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标题: DGG黑胶唱片介绍 [打印本页]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7-12 13:14
标题: DGG黑胶唱片介绍
肯普夫演奏的一些钢琴名曲,有贝多芬的《丢失一便士的愤怒》等。
威廉·肯普夫(1895年生于遇特博格;1991年卒于意大利波西塔诺)德国钢琴家、作曲家。生于德国的特博格,师从H·巴尔特和R·卡恩。1916年,21岁的肯普夫便已初享钢琴大师声望,20年代曾担任斯图加特高等音乐学校校长。肯普夫正好活到一百岁,他是20世纪最重要的贝多芬和舒伯特钢琴音乐的演奏者之一。自1916年建树起钢琴演奏大师声望,主要是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1924-29年任斯图加特高等音乐学校校长。二战结束后,肯普夫作为当代德国钢琴家的代表人物,受到人们尊崇,成为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钢琴作品的权威演奏家。他的演奏含蓄细腻,织体清晰,亲切高贵;音色如歌,分句和速度自然而合理,丝毫没有矫揉造作、追求外在效果的倾向。他录制了贝多芬和舒伯特全部钢琴奏鸣曲和其他作曲家钢琴作品的唱片,并编辑出版了舒曼钢琴作品选集。

B64I5019.gif (446.33 KB, 下载次数: 189)

B64I5019.gif

1.gif (271.57 KB, 下载次数: 174)

1.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7-12 14:11
卡尔海因兹·斯托克豪森(Karlheinz Stockhausen)二十世纪德国最伟大的前卫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音乐学家,2007年12月7日在德国家中逝世,终年79岁。斯托克豪森是一位广受争议的20世纪作曲家,而且对整个战后严肃音乐创作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斯托克豪森至今仍处于重要的地位,因为他的许多观念和音乐作品依旧被大众看作当代的艺术。这还是不顾他的观念可能大大领先于他的听众的保守说法。他将世界音乐混合起来的做法对今天的听众来说,如同这一做法于70年代刚开始出现时一样新鲜,而他试图渗入声响内核的尝试——以期精确地估价声音存在的意义(无论是在一个给定的结构内,亦或是有意毫无整体感地进行演奏中),无疑为近十年里涌现的音乐实践打下了基础。现在我们还不能总结他对本世纪的音乐的贡献,尤其是因为这种贡献目前仍在继续,但他在战后音乐中的地位是无与争锋的。

这张LP为DG公司80年代出的小花版。



B64I5035.gif (409.92 KB, 下载次数: 159)

B64I5035.gif

B64I5001.gif (253.45 KB, 下载次数: 160)

B64I5001.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7-12 14:15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演绎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

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本曲大约完成于1808年, 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此时的贝多芬双耳已经完全失聪,这部作品正表现了他在这种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是一部体现回忆的作品,并由作曲者亲自命名为“田园”交响曲,是他少数的各乐章均有标题的作品之一,也是贝多芬九首交响乐作品中标题性最为明确的一部。
作品共分五个乐章,其中第三、四、五乐章连续演奏;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表达了“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F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由双簧管呈现出明亮的第一主题,充满着浓郁而清新的乡间气氛,使人们感受到贝多芬投身到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
第二乐章,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畔小景”,降B大调,12/8拍子,奏鸣曲式。 这是一个描写静观默想的乐章,在形如小溪潺潺流水的第二小提琴、中提琴与大提琴的伴奏下,第一小提琴所呈现的第一主题显得悠扬而且明亮、清澈。
第三乐章,快板,“乡间欢乐的聚会”,F大调,3/4拍子,诙谐曲。这个乐章的主题是如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表现了欢笑的乡民来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快乐的舞蹈。
第四乐章,快板,“暴风雨”,f小调,4/4拍子。在这一乐章中,雷雨由远而近,狂风骤起、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整个大自然笼罩在恐怖的气氛中。接着,暴风雨很快停息,直接进入下一乐章。
第五乐章,小快板,“牧歌,暴风雨过后欢乐和感激的心情”,F大调,6/8拍子,回旋的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恬静开阔,象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现了雨过天晴之后的美景。

这张LP是DG公司的小花版,为70年代末期的产品,制造地标注有“Made in West Germany",在其之后,DG开始出数位录音的的LP。

B64I5039.gif (341.4 KB, 下载次数: 158)

B64I5039.gif

B64I4997.gif (209.21 KB, 下载次数: 148)

B64I4997.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7-12 14:22
阿巴多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绎巴托克的《神奇的满大人》,为音乐圣经推荐版本。

BARTOK: The Miraculous Mandaria巴托克的舞剧《神奇的满大人》作于1918—1919年,这部舞剧1925年在科隆首演后曾被禁演,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广泛地在欧洲舞台上公演。现在音乐会上一般演奏的是巴托克根据这部舞剧音乐而于1928年创作的组曲,它大致包括舞剧前面的 2/3,加上一个用于音乐会的结尾。

