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标题: B&W 800 D3技术含金量双高 [打印本页]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7-7-5 16:16
标题: B&W 800 D3技术含金量双高
     Bowers&Wilkins(以下簡稱B&W)的創始者John Bowers是在1966年創立公司的,今年2016年剛好滿50周年,而50周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推出旗艦喇叭800 D3。所謂D3就是第三代鑽石系列,這是B&w花了7年時間研發的新系列,全部858個元件之中,除了鑽石高音單體還是上一代的(改無可改),喇叭端子沒改、分音器元件沒改等8個元件不變之外,其他所有的地方全部更新設計,所以並非升級,而是徹頭徹尾的新設計。到底有那些新設計,下文將會提及,現在讓我們逐項來了解800 D3吧。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7-7-5 16:19
800的演進史
    要說800 D3,就要從最早的801說起,這對喇叭在1979年推出,高音、中音、低音三個分離箱體的設計名噪一時,也開創了B&w的盛世,當年這對喇叭在台灣公司貨只賣十幾萬台幣,便宜得讓人難以想像,一下子就席捲全台灣,801替B&w打下天下,後來改為第二代Matrix,同樣也是同價位代中的佼佼者。到了Nautilus 801時,高音與中音箱室已經改為跟現在一樣的水滴型,不過高音單體還是使用鋁合金振膜,但低音單體已經從12吋改為15吋,這是801的大改款。到了第一代鑽石系列推出時,801 D的高音單髏改為鑽石振膜,中音單體與低音單體仍然維持原本的尺寸。但萬萬沒想到在D2鑽石第二代時,801就因為15吋的低音太大,而被淘汰,從此鑽石系列就沒有801這個型號,只留下旗艦800,以及802、803與805,一直到這次新的D3系列依然是如此。

  為何15吋低音會被淘汰呢?我猜一方而是裝15吋低音单體的箱體太胖了,不符當今的家庭美學需求;另一方面是二個10吋低音单體可以取代一個15吋低音單體,所以從此B&W的喇叭型號中就沒有15吋低音單體了。D3系列由英國著名設計公司NativeDesign負責設計,主持者就是著名設計師Morten Warren,他早在1989年就開始與B&W合作,設計許多B&w的產品,從Native Design這個名字中,就可以窺知Morten Warren的設計不會太工業風或前衛風,而是傾向自然線條的,事實上從D2開始,我們所看到的800系列線條就非常柔美,看起來高貴而內斂,早已不復以前胖嘟嘟的模樣,到了D3,喇叭的身軀更趨苗條,高中音單體箱體的比例更為協調。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7-7-5 16:22
22層夾板做成的U型箱体
  D3系列在2015年推出,不過剛開始尚缺旗艦800 D3,我猜是刻意留在2016年才要推出的吧?我在2015年寫802 D3時,已經把單體與箱體的做法描述得很詳細,而800 D3的單體、箱體做法是完全一樣的,差別只在低音單體從8吋改為10吋而已,雖然如此,但我不能要讀者去翻閱前年的802 D3評論,在此我還是要扼要的再寫一遍。

新的D3系列可說是徹頭徹尾的全新打造,先說箱體,它的箱體是22層樺木層積夾板彎成一體u弧形,開口在後方,與一般設計相反,稱為ReverseWrap Cabinet,背面則以一塊從上到下的鋁合金板封住。而前方開二個圓孔,加匕金屬框架安裝低音單體,這樣的箱體作法已經是世界唯一,但B&W還在這樣的箱體之中裝了他家著名的Matrix補強骨幹,這是以MDF板製成的矩陣結構,而且還有弧形邊框,這個矩陣結構放入u弧形外箱之內,等於就是雙重弧形箱體加上巨陣補強,這樣的作法當然也是舉世唯一。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7-7-5 16:23
   再來看800 D3的高音箱體與中音箱體。那個長水滴型高音箱體表面上看起來雖然跟上一代差不多,但其實形狀已經變得更流線,這是依據FE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電腦模擬的結果。整個長水滴箱體以鋁合金製成,重量是前一代的二倍,堅固異常,可以抵抗自身內部與外部傳來的細微振動,讓高頻段的再生更為精確。
