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410|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威虹现有唱片介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6-16 13:46: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专辑名称:Chopin: 10 Mazurkas, Prelude Op 45, etc

演奏: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音乐类别:古典音乐
唱片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
初版日期:1972年
唱片编号:# 4134492
ADD/1CD

演奏家介绍
  意大利钢琴家,10岁进米兰音乐学院师从安福西学钢琴,1933年毕业,1939年参加日内瓦国际钢琴比赛获一等奖后,波洛尼亚的马蒂尼音乐学院聘他当钢琴教授.二次大战中参军任意大利飞行员,曾成为德军的俘虏,后又戏剧性地逃脱.二次大战结束后,米凯兰杰里开始巡回演出,在各地引起轰动,1952年因患病不得不中断巡回演出,在意大利几个城市举办钢琴高级班.1964-1969年创办一所钢琴天才学校,专收世界各国最有才能的学生.1968年,他移居瑞士.米凯兰杰里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对音色十分在意,没有人能奏出比他更完美的圆滑音阶、更响亮、有力的和弦或以更精致的触键与音调呈现更平衡的结构.他追求的是"管风琴和小提琴相结合"的那种音色,他又是公认的"音乐哲学家",每一首曲子的演绎都有独到的曲速安排与分句设计.米凯兰杰里因为对演奏的效果的苛求,留下的唱片并不多,他的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是一生所有精髓的极至;他的德彪西展现出了顶尖绝妙的音色与层次;他的肖邦也是最有味道的肖邦.应该说,他录制的每一首作品,都呈现着别人难以企及的精致.

1. Mazurkas (3) for Piano, B 153/Op. 56: no 2 in C major

2. Prelude for Piano in C sharp minor, B 141/Op. 45

3. Ballade for Piano no 1 in G minor, B 66/Op. 23

4. Scherzo for Piano no 2 in B flat minor/D flat major, B 111/Op. 31

5. Mazurkas (4) for Piano, Op. 67: no 2 in G minor, B 167

6. Mazurkas (4) for Piano, Op. 67: no 4 in A minor, B 163

7. Mazurkas (4) for Piano, Op. 68: no 1 in C major, B 38

8. Mazurkas (4) for Piano, Op. 68: no 2 in A minor, B 18

9. Mazurkas (4) for Piano, Op. 68: no 4 in F minor, B 168

10. Mazurkas (4) for Piano, B 105/Op. 30: no 2 in B minor

11. Mazurkas (4) for Piano, B 105/Op. 30: no 3 in D flat major

12. Mazurkas (4) for Piano, B 115/Op. 33: no 1 in G sharp minor

13. Mazurkas (4) for Piano, B 115/Op. 33: no 4 in B minor

1.jpg (18.52 KB, 下载次数: 228)

1.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6-17 15:20:53 | 只看该作者

《贝多芬 - 小提琴奏鸣曲全集 II - 梅纽因/肯普夫》(

中文名称:贝多芬 - 小提琴奏鸣曲全集 II - 梅纽因/肯普夫
专辑名称:Beethoven - The Complete Violin Sonatas, Vol.2, Nos.6-8 op.30, No.9 op.47 "Kreutzer", No.10 op.96
作曲: Ludwig van Beethoven
演奏: Sir Yehudi Menuhin, Wilhelm Kempff 梅纽因/肯普夫
唱片公司: Deutsche Grammophon
唱片编号: 4594362

专辑介绍
  古典樂派初期「由鍵盤樂器伴奏的奏鳴曲」從本質上可以視為獨奏作品,因為這時候的「創作規則」是先完成鍵盤樂器的伴奏部份,然後再加上一行為小提琴等樂器所寫的旋律,有的演出就直接省略這一行,僅由鍵盤樂器獨奏。即使沒有省略,它也只是跟著鍵般右手的旋律,重覆或是以低於三度或六度音的方式完全模仿演奏:要不就是演奏琵音、和弦或是連續音、雙音來加強和聲。莫札特算是這類型創作方法的始祖之一,並直接影響到後來的貝多芬。