有评论说这首作品描述的是人类愿望的不可征服的—甚至超越死亡之外的力量。《神奇的满大人》组曲像舞曲一样,以乐队激动的喧哗声开端,描述一位少女房外热闹的城市交通。突然的安静随后定音鼓一阵猛击宣布启幕。3个闯进来的暴徒翻遍口袋,发现分文没有,就强迫这少女到窗边勾引牺牲者供他们抢劫。起初她拒绝了,但在威逼下,她还是开始跳勾引的舞蹈(用单簧管独奏)。第一个进来的是一个没有钱、很可怜又年纪较大的男人,他以一种夸张的手势向少女求爱,结果3个暴徒抓住他,把他扔了出去,强迫少女重新回到窗前。第二个进来的是一个怯弱的青年,少女和他跳舞,当发现他也没钱时,暴徒立刻把他赶走。此时,在少女身后,出现一个不样的、用长号奏出的似乎是东方的满大人的形象。这满大人出现在门口,少女强忍恐惧,为他跳舞,从最初的害羞直到放荡不羁。满大人在默默的注视中抑制着他的冲动。少女扑倒在满大人膝前,他想拥抱她,但她恐惧地挣脱了。满大人开始追逐少女,他越是追逐,少女越是恐惧,最后满大人抓住了她,俩人扭打起来,组曲以一个简短的用于音乐会的尾声作为结束。

在舞剧中,3个暴徒冲出来,抢走了满大人的珠宝,决定把他闷死,他们用古老的剑刺他的身体,没什么作用;又把他吊在枝形灯架上,灯光照在他身上,他身上开始闪烁出蓝光,但他充满欲望的眼睛仍盯着少女。最后,他从灯架上放下来重新追求少女时,少女不再拒绝。她满足了他的欲望,他的伤口才开始流血,安心地死去。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组曲的配器,除管弦乐队外,还有钢琴和管风琴。

进入数位录音时代后,DG唱片公司标签依旧延续小花版的设计,差别为标签上加注了红色的“DIGITAL RECORDING"字样。第一种数位录音标签仍然采用25 xx xxx的七码数字编号,第二种数位录音标签则改成与CD相同的”3码--3码--1码“数字编号方式。同时唱片封套也注明了”DIGITAL AUFNAHME"(数位录音)。数位录音师但是最先进的录音技术,在世人热切追求新科技的潮流下,数位录音的CD销售逐年增长,数位录音的LP则产量逐渐递减。由于物以稀为贵,近年来DG的一些数位录音LP反而成大家收藏的热门,价格上超越多数的大花版名盘。

B64I5032.gif (401.95 KB, 下载次数: 150)

B64I5032.gif

2.gif (185.02 KB, 下载次数: 151)

2.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7-12 14:22
《圣诞节清唱剧》,欧洲最受欢迎的音乐。

《圣诞节清唱剧》作于1734年,为独唱、合唱队及管弦乐队而作。巴赫的《圣诞节清唱剧》是“巴洛克的圣诞音乐”的代表。巴赫称此曲为《基督诞生时节清唱剧》,这部“清唱剧”实际上是六部康塔塔的合集 由皮坎德和巴赫本人根据《圣经》中的耶稣诞生的内容撰词,于圣诞节期间分6天演出,专门为从圣诞节到主显节(1月6日)的礼拜仪式而作(分别在圣诞节当天、第二天、第三天、元旦、元旦后的第一个星期天以及主显节上演出),后又改为分两天或一天演唱。是巴赫一生创作的5套康塔塔年集的一部分。歌词主要选取了路加福音和马太福音关于耶稣降生的段落,同时也填入了一些世俗的歌词。 其中第四首康塔塔的序曲采用了牧歌形式,可称为《田园交响曲》,在欧洲音乐史上享有盛名。直到今日,德国有些城市,每逢圣诞节,仍会上演巴赫的这部「圣诞节神剧」,可见这部作品的庄严、神圣与美妙动人。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3.21-1750.7.28),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2005年德国电视二台票选最伟大的德国人活动中,他排名第六,次于第五伟大的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时间。
  巴赫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他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一般认为他是超乎时空的最伟大的两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认为他是其中最伟大的作曲家。

B64I5031.gif (388 KB, 下载次数: 148)

B64I5031.gif

B64I5006.gif (279.78 KB, 下载次数: 147)

B64I5006.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7-12 14:23
卡拉扬指挥柏林交响乐团演绎的斯特拉文斯基《C大调交响曲》、《D大调协奏曲》《马戏团波尔卡》等  音乐圣经推荐版本

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odorovich Stravinsky 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是美籍俄罗斯作曲家。原学法律,后跟随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业余学习音乐,终于成为现代乐派中名符其实的领袖人物。
其一生遍访欧、美、非、澳等地许多重要城市。 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是多风格的。前期具有俄罗斯民族风格并表现出对异乎寻常的乐器色彩、狂烈的节奏、严酷的力量与热情的偏爱。中期的音乐清澈、简洁、单纯、清晰,属于新古典主义乐派。这一时期的第一部作品是舞剧《普尔钦奈拉》, 1920年首演于巴黎歌剧院,著名画家毕加索为该剧设计了布景和服装。1922年作者将此剧改为同名组曲,这是作者沉迷于18世纪音乐的一部混合曲。后期他抨击过十二音体系,但由勋伯格等人创立的序列创作技巧竟又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C大调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完全符合古典奏鸣曲主乐章的曲式结构。但是,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将奏鸣曲曲式改变成了一个三段式对称曲式结构,并且通过内在比例的安排来构成循环式的结构:9个乐段中,引子和尾声的第二乐段最短,中间展开部最长。
第二乐章的曲式很像一首三段式咏叹调,逐渐发展成独奏双簧管和独奏小提琴之间的一种二重复协奏曲。第三乐章为三段式谐谑曲,开始处的动机由第二乐章双簧管的最后三个音发展而成。中间乐段在节奏和旋律上均采用了古老的法国舞曲,而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一个赋格变奏。

