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491|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響伴我四十年(转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17 17:48: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這網上不經地有數月之久, 也結識了很多網上朋友, 日前在勾羊瘋兄疏擺之下提意試寫些音響之心?路程. 做夢也未想過會在網路上寫自己五十歲的回憶錄, 而且是以"音響"為故事的主軸.也許你會說五十歲寫回憶錄未免太早,但我得用我百病纏身還勉強撐得下去的狀況下,來完成之前對所有網兄所作過的承諾.

標題設定為 "音響伴我四十年" 看題而知要從我七歲開始? 在執筆前本想隨便寫幾套自己玩過之器材交差了事, 但凡事總有前因, 為何只喜歡某某前級?和喇叭? 總有個原因吧, 反正以年介退休之齡,空擋時候多的是, 不如就細說從頭, 由我第一次接觸音響開始.

故事開始之前先講自己, 本人姓聶,出生於香港北角,時間1958年夏天,現居美國己婚有一子一女, 離開香港十三年, 有間小餐館作為糊口, 個性:懷舊.喜歡新鮮事物兩相矛盾.

以下是我對一些器材個人看法: (大部份未擁有過, 只係偷聽過)

※我心目中最好的前10名喇叭

‧Goldmund Apologue  
   Wilson Audio Grand Slamm X-I
‧Magnepan MG-20
‧JM Lab Grande Utopia
‧Dynaudio Evidence Temptation
‧Westlake Tower System
‧Genesis I
‧B&W Nautilus
‧B&W N802
‧ATC SCM100

※我心目中最好的前級擴大機.

ARC R2MKII
MBL 6010D &
Cello SUITE
Mark Levinson No.32
JEFF ROWLAND Coherence
GOLDMUND Mimesis2+
Burmester 808 MK5
Mark Levinson No.26S
PASS X-0.2
Audio Note Reference

◎至於後級因攸關與前級及喇叭效率和個性的搭配,故不作列表.



故事開始

我出生地在香港, 家中之長子有一弟, 父親是公務員, 母親是鐘點工人, 六零年初的香港生活也很清苦, 娛樂很少除了電影,大戲, 就只有收音機. 當年身?聲剛發明不久而半導體還未普及, 聽音樂只是有錢人玩意, 雖然電以經開始出現但只是麗的呼聲獨家播送而月費不菲, 一般家庭根本無法負?. 聽電台就是當時比較大眾化的娛樂, 但當年的香港電台同商台並不多音樂節目播送, 可能是唱片有限, 大多是天空小說和粵戲等. 歐西流行曲每天只有一兩句鐘播出.
父親之受過西方教育的, 在當時聖保羅男校讀過幾年, 故此對一些西方文化也很?往, 每天電台播放英文歌時總是把音量開大, 同時他也對中國戲曲很著迷, 故此收音機成為我們家中唯一娛樂. 講來當時一部原子粒單聲收音机也不平, 聽母親說我們用了三份一之收入才能買到部英國貨, 那時候未有日本和國產, 只有英美德國牌子. 但雖然貴但也為我們一家帶來無比樂趣.

身?聲唱機

記得當年我大約七歲 讀學一年級, 有天下午父親放工回家從他面上看到他心情很是高與, 手中拿著一個好像公事箱東西把我和母親叫來, 然後小心翼翼地把這個硬箱打開, 當時我只見頂上分開兩個小箱, 中間有個圓盤,旁邊有支金像牙刷東西.  我問母親這是什? 她一時也答不出來但面上有不悅之神情. 後來父親經過一番整理從另一袋中拿出隻黑色碟形物體, 那時母親才知道是部唱機. 連忙問父親 家中有收音機為何又買部唱機? 父親只說了句 " 身?聲" 把我和母親弄得不明不白.  

這部手提唱機從此代替家中的收音機了, 後來我才知道這部日本制做不知名唱機價值三百元, 當時父親工錢才二百四十元一個月, 他足足用了年半時間一點一滴剩下零錢買下.  有一天父親叫我到他跟前把唱機開著, 問我兩邊喇叭是否不同聲? 我用盡耳力也聽不出來, 一臉無奈望著他, 然後父親放了隻唱片再叫我留心聽, 這次好像真有兩邊不同聲直到中間有段火車聲由左邊喇叭走到右邊, 然後又回頭由右到左, 那是我高興得叫出來大呼神奇, 並問父親為何會這樣? 他只是微笑不答, 可能他也無從得知為何!

在接著二三年中我每天旁晚總有兩個多少時伴著父親聽音樂, 他不是古典樂迷, 但很多時聽大戲, 最多是新馬師曾...胡不歸, 萬惡淫為首 與 紅線女...召君出塞. 不到一年我全部會背, 每次我都可以跟著唱. (今天我對戲曲還是很醉心, 是受父親當時影?). 除了中國戲曲外, 還有英文歌, Connie Francies, ?王, Frank Sinatra...是每天常客, 父母也是戲迷, 西方荷李活每有新戲上影, 母親總要先睹為快, 四個人兩條票, 最經常出入之影院是北角皇都, 前坐每票一元..那是有套奇勒基?和慧雲妮主演" 亂世佳人 " 母親看了十次, 到後來父親也懶得陪坐, 母親唯有找我頂上, 還有套 " 魂斷藍橋 " 北菲碟影, 我都"被逼" 看了不知多迴. 那是未有老翻想買隻美國錄制唱片也不少錢, 但每當戲中主題曲出唱片時家中總會聲到.


山水與先鋒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轉眼數年我已是六年級的學生, 父親也升了級(官級)生活有了些微改善, 但是那套手提唱機依然每天都忙著, 但我此終沒有機會踫過它, 因每當父親上班時總把它放在框頂最高處提防我攪壞. 看來他真是很愛借這部手提箱.  當時社會經濟開始起步, 制造業如雨後春筍,工廠林立. 而我家也由從前出租閣樓搬到七姐妹道**宿舍, 地方較大而四面再不是板牆, 播放唱機也可以盡情開大. 還有一個重大突破是無線電視啟播, 從此收看電視無須付費, 但當時電並不平.分西德機和日本機兩大種類, 有金章牌, 美施, 西門子..日本就 NEC, 樂聲. Sony都未出現. 隨著社會生活質素提高, 一些消費品開始在市面浮現, 其中音響以日本牌子最為大眾接受..山水 Sansui 和 先鋒 Pioneer 是最先打入香港市場. 各有爰好者. 父親自從搬到宿舍後不知那裹弄來套先鋒, 型?好像是404.但未見喇叭只有擴音連收音(Receiver)原來當時原裝喇叭體積很大家中無法容下, 故此自配喇叭.  父親帶著我每次到皇都戲院商場內地庫有間無線電器行有代客定做喇叭服務, 他和內裹師父總是指手劃?地說, 又睇木板, 喇叭單元, 說個半天..幾過數次到訪後父親總算可以提著對大約二呎乘一呎木箱回家. 興高采烈地試放著不同位置然後又坐在中央, 一時搖頭唉氣, 一時又滿面笑容還叫我和弟弟各抱一隻喇叭站在前面做其人肉喇叭腳. 幾經折騰之後總算找到合適位置, 又開始他的音樂世界. 我有個姨丈他是用山水receiver的,每次他都和我父親見面都說了半天HiFi經,有次還鬧交收場.
由於這套先鋒組合再不能好像從前手提箱式可以放在高處, 只能放置在固定位置, 嘿...我開始可以試下自己開機感受, 雖然父親一再釘足不得亂踫, 但也不能阻止我自選音樂衝動. 每當父親上班時總愛開著收音機聽下午音樂, 最喜愛聽陳任和俞琤做節目, 邊做功課邊聽歌, 但此終無?私放唱片.直至我自購第一隻唱片......