  貝多芬從小同時學習鋼琴和小提琴,他不但對小提琴的特性與演奏技巧很熟悉,也能演奏技巧困難的小提琴曲,但是他的小提琴奏鳴曲大部份都是為那些居住在維也納的小提琴家們而寫。貝多芬小提琴與鋼琴作品的創作時間前後約長二十多年,可細分為四個時期,本套專輯收錄屬於第三期、獻給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六到八號,同屬第三期的第九號《克羅采》(早年貝多芬演奏小提琴的搭檔,《克羅采》奏鳴曲就是為他量身訂作。後來兩人反目,貝多芬把它改獻給法國小提琴家羅多爾夫.克羅采),還有由法國小提琴家皮埃爾.羅德首演的第十號奏鳴曲。

专辑曲目
1.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 6 in A
Op.30,A大调第六小提琴奏鸣曲(1803)
1 急速的乐章
2 缓慢曲
3 快板
备注 献给俄国沙皇Alexander

2.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 7 in C minor
Op.30,c小调第七小提琴奏鸣曲(1803)
1 生动的急速乐章
2 如歌行板
3 谐谑曲
4 终曲,急速的乐章
备注 献给俄国沙皇Alexander

3.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 8 in G
Op.30,G大调第八小提琴奏鸣曲(1803)
1 急速的乐章
2 优美的中板
3 活泼的急速乐章
备注 献给俄国沙皇Alexander

4.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 9, 'Kreutzer' in A
Op.47,A大调第九(克罗采)小提琴奏鸣曲(1802)
1 急速的乐章,快板,缓慢曲
2 缓慢曲
3 终曲,急板
备注 献给鲁道夫.克罗采(最初献给George Bridgetower),首次公演于1803年5月24日

5.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 10 in G
Op.96,G大调第十小提琴奏鸣曲(1812)
1 急速的乐章
2 缓慢曲
3 急板
4 快速的乐章

5.jpg (297.93 KB, 下载次数: 128)

5.jpg
14#
发表于 2007-6-17 15:19:26 | 只看该作者
请问:我本人不在南京,如何购买CD唱片?价格是多少?请管理员发短信给我,谢谢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6-17 15:11:49 | 只看该作者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小提琴演奏的圣经,吸引无数大师为其竞折腰"20世纪最杰出的小提琴宗师"海飞兹名演,《企鹅唱片》评价"深思熟虑、富有灵感","梦幻一样的运弓手法产生出比巴赫时代更加变化多端的音色和微妙的力度变化" 。

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一共6首,BWVl001-1006,大约于1720年作于德国的克滕。这6首奏鸣曲与组曲,巴赫设计了小提琴表达所能演奏的一切和弦,使用了几乎不可能演奏的对位技巧。它们构成了巴赫小提琴音乐的颠峰。在巴赫之后,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很少有人再创作,是因为再也无法逾越这座颠峰。

作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小提琴宗师",海飞兹以技巧、速度及精确而完美的演奏著称他对此曲目的演奏,《企鹅唱片》评介为"深思熟虑、富有灵感","梦幻一样的运弓手法产生出比巴赫时代更加变化多端的音色和微妙的力度变化"。如d小调组曲的"阿勒曼德"和"吉格",著名的"夏康"细节完美,力度不减。这种十分自然的效果给人以无比的愉悦,而"吉格"舞曲轻快活泼得像水银柱。"

4.jpg (69.68 KB, 下载次数: 125)

4.jpg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6-17 15:03:36 | 只看该作者

莫扎特 -《单簧管协奏曲》

中文名称:单簧管协奏曲
英文名称:Concerto for Clarinet & Orchestra, K.622
资源类型:APE
版本:Prinz, Bohm, VPO
专辑歌手Mozart 莫扎特