这张是DG公司70年代的小花版,制造地标注为“Made in Germany"。
1970年以后,DG的唱片公司编号改为七位数字编码,郁金香皇冠图样缩小,边缘的蓝白郁金香图样简化为蓝白线条,德国留声机的公司名称简化为“Deutsche Grammophon。

B64I5030.gif (438.38 KB, 下载次数: 153)

B64I5030.gif

B64I5007.gif (256.96 KB, 下载次数: 165)

B64I5007.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7-12 14:23
阿巴多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演绎阿尔班 贝尔格的《露露组曲》等。

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1885-1935),勋伯格高徒,与勋伯格、韦伯恩开创“新维也纳派”,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在作曲技法上的探索为整个20世纪音乐带来了一场革命。
贝尔格一生都住在维也纳,他出生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904年开始,贝尔格跟随勋伯格学习,此前他几乎没有受过正规音乐培训。学习四年后,他写了作品第一号,单乐章的《钢琴奏鸣曲》。虽然作品的黯淡色调和浪漫主义晚期的忧郁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受勋伯格和马勒的影响,但作品的丰富素材和无比自信无疑是大师手笔。1910年的《弦乐四重奏》是贝尔格在勋伯格门下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随后贝尔格就彻底背弃了一部作品必须具有一个主调的调性原则。1911年他与Helene Nahowski结婚,这一时期的音乐受到了他们爱情的影响。
1915到1917年间贝尔格在奥地利服兵役,并于1917到1920年间创作了杰作——歌剧《沃采克》(基于格奥尔格•毕希纳的剧作)。尽管音响上极其复杂,但他对士兵沃采克充满同情与人性的描绘,强烈的戏剧张力几乎令人无法承受,深深地感染了观众。
1925年贝尔格完成为钢琴、小提琴和13件木管乐器而作的《室内协奏曲》,1935年贝尔格受委约创作《小提琴协奏曲》,纪念马勒遗孀阿尔玛与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的女儿玛侬。贝尔格还将巴赫众赞歌《我心满足》(Es ist genug)写入最后乐章,形成动人的挽歌,作品很快完成。但是他再也听不到自己作品的演出:1935年12月,贝尔格死于败血症,《小提琴协奏曲》成了他的安魂曲。
贝尔格重要作品还包括《璐璐》、《抒情组曲》等。

克劳迪奥·阿巴多(Claudio Abbado,1933年6月26日—2014年1月20日),意大利指挥家,世界著名的指挥大师。1933年生于艺术世家,1955年在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钢琴,1956年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跟随斯瓦洛夫斯基学习指挥。1965年8月14日到萨尔茨堡音乐节中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出马勒《第二交响曲》。曾任米兰斯卡拉大剧院艺术总监(1968—1986),维也纳国立歌剧院艺术总监(1986—1991)以及柏林爱乐乐团艺术总监(1991—2002)。曾罹患胃癌,但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恢复健康并重登指挥台,现任瑞士卢塞恩节日管弦乐团艺术指导(2003至今)。
阿巴多的指挥集众家之所长,集名师之大成,以此揉成自己的指挥特点。他的指挥,具有鲜明的意大利风格,热情、明快、如歌、流利、敏锐,双手极富有魅力,眼睛里有音乐。他的曲目十分广泛,古往今来,种类繁多,包罗万象。对罗西尼、威尔第等意大利作曲家的歌剧作品,他的演绎尤为出色,堪称一绝。他也擅长指挥德、奥、俄的交响乐以及现代作品。他是一位尊重总谱的指挥家,没有准备好是不会站到指挥台上的,《沃采克》就排练了40次,为了掌握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他足足花了10年时间研究。从不爱自我宣传、与世无争的阿巴多,于2002年与柏林爱乐乐团合约期满之后不再续约。
这张是80年代的小花版LP。

B64I5029.gif (437.32 KB, 下载次数: 148)

B64I5029.gif

B64I5009.gif (217.27 KB, 下载次数: 152)