  再來說到中音單體箱體,原廠稱之為Turbine Head,上一代的材料用的是複合材料,現在則改用鋁合金,而且內部還有放射狀星芒骨架支撐,進一步降低箱體的振動影響。此外,這個渦輪頭的形狀也經過FEA電腦模擬,找出最佳的大小、弧形配置。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7-7-5 16:25
高音不變,中音低音大改款
    箱體作法表過,接下來要說單體,800 D3的鑽石高音單體與上一代無異,不同的是高音單體的保護蓋可以拆卸。為何高音單體沒有改變呢?這已經是目前技術能夠做到的最好鑽石高音單體,無須改變,除非日後技術提升。這個鑽石高音單體的盆分裂頻率高達70kHz,遠遠超出人耳可聞範圍。

    至於中音單體,那就是大改款了,上一代用的是Kevlar材質,這也是B&W用了幾十年的中音單體振膜材質,但800 D3改用了Continuum cone,這是一種新的材質,他們花了8年時間才研發出來,其性能當然會比原本的Kevlar更好。不僅振膜全新更改,取消原本的相位錐,單體框架也重新設計,面積更小又更堅固,強度為以前的三倍,又不會妨害中音單體背波的散發,雖然振膜、框架都已更新,不過FST固定懸邊設計並沒有改變,這是B&w認為最適當的中音單體懸邊做法。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7-7-5 16:26
   中音單體振膜改了,低音單體的振膜也改厂,新的振膜採用Aerofoil Cone(原本用Rohacell),內外表面是碳纖維材料,內部是Aerofoil發泡材料,不僅更輕,也更硬,錐盆形狀也以電腦模擬設計,改為活塞運動更佳的形狀。
  最後,有一個地方的設計一定要提,因為那是非常棒的設計,那就是底座。800 D3的底座當然是以厚重的鋁合金製成,重達18公斤,特別的地方是在於底下有可以活動的輪子與腳釘。當您在找擺位時,可以用輪子,此時可以輕易把800 D3推動。一旦找到最佳擺位,就可以把腳釘旋出來,此時整個800 D3就以腳釘支撐在地板上,穩固又避振,這樣的設計對用家而言真的太友善了。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7-7-5 16:28
800與802有何不同呢?
    如果您對B&W的D3系列不熟悉,恐怕很難分辨800 D3與802 D3,因為二者的外觀完全相同,差別只是在於800 D3體積較大些而已,而這體積較大則是因為800 D3採用二個10吋低音單體,而802 D3採用的是二個8吋低音單體。如果看規格,您可能會笑出來,因為前者的頻寬15Hz-28kHz+/-3dB,後者頻寬17Hz-28kHz+/-3dB,這2Hz有差嗎?論起體積,800 D3是1.217X 413X 6llmm,802 D3則是1.212X 390X 583mm,也只差那麼一點點,淨重呢?800 D3 96公斤,802 D394.5公斤,竟然只差1.5公斤?難道這1.5公斤是來自二個l0吋低音單體的重量差異嗎?箱體大一點點難道重量都沒變重一些?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7-7-5 16:29
    如果二者的聲音表現一致,而且規格上差異只有這一點點,買802 D3實在是太划得來了,因為800 D3英鎊售價22,500,而802 D3英鎊售價]6,500。如果二者真的沒差,800 D3要賣給誰呢?其實二者在低頻的表現方面是有差別的,先不說二個10吋單體與二個8吋單體的低頻量感差距,800 D3在低頻的二次諧波失真上比802 D3少lOdB,三次諧波失真則少了20dB,這是科學的實測數字,不得不信。
    聆聽800 D3的場地在我家開放式大空間,搭配的擴大機有ASR Luna 8Exclusive第二代, Bricasti M28後級(搭配Spectral DMC 30SS前級)。數位訊源為CH Pricision Dl SACD唱盤、COSDl Pre+DAC,黑膠系統則是VertereSG-I唱盤唱臂、Soundsmith唱頭,ASRLuna Mini Basis。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7-7-5 16:31
二部擴大機都適合