莫扎特对单簧管的喜爱是他的音乐气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第一次听到曼海姆乐队中的单簧管时,只有七岁,当时作为音乐神童在巡回演出。后来,他在伦敦,在巴黎,在重访曼海姆时,一再听到单簧管。单簧管引起的美感的声音,它那灵敏的力度层次,彩虹般的音色幅度,从近乎小号般灿烂的高音到最低音区 (所谓的夏卢莫音区) 的浓厚音色,使他着迷。在他悲惨的短短一生的最后几年,他在维也纳同单簧管大师安东-斯塔德勒 (Anton Stadler, 1753-1812,皇室宫廷乐队演奏员,和莫扎特一样,是个共济会员) 的友谊使莫扎特对单簧管已很出色的掌握更加深了一步。

  斯塔德勒从莫扎特的友情中得益更大,莫扎特不仅为斯塔德勒创作了古今整个单簧管曲目中最伟大的两部作品 (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K.581和这首单簧管协奏曲) ,还让斯塔德勒随意享用他一家的慷慨,莫扎特手头只要挤得出一点钱,总是借给斯塔德勒;没有钱接济时,甚至借给他两只金表去典质。1791年12月莫扎特去世,葬在一个无名墓中时,根据官方统计的全部“资产”中有一笔斯塔德勒屡借不还的欠款五百弗罗林,折合三千余美元。

  单簧管协奏曲是莫扎特完成的最后第二部作品,比这部协奏曲更迟的作品只有一部:《共济会康塔塔》K.623 (伟大的《安魂曲》K.626则是他未完成的作品) 。他一定是在歌剧《魔笛》首演 (1791年9月30日) 后立即动手写这部协奏曲的。一个星期后,莫扎特写信给在巴登附近疗养的妻子说,他已于10月7日写好斯塔德勒回旋曲的全部配器。估计他在一两天内就写完总谱。我们虽不知道首演的时期,但不会相距太久,因为按莫扎特的习惯,他总是要挨到演出日期逼近才动笔,紧巴巴地等到临演出前才交稿。

  该曲的手稿现已佚失,但据说是专为斯塔德勒的特制的单簧管写的,那支单簧管很特别,可以比一般单簧管低四个半音。不幸,最早的版本都是在莫扎特去世后十年,甚至更晚才付印的,而且全部都把单簧管独奏声部“修改得符合标准的A调单簧管的音域”。直到最近,经音乐学家考证,才找出这些修改的范围和性质。独奏部份有三十来处经过改动,小至个别的特征低音,大至九小节长的段落,多半为移高一个八度,这样协奏曲失去了最重要的音乐性,并改变了旋律线。早期的编辑这样做,也是出于无奈,不然这部杰作就无法在一般单簧管上演奏。近年来已制作成有斯塔德勒那样大的音域的A调单簧管,因此,演奏者就可以吹奏莫扎特写的每一个音符,而不是人们熟悉并仍然喜爱的那个略经阉割的版本。

作品分析

第一乐章:快板,A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
  乐队引子以弦乐组的一个温柔抚爱的主部主题开始。这首协奏曲的一大特点是,所有的单簧管独奏段都在一个最能表现这种乐器天鹅绒般的,给人美感的音色的力度和音高水平上开始。独奏单簧管接过主部主题时,效果甚至比乐章开始时更柔美。亲切的室内乐织体是由于先把伴奏只限于小提琴而获得的,后来才加上中提琴,最后允许低音弦乐器参加时,只是为了加几笔轻淡的和声支托。独奏单簧管的涟漪般的音阶和琶音结束主部主题的陈述。紧接着,听到单簧管用忧郁的小调式吹出一个对比旋律。这些惆怅的笔触,即使在活泼的第一和第三乐章中最阳光灿烂的时刻,也总是挥之不去。