B64I5009.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7-12 14:24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78年。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贝多芬的D大调、门德尔松的e小 调小提琴协奏曲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这首乐曲的特色不但充分发挥了主奏小提琴绚烂的近代演奏技巧,展开了色彩丰富的管弦乐,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鲜的韵味,而且它用含有俄国民谣的地方色彩,独特的充满哀愁的优美旋律,作成了格调新颖、独特的作品。这首乐曲当初相当不受世人欢迎,然而历史最终证明这是一首绝无仅有的音乐杰作,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Gidon Kremer  苏联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学生, 1966年获比利时伊丽莎白国际比赛第三名,从此开始扬名。1969年参加蒙特利尔国际比赛获第二名,同年在帕格尼国际比赛中夺魁,次年在柴科夫斯基国际比赛中再夺魁,轰动世界。克雷默的舞台演出因卡拉扬与之合作布拉姆斯协奏曲而达到高潮,1980年移居西方。克雷默的指法轻松灵敏,善于表现艰深的乐段,他演奏的巴托克、普罗科菲耶夫、雅纳切克,都显示出极高深的技巧。他与阿格里奇合作的贝多芬奏鸣曲和与梅赛伯格合作的舒伯特奏鸣曲等,也获佳评。
洛林·马泽尔  美籍法国指挥家、作曲家、小提琴家。马泽尔1930年3月6日生于巴黎市西郊市镇纳伊。5岁开始随莫德伦(K.Moldrem)学小提琴,7岁跟阿米蒂奇(F.Armitage)学钢琴。此外,马泽尔对乐队指挥尤感兴趣,经常随家人去观赏各种大小型的交响乐音乐会演出,次年跟洛杉矶爱乐乐团副指挥巴·卡莱尼科夫(V.Ba-Kaleinikoff)学指挥。1938年7月13日,年仅8岁的马泽尔竟然上台指挥到访的爱达荷大学乐团演出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同年,巴·卡莱尼科夫出任匹兹堡交响乐团助理指挥,马泽尔也举家随赴匹兹堡居住。翌年8月18日,马泽尔在纽约万国博览会上指挥因特洛琴乐团演出了门德尔松的《第四交响曲》(意大利),同年应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之邀,在好莱坞音乐厅指挥洛杉矶爱乐乐团演出了柴科夫斯基的《斯拉夫舞曲》。11—12岁时,他接连指挥了NBC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蒙特利尔交响乐团、费城乐团、旧金山市交响乐团等。马泽尔惊人的指挥才能,被人们誉为神童指挥家。
除演出外,马泽尔也热心于录音、广播、电视等工作,早在1941年他就开始录制唱片,他的唱片先后由CBS、PHILIPS、MCA、NEW WORLD、NONESUCH、DG、TELACR和SONY等唱片公司录制发行。较能代表他指挥风格的唱片有:《贝多芬交响曲全集》、《马勒》......

B64I5028.gif (389.16 KB, 下载次数: 159)

B64I5028.gif

B64I5010.gif (212.41 KB, 下载次数: 156)

B64I5010.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7-12 14:24
巴伦博伊姆指挥英国室内管弦乐团演绎沃恩·威廉斯(Ralph Vaughan Williams)浪漫曲、绿袖子幻想曲等。

拉尔夫·沃恩·威廉斯1872年10月12日诞生于格罗墨斯特邬的下安普勒,而后成为闻名全世界的管风琴演奏者和作曲家,并特别致力于研究英国古乐与民谣,将其转化为新的英格兰风格,引导了英国音乐廿世纪的复兴。他的音乐有英国式的平易、幽默,精力充沛而不失文雅的格调。沃恩威廉斯写过几乎所有形式的音乐:九首交响曲钢琴、小提琴,甚至竖笛协奏曲、弥撒曲、歌剧等等。此外,在一些很短的曲子中,你千万不要错过为小提琴与乐团而写的浪漫曲(The Lark Ascending)及绿袖子幻想曲(Fanitaia on Greensleeves)。
巴伦博伊姆以色列钢琴家、指挥家。1942年11月15日生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7岁登台演出曾随E.菲舍尔、I.马克耶维奇、N.布朗热学钢琴、指挥与作曲。1956 年,毕业于罗马的圣塞西利亚学院。同年,以皇家爱乐乐团独奏家的身份在英国首次公演。1957年 1月,在L.斯托科夫斯基指挥下,于卡内基大厅演出C.C.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此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巡回演出,在澳大利亚、南美、远东、苏联等地与纽约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英国室内乐团等世界著名乐团合作演出,获得世界声誉。1962年后,专门从事指挥,1964~1975年担任英国室内乐团指挥,1975~1989年转任巴黎管弦乐队指挥。1991年担任芝加哥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92年任柏林国家歌剧院音乐指导。他还致力于促进中东和平事业。
巴伦博伊姆意识到音乐环境的变化,「商业化」让大部份音乐家都变成优秀而有经验的老手,但并非艺术家。对于这点,他尖锐的批评道:「音乐是每个人都有权去表达与感受的东西之一,」无论是业余或职业,专家或白痴。更明确的来说,由于受到他最喜爱的哲学家斯宾诺沙的影响,巴伦博伊姆把「例行公事」视为表达音乐的头号大敌,以及必须有想象力与情感的理由。他更倾向通才而非专精,他把音乐视为不只是「受过良好训练的职业,也是生活每一位演奏家必须保持自然的天性以及不对作品抱有成见。在演出当中,知觉与下意识,理性与直觉得合而为一,你会觉得能随着自己的感情与想法一起思考。