    經過反覆聆聽,我認為無論是ASR或Bricast都可以把800 D3推得很好,只是二者的韻味不同,搭配ASR時,整體聲音比較內斂,沉靜,沒有那麼外放,充滿透明甜美的味道。而搭配Bricasti時,800 D3好像發光起來,變得活潑熱情,同樣是甜美,但是Bricasti屬於比較爽甜那種。這麼說好了,搭配ASR時,800 D3的甜味比較像是蓮霧的甜味,那是內斂的甜。而搭配Bricasti時則比較像是西瓜的甜味,那是爽脆的甜,不過最後我還是選择搭配Bricasti,為什麼?因為搭配它時800D3的低頻表現比較像是Fl賽車的引擎咆哮,可以展現野性的粗獷勁道,而搭配ASR時低頻顯得比較斯文些,而我期待800 D3的低頻是前者。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7-7-5 17:07
   既然我是因為低頻表現而選BricastiM28後級來搭配800 D3,就讓我先說800 D3的低頻表現吧!我先是用Wende那張Chante!  ,會用這張CD的原因是它夠猛爆、夠強勁、低頻又夠難表現,光是第一首,歌手Wende的嗓音強勁度就爆表,更不要說隨之而來的鼓聲與鋼琴,這絕度對是喇叭的大考片。800 D3此時實在太強了,我把音量開大,都還沒聽到單體有崩潰失真的感覺,甚至連壓縮的感覺都沒有。我會說沒有壓縮與崩潰呢?因為音樂還是一 樣那麼清楚,沒有混亂,而且Bass低頻的彈性與鼓的彈性很好,小鼓清脆有勁死命的敲打也沒有讓我掩耳,還有,鼓掌的聲音並沒有碎裂噪耳,還是保持著鼓掌的肉掌拍打質感。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7-7-5 17:09
低頻表現超好
    800 D3並不是只能爆低頻,溫柔的低頻也表現得很好,在第二首中有拉奏的Bass,音階雖然不是很低,但擦弦質感很真實,琴音很美,顯然800 D3的低頻並不只有武的一面,文的一面也很棒,來到第三首,那小鼓的打擊非常強烈,大鼓的踩踏也非常強烈,這二樣都考驗著800 D3的中音單體、低音單體承受能力。此時,中音單體還要保持歌手唱歌的清晰,而且不能失真,真的不容易啊,此時我所聽到的低頻踩踏快速,收束的速度電光石火,看著低音单體快速前後振動,耳里听到的是清晰地低频,我就知道800D3的低頻表現能力不是只有單體尺寸從8吋增加到10吋而已,而是整體承受功力能力的提升。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7-7-5 17:10
    來到第四首,那突然跑出來的低頻那麼低,那麼沉,又那麼頑固,800 D3同樣輕鬆以對,而大鼓的噗噗聲強勁得有巨噴出氣流,那小鼓的打擊真的是太強勁了,尋常中音單體恐怕無法承受,但800 D3卻能夠讓我聽到電Bass清楚的彈奏音階,還能聽到電Bass的彈性,而此時女歌手的嗓音卻是高亢入雲,能量超強。但是,這一切800 D3都挺過來,的確厲害。
    第五首更是低頻的大考段落,我聽到的電Bass不僅低沉,而且彈性十足,再加上那泡製出來很低的低頻,形成對低頻的大考驗。此時不僅要喇叭夠強,擴大機的控制力與驅動力也要夠。800 D3再度表現出它對低頻的大無畏,讓我聽到夠清晰的低頻,其實應該說是所有的聲音都聽得很清楚,沒有崩潰,沒有混亂。一路往下聽,第六首、第七首,第八首,其實每首都是喇叭的大考片,800 D3會讓人跟著節奏搖擺,而且讓我越聽越興奮,您說它強不強?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7-7-5 17:13
细如髮絲的弦樂
    聽過這張警察會來敲門的精采現場演唱會錄音,為了保重我的耳朵,我拿出卡拉揚指揮的那張,OperaIntermezzi,第一首那細如髮絲、輕如羽毛的弦樂飄出來,真是又甜又細又柔又有光澤,原來800 D3不是只Hold得住猛爆,連這麼細緻的柏林愛樂也甜得要滴出蜜汁來,第二首不僅有弦樂,底下還有管風琴,我發現800 D3讓弦樂與管風琴、豎琴分得很清楚,如油水分離般,而且弦樂群絕對是絲絲縷縷,顯然800 D3能夠表現出非常細微非常細緻的樂器演奏。

  來到第四首,一開始龐大的銅管就顯出800 D3的解析力,因為能夠讓我分辨出各種銅管,而不是混成一團的聲音。接著來的是綿密的弦樂,那弦樂不僅綿密,還一路往上拉強音,尋常喇叭可能在這裏就敗下陣來,但是我聽800 D3還是很甜很有光澤很有水分,而且銅管的低頻飽滿溫暖,整體高中低頻段展現得很平衡,能夠分辨銅管、又能夠耐得住強勁高頻段的弦樂群,800 D3不是體積很大的喇叭,它所用的單體尺寸也不大,但是對於音樂的動態範圍耐受力卻超出一般喇叭,而且解析力超高,果然不愧是旗艦啊!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7-7-5 17:14
弦樂四重奏很平衡