第二乐章:柔板,D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
  慢乐章开始的旋律是世上少见的最优美的创作旋律,由独奏单簧管直接唱出,不用任何乐队引子。谁能相信,这天使般的旋律竟是以十八世纪古典派的最流行的陈词滥调为依据的,这一短句已被莫扎特的同时代人用过几十遍,甚至几百遍,但从未用得如此出神入化,难以言传。独奏声部越是装饰、扩展,如在抽枝发芽,越觉得旋律天然地出自单簧管的音色。该乐章曾被用于奥斯卡最佳影片《走出非洲》,广为流传。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A大调,6/8拍子,回旋曲式
  尽管节奏遒劲,迂回曲折,这个回旋曲乐章的基本主题和前两个乐章一样,开始由独奏乐器轻轻地、温柔地吹出。在回旋曲基本主题的各次回复之间,可以听到越来越欢腾的插段,装饰性的音阶和琶音一泻而下,直落到单簧管的最低音,又急转直上,比前一次升得更高。莫扎特探索并利用单簧管音域的两极,手法简朴,炉火纯青。

  这一切欢乐和光彩中毫无肤浅之感,即使这个末乐章也有些悲哀的瞬间。我们也不需在莫扎特的音乐中作更深刻的挖掘:这里没有什么不久于世的预兆,没有任何与世长辞 (哪怕是无意识) 的表示。可这首单簧管协奏曲就是给许多人一个不可抗拒的印像:曲中有些地方实在太美了,美得太不一般了,乃至染上一层莫名其妙的悲哀——太完美的东西是不能持久的。
————————————————————————————————————
这是莫扎特的临终天鹅之歌,是其众多优秀作品中旋律最优美而且最能感动人心的。本专辑中的三位独奏者都是维也纳爱乐乐团员,企鹅评鉴认为齐曼的演出“十分成熟,和任何经典版本比较起来毫不逊色。普林兹的乐句转折非常优美,在如林的名盘里有它的一席之地”。至于特利普独奏的长笛协奏曲,英国《留声机》杂志认为“音乐色彩清晰,适度的颤音营造出迷人的效果”。在曲风的诠释上,伯姆采用的是一种平衡内敛的方式,既不哗众取宠,也不墨守成规,以其独特的从容优雅的手法,淋漓尽致地将莫扎特的抑郁尽情抒发,勾勒出一幅莫扎特“晚年”心与境的图画。日本唱片艺术杂志推荐,企鹅杂志评鉴三星带花。

专辑曲目

Concerto for Clarinet and Orchestra in A major, K.622
1. I. Allegro
2. II. Adagio
3. III. Rondo. Allegro
Concerto for Flute and Orchestra in G major, K.313 (K.285c)
4. I. Allegro maestoso
5. II. Adagio ma non troppo
6. III. Rondeau. Tempo di Menuetto
Concerto for Bassoon and Orchestra in B flat major, K.191 (K.186e)
7. I. Allegro
8. II. Andante ma Adagio
9. III. Rondo. Tempo di Menuetto

1.jpg (72.05 KB, 下载次数: 145)

1.jpg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6-17 14:23:22 | 只看该作者
这张由DG公司推出的莫扎特:G大调第一长笛协奏曲,行板,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由帕尔玛演奏长笛,阿伦演奏竖琴 。奥菲斯室内乐团协奏。



把长笛和竖琴放在一起作协奏曲的主奏声部,这在常人看来也许是匪夷所思。然而莫扎特却是无所不能,他不仅如此做了,而且还做得漂亮。简直是没有什么能难得到这位旷世天才。莫扎特的这两首长笛协奏曲初听之下,一时竟有美不胜收之感,一种纯维也纳的古典风情。帕尔曼的演奏使长笛优美的声音与竖琴的追随在旷原中回荡,令人想到碧蓝的天空之下的那些具有英武气质的牧人,一笛在手就可以将白云吸引过来。他凭着自己对莫扎特音乐的悟性,把我们引到遥远的古代田园风光中去,感受那明净朗润的气息和青春的活力。