这张唱片是DG公司70年代的小花版,产地标注“made in germany",80年代的小花版标注的是”made in west germany"。

B64I5027.gif (464.75 KB, 下载次数: 163)

B64I5027.gif

B64I5011.gif (211.98 KB, 下载次数: 149)

B64I5011.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7-12 14:25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演绎理查 斯特劳斯的《阿尔卑斯山交响曲》,音乐圣经首推演绎版本

理查·斯特劳斯1864年6月11日生于慕尼黑一个乐师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4岁时开始弹钢琴,不满10岁时就写出了《节日进行曲》、《木管小夜曲》。1882年,进慕尼黑大学学习。1885年,中断了慕尼黑大学的学习,去迈宁根乐队担任著名音乐指挥冯·彪罗的副指挥,不久接任正指挥。在迈宁根受音乐哲学家里特的影响,开始研究李斯特、瓦格纳的音乐,写出一系列交响诗和描绘性交响曲,获得成功。1900年后他在歌剧方面获得成功。
他一生中就任过许多世界一流交响乐团和歌剧院的指挥,如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歌剧院等等。斯特劳斯的创作重点在交响乐曲和歌剧方面,他创作了以《麦克白》、《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英雄的生涯》为代表的一系列标题交响诗以及《家庭交响曲》等,这些作品对晚期浪漫派交响曲是极大的丰富。歌剧方面《莎士美》、《厄勒克特拉》、三幕喜歌剧《玫瑰骑士》是现在经常上演的曲目。此外艺术歌曲《黄昏之梦》也深受世人喜爱。斯特劳斯的音乐以其华丽的色彩,新颖的配器技巧和生动的音乐形象而著称。他的创作丰富了浪漫派的音乐词汇,提高了管弦乐的表现手法,因而在晚期浪漫派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理查.斯特劳斯《阿尔卑斯山交响曲》,Op.64,作于1914-1915年,1915年10月18日由理查亲自指挥首演。此曲将登山各种场面像电影一样作写实描述,故有人称之为“电影音乐”。共5部分:
(1)序:1,从夜至日出。在弦乐拉长音上,弦乐与低音管奏夜的动机。2,日出。
(2)登山:3,登山。低音弦乐有力地奏流浪者的主题,此主题由山的动机发展而成,悬崖峭壁的动机出现于圆号与长号,当出现打猎信号时转向4。4,走进森林。在弦乐嘈杂声中,出现圆号、长号舒展的旋律,加入流浪旋律,形成杰出的对位。转入降A大调,流浪者主题变成牧歌,进入5。5,小河畔之旅。接着,弦乐和木管快速六连音下降,经岩石动机到达6。6,瀑布。圆号奏喜悦的旋律,这是流浪主题后的第二主题,它构成7(幻象),进入8。8,花的牧场。大提琴奏流浪主题,表示流浪者的心情,趋于平静后进入9。9,山上牧场。可听到牛颈上的铃声和阿尔卑斯山的号角声,流浪者加速攀山。10,穿过灌木丛和在矮树林中迷路。以加速往前走的动机形成赋格。流浪者穿越岩石动机,又看见山的动机而抵达11。11,冰川之上。小号、大管高音旋律显得特别辉煌。在雷声中出现12。12,危险的一刹那。山路顺岩石越来越陡,流浪者在艰难的攀登中,终于到13(抵达山顶)。
(3)山顶:14,幻景。长号奏山顶主题,双簧管奏敬仰动机,流浪者表现出内心的感动,山的动机应以感恩之歌,太阳动机应以欢呼之歌,形成全曲顶点。15,云雾弥漫。弦乐表现云雾急速奔跑。16,太阳被云雾层遮暗。木管奏悲歌式旋律,风琴增添了寂寞色彩,进入17。17,悲歌。不安的气氛笼罩,进入18。18,暴风雨前的宁静。远处传来隐隐雷声,烟雾弥漫,木管奏令人恐惧的旋律,雷声越来越近。19,雷雨和暴风。
(4)下山(这部分接着雷雨,实为前面景色的再现):20,太阳落山。山的动机雄壮地出现于铜管,太阳动机被扩大,转位,出现悲歌旋律而进入21。
(5)终曲:21,太阳动机加上喜悦的主题,渐慢后安详地出现流浪主题,进入结尾22。22,夜。一切都在夜幕中轻轻消失。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1908年4月5日-1989年7月16日),出生于萨尔茨堡,是一位奥地利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
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70年。他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乐团,并且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他热衷于录音和导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到1988年为止他发行超过1亿张唱片约700款录音),包括众多的钢管,歌剧录音和歌剧电影,涵括从巴洛克,到后浪漫主义欧洲作曲家,甚至部分现代乐派的作品。其中一些作品,如贝多芬的交响曲还被多次录制。卡拉扬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中文领域被人称为“指挥帝王”。
这张LP是DG公司80年代的小花版。

B64I5026.gif (319.61 KB, 下载次数: 152)

B64I5026.gif

B64I5012.gif (248.6 KB, 下载次数: 163)

