMM技木刻片,全球仅限量发行496张(这个数目比较奇怪地不是整数,据老板RICCI说是因力他喜欢这个数字)。这张唱片的录音没有录音室制作的过多的刻意成份,超高频泛音不如录音室制作这么华丽,但无疑更接近在音乐会现场的真实听感,乐器定位层次清晰,结像感尤其出色,唯一梢感不足的是可能是乐团规模较小,音场稍窄了些。想在唱片中体验经过最少后期加工干扰的,原汁原味的阿卡多小提琴艺术,这张唱片是笔者推荐的首选。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1:08:45 | 只看该作者
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是技巧难度非常高的一套作品,在帕格尼尼的时代,只有他能演奏这套曲目,因为难度太大,于是有人开玩笑说帕格尼尼左手有六个很灵活的指头,所以帕格尼尼又有“六指琴魔”的外号。到上个世纪上半叶,老一辈小提琴大师克莱斯勒一次在和学生上课时就开玩笑说这套作品有些音符不是用琴奏出来,而是用嘴吹出来的,并当场演示用嘴吹口哨来辅助演奏。这些当然都是因力这套作品难度大而引来的趣谈,不必大考究出处与真伪。到上世纪下半叶,随着小提琴家们对这套作品的分析,这套曾经被认力是不可能演奏的作品终于被逐渐破解攻克,先是选其中部分曲目,到50年代后期先是拉宾,接着到李奇都先后录制了这套《24首随想曲》的全集并得到很高的评价;到70年代,阿卡多和帕尔曼也录制了这套作品。这四套唱片在评论和销量都排在前列,各有支持者;关于这几套唱片演奏水平的争议一直就没停止过,笔者就曾经见到有几个音乐学院小提琴系的学生为此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专业人七尚有如此分歧,恐怕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就更难有能力深究。笔者的意见是除了拉宾那套单声道的头版唱片价格较昂贵外(但有价格相宜的Seraphim再版片可买),价格都不算太昂贵,大家根据自己对这几位音乐家的喜好来决定取舍买其一,如果听了觉得非常喜欢这套作品,再购买其他演奏家的录音即可,只要听得够熟,自然可以分辨出其中差异。阿卡多在DG发行的双张LP版本见下图(图六),因为达套唱片DG在80年代曾经在另一个系列中再版过,购买寸续注意。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1:08:02 | 只看该作者
阿卡多真正确立自己世界知名度的是他整理和录制帕格尼尼的作品,帕格尼尼当年创作的作品都是供自己演出所用,绝大部分没有公开发表,所以不少已经失传,所以在很长时间内,只有他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流传较广,直到上世纪50年代,他的其它协奏曲才被陆续发现并以录音发行。而阿卡多是第一个以全集形式录制帕格尼尼6部小提琴协奏曲的小提琴家,他重新整理过这6部作品以期能更接近原作,还特意力每一部协奏曲谱写了华彩乐段。DG公司力他录制发行这套唱片后,他很快就被冠以“帕格尼尼权威”的称号。这套唱片如果单以知名度最高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而论,足以和阿卡多抗衡的版本非常多,比如说大约和他同期的音乐家中,拉宾,帕尔曼,莫洛娃等人的版本就各有大批支持音,DG这套唱片难能可贵的是阿卡多首次全部录齐了这6部作品,这足以确立这套唱片的经典地位了。更力难得的是DG这套唱片录音效果相当令人满意,印象中整个70年代DG录制的小提琴和乐队的作品中,单从录音效果来看达套是其中最出色的。这是一套最能代表阿卡多小提琴艺木的唱片,而目前国内市面价格并不太高,全套千元之内有交易,平均每张也就100多。当然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单张来收藏,因力这套唱片中可听性最高的就数第一和第二两部(图四、五),其中还有附有帕格尼尼一些非常出名的炫技小品,包括了发烧友最喜欢的《小摇铃》。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1:06:47 | 只看该作者
到1996年,阿卡多又录制了一次《四季》,这一次和他和合作的并非大厂牌,而是一间名为FONE的意大利小公司,这个小公司公司创建于1983年,老板朱利奥·切萨雷·里奇(Giulio Cesare Ricci)同时兼任监制和录音师,到1996年,著名意大利音响品牌——世霸制作了一个以意大利名琴来命名系列的音箱,为了做好市场推广,委托FONE以世霸的音箱为监听喇叭,制作了四套由阿卡多演奏不同意大利名琴的唱片(见图三),其中一套就是《四季》。不过这套限量发行的黑胶唱片没有像通常唱片那样交由唱片行销售,而基本是由该音箱品牌的代理商卖给其用户。开始时只有该品牌器材的用家可以购买得到,而在96年时国内使用高档黑胶系统的发烧友很少,这套唱片当时基本没有进入大陆市场,书得一段时间以来,大家都以为这套唱片只发行了CD和后来的SACD,最近越来越多人知道有这套唱片存在,开始在二手市场上搜罗,可惜即使在eBay上也很少见得到。笔者虽然知道有这么一套唱片存在,只是在香港别超余师傅处见到一次他自己保留的四盒全集,至今未再在二手市场上找到全套四盒的黑胶唱片。FONE这几张热卖的CD很多发烧友都已经非常熟悉,所以当他们听到这套LP时候,因为效果比CD实在好太多,结果不少以前只听CD的发烧友立即决定上黑胶系统。2005年FONE以45转制式再版过这套唱片的《四季》,一套四张,每个季节独立一张,整套发售,报价近千元。而很有意思的是,唱片中还提供了详细的录音器材清单,这套《四季》不但不同乐章所用名琴有变化,连录音的器材也有些变化,有使用不同型号的Neumann麦克风(无论录制什么,FONE只用Neumann的麦克风,差别只是型号),使用不同开盘机,包括NARGRA和AMPEX。发烧友如果喜欢分辨这些细微的差异,有这套唱片就足够忙的。如果黑胶发烧友听了CD,觉得喜欢这套《四季》的话,不妨赶紧尝试一下找唱片代理商看是否还能定购得到,因为这套45转唱片同样是限量发行,笔者在eBay上发现有人已开始以高于原发行价格兜售这套唱片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1:06:20 | 只看该作者