我的第一隻唱片

時間大約1971年, 我就讀中一於北角名園街之威靈頓中學,人稱威記, 記得那年有套英國電影叫 “兩小無猜 “ Melody 同學們都議論??戲中男主角叫麥李斯德, 和真懷
德, 尢其女同學更用他的海報包書面. 當時我只有十三歲很想找個女同學一起看這套電影, 奈何無此?量開口唯有獨自一人去灣仔東方戲院睇+二半. 情節倒是一般但戲
中插曲就令我很陶醉, 但當時並不知BeeGee為何物, 直到有日在電視上看到有個叫Tom Jone英國歌唱節目, 中間有些特別嘉賓表演, 聽到有三個叫BeeGee Brother 唱
Melody 中歌曲, 連忙寫下其樂隊名稱跑到唱片店中尋找, 最後找到了張英國出品之Melody原聲大碟高興得很但看看價錢..要近三+元. 身上連三元都唔夠, 唯有乖乖放
原處.
當時我每天零用錢只有一元, 放假無須返學就連一元都無. 但很想買..唯有每天剩下五毫.足足等了兩個多月才夠錢買. 當抱著唱片回家時那種心情真是又高興又緊張.
但從未碰遇父親的唱盤, 手拿著唱片眼光光看著轉盤, 幾次想動手但又不知從何入手但這一切都給母親看在眼裹, 那天晚上把這些事都告訢父親, 當時我正在浴室中, 突
然聽到外面傳來我渴望以久的歌聲 “In the morning” 大碟第一首. 我高興得馬上衝出浴室身上還留著肥皂呢.

父親笑著叫我到他跟前, 開始教我如何使用轉盤, 怎分33和45轉速度, 起落唱臂之手勢, 擴音機上應該之音調. 這是說父親默許我分享他的至愛. 我想如果當天硬著動手,開唱盤 ! 情?可能是相反也有可能今天我不會在這寫這個題目.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9-17 17:58:00 | 只看该作者
]<<    黃金十年 之 發燒的日子(完結篇)  >>


八九年六月三日, 我和太太及兒子到父親家中過夜, 因為我要於四日下午前往外地公幹, 那天晚上電视不停轉播於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學生與工人為爭取民主的靜坐示威, 按照當時的情況是非常危急, 中央以下達命令解放軍入京清場, 要群眾在午夜十二點前離開廣場否則軍隊會在午夜後作清場行動.  全國人民包括香港市民也屏息以待看看究竟刀鋒利還是骨頭硬...但沒有人會相信最終的結果.  

那天晚上我心很亂, 根本無法入睡, 直到零晨大約三點多, 電视的直播突然中斷, 連電台的訊息也相繼被截斷...我和太太都知道情況不妙, 直到早上八點多, 很多傳媒開始收到內地和北京的傳真和電話証實解放軍於零晨四点開始屠城, 對手無寸鉄的市民開槍....當時我正和家人在沙田八百伴飲早茶, 門外賣報紙的小販突然大叫..開槍啦...殺人啦...手中拿著號外往茶樓內派發, 當時人人看著号外與圖片都不敢相信這是事實.  我們一家都心情沉重, 沒有平常假日同聚歡欣的情絮, 各人都很少談話.  下午我到啟德機場準備前往漢城, 在此同時突然從街外跑進很多學生, 看似是大專生手持特刊分發給很多剛下機的外國人和市民, 口中叫喚著中共殘殺同胞, 用坦克車鎮壓民運人仕...他們全是哭著叫, 眼淚如湧....這刻我只覺心裹一酸...淚水也再按制不住....在場的其他人也和我一樣偷偷的哭了, 外國遊客看過傳單也很錯愕.....

晚上到了漢城, 廠家們都設席接待我, 其中有韓國朋友問我北京發生之事是否屬實? 他們都不敢相信天下間會發生此種事, 他們說...在漢城機乎會天都會有學生示威, 他們還用石頭, 木棍, 氣油彈..向**攻擊, 雖然如此但**是不會向他們開槍, 這些學生和工人是國家的子民, 他們只是表達自己的訴求, 為何要殘殺自己的國民?  我那時只有仰天長嘆, 無言以對, 如果地下有個洞真的跳進去. 接著要到日本和台灣, 而在國內的情況也非常緊張, 傳媒被封殺, 追捕民運人仕. 在台灣我受到的詢問和冷言相向就更甚.  

好不容易才結束這次行程, 回港後發覺公司因六四的後遣問題也漸漸浮現, 首先國內停止一切向外活動, 包括商務和交易, 對邊境進行封銷又下命在港的中資銀行立刻凍結一切貸款和馬上收回所有欠款. 在這種情況下我的生意也馬上受到牽連, 買家拿了貨無法找數, 在港的存貨也無法出售, 在外地定下的也要暫停生產, 但裝箱在運途中就無法阻止, 只好硬食...最要命的是銀行的信用狀不能續期需要馬上清還.  最後經過半年努力也返魂乏術, 結業收場.

中英聯合聲明於八五年薟署這意味中國會在一九九七年收回香港主權, 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很多人都開始步署移民外地, 而我岳丈也在當時作了移民美國的打算, 當時我太太還是單身所以也順應在申請之列. 婚後我本來從未有離開的打算, 但經過六四事件後我也仔細考慮過移民不過只是一煞那的念頭.  九零年三月我的女兒出世, 取名芷諾, 意比花之語. 大仔名為君諾, 乃君守諾言之意.  自從女兒出世後我越想給他們兄妹二人將來過些安穩的日子, 我不想他們在共產制度下成長, 最後答應太太多年的要求, 踏上移民之途.

那時我的公司結了業, 太太當時任職於一間美資化装品公司當市場經理, 收入也可支持家計, 我只閒在家中很少和別人接觸, 父母很担心我會因生意倒閉而悶悶不樂, 有次父親也開解我說...人生難免起落, 無須介意,他日總有機會重頭再起.  我反而安慰我父親...金錢是身外之物, 我並不太重视, 比起因為六四失去生命和長期途亡的人, 我這些微損失相比又算得上什麽? 而且我性格懶散早以厭倦在高壓下工作, 現在反而覺得無工一身輕, 可以好好休息, 弄兒為樂.  這不是假話, 當時的感覺是很平靜, 舒暢.....

那段在家的日子也是我發燒的最後歴程, 別以為會靜下來反而升級器材, 自知可能玩音响的日子可能不多, 就更加想一完多年末成之夢...Audio Research 旗艦前級 SP-11 Mark II, 這是使我魂牽夢縈的銘器, 多年來俗務煩身無法親身體驗此機之音容, 雖然落得如此下場但也拼死把她迎回家中...所謂....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還多一樣是喇叭, 我不知道是上天安排還是事有巧合, 我小時弄壞父親的器材, 現在到我的兒子用木劍剌破Spendor SP-1的低音單元, 又把大量的鉄做玩具車從喇叭的氣孔中放入箱內. 但他只有兩歲卻令我啼笑皆非.  新貴找來對 Harbeth HL 其他器材原封不動.