B64I5012.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7-12 14:25
标题: 亨德密特的【当丁香花最后在庭院开放的时候】安魂曲
保罗·亨德密特 (Paul Hindemith,1895-1963),德国作曲家、后入美国籍。指挥家和中提琴家。九岁学小提琴,十四岁成名,同年入音乐学院深造作曲和理论。1915年任法兰克福歌剧院首席小提琴,并继续从事作曲和室内乐演奏。1927年在柏林教授作曲,并开始音乐理论和历史研究工作。此时写成著名歌剧《画家马蒂斯》。1940年移居美国,在耶鲁大学音乐院任教。晚年以指挥家身份往返欧美各地演出。
欣德米特的安魂曲《当丁香花最后在庭院开放的时候》(When Lilacs Last in the dooryard bloom'd)的副标题为“献给我们所爱的人们的安魂曲”,为次女高音、男中音、合唱团与乐团而作,纪念罗斯福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美国人。歌词选用惠特曼的同名诗,由欣德米特自己译成德文。(此专辑使用的是英文歌词)

这张是DG唱片公司1970年代的小花版。

B64I5024.gif (507.73 KB, 下载次数: 115)

B64I5024.gif

B64I5014.gif (297.26 KB, 下载次数: 130)

B64I5014.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7-12 14:26
多明戈演绎的威尔第《茶花女》

居塞比·威尔第(Giuseppe Fortunino F.Verdi,1813-1901),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使意大利歌剧放射了新的光芒,他是一个个性显著的人物,是应该被提供给新的一代视为模范的人物之一。
曾投考米兰音乐院,未被录取,后随拉维尼亚学习音乐。1842年,因歌剧《那布科》的成功,一跃而成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厄尔南尼》、《阿尔济拉》、《列尼亚诺战役》等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有"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
他的初期作品是以民族的色彩写成的。在意大利风味的热情的旋律之外,他后来又加上了从巴黎学来的国际口音,他的成功也随着扩大起来。五十年代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写了《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等七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弄臣》(Rigoletto,1851)、《游吟诗人》(Trovatore,1853)和《茶花女》(La Traviata,1853)至今仍是世界各地歌剧院经常上演的作品。他的歌剧里包含着极其美丽的东西,如《茶花女》中的薇奥列塔这个人物和她的死,又如《弄臣》中的四重唱等。
威尔第的伟大,在于他晚年接受了瓦格纳的影响,虽然不是模仿他,但却提高了他自己的歌剧理想。结果他写出了《阿依达》(Aida)(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于1870年创作的四幕七场歌剧《阿依达》),这是一部纯粹的意大利式的作品。后来他又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创作了《奥瑟罗》(Othello),不太丰富,不太漂亮,但仍充满了诗意的笔法。而《法尔斯塔夫》则是现代喜歌剧中的一部模范作品。

朱里尼于2005年6月14号周二在意大利北部城市布雷齐亚逝世,享年91岁,也成为20世纪著名指挥家中享寿最久的大师之一。这一消息是由他的儿子阿尔伯特·玛利亚·朱里尼宣布的。朱里尼以传教士般的热忱和虔诚,视指挥为己任,一直甘当作曲家的仆人。相较于"指挥皇帝"卡拉扬,更加平易近人,但不失高贵,被民间拥戴为"指挥贵族"。他生前最后的任职是洛杉矶爱乐乐团音乐总监(1978-1985)。他的夫人后来身体每况愈下,朱里尼便辞职,一心侍奉太太1988年指挥家身体状况欠佳,全身引退。

按照专家的说法,在切利比达克逝世(1996年)后,八十岁以上的老牌大师级指挥只剩下三人--除了老当益壮的索尔蒂(1997年辞世)与倒吃甘蔗的君特·旺德(2002年辞世)外,就是朱里尼了。晚年他的活动明显减少很多,而他独具个性的演出也越来越难在舞台上亲炙了。然而观察他的一生,虽然没有像杰利大师那样有志难伸,却也有些难以发挥之处。他的演出确乎有他的一套,只是他要求事事完美的个性给他带来不少麻烦。

这张LP是DG80年代的数位录音,采用与CD唱片类似的的编号方式。

B64I5023.gif (394.53 KB, 下载次数: 113)

B64I5023.gif

B64I5015.gif (261.47 KB, 下载次数: 117)

B64I5015.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7-12 14:26
巴伦博伊姆演奏贝多芬的《迪亚贝利变奏曲》

贝多芬写的很多变奏曲中,最伟大的是《迪亚贝利》钢琴变奏曲。安东·迪阿贝里(Anton Diabelli)是个成功的音乐出版家,但却是个平庸的作曲家。他出了个主题,请5O名作曲家(包括舒伯特和年轻的李斯特)个别为他所作的单纯华尔兹主题写一首变奏曲。这种作为好像是想向世人表明他有能力——可以在这不高明的主题中,化腐朽为神奇。贝多芬并非只写一首变奏,而是写了33首变奏。

这张LP是DG80年代的数位录音。

3.gif (360.16 KB, 下载次数: 111)

3.gif

B64I5016.gif (231.79 KB, 下载次数: 116)

B64I5016.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7-12 14:27
霍洛维茨:1985年在纽约