他第二次录制《四季》足足过了20年,1988年他在Philip以数字录音技术用四把不同的意大利名琴分别演奏四个不同季节,唱片编号为4220655-1(见图二)。这是阿卡多作为意大利小提琴家向当年制作名琴的大师们的致敬,也是他第一次特意在一张专辑中使用不同的名琴来录制的唱片。虽然很早之前,美国小提琴家里奇就曾经录制过这样的唱片,但说到知名度,阿卡多这张无疑出名得多。不过这张唱片虽然得到《企鹅唱片指南》三星带花的评价,但可能是制作人员想突出几把不同名琴的声音差别,录音距离过近而且缺乏混响,小提琴应有的高频泛音又明显不足,使得声音偏于千硬。这样的录音在听感上破坏了阿卡多演奏小提琴歌唱性强的艺术特点,阿卡多有这么多好的录音,《四季》更加有无数个优秀的版本,真不明白当年《企鹅》为何偏选了这张作三星带花,有误导之嫌。而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因为这个录音太出名,这张黑胶唱片在二手市场上卖超过2000元,笔者一直觉得唱片可听性和市场价格并不完全同步,这张就是证明之一。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1:05:59 | 只看该作者
笔者目前找到他最早的录音是1968年录音的《四季》,唱片编号力RCA—VICSl469(图一),这张唱片之前曾经在介绍《四季》的专辑中介绍过。《四季》是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最出名的一套小提琴协奏曲,也是被录制次数最多的小提琴协奏曲,作为意大利小提琴家,阿卡多更被大众认为是最合适的人选,而他就不只一次录制过这套协奏曲。在阿卡多几个不同版本的《四季》中,这张是笔者最喜欢的一张,这张阿卡多较早期的录音中,阿卡多琴声之美绝对是惊艳级。阿卡多演奏小提琴时很强调歌唱性,他自己就曾不止一次地提及,因为他自己是意大利人,所以演奏风格深受意大利歌剧的影响,他甚至说“小提琴是歌唱性乐器,在演奏时必须考虑的是如何用它来吟唱出美妙动人的音乐,其次才是斟酌该选用哪种技法来达到这个目的。”或者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这段话不太好理解,不过只要听听这张唱片《冬季》里的第二乐章广板相信就很会理解了,在这个慢乐章中,阿卡多把小提琴“歌唱性”这一特质发挥到极致,温馨感人。而这个录音琴声鲜活华丽,线条鲜明,结像饱满,定位清晰,录音水平远在RCA同期的其它录音之上,甚至他之后录制过的唱片录音质素也罕有达到这个水准。不过唱片上没有提供任何关于这个录音的监制与工程师的资料,而RCA自己录音的唱片这些资料是一定会提供的,所以笔者基本可以肯定这个录音并非出自RCA的录音团队,相信是委托其它唱片公司录制或者购买版权发行。可惜笔者查找了很多资料,很少见到有关这张唱片的内容,只能查到这个录音的CD只在90年代初期段短暂发行过,但已停版多年,直到落笔之际,关于这个录音的具体出处的资讯仍一无所获。另外这张唱片价格虽然不高,笔者购买寸只用了300多元,不过可能当年发行量不大,现在并不好找。而且这张唱片非常薄,是100克碟基,这种轻质唱片为避免易碎的问题,所以碟基也比通常的唱片要软些,反复播放时较容易磨损,导致超高频段声音衰减。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1:05:15 | 只看该作者
阿卡多是意大利人,出生于1941年,他的父亲是一位业余的小提琴爱好者,和很多音乐家一样,阿卡多自幼就表现出音乐的天赋和强烈的兴趣,他居然在5岁那年还没学会认字就学会了读谱,而且小小年纪就能坚持每天刻苦地练琴。到他6岁的时候,父亲把他送到那不勒斯的著名小提琴教授安布罗西奥门下学艺。得到名师指点,他的水平提高得非常快,到1954年,他13岁就在那不勒斯举行了首演,曲目居然是难度大得让很多小提琴家们都感到头痛的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到1955年,他获得了韦尔切利国际小提琴比赛的首奖,这也是他获得的第一个国际比赛奖项。第二年,他又在级别更高的日内瓦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得冠军。但他并末急于投入到商业演出中,而是在那不勒斯音乐学院毕业后又转到锡耶纳音乐学院,到法国女小提琴家,埃内斯库的弟子阿斯特鲁克门下继续深造。两年后,他的努力得到了最好的回报,1958年他在意大利“广播之春”大赛和知名度更高的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中夺冠。这时,他真正建立起自己在琴坛的国际知名度,正式开始广泛的巡回演出。不过他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以前这段“录音黄金年代”居然没有在有国际影响力的唱片公司录制过唱片,实在让人觉得遗憾和费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7-28 04:53 , Processed in 1.13622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