從SP-10提升到SP-11 MK2是一個很大的轉變, SP-10此終保恃ARC一向胆前的濃郁味道, 但由於用胆為數不少故此靚聲的時段很難保持, 但到SP-11之後ARC作了不少變更, 聲底比SP-10明快了許多, 但不失其純厚特色, 而高低兩極的伸展度也作了很大突破. 低音爽快, 中音甜美, 高音更通透.  我唱盤組合中也更換了唱頭, 由從前的低輸出光悅換來高輸出的Sumiko, 這會令音場整體擴寬和加深, 氣勢也近乎作倍增.  Harbeth "雨後初睛" 這是它的中文名, 觀其名而知其行...這是一對極為甜美的揚聲器, 尤其中頻表現更迷倒不少愛好人聲之仕, 但有些音染, 也可算是個性吧, 它與Spendor, Rogers ProAc 等英國喇叭基本接近但Harbeth就是勝在中頻的密度, 能與它相比就只有ATC..也是英國鑑聽級的喇叭.

這段最後發燒的日子唯恃了近年半, 直到九二年四月接到移民的批準通知才開始退燒....SP11 和 Krell 賣了給非凡音响, 唱盤整套半賣半送給了胡瑜. 她還是堅持用LP, 喇叭送了給我父親. 大量LP也相增給炳文...這時是孓然一身, 一無所有...回想近十年的音响歲月..喜衰參半, 有上有落但音响之路就從無到有, 從低到高, 也從最得意最滿意時結束....也算是個完美的終點.  

九二年八月二十三日我與家人離開了我生活三十四年的地方, 回望這黃金十年...是我個人最精彩的時段, 自七九年剛踏足中區工作的第一天到八九年六月四日之前, 這是我的黃金十年也是香港的黃金八十年代, 無獨有偶我們的十年揚州之夢也結束於槍聲和坦克車的輪下.

今天是十二月四日, 我在此希望各位綱友能放棄半天發燒的時間, 参與今天的爭取雙普選遊行, 一齊用脚用口用心話比操權之人知道香港市民係非常渴望能以一人一琊鴷X我們的議員同特首.  我身在外地無法用行動支持唯有在此作出呼應.....



黃金十年之發燒的日子也隨著結束, 但" 音响伴我四十年" 還未完結.....下回再講.....



****  待續   *****
14#
 楼主| 发表于 2006-9-17 17:57:41 | 只看该作者
黃金十年 之 發燒的日子(五)


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總算成軍, 在這段等候時期我經常住炳文家中(灣仔)學習如何調教Linn LP-12唱盤, 唱臂和唱頭的針壓, 別看輕這個程序, 調教不對就算後面的器材如何超級也是枉然. 我足足用了個多月才可以把炳文事先特登弄錯的set up調回正常. 喇叭也搬到炳文家中利同他的合併收音機日夜狂煲達兩個多月. 講起Spendor SP1是Spencer老先生在世時自己監製的最後一對喇叭,後期的都交給他兒子負責, 所以覺得特別珍貴. 最後新華雄哥代定的KMA100終於到達, 急不及待會同炳文準備回家剪彩.  ARC-SP-10在家己長開了一段日子, 套新膽也開始進入狀態. 在這一刻我的心情有些緊張, 望著眼前這些器材感覺與年前很不同, 以前我只是付錢搬貨, 回家接好之後便開聲, 從來不很多花心機和時間作事前準備, 配對..等工作.  但這次我卻極用心去籌備, 有些像自己買菜煑飯和買個外賣回家的分別, 發覺其中樂趣也不少.  

這是我首次用LP作音源, 它給我的感覺是真的不一樣, 從前用CD的乾硬, 平板和機械化的垢病一掃而空, 那種質感來得很厚很暖, 中頻的豐厚, 重要的是它大幅度改近全頻段的音質, 聲音的密度變的更好, 也更滑順, 樂句的銜接更為順暢, 每一個樂手似乎都變得不會出錯, 每一個演奏都變得更完美, Spendor SP1, 音色之美豔, 中音溫潤, 最重要的是高音似乎一下撥開了一層霧, 中高音有一種迷人的甜味,  它的低音控制力很好,  SP1達到了另一個我沒有體會過的溫暖的境界, 但如比當年我在別超聽的 Magnepan, 雖然有其天限, 包圍感和空氣感不足, 高音去的不夠盡, 但以這種價位, 只能說Mr. Spencer設計出這種東西真了不起.  經過幾張LP之後我與炳文都同意可以一試外置的唱頭放大器, 應該會更上層樓. 不過我此終沒有加上因為就以目前的表現我以經很滿足, 席間我也把胡瑜請來幫忙監聽, 這個音樂極端主義者也有所軟化, 還帶了些她的私人珍藏放在我的組合上聆聽, 她說...唔...很好...從未在我的ProAc中有過這樣的氣勢和音場.  我和炳文互望了一眼便開始落重藥, 一個拉一個推, 很容易把這個屬似周伯通的男人婆送上HiFi之路, 從前我在大昌行陳列室中和炳文一唱一和, 都不知多少人被毒, 回想真是有點...嘿...自豪 !  不須幾天之後, 胡瑜便開始踏進炳文的陳列室....

家中的組合算是滿意, 而我的注意力落上軟件之上, 當時很多大的唱片制造廠開始停做LP, 但市面上依然存有不少存貨, 不過賣一隻就少一隻. 胡瑜家中的LP確實不少, 通常我先借後買, 聽落合心水才找新碟, 胡瑜大部分都是古典LP, 我也須理成章地漸漸接近這類音樂.  從前我所購買的CD絕大部分是流行曲, 什麽試音碟, 是專為音响効果而錄制的, 鬼太鼓, 乜乜天碟...很少有古典類別, 就算偶一都是些雜錦片段..老柴1812的大炮聲, 春之祭中的爆棚部份. 能夠真正聽完一首完整的樂章是極少.  自從開始對古典有接觸後, 有種感覺...從前是無的. 一般我以前買的CD最多聽兩次就封塵, 是提不起與趣重聽,  有種飲清水的感覺, 只要不覺口渴便不再渴下去. 但是古典樂會有經常重聽的渴望, 而樂章中的意境我是每次感受都不一樣, 每當拖著疲乏的身心回家, 它都能使我有完全放鬆的感受.  有次我問胡瑜應怎樣去認識古典音樂...她說無須刻意硬著强記, 用開放的心情挑選自己喜歡的類別, 室樂, 獨奏 或大型交响樂.  聆聽與演出有所不同, 作為表演者定要對曲目作者的生平, 樂章的含意都要拿得準, 但聆聽者大可不必如此, 從古到今多少作品, 多少作曲家..如果都要强記於心, 這反會令你厭倦, 不過如有興趣了解作曲者和作品的內容和背景也未嘗不可...一切隨緣...

八七年的初夏我與相識九年的女友結婚, 我也買了胡瑜從前的單位, 她於年初搬到對面較大面積(700呎)的地方, 因為她以中了HiFi劇毒, 需要更大地方安置那對美國喇叭 Vandersteen, 行內人叫" 玩到你癲" ! 每次踫到她總是投訴是我令她上當...但她卻樂此不疲.  婚後我和太太搬到三樓, 從前二樓留給父母閒時作短往, 所有電视傢具都留在二樓, 三樓就成為我純綷發燒的地方.  照理地方多了也應升級器材但我只是原封不動地搬到三樓, 因為我工作時間越來越長, 有時週日都要上班, 而且經常要出外公幹, 這套音响就讓我父親再照顧.  每次他總是聽得津津有味, 還說從前想做而末能做到的, 現在由兒子來幫他完成.   一年之後我的兒子出世, 而我公司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但我聽音樂的時間也相對地越來越少, 有時候整個月都未能聽上一次.  