这是霍罗维兹晚年留下的一张最值得留念和鉴赏的LP之一。碟中薈萃了舒曼、斯卡拉蒂、李斯特、斯克里亚宾和舒伯特的作品。舒曼的“克莱斯勒偶记”,标题出自霍夫曼小说中的人物克莱斯勒,作品题献给肖邦,作於1838年。作品是8首一组的幻想曲,每一段的篇幅不长,但具有个性,而且充满了舒曼的浪漫风格。霍罗维兹的演奏轻灵、飘逸,8个段落都富有韵味,连成一气,也听得出作品的完整性。斯卡拉蒂的两首奏鸣曲(B小调和E大调),对於霍翁来说,是驾轻就熟的作品,唱片中的表现可圈可点。李斯特的升F大调即兴曲也属於夜曲类型,霍翁弹得不温不火,正如一位乐友所言,味浓,化渣!李斯特的另一首“遗忘的圆舞曲”之三,是平时较难听到的李氏小品,专辑为我“拾遗补闕”了。斯克里亚宾的“升D大调练习曲”算是难度较大的选曲,但作为公认的斯氏詮释大师,时年已过80的霍翁仍然处理得干净利落,显示出宝刀未老的身手。整个专辑的录音信号并不太强,但动态却够大,唱片最后一曲是听眾最熟悉的舒伯特那首“军队进行曲”,录音真够靚,尤其用品质较高的器材播放,钢琴声震厅堂,其声场、密度、弹性,让人吃惊,真达到了一部钢琴所能企及的最大能量!

霍洛维茨:1985年在纽约》/霍洛维茨无疑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一位钢琴演奏大师。这张录音收录的是大师1985年在纽约的一系列录音室录音。这些演绎被视为大师晚年艺术造诣的颠峰,同时获得企鹅三星带花和1987年格莱美大奖。
这是一九八五年的录音。他在完成了纪念性的影片「最后的浪漫」后,告诉录音制作人他打算到录音室录音。於是在DG的安排下进入录音室录了这张CD。之前的十几年,他的录音都是现场的演奏会。这张CD弹的都是他擅长的作曲家作品,包括舒曼、史卡拉第、李斯特、史克里亚宾和舒伯特等人的。此后他便开始更多的录音活动,与DG公司建合作关系。
霍洛维兹弹奏时甚少运用踏板,他的技巧与音乐性似让踏板的角色显得丝毫无关紧要。妙的是,他的弹奏一点也没有因失去踏板而音色干燥的现像。他的演奏最容易让人印像深刻的是明显的对比与动态热烙的节奏感,音乐中出现明亮特殊的节奏律动,使得他的演奏变得戏剧性十足,而令其音乐面鲜明耀眼。这张CD的曲目,大部份是属於深具钢琴音乐美感的曲子,如果你是对钢琴曲不很熟悉的爱乐人,可能开始听时会觉得有些难以进入状况,在此建议您从最后一曲改编的「军队进行曲」开始听。这个乐曲让你体会其中趣味的同时,也听出霍洛维兹他老人家那双好比被魔杖点金的手指,所传达出来的魔力。他总是出其不意地在一般人弹弱音的地方弹出几个令人冒汗的强音,在一般人弹强音的部份弹出令人鸡皮疙瘩掉一地的弱音,等你认识他的语法后,你会往下听的。你觉得他的笑容看起来顽皮﹖他的音乐才真是顽皮!

这张LP是DG80年代的数位录音,因为其数量较少以及出色的音效和霍洛维茨超凡的演绎,使得该片成为众多收藏家争抢的热门,在价格上要超越多数的大花版。

B64I5021.gif (387.57 KB, 下载次数: 122)

B64I5021.gif

B64I5017.gif (217.81 KB, 下载次数: 125)

B64I5017.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7-12 14:31
巴伦博伊姆演奏的《舒伯特即兴曲集》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即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这张LP是DG 70年代的数位录音。

B64I5038.gif (316.84 KB, 下载次数: 116)

B64I5038.gif

B64I4998.gif (275.36 KB, 下载次数: 108)

B64I4998.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7-12 14:32
巴赫的《布兰登堡协奏曲》、《C小调前奏曲》等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3.21-1750.7.28),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2005年德国电视二台票选最伟大的德国人活动中,他排名第六,次于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
巴赫出生于德国中部图林根州小城艾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德国莱比锡圣多马教堂度过了最后27年的时间。
巴赫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他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这张LP是DG80年代的数位录音。

7.gif (315.29 KB, 下载次数: 114)

7.gif

B64I5000.gif (217.61 KB, 下载次数: 122)

B64I5000.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7-12 14:33
电影音乐《光荣的16天》,由著名的电影音乐配乐家Lee Holdridge配乐,皇家爱乐管弦乐乐团演绎。

Lee Holdridge   性别: 男 星座: 双鱼座 出生日期: 1944-03-03 出生地: 海地,太子港 职业: 配乐家更多外文名: Lee Elwood Holdridge (本名) 美国著名电视电影配乐家代表作有《侠胆雄狮》《美人鱼》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波多黎各人