曲目
Concerto for Flute and Orchestra no.1 in G major,K.313(285c)
G-dur·en sol majeur·in sol maggiore
1.Allegro maestoso
2.Adagio ma non troppo
3.Rondo:Tempo di Menuetto
Andante for Flute and Orchestra in Cmajor,K.315(285e)
C-dur·en ut majeur·in do maggiore
Andante
Concerto for Flute,Harp and Orchestra in C major,K.299(297c)
C-dur·en ut majeur·in do maggiore
1.Allegro
2.Andantino
3.Rondear:Allegro

2.jpg (90.44 KB, 下载次数: 140)

2.jpg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6-17 14:21:22 | 只看该作者

穆特尔《柴科夫斯基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唱片名称:穆特尔《柴科夫斯基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出版:环球
编号:DG 00289 474 5152
演奏:穆特尔
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安德烈.普列文

德国女小提琴家Anne-Sophie Mutter穆特尔,她是阿伊达·施图基的学生,严格说应是卡拉扬的学生.卡拉扬从她十几岁起一直给予鼎力扶持,她也从卡拉扬那儿学到了对作品对比与节奏的强调.她和卡拉扬合作了一系列的唱片,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贝多芬、布拉姆斯、门德尔松的协奏曲,穆特尔给予了很个性化的解读.在卡拉扬的培养下,她呈现出一种青春激情。

穆特尔的技巧其实并不很出色,但她的激情和卡拉扬教导她对乐句的处理,常常能带来很美的音色。这只唱片收录了她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安德烈.普列文指挥,演绎《柴科夫斯基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及艾里克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一位专注于音乐艺术的女大师,用她深邃的思索为我们演奏这首辉煌不朽的经典名作,每一个乐音都渗透着智慧和成熟,每一段旋律都这样激情澎湃,用女演奏家最细腻敏锐的触觉把握隐藏在艰深技巧后面无尽精彩绝伦的乐思和浓烈深沉的激情,这是她走向艺术巅峰的标志,超越自我划时代里程碑式的录音!

33.gif (89.33 KB, 下载次数: 221)

33.gif

44.gif (137.33 KB, 下载次数: 224)

44.gif
9#
 楼主| 发表于 2007-6-17 14:09:48 | 只看该作者

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等16首圆舞曲

提起施特劳斯家族便让人联想起那使人欲翩翩起舞的华尔兹「蓝色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些人人耳熟能详的圆舞曲不仅是当年奥国贵族音乐的表征,也是今日最受世人热受的大众名曲。本辑所收录的均是最动人的经典名作。由最擅长诠释圆舞曲的波斯可夫斯基率领维也纳爱乐演出,堪称是最精彩的演出典范。

1954年博波斯可夫斯基首度担任著名的维也纳新年演奏会指挥,其后每年即在该演奏会指挥,前后达放十年之久。波斯可夫斯基以史特劳斯家族音乐的诠释者享誉乐坛。

CD 1: Strauss, J.I: Waltzes
Johann Strauss (1825 - 1899)
Track 1 An der schonen blauen Donau, Op.314 [9:15]
Track 2 Voices of Spring, Op.410 (Fruhlingsstimmen) [6:02]

Josef Strauss (1827 - 1870)
Track 3 Spharen-klange, Op.235 [8:25]

Johann Strauss (1825 - 1899)
Track 4 Geschichten aus dem Wienerwald, Op.325 [11:07]
Track 5 Du und Du - waltz Op.367 (1874) (based on themes from 'Die Fledermaus') [7:19]
Track 6 Wein, Weib und Gesang, Op.333 [9:46]
Track 7 Tausendundeine Nacht, Op.346 [8:19]
Track 8 Wo die Zitronen bluhn, Op.364 [8:22]
Track 9 Liebeslieder, Op.114 [6:30]
Total Playing Time: [1:15:08]