那時候我三十一歲,  家庭事業都如日中天, 還在八九年初在台灣開了分公司, 似乎一切都是順利發展,  但一場血洗天安門的民運抗爭, 不但使萬千的中國人留下永不磨滅的烙印, 也把我從高處推到谷底....



   ***  待績  ***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9-17 17:57:11 | 只看该作者
黃金十年 之 發燒的日子(四)


這個是千真萬確的小提琴獨奏現場感, 毫無造作, 不經任何後天加工. 這種觸膚之感是任何器材組合都無法營造的...胡瑜泡出香濃咖啡緩緩說..忘記你剛才聽的一切, 不然你只會自尋煩惱, 音响只是一種工具令音樂再生, 它本身並無生命, 無感情, 無個性, 它重播的音樂再真也不能與有血有肉的真人相比.  你把一件死物硬要把它變成生物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 不要再往牛角尖裹鑽, 退後幾步, 深呼吸, 然後再重新評價整件事. 試把自己變成局外人再思考對音响的態度, 可能你有新的啟示.  我滿面疑團地望著她...胡瑜說...舉個例吧...世界知名提琴家馬友友在演奏時, 在場的觀眾根本不會注意他的大提琴是什麽牌子, 值多少錢, 低音能潛幾深. 我相信如果馬友友隨便用個普通貨色的提琴是無人會理會的, 人們只是醉心欣賞他的演出. 我說...但他的大提琴是天價, 他為何花這筆錢? 隨便找來一支也可. 胡瑜說...這是演出者對自己的要求, 完美無缺的樂器更能發揮他的才藝, 更能取悅觀眾.  我立刻搶著說...對呀! 我也是不眠不休地想著如何使音响發出更美好的聲音呀, 這有何不對?  胡瑜笑曰...看似是對, 但你把自己看成是演奏者, 其實如果你只做一個觀眾是否會舒服點呢?

我似乎明白胡瑜想表達的意思, 在一個音樂演奏者的角度來說, 她的觀感是成立的. 她深深知道音樂與音响的界別, 因為她本身就是音樂, 而音响只是模彷她的工具, 胡瑜當然不會為它費神, 而作為聆聽者的我想利用音响去接近音樂. 仿真度越高就能越靠近. 所以我們的價值觀是有矛盾的. 她的論點我只能贊同一半, 我認為追求音响的重播完美感並無不對但也應該從聆聽音樂的角度出發, 享受音樂的意境大於發掘音樂帶來的官能剌激. 把重心放在中間, 試找出個平衡位置, 雖說當個純綷的觀眾是可以舒服很多, 但當馬友友變成牛友友時就不能不管.

這時我心中的體會是全新的, 但好像少時父親有過一番接近的論調, 當時未能察覺也不能體會. 父親和胡瑜的觀點其實也有不同之處, 雖說父親也是音樂大於音响但他是無可奈何地接受.  我心中開始有所領會,而新的發燒大計也湧上心頭.

首先我放棄用CD作音源, 改用LP那當然要找個合適的唱盤, Turntable轉盤分硬盤和軟盤兩類, 硬盤是用重量和盤的硬度與密度, 作泰山壓頂式的避震. 而軟盤是利用懸掛, 彈黃, 懸浮作為避震. 在圓盤運行時減少諧震. 兩者之中以軟盤較為巧功夫, 除了在底盤下的三点 懸浮要作適度調教之外, 它對唱臂的匹配也較硬盤為高. Linn LP-12是我的首選, 它的表現是無可懷疑的, 好聲與否視乎你調盤的功力, 唱臂也用上了Linn Ittok LV , 這是絕配不作他想. 唱頭我找來個光悅黑木, 這是光悅的入門級別. 我對日本當時的音响器材都不是很有好感, 但光悅的唱頭是唯一的例外. 它是低輸出的唱頭, 需要前前級放大器, 它的中音突出, 中高音是陽光一般的光澤, 高音可以讓你聽到"最後一口氣", 中低頻是這個唱頭最佳的部份, 讓聲音整體聽起來很穩, 很有實力, 低音部份延伸也極為理想.  前級考慮Audio Research SP-10 因為在當時市場中的前置論Phono Stage部份之表現, SP-10是獨霸一方, 無出其右. 更甚的是SP-10的韻味, 聲音豐厚溫暖,音樂感染力很強, 它是分離電源設計但用胆的數量頗多.  後級看上了Krell的KMA100, 這是我從前用過的, 當時推對SP6/SP60効果也很細緻, 在未全面發掘它的長處之前便急急賣掉, 今次重新起用是看準了它是鈍A輸出, 100W也是鈍A的極限, 而且Krell一向的表現相當穩健.  最後到喇叭, 我依然鍾情於英國喇叭, 其柔美和密度是它的傳統風格, 尢其音樂感更勝其他國家的喇叭. Spendor SP-1就是我的選擇, 三路單元, 約二呎高重四十二磅, 45Hz-20KHz, 在百多呎中它的表現足可彌漫整個空間, 音樂性極之豐富, 空間感和音色是上品之選.

名單以定接著要找貨源, 非凡代我從美國之購ARC SP-10, 凡哥親自操刀轉成220/240V, 唱盤組合是向別超購買, 因為Linn LP-12要用木架抬高, 方便調教底盤的懸掛系统, 所以向在登打士街一間木工場定制了個紅木架.  後級交給新華雄哥, 但也等了近兩個月才找到合適.  喇叭是向金絃定購. 最後是唱頭, 光悅黑木無貨, 最後找來個高一級的光悅木薟名.  還有一樣是後補的就是前前級放大器, 也是唱頭放大器, 這個看了金絃的Counterpoint, 但只作保留如果SP-10的唱頭放大部份能運作於光悅的低輸出, 那就無須購置.  

前後我用了近三個來準備, 包括資料搜集, 試聽, 比較, 請教前輩心得...等.  這是我少有的耐性, 因為我是準備長期聆聽, 不再隨便更換而事實上也不容許我花太多時間, 因為公司其中一名股東退股移民, 故此我除韓, 日, 台 之外也要跑國內. 所以才下定決心不容再失....結果呢........下回分解 .


******  待績   ****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9-17 17:55:55 | 只看该作者
黃金十年 之 發燒的日子(三)


昨天執筆憶述有關那段漫無目的地更換器材的日子, 感觸良多...整夜難眠. 很多層經用過的器材也續一浮現於腦海之中:

CP Player: Nec, Philips, Sony, Sharp, Meridian...
前級: Dynaco PAS, Krell KPE reference, Mcintosh C-22, Aragon, Spectral DMC..
後級: Mcintosh MC 275,   Meridian 205, Spectral DMA, B&K , Aragon 8002, ATL, Bedini....
喇叭: Magnepan MG1.6, Spica T-50, Mission,  Canton, B&W DM7, Rogers LS3/5A, Boston Acoustics , 還有一對丹麥做的落地石屎兩路, 牌子忘記..

以上的器材以Spectral 前後級加對德國Canton喇叭最為滿意,用了也有近半年, 其他最多兩月或幾天, 對Rogers 仔最後燒了高音收場, Dynaco經常消膽, 對丹麥石屎喇叭不到一星期就退回, 冰冷如雪, 亳無味道...  更換器材對一般音响玩家來說是家常便飯, 但理應每次升級都有進步或提升才對, 但我只有越玩越差, 越換越亂, 最後結束收場.