由美国电影导演巴德·格林斯潘执导。

《光荣的16天》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的官方电影,由美国电影导演巴德·格林斯潘执导的这部影片开启了被称为“格林斯潘”时代的奥运官方电影时期。影片中有一个较长的段落献给了中国代表团的入场式和运动员获得金牌的场面。大约90分钟的段落,这是中国代表团第一次正式走上奥运舞台,这种关注正是代表了当时整个西方对中国的好奇。随后格林斯潘因此片也被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萨马兰奇授予奥林匹克勋章。这部影片融合了大银幕与小荧屏的优点,既注意捕捉赛场内的精彩瞬间,又设法拍摄赛场外的感人故事。影片结尾,伴随着多明戈的男高音独唱,集中表现了颁奖仪式。

这张LP是80年代的数位录音。

B64I5037.gif (376.38 KB, 下载次数: 115)

B64I5037.gif

B64I4999.gif (233.29 KB, 下载次数: 113)

B64I4999.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7-12 14:33
萨蒂的舞剧《游行》、米约的《胆小鬼》等,巴黎拉莫洛克斯管弦乐团演绎

埃里克·阿尔弗雷德·莱斯利·萨蒂,法文名Eric Alfred Leslie Satie,1866年5月17日出生,1925年7月1日逝世,后来自己改名为Erik Satie,法国作曲家。代表作品有钢琴曲《玄秘曲3首》《3首萨拉班德》,交响戏剧《苏格拉底》,舞剧《游行》《炫技表演》和《松弛》等。
法国作曲家萨蒂是一位玩世不恭的音乐怪杰。他虽然未采用巴洛克的风格写作,但以率直质朴的音乐风格著称,其音乐观点对现代音乐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新古典主义的先驱。萨蒂反对浪漫主义,也反对印象主义。他对 19 世纪末一直延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际的后期浪漫主义及表现主义的夸张形式十分反感,说“ 不是出自真诚的音符 , 我一个也不写 !”这种简约主义的风格确实为新古典主义乐派奠定了基础。他还认为德彪西的音乐是近视眼中看到的景象,是粉饰太平的海市蜃楼,同时他也不喜欢德彪西那种过于华丽繁复精细的音乐语言,而提倡简单自然、朴实无华的表达。萨蒂喜欢表现怪诞的形象和狂悖的思想。他的全部创中,钢琴作品所占的比例最高,并多为小品。
在萨蒂的钢琴音乐中既没有庞大的气势,也没有浓重的激情,只有简洁而平静的“白话”,然而他的钢琴作品却常冠以奇特或有讽刺意味的标题,如《几百年和一刹那》、《中午的晨曦》、《脱水后的胎儿》、《害牙疼的猫头鹰》等等。他那玩世不恭、辛辣怪诞的作风恰恰与印象主义的艺术风格大相径庭 , 萨蒂最具代表性的钢琴曲《3首梨形小品》就是为了答复德彪西那句 “萨蒂的音乐缺乏形式” 的批评而作的。意即他的作品形式就是梨形①。《3首吉姆诺培迪》也是萨蒂的代表佳作。乐曲由单纯的旋律构成逐次反复的乐节,而在低声部支持旋律的仅为一些简单的节奏和单一的调式化和弦。整首曲子的音乐进行淳朴明净、色彩淡雅、毫无虚饰。
(在法国人的日常会话里 , 梨是指痴呆、愚笨的意思)

达律斯·米约Darius Milhaud,1892年9月4日-1974年6月22日,犹太血统的法国作曲家,六人团成员之一。

米约生于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一个犹太人家庭,1909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老师包括丹第和维多尔等。后来担任法国驻里约热内卢使馆随员。返回巴黎后成为包括了弗朗西斯·普朗克和阿尔蒂尔·奥涅格等人的六人团成员。1940年移居美国并在美国教书。1974年在日内瓦逝世。
米约是20世纪产量最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风格深受爵士乐以及六人团成员普遍偏爱的新古典主义乐派的影响。代表作包括爵士风格的芭蕾《屋顶上的牛》(即《无事酒吧》)等。
代表作有歌剧《可怜的水手》《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芭蕾《无事酒吧》(或《屋顶上的牛》)《世界的创造》,12部交响曲,管弦乐《普罗旺斯组曲》《法国组曲》,大量协奏曲,18首弦乐四重奏,钢琴《忆巴西》(后改编为管弦乐)《胆小鬼》(双钢琴)等。

这张LP是DG80年代的小花版。


B64I5034.gif (454.36 KB, 下载次数: 117)

B64I5034.gif

8.gif (265.57 KB, 下载次数: 116)

8.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6-7-12 14:33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演绎斯特拉文斯基的《C大调交响曲》、《D大调弦乐协奏曲》等,CD圣经推荐版本

伊戈尔·菲德洛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dorovitch Stravinsky,1882-1971),1882年6月17日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堡(今罗蒙诺索夫),美籍俄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西方现代派音乐的重要人物。

这张LP是80年代的DG小花版,版权标注“Made in west germany"。

B64I5030.gif (438.38 KB, 下载次数: 123)

B64I5030.gif

B64I5007.gif (264.83 KB, 下载次数: 129)

B64I5007.gif





欢迎光临 威虹音响家园 (http://whaudiobbs.d150.chsht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