  再來我還是要考驗800 D3,這次我用的是東京弦樂四重奏團演奏的貝多芬弦樂四重奏No.74、95,當音樂進行了幾分鐘,我開始感受到800 D3是非常平衡的喇叭,因為四把弦樂器的和聲很美,沒有哪把弦樂器特別突出,而且能顯出黏滯感,不尖不乾不澀,表現得非常好。這是指標,能夠把弦樂四重奏唱得那麼好,就代表這樣的擴大機與喇叭搭配應該是相當好的。請注意,我強調800 D3的高頻是清晰而甜美的,細節無隱,但高頻卻又不會飄出來,而中音單體所负責的中高頻段呢?寬廣寬鬆精確又開放,而且小提琴也不會飄出來。

  再來是卡拉絲那張Mad Scenes (以前的EMI,現在是華納出版)。當管弦樂輕輕出現時,那音質很美,高中低頻很平衡,光聽這段就覺得好聽了。等卡拉絲出現,那辨識力超強的嗓音是獨一無二的,飽滿的嗓音高亢又溫暖,穿透力超強又溫柔,這些特點800 D3都表現出來了。誰說卡拉絲的錄音不好呢?這張1958年的錄音如果您沒有,應該買來聽聽看,除了卡拉絲的嗓音迷人之外,我還發現800 D3的木管很豐潤,很有光澤,同樣的樂器音質音色辨識力很強,讓我很輕鬆地就能分辨音樂中出現的各種樂器,更重要的是真實。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7-7-5 17:16
小提琴特別美
    800 D3的小提琴表現得特別好,線條健康飽滿,不會太細,質感又真實。當我聽謝霖演奏的拉羅,西班牙交響曲(Walter Hendl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時,那把小提琴的音質音色特別迷人,而且不乾不硬不涩,简直就是油光水滑帶著冬瓜纖毛。還有,樂曲中三角鐵敲擊的效果非常紮實與甜爽,這也透露出800 D3在那個頻段的聲音特別迷人。

  再說一張小提琴,那是寧峰在Channel Classic錄製的Hello MrPaganini,這是2007年的錄音,跟謝霖那張差了幾十年,但是小提琴與鋼琴一樣好聽。第一首一開始幾個音符就是鋼琴下馬威的時候,800 D3挺得很好,沒有過度龐大,但還是帶著震撼力,接下來小提琴出現,入耳的是很真實的小提琴聲,油光水滑中還帶著細微的纖毛感,而且拉到低把位時的琴腔共鳴很豐富,還有那跳弓撥奏的聲音也很真實。假若您在此聽到的小提琴只是滑滑的聲音,而缺乏細微的擦弦纖毛質感,那就差800 D3很遠了,這表示府上音響系統細節表現不足,無法把最細微的振動完整表達。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7-7-5 17:18
銅管吉他突出
   800 D3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聽銅管、鋼弦吉他都特別好。銅管爽朗,開闊,不緊繃,鋼弦吉他又甜又美又脆又有彈性,我聽John Coltrane BlueTrain 時,銅管與套鼓、Bass、鋼琴都很真實,主奏的銅管突出,但不噪耳。音樂活生火熱,充滿律動感。而聽小湊戀歌中的勿忘影中人時,吉饱清爽,人聲凝聚真實,整體音樂是寬鬆的。再聽魔弦音樂Carol所唱的rMay BeJ時,一把吉他一個女聲,同樣展現出非常迷人的音樂美感,那是很有彈性的吉他,而Carol的氣聲聽起來很真實。

  再來聽Blue Coast的錄音,我聽On The Moon Rondena、Three Little Birds,那伴奏的吉他真 好聽,不僅爽脆清甜,還能清楚分辨 鋼弦還還是尼龍弦,換句話說,800 D3能夠很真實的展現不同吉他弦的接觸質感與不同的音質音色。當然,分辨尼龍弦與鋼弦不難,但800 D3能夠表現出微妙的彈性,讓吉他展現高度的真實感,還有很甜的感覺,鋼弦吉他能發出甜味嗎?用800 D3聽起來就是如此。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7-7-5 17:19
   再來要試流行音樂,用的是陳明章的伊是口自的寶貝。跟我以前所聽的感覺相比,第一首的感覺是以前覺得粗獷的錄音感覺變順了,第二個感覺是曲子的樂器和聲變得更美了。第三是樂器的音質更美,包括鋼琴、笛子、大提琴、弦樂等。第二首,流浪到淡水一開始幾個人的嘶吼變得更清楚,能夠分辨聲線,再來李炳輝的嗓音變得沒有那麼粗礫,顯得比較軟些。還有,伴奏的電Bass更清晰,每一個音粒都很清楚,腳踩大鼓的噗噗聲沒有特別龐大,是很自然的,但有勁,而其他伴奏樂器也變得更柔順,更順耳,音質更美。第三首新竹風最大的感受也是陳明章的嗓音沒有那麼粗獷,變得更自然,開始的鈸非常細碎,但又維持金屬的振動質感,還有,腳踩大鼓與Bass的噗噗聲不會過於龐大,跟音樂的其他部分維持很好的平衡性,最後就是整個音樂解析得更清楚但是又帶著清爽感覺,一點都不噪耳,整張聽完,我深切感受到800 D3的音質真的非常美,解析力超高,但是又一點都不噪耳,這才是厲害之處啊!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7-7-5 17:21