八六年我與兩位行家自組公司, 那時開始經常住韓, 日, 台出差. 這段發燒日子也只好暫時停頓, 而我也需要段冷靜期好好檢討一下為何如此這般地亂作一團.  那年我家住樓上出租, 搬來一位中年獨身女仕,  我們兩伙的門口是連著, 她回家時總要經過我門口, 但在頭一個月內我們竟沒有踫上.  在那年的新年假期中, 布行全面休業两星期之久, 我只有呆在家中看電视, 也很好奇樓上的新鄰居是何許人, 但只知是位女仕也不好意思登門造訪. 每晚約八点多總會傳來陣陣優美絃樂之聲, 不像音响重播似乎像練習拉琴絃之聲, 一連幾個晚上都是樂韻飄揚, 終於也按制不住, 帶備盒朱古力上門拜訪.

迎門是位身裁高大的中年女子, 約莫四十, 姓胡名瑜, 國內美專畢業, 來港十多年現任香港管弦樂團小提琴手. 室內擺設很有藝術氣味, 她除了音樂也喜歡作畫, 油畫, 陶瓷滿室皆是, 突然眼前一亮...看見對很細小喇叭置於兩旁, 係ProAc仔..再須勢看到唱盤, (不知名) 和一部合併擴音機(Kenwood). 牆角堆滿唱片, 清一色古典曲目.  自我介紹之後也談到音樂上, 她每星期有最少一晚演出, 逢二四要排練, 其他時間也教琴, 教畫. 當說到她的音响組合時似乎她所知不多, 我單看她的器材除了喇叭算是合格之外, 其他也不值一提. 互相寒暄一番之後, 也得告辭回家.  初看胡瑜此人談吐舉止頗有鬚眉之氣, 別看她四十過外 , 除音樂和繪畫外其他別的事情所知不多, 可能醉心於某樣事物之下, 萬物也屏棄於外.

幾月後當我在旺角彌敦音响聽幾位發燒友爭論CD與LP之際, 這位胡瑜突然來到, 原來部Kenwood不能再運作需要另尋一部, 老板曾先生落力推消些陳年舊貨, 但後來知道是我的鄰居也不好意思落手, 最後成交部金嗓子合併機E203內置MC放大, 價錢也頗合理.  胡瑜對在場的人爭論LP應否被淘汏很大與趣, 最後大家都應同在低質素的組合中CD的缺點不易被發現, 但在High End 的器材下CD的短處就表露無遺.  這時我才猛然醒覺從前為何中高頻總是那麽乾瘦, 高音尖硬, 音場平板, 嚴重缺乏空氣感. 器材越貴越覺難聽.  一路回家途中胡瑜問了很多有關音响問題, 對於我這個過來人真是如數家珍, 嘮嘮不休.

回家後幫她把E203接上, 急不及待開聲, 用的是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 音色很悅耳, 絃線的質感很好, 空間和音場也頗為寬深, 主要是中高部份很真實, 我再仔細查看過她的唱盤組合, 只是Sharp的全石英自動盤, 唱頭是Shure的MC, 但ProAc的表現就是不一般地出息, 它的體積比Rogers LS3/5A還要小但高音的質感比Rogers仔更勝一籌. 胡瑜說這對喇叭是她一個以退休的團友相贈, 說其重播絃樂的音色最像真聲, 因胡瑜是小提琴家這個答案由她來講最具說服力.
但如希望有低頻的沖擊, 對不起..120Hz以下免問.

此時我也把我年前更換器材之事全盤托出, 她很奇怪地問為何如此? 究竟真正追求是什麽? 如果是想利用器材重播現場的効果和音色...她竟說我是白費心機 !  我追問為何如此肯定,  她立刻拿出她的小提琴站在離我約八呎之外, 作現場示範. 一曲過後我如戰敗的獅子般呆坐著, 我自問過去多年聽了不少頂級組合, 價值連城, 別超的試音室都不知跑多少次, 自己深信只要地方, 金錢, 經驗足夠的話, 別超的音色不難做到.  但如今放在面前的聲音, 比起百萬器材又如何? 深覺從前追求是個永遠不能實現的夢, 不管多大財力, 耐力...也不能與現場真實和觸感相題並論...就是這些通過機器仿造的假象, 使無數HiFi迷如痴如醉 ??


****   待續  ****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9-17 17:55:32 | 只看该作者
黃金十年 之 發燒的日子(二)


八四年我離開做了五年的製衣公司, 轉投到一個從前提供布匹的供應商當行街, 責任是推購入口布匹原料, 貨源來自台灣, 南韓和日本. 消售對象是制衣廠和零售商, 深水埗一帶的布匹批發鋪是我的主要對象. 收入主要靠佣金, 0.25%按每單買賣計, 每張單十萬我可以拿二千五百圓的佣金.
其實離開做了五年的公司是有點依依不捨, 在我工作三十多年的生涯中, 最開心就是頭两年做後生的日子, 雖然收入低但全無壓力, 總是嘻嘻哈哈的過日子. 無須任何責任, 這種時光通常很短暫, 但也是我人生中最為舒服的日子.

在新的工作環境下, 起初真有點不大習慣, 從前我是買家, 供應商總是趕著巴結, 但現在變成賣家要反過來奉承人家..俗語說得好:  江山代代有人出, 各領風騷數十年. 在初頭兩個月我只能接到小量訂單但收入都比從前多, 但這些佣金真是不易嫌, 那時我才真正看清楚外面的世界, 在温室中過了幾年, 尤如井底之蛙, 如今踏入這個弱肉强食的社會...我只有小心翼翼, 邊學邊做.

不知是否上天幫助, 國內經濟開放, 大量廠家紛紛北上設廠, 對物料需求甚大, 在半年後我的定單績漸增多, 而有供不應求現象, 每天我的傳呼機响個不停, 收入也自然增加, 這時以經比開始時多了一倍有多.  身邊錢鬆動就身痕, 第一時間就想換器材...首先開刀係前後級, 當時有三大石王, 三大胆王,  晶體是Mark Levinson, Krell 同Threshold. 胆管是Audio Research, Mcintosh 同Conrad johnson.  而 Threshold 有平價Mark之稱, 音色和Mark極為相近但價錢只是其三份之一, 極之低玩. 我從非凡購得套FET-1前級, CAS-2 後級. FET-1 是分離電源設計, 80年出品售美金1100, 內置MM 和 MC 唱頭放大, 並沒有設On/Off是長開設計, 音色通透 纖細, 但中頻不及Mark的飽滿.  CAS-2是每聲道125W A/B 類放大器. 喇叭換上對Celestion SL6 典型英國喇叭, 六吋低音, 半圓1.25吋金屬高音. 低音盤用上當時最新的Poly膠而棄用傳统紙盤, 但靈敏度只有86db, 並不易推而且需要離牆安放, 對脚架要求很高, 高度和重量决一不可. 它有另外兩個高級型号SL60和SL600, 單體和分音器都是一樣, 只是外殼不同, SL60用厚自桃木, SL600則用上了輕身飛機材料, 全無接口, 是整件生產, 目的是全無共震. 這些SL型號能在極大音壓之下保持低失真, 但結果只有SL600可以勝任, SL6有音箱共震, 而SL60因為用上較厚木料還算合格.
CD機換上另一日本產品, 牌子卻忘記.

