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标题: 搬家后的器材调整----总算在家听了绛州大鼓 [打印本页]

作者: ---why---    时间: 2008-7-30 19:24
标题: 搬家后的器材调整----总算在家听了绛州大鼓
自从搬家后,器材的表现就一直不如之前。

      一套器材在两套不同的房间中,声音不一样很正常。如果是差异的话还能接受,如果是差距的话就看占了哪头了,若是差异和差距并存还占了差的一头,就有点郁闷了。

      搬家前,器材总体上有一种透明和安定的感觉,每次试用线材,总是希望总体声音更温暖和醇厚,宽松细腻一些;

      搬家后,声音猛然厚实了很多,还厚的有点发木,貌似能量感涨了1成却有点被闷住了,不能定下心来听音乐。

[ 本帖最后由 ---why--- 于 2008-7-30 19:32 编辑 ]
作者: ---why---    时间: 2008-7-30 19:25
粗略的计算一下,造成差异和差距的因素有几个方面:

      1. 房间的形状不同。造成摆位和听音距离不同。之前是长方型整齐的客厅,长边摆放,沙发靠墙;现在是有些不规整的客厅,沙发悬空,沙发背后是餐厅。

      2. 家具和房间软硬度不同。之前是皮沙发+木板包覆的墙面+亚麻纹理海吉布+涂料;现在是布艺沙发+光墙+乱花海吉布+涂料。

      3. 房顶不同。之前是开放式吊顶+中大型仿古羊皮灯;现在是开放式吊顶+中型小水滴状水晶灯。

      4. 电源不一样。之前是西门子空开+两路熊猫4平方+第一批进入国内的英国天基墙插;现在是不知名国产空开+一路Pirelli 4平方一路Pirelli 2.5平方+MK墙插。

      5. 地板不一样。之前是重蚁木实木地板;现在是蒜果木实木地板。用铺地板时剩下的边脚料加工成方形的木垫,用于承托器材和音箱,做过比较,重蚁木的声音比蒜果木好的多,干净结实,而蒜果木就显得有些闷和木。简单点,用敲击木地板的方法也可以略知一二,重蚁木的声音比蒜果木清脆响亮,更没有“木”味。(想尝试各种木材声音的可以去建材市场买实木地板,再贵的地板,一条的话也没几个钱,跟音响用的木垫比起来,价格简直便宜到发笑)

      6. 音箱背墙不一样。之前是完整的一堵实心墙;现在右侧箱的背后是一个嵌入式书柜的背面(书柜差不多已经用书籍塞满)。之前用的是CRT电视机;现在的是挂墙等离子。

      7. 搬家后还没有根据电源的声音调整过线的顺序和相位,也没有落钉。

      从上面这些因素来看,要想让声音跟之前一样,比蜀道还难,逐步消除差距,让差异往自己喜好的方向发展更实在。

[ 本帖最后由 ---why--- 于 2008-7-30 19:28 编辑 ]
作者: ---why---    时间: 2008-7-30 19:27
因为经常出差的关系,器材搬家后,就随便接上,也没时间好好摆弄。
      今天比较有空,恰巧订的唱片、墙插、喇叭线插头等一股脑都到了,就想在家搞搞震。

      1. 先把墙插上墙
      装修时拉了两路Pirelli,每路各并2个墙插,原来少了一个,这次算补齐。这活真不好干,这大热的天,关了电源总开关。。。。。。
      接完墙插,跟蒸过桑拿一样,直往下滴汗。先不着急听,吹会儿空调再测一下4个墙插的电源相位,保证都是左L右N。

      2. CD唱机用的跟机线,曾经被替换了3、4次,最终还是用了回去,觉得跟机线在自然度这个单项上始终占优。但那个头插实在不顺眼(欧式的两眼圆插),干脆一刀剪了,换个WATTGATE上去,鸡线的线芯真够细的,希望能早日找到理想的电源线好废了它。换头完成,先不忙着把螺丝拧死,听下相位再说,找了个两眼的转换插,正反正反的K了几把,正相的情况下,各个乐器出现的更明显一些,貌似透明度更高,反相的情况下,各个乐器出现的位置没有这么明显,整个音场更自然舒展一些,貌似透明度差了,不过隐隐觉得反相听起来压迫感更小一些,能听的更随意,就这么着吧,电源线做成反相。

      3. 把其他器材的电源相位也听了一把,调整了两台后级电源线的相位,目前的情况如下(电源线母插正品字对着自己)
      CD机电源线,左L右N(原左N右L)
      解码电源线,左N右L
      前级电源线,左N右L
      后级电源线,左N右L(原左L右N)

      4. 听一下各个器材接入后引起的背景噪音
      把两台后级电源线的接地给浮了。

      5. 重新把墙插分配一下,将CD机和前级接Pirelli 4平方一路,将两台后级由4平方一路挪到2.5平方一路上,解码暂时没地方插了,先跟AV器材接一路电,好在HIFI和AV不会同时工作。
      按理说应该后级接4平方,前级音源接2.5平方,不过仔细听过以后,觉得4平方一路的噪音比2.5平方一路的噪音更小感觉更安定。相比来说,后级接在4平方上感觉出力是要更稳和扎实一些,接在2.5平方上,感觉更灵动一些,也没觉得力量有明显下降,就先这么反着干了。

      6. 重新拿出柏林之声3听一遍,基本上闷的感觉好了大半,声音在舒展上有了进步,压迫性小了,中频不再厚的发木,基本能听下音乐了,于是听了最后一首绛州大鼓,房间的共振勉强保持在能忍受的范围内,能听到鼓皮余震后多出的那一下类似厚金属的压抑共鸣(房间共振),好在还不会造成各种鼓的敲击浑浊一片(本人要求低,嘿嘿)。 再换一张铃木重子的LOVE,人声比之前亲切内敛了,也更柔顺一些。总体来说声音还是没有搬家前的透明和放松,倒是比搬家前温暖许多,先这么听着吧。

      7. 搞定收工。
      接下来应该研究一下为什么2.5平方的一路电,噪音会比4平方大,从距离上来说也就多绕了半个屋子,应该不会差异这么大吧。
      另外发现不同的线受干扰的程度也不同,接在系统上,会带来强弱不一的背景噪音,但是屏蔽措施完善的线材就没这个问题,信号线的影响尤其明显。

[ 本帖最后由 ---why--- 于 2008-7-30 19:30 编辑 ]
作者: ---why---    时间: 2008-7-30 19:32
续:
      继前