CD 2: Strauss, J.II: Waltzes
Johann Strauss (1825 - 1899)
Track 1 Wiener Blut, Op.354 [8:00]
Track 2 Wiener Bonbons, Opus 307 [8:31]
Track 3 Kunstlerleben, Op.316 [8:25]
Track 4 Morgenblatter, Op.279 [9:22]

Josef Strauss (1827 - 1870)
Track 5 Village Swallows from Austria, Op.164 (Dorfschwalben aus Osterreich) [7:59]

1.jpg (3.68 KB, 下载次数: 221)

1.jpg
8#
 楼主| 发表于 2007-6-17 13:58:55 | 只看该作者

哈根《贝多芬弦乐四重奏》

唱片名称:Beethoven String Quartets Op.127 and Op.132
中文名称:贝多芬弦乐四重奏
演    奏:Hagen Quartet 哈根兄妹弦乐四重奏组
发行公司:DG
发行时间:2005年
唱片编号:4775705

出生于萨尔斯堡音乐家庭的哈根兄妹组成的弦乐四重奏组,已活跃于国际音乐舞台20多年。他们已与DG公司合作出版过多张专辑。其中,贝多芬晚期创作的几首弦乐四重奏便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此前的他们曾经录制过三首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而今次他们则录制弦乐四重奏的第12号OP.127和第15号OP.132,这样便组成了5首弦乐四重奏完整录音。此两首很有特点,前者是贝多芬晚期5首弦乐四重奏作品中的第一首,也是他晚期弦乐四重奏作品中乐风最明朗的一首,后者是贝多芬创作中因肠道疾病恶化,中途曾停顿,后来疾病得到控制才继续写完。因此贝多芬曾在题目上写下“对上帝治愈我疾病的感恩赞歌”。出于这两首作品的特殊性,演录者深刻细腻地表达出乐圣音乐中既开阔大气、坚韧不拔,又复杂缠绵的情感,为贝多芬晚期作品录音中再添光彩。

曾有爱乐者问及该组合成员的具体人选,他们是:第一小提琴卢卡斯·哈根(Lukas Hagen)、中提琴维罗尼卡·哈根(Veronika Hagen)、大提琴克莱门斯·哈根(Clemens Hagen)和惟一的非哈根成员、第二小提琴莱纳·施密特(Rainer Schmidt)的配合。诚如专辑上的标贴“Genius full flight”,此演录真算得上“天作之合”。

11.gif (86.75 KB, 下载次数: 239)

11.gif

22.gif (134.95 KB, 下载次数: 258)

22.gif
7#
 楼主| 发表于 2007-6-16 15:00:34 | 只看该作者

罗西尼和苏佩的序曲 - 卡拉杨指挥柏林爱乐

曲  目

罗西尼的序曲:
01. The Barber of Seville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02. The Thieving Magpie 贼鹊
03. Semiramide 塞密拉米德
04. William Tell 威廉退尔
苏佩的序曲:
05. Morning, Noon & Night in Vienna 维也纳的早、午、晚
06. Light Cavalry 轻骑兵
07. Poet & Peasant 诗人与农夫




    碟中收录了罗西尼《塞维利亚理发师》,《贼雀》,《塞密拉米德》,《软梯》,《威廉退尔》。苏佩《维也纳的早晨》,《轻骑兵》,《农夫与诗人》由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绎。

    罗西尼简直是欧洲音乐界的宠儿。相应的,罗西尼也为当时的观众和行家们创造出了一系列杰出的作品。碟中收录了罗西尼的传世之作,卡拉扬在精彩演绎,让音乐流动起来,带我们进入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中去。把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呈现在我们面前。苏佩的序曲是这个版本额外赠送的礼物,不俗的表现,让你爱不释手。


5.gif (89.76 KB, 下载次数: 205)

5.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7-18 14:19 , Processed in 1.14634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