整套組聽了不到三個星期, 以經要更改, 首先後級推不動SL6, 換上鈍A級的Krell KMA100, 然後音箱有諧震, 又把SL6換成SL60, 中高頻太乾瘦, 又把FET-1換成ARC AR-3胆前, 最後又把CD Player都換到Philip.  那時剛剛陳瑛光本發燒音响出街, 此人是胆機愛好者, 自己有代理胆管, 有鋪在中區萬宜大厦, 我幫非凡都送個機去.  他在自己本雜誌中大力吹谷胆機之好, 我也因而改用胆後來推SL60, 把Krell換成 Quicksilver Mono 60, 但最後也是失敗, SL60根本不受胆力..聲音慢夾肥...在這段時期之內, 我更換器材次數相當高, 平均兩至三個月就更改一件器材, 從不深入探究問題所在, 只要不須耳又或者聽信雜誌上的所謂乜乜報告便深信不疑. 很多在這段期間所更換器材之數量連自己都忘記, 這裹提到只是記憶之內, 但很多是快到自己都全無印像.  這樣情况足足有三年之久.

現在回想那段日子好像失去方向, 全無目的..腦中一片混亂, 長洲的街坊也笑我做HiFi咕哩, 整天抬出抬入, 做成這樣有幾個原因, 嫌錢多, 二手店又熟, 最重要係性格所至, 記得何師父(何守信之父)對我的訓言, 心不靜, 志不堅, 耐性不繼. 也就做成我成器材奴隸. 最後都是凡哥看不過眼, 勸我把所有器材全部買掉, 冷靜一段日子. 當找到自己的方向時再捲土重來.  這一停就是近一年, 一直到我的新鄰居搬到我樓上, 一個拉小提琴的女人..胡瑜...她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和重新認識何謂音樂與音響的介別...


***   待續  ***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9-17 17:55:17 | 只看该作者
黃金十年 之 發燒的日子(一)

八十年代的香港, 乘接七十年代制造業與起在金融, 旅遊和轉口業的帶動下經濟猛然起飛, 在本土消費能力加急劇增加, 很多所謂高級消費品也打進香港市場, 而高級音响器材也不例外. 從前High End 音响被認為是高擋次的享受但隨著更多品牌互相兢爭與及多元化影响之下變成大眾化.  很多音响代理商也紛紛羅至世界各地有名牌子到香港. 從前High End 器材是美國天下, 喇叭則為英國居首..但一下子多了些歐洲新貴, Goldmund, Jadis, Mbl, Burmuster, Oracle, Meridian, Dynaudio...等等.  在這大環境帶動下很多人開始對高級音响發生與趣, 加上世界第一部鐳射唱機出現, 能使用家免除唱盤組合的煩惱而得到上佳的音响効果.  各大陳列室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
雖然選擇較多但高級品牌也價值不菲, 當時首部鐳射唱盤 Sony CDP-101賣價八千元. 因此二手音响店也應運而生, 在供不應求情况之下很多二手店開始進口水貨(日本機種), 而歐美品牌也直接通個中間人訂購二手貨源, 甚至親身前往美國買貨.  

八二年我以經升任為公司採購部布匹組副組長, 負責選購和匹配公司品牌之布料, 成為很多材料商巴結對象. 因為工作繁忙以經較少到各處音响店消磨時間.  我的祖父母世居長洲, 小時每逢寒暑二假總在這小島上渡過. 近年因祖父年老多病又避居島上, 父親很是担心, 但外於工作未能多加照護於是把這責任落在我身上.  剛巧祖父現居的旁邊有單位出售, 三層式的村屋其中二樓叫賣, 父親便買下它讓我搬進方便照料祖父. 因我工作地點在中區每天乘坐渡輪上班也只是一小時, 也頗為方便. 單位四百平方呎有一房, 客廳約一百八十呎, 當我進內第一件事就看看可否容納套音响組合.  那時我的心情很是興?, 心想終於可以有自己地方發燒, 從此不再需要四處偷聽可以完全放鬆地在自己的地方聽音樂了.

當搬進長洲時父親再三叮促要好好照料祖父, 不準夜歸, 每天上下班前後要探望祖父看看有何需要. 而父親每月總會前來幾次小住. 父親對祖父是很盡孝的, 每次都帶上他喜歡的糕點, 晚飯過後一直相陪到祖父入睡才離開.  當父母前來過夜時我便睡在客廳, 有天晚上和父親在平台上渴啤酒, 他說祖父為了供他完成中學很是辛苦, 當年的私立中學費用高昂而且雜費煩多, 而祖父母家居長洲也無任可工作機會只有幫工場編織滕器, 收入低微家中連電燈也用不起, 只能用上火水燈, 剩下來全數給父親學費之用. 所以他希望在祖父有生之年盡量陪伴左右.  在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才深深體會到.."你今天怎樣對待自己父親, 他日你的兒女也怎樣對自己" .

屬於自己的空間以經實現, 地方雖然不算大但比起從前北角宿舍(己於八零年搬到沙田公屋)那二百多呎地方大上很多, 而且還獨自居住.  心中總是想一圓多年夢想, 買套靚音响享受下, 但收入依然不足還需日常開支, 水電, 伙食, 交通都要自己負責, 跟本無可能買名牌器材, 但總不能不聽音樂而光看電視. 最後東拉西拚攪了我第一套音响組合.  音源選了部日立牌CD機, Yamaha的FM Turner, 擴音機係NAD 合併3015, 喇叭是KEF半書架(可以用短脚放地). 接線是日立牌, 喇叭線用一般銅線, 全部花了三千多圓., 雖然也不是什麽名貴器材但是自己第一次購買心情也相當與奮. NAD是30W/Channel功率不大, KEF也是一般家用的喇叭, 匹配上也倒合稱, 只要在適當音壓下聲音也頗為悅耳, 那部日立牌CD機是前置式放碟, 好像卡式帶般放法, 音質也是一般. 初期的鐳射唱盤可以說是大部份音質相同, 內置讀片裝置都是由Sony/Philips提供, 比較不同的是防震功能, 高級型號外形和防震較出色, 而我部日立牌是"Untouchable" 輕推一下馬上跳線, 唯一好處是方便, 但當時的CD碟也不便宜所以很多時候我是聽電台, 香港電台於1977年用身歴聲廣播, 音質雖然偏薄, 但在這些器材下根本分辨不出來. 喇叭是8吋KEF二路喇叭是這組合中我較為滿意的一環. 雖然是型号較低的級別但也不失英國喇叭一向的輕柔甜美, 不過氣勢欠奉, 如果大音量下還會破聲.  

在過去幾年我總會留連音响店對於自己家中的組合當然是極度不滿, 苦無多餘金錢升級也只好接受, 但每當在別超, 金弦呆上半天之後回家就是提不起勁開啓自己套音响. 這種情况維持了年多, 直至我轉工收入劇增之後才正式踏上這條不歸路.....