   接著聽黃鶯鶯那一首阮玲玉電影主題曲葬心,各種細微的打擊樂器都能顯出結實的敲擊質感與重量感。而小提琴獨奏細緻柔美甜潤異常,弦樂群合奏時有如一疋柔軟的彩帶在空中飄舞般,那細緻柔軟的美感不是所有喇叭都能表現出來的。老實說,如果您聽這首葬心覺得尖銳單薄音質不佳,那要怪府上的音響系統,事實上這首曲子錄音效果相當好,800 D3已經可以將它表現得淋漓盡致了。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7-7-5 17:23
卡拉揚難不倒它
     再來要連聽三張很傑出的錄音,一張是德弗札克的小提琴協奏曲(Edith Peinemann小提琴,Peter Maag指揮捷克愛樂),一張是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的理查史特勞斯查拉斯特拉如是說,第三張也是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理查史特勞斯的DonQuixote Variations。(傅尼葉大提琴)。先說小提琴協奏曲,800 D3在此展現出磅磚的管弦樂氣勢,內聲部中無論是銅管或弦樂群都能夠清楚分離出來,而且營造出很美的音色,而那小提琴聲音線條更是紮實,帶著很高的光澤與甜潤朗的特質,那是每個人都會喜歡的小提琴,800 D3就是這樣,可以發出很美的光泽与甜润爽朗的声音。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7-7-5 17:24
    再来说到唐吉轲德变奏曲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一貫的華麗細緻管弦樂再度出現,而大提琴與木管的合奏更是讓人讚歎800 D3能發出那麼美的和聲與木管的音質。在此我要說800 D3對管絃樂的解析能力實在太棒了,它讓我聽到非常多的樂器聲音,而且每種樂器的演奏質感是那麼的真實,樂器音色是那麼的美。
  而查拉斯特拉如是說呢?一開始低沉的管風琴就表現得非常清晰,接著強勁的管弦樂與猛捶的定音鼓發出驚人的氣勢,此時底下的低頻仍然那麼清楚的顯現。驚心動魄的序奏之後,細微的管弦樂伴奏仍然可以聽得清楚。一路聽下去,卡拉揚指揮的高潮迭起簡直會讓人驚心動魄,必須要有很好的解析力才能把管弦樂的內聲部聽得清楚。而當龐大強烈的高潮來臨時,800 D3還是能夠撐得住,沒有尖銳噪耳,弦樂的甜味光澤還是能夠維持,真是太棒了。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7-7-5 17:25
馬上冲出去買
  最後我要挑一張低頻表現很傑出的軟體,那是Loma Hunt的All In OneDay ,此處要聽的是那如大水球般彈跳的鼓聲。800 D3果然沒有辜負我的期待,女歌手丹田強勁的嗓音搭配着飽漲又凝聚的鼓聲,讓人聽了真是過癮。還有,前述800 D3再生吉他本來就是強項之一,這張軟體裡的吉他聽起來更會讓人想買800 D3,那真是風情萬種的吉他。當然,假若您聽了第十二首Love Sick的低頻效果與吉他而無動於衷,不是府上音響系統還沒到位,就是您根本不喜歡這種音樂,否則,依照我的經驗,非馬上衝出去買800 D3不可。啊!不對,是馬上衝出去買這張軟體。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7-7-5 17:26
技術含金量音樂性超高
    B&W 800 D3是一對聽了會讓人興奮的喇叭,我想您看過我這篇文章時,一定能夠從我的字裡行間中窺出我的興奮。假若您不是喜歡一直處於興奮狀態的人,可以考慮搭配ASR的擴大機,此時800 D3會顯得比較沉靜,但我上遊的那些特點都還能夠維持,B&W果然不愧是喇叭名廠與大廠,他們花了七年時間來讓上一代的800 D3徹頭徹尾的更新,他們所下的苦心在800D3身上完全得到驗證。B&W 800 D3無疑是一對渾身技術含金量超高、全方位音樂性又超高的喇叭。





欢迎光临 威虹音响家园 (http://whaudiobbs.d150.chsht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