*****   待續  ***
9#
 楼主| 发表于 2006-9-17 17:54:22 | 只看该作者
黃金十年 之 偷聽的歲月(五)


轉到生產部後以有數月,每星期兩晚到夜校上課, 白天經常要跑工場送辦, 較色..等工作.雖然比從前做boy辛苦但總不能永遠當後生. 何况成衣是香港主要出口工業, 增加這方面的認識對自己有利.  工作雖然忙但每星期總有一兩天到非凡坐, 晚上不用上課就幫凡哥送貨.  非凡音响主要客人來自中區, 很多是中上層楷級, 他們花錢玩音响並不計較多少但要最好的服務, 送貨装機要全包, 他們有時連貨都不用睇, 預留型号牌子一旦有貨就送, 錢慢慢計. 講真以非凡鋪面地方根本就不可能試音, 開吓部機有電到會著會叫就算掂. 其實很多器材都不用試音, 無人會攞套Mark仔試下好唔好聲, 見貨就比錢..唔啱夾三日送回分文不收. 依種服務深得中區發燒友歡迎, 但售後服務就唔少得. 有時連trade in都要自己上門收, 啱唔啱都要食, 有些二線器材明知賣唔出唯有叫行家拉貨. 當時在九龍區有幾家二手店專賣平價HiFi, 這些不同級數器材就平價出讓, 凡哥問我幾次要唔要, 但無地方聽平極都無用.

幫非凡送貨很多時都可以親身感受下高級器材帶來聽覺剌激, 有次送對ARC M300 Mono Block後級到半山區, 買主係名医生. 住三千多呎向維港高層大廈, 玩對B&W M801 S2, 後級用金嗓子套装前後級, 音源係Denon重型硬盤加SME tonearm, 但比佢啲朋友彈到一文不值, 睇佢用啲器材都知唔多識玩, 套金仔係大昌買, 個sales話推乜喇叭都掂(炳文做啲好事)結果推801就一舊舊, 走上非凡指明要最好力後級, 所以睇中對M300放低支票就叫送貨, 以為用到300W胆皇就實掂...但一星期後又打電話上非凡話啲朋友聽過唔係好夾問有冇重好啲. 其實當日送機後試聲我同凡哥都知這唔掂, 但係做音响有些守則一定要知...送貨後唔好講啲聲唔正, 唔好彈佢以前套嘢唔掂, 唔好隨便比意見, 唔好話邊隻牌好邊隻牌唔好, 因為你隨時有機會賣你以前扁過的牌子. 客人睇中邊件貨問你好唔好一定話未夾過..唔知, 不過有客買過返去無投訴...應該掂啩!  所以用胆後推M801唔會好掂, 但依個客人指定要M300如果話比佢聽唔多夾不如用乜乜啦...萬一佢唔鍾意就一定話你錯. 依類用家可能工作太忙又想聽下音樂, 但係又無做功課..聽亞甲講又聽下乙講..結果攪到唔湯唔水.

最好笑係有次唔知有個住係上水買客, 連開機都未會就買咗幾萬圓器材, 為了放在大廳比人睇, 每次想聽大戲就打電話問點開機, 教完佢轉頭又唔記得..不過大部份我有份到訪嘅用家都係專家高手, 次次都聽到唔願走..其中以喇叭係列最為深刻:
Genesis I 密度.重量感.音場的透視感.氣勢及規模感還是穩居寶座.如果間屋夠大的最佳選擇
Magnepan MG- 一流的暫態反應與透明度,暢快無比的全音域音樂表現‧
Infinity IRS-V‧整體表現如同GI,密度與GI相比稍遜,但較寬鬆,中音較厚實.音像較飽滿
Westlake Tower System 旗艦級的監廳系統,溫暖的膚觸與迷人的平衡性.一流的擴散性與流暢度
Altec A5 絕佳的速度感與擴散性.密度.透明度.包覆感.中頻厚度.鏗鏘有力的美聲特質世間少有
這些超級數喇叭除了地方夠最重要係心機, 它們都極不易攪的傢伙, 併非單純金錢便可令到它們貼服, 經驗, 時間, 耐性决一不可.

我在種環境下過了幾年, 公司也把我提升到採購部負責布匹供應. 而這幾年聽別人音响的日子也很快結束, 開始自己有自己的音响了. 但講真這些日子裹見盡不少器材也見到不少人生百態, 尤其在發燒圈內, 高級至洋行老細, 銀行大班, 專業人仕, 市井之徒, 酒樓企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價值觀, 自己一套對HiFi理論, 有時為了些小事因為見解不同而互相評擊, 對駡...但就未見打架, 可能多少喜愛音樂的人總有點基本修養.  但唯一從未見過女性發燒友....

下次會講述下... " 發燒的日子 "...


****  待續  ***
8#
 楼主| 发表于 2006-9-17 17:54:02 | 只看该作者
黃金十年 之 偷聽的歲月 (四)

聽完神算問D敢嘅問題都唔知點答好, 唯有話而家做得幾好, 都好開心無乜唔慣呀..原來生產部想揾個幫手都係出街跑腿不過就多D嘢學, 問我有無興趣, 人工加二百. 我真係唔敢相信神算會噤好死...正在考慮時,佢話公司會有課程比我讀如果內部考驗合格會有再升職機會.  重駛考慮? 快快答應. 離開神算間房心裹總係覺得佢有D唔妥, 跟往個幾星期神算對我不知幾好口, 聶仔前聶仔後..以前叫我做"亞边個..同我做乜.." 事實証明我依種感覺無錯.  有日放工前神算叫我留底話有嘢同我講, 原來佢係外邊有幾份秘撈, 幫D私人細公司做數, 需要人幫佢做信差, 日間出外時順便做埋佢D嘢, 問我肯唔肯幫手, 每月比返兩百,我想又可以嫌多D, 遲返又唔駛驚何樂而不為? 馬上應承.  但從此就比較少到炳文處坐, 重以為今後無靚HiFi聽, 點知唔係! 嚟緊果D重正....

神算外面啲秘撈都係小型一人公司, 請唔起會計, 花少少錢揾個part time 做吓日常來住賬目, 有上環海味鋪, 快餐店, 貿易公司, 保險經紀..真係山大斬埋有柴, 每間收兩百至五百, 條數真係好和味, 每月只係比我兩百唔怪得叫算爆...有日跟往個地址去到域多利皇后街, 南方大廈二樓送D報稅表, 揾到門牌叫 "非凡音响" 入去揾個叫凡哥嘅人, 此人三十多歲, 身形瘦小 . 打開門就聽見音樂..係Rumber..眼見有個好似新馬仔後生敢樣嘅男人背向我係度跳舞, 一個人扭下扭下...重轉埋身tim...見到我都無停, 照樣扭, 笑往問我有乜幫襯. 我話係陳孫叫我送嘢嚟, 麻煩薟名我要帶走.  佢笑吓..麻煩? 唔係..叫我亞凡得啦..然後停咗音樂說..坐下先, 我依家薟比係.  我四週睇下, 全部都係音响器材, 一部叠一部,連行都無地方. 裹面大約百多呎, 有張長木椅靠牆, 旁边有張舊到唔很寫子枱, 放滿工具..地下起晒積, 同大昌行個陳列室就天同地比.  再留意吓放係地下D器材...嘩! 件件都係名牌..Audio Research, Mark Levinson, Mcintosh, Musical fidelity, Jeff rowland , C.J...重有對Cello200比凡哥當凳 坐. 後排有幾對喇叭..spendor, Kef, B&W, Rogers 重有對Quad靜電係旁邊. 當時正在用Rogers LS3/5A 加部ARC CL30, Sota 唱盤, 老麥C22前級. 睇唔出對Rogers仔其貌不揚, 但声音甜到飛起, 中頻豐厚, 有種獨特的韻味, 但由於放喇叭位置是一高一低, 聽不到音場同深度, 但只談音色是一絕.....凡哥見我聽得入神問我: 正唔正? 鍾意計你平啲. 見你係算爆個friend..我話: 買唔起又同屋企人住, 送比我都無用, 比我得閒上嚟聽吓都好感激.  凡哥話: 隨便嚟, 唔怕無位坐幾時都歡迎...不過你地啲後生仔都聽啲老套嘢? 依對喇叭唔啱啲Rock友呀, 會拍邊呀. 我話我係另類後生仔, 依啲先啱聽.

回到公司問神算凡哥是何許人, 神算話同凡哥相識十幾年, 起初做電工和無線電學徒, 工專畢業. 做過音响器材工廠高級技師. 由於醉心玩HiFi後轉行做二手器材買賣. 為人風趣, 從不發脾氣有好好先生稱譽.  但自此之後有個幾月神算都無比嘢我上非凡音响, 我又唔好意思自己走上去. 直到有次...神算叫我去連卡佛旁邊那座大厦二樓叫 "金絃" 拿件嘢去非凡..話凡哥有人客行唔開.  去到金絃找到個James陳, 講明來意..佢叫我等等.  看看四週..又是全部好嘢..Jeff Rowland, Counterpoint, Spendor..但比起別超好似細咗啲, 器材少啲.  當個James抬個木箱出嚟嚇我一跳...大佬點抬呀! 係部Rowland後級..成百幾磅仲重過我. 但答應神算点都要頂硬上. 由金絃去非凡好彩只係對面, 經過萬宜大廈, 三聯書店. 但我己經十步停一停, 廿步就要坐一坐...好不容易先捱到去非凡, 但係個管理處唔準用電梯..話運貨要三点後. 死啦..唯有出樓梯, 一級一級上全部二十四級..最後頂到門口成個散晒, 凡哥見到急急幫手抬, 但我己經連講話氣力都無. 凡哥很唔好意思話..以為金弦會幫手送過嚟..估唔到佢地揾你老襯.  當時我睇見凡哥神色係好嬲...我知佢係唔知情.  我話..算啦凡哥都搬咗上嚟, 我後生仔抬唔死呀, 唔駛勞氣.  

自從依次之後, 我經常走上非凡坐, 有時凡哥要去銀行入數, 我重幫佢睇鋪.

*****  待續  ***
7#
 楼主| 发表于 2006-9-17 17:53:19 | 只看该作者
黃金十年 之 偷聽的歲月(三)


離開別超後與炳文約定明天到陳列室再會, 回家途中腦海不斷浮現剛才的畫面, 那女聲的親近尤如並膝而坐般的感覺, 但每當想到錢的問題就如冷水照頭淋, 想我每月的薪金連買對喇叭線都要等一年何?...唉! 回家後父親正在聽他的輕音樂, 喝著熱熱的香片茶, 手指還輕拍著拍子, 極為陶醉. 脕飯過後與父親坐在露台憶述今天的形景, 我還潻了些酣油, 眉飛色舞地說那對喇叭的如何動聽, 如何迷人.  父親只聽不語, 我問他為何上次之後沒有再更換器材, 是否很滿意現在的組合? 父親反問我..家中的音?與你今日所見所聽又如何比較? 我面有難色地說..天堂與地獄. 父親笑說..連你這黃毛小子都能分辦, 我又為何會不知? 但知又能如何, 看這小小斗室不論如何高級器材也是枉然. 聲音有其物理定律, 當其中條件不附合這定律的規條, 我們只能聽到聲但聽不到其形. 一切頂級音?器材目的是希望能重播與現場一樣的?果, 但當環境連對喇叭都只能放在組合柜頂上的時候. 其他都不用想了.  可能你會問..搬到大屋一切問題解?...聽音樂不是生命的全部, 還有更多比它更重要事. 當你有責任在身時很多事你都要妥?. 一套完美的音?是的確能夠重播出美妙而傳真的音樂, 但過份注重音?只能把你的注意力放在音?而不是音樂, 當音?稍有不稱心便悶悶不樂, 終日想著如何補救, 好何改進. 但當問題解?後又想更上一層樓. 四週張羅那樣器材更精進, 這樣就根本不是享受, 而更能斷言抱著這種心態的人一年當中根本沒有幾次能把整張碟由頭聽到尾.  我看見父親有點激動..便試探著問..你呢? 心裹何有動過 ! 他說....有, 常常都有..但是很久之前的事. 當家中開始有點積畜時就常常想著更換器材, 但每次都給你母親阻止, 她有她的道理, 當我冷靜下來總是覺得她對. 唯有乖乖的聽音樂, 什音場,定位, 現場感...托到九霄雲外. 起初很不是滋味但這多年早以習慣, 我還很享受呢.  如果不是多年前你弄壞喇叭和唱盤你母親還不許我更換....父子二人相對而笑.

中午過後草草趕完手上工作便跑到陳列室, 當到達通往地庫的入口時以經聽到陣陣鼓聲, 炳文見到我馬上拉我到中央的椅上. 當我稍一定神之後只見前面一對如會豐銀行門口的銅獅子般的喇叭發出陣陣獅吼, 不管音色如何單是這種攝人氣勢以經便把我嚇呆.  這對天朗西敏寺是用上天朗賴以成名的同軸十五吋喇叭單體. 構造簡單,具有線性的對稱與方向性、 失真低,音像準確等優點。為了得到足夠的低音,Tannoy不斷在尺寸上加碼,最後把38公分 的同軸單體運用在Westminster 等頂級喇叭上,可產生相當深沈的低頻。 外形非常典雅, 做工一流. 不要以為龐大身形會感到難推, 它的靈敏度達99db. 在日本己非常受歡迎很多用家都只用Mcintosh幾十亙的?機也有很好表現. 炳文說金嗓子的M-100很合推但前級就?差人意, Linn的唱盤組合加上高度風的唱頭如果有部夠水準的前級, Westminster的表現不只如此.  我問炳文前置真的這樣重要嗎? 他說...重要, 非常重要. 它如人的腦, 後級如人的心室. 心臟弱則力不從心, 腦袋弱則表現呆滯.  它控制後級而後級控制喇叭. 後者只是工具聽命於前置的擺佈, 一部設計精密的前置擴大器會把音源重新安排, 調和, 作適當放大和剪修. 後級只是把前置的任務擴大, 好的後級擴大器會把前級交來的任務做到最低失真和保持其完整性, 然後交到喇叭身上. 而喇叭會因其本身的特性重播後級傳來的訊號. 好的喇叭是能把失真率降到最低的形?下重播音樂. 其中由源頭到喇叭單元振膜之間所經的路線何其復雜, 變化極多.  好的喇叭, 後級並不難找...但一部完美的前置放大器則不多見, 尤其內置唱頭放大線路就更難遇上.
日本制造的音?極其量只能到B級的水平, 以金嗓子的聲名就是沒法設計出一部帶有感性而機器.  

再仔細聽這對喇叭柔的一面, 與昨天的屏風喇叭是種性格, 一個含羞, 一個豪放.  炳文改放錄音機作音源, 整個音場馬上失掉, 樂器與人聲之間不感到有距離和層次. 前面只覺聲而不覺形, 血肉濛糊.  逗留約半個鐘後便速速趕回公司.  原來神算四週圍我, 我心想今次有難, 可能蛇王比佢知道?  但見到他滿面笑容地說....聶仔, 都做有半年, 覺得掂? 有無意思轉換?環境 ! 我心想..死啦..炒硬..!   


**** 待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7-28 12:48 , Processed in 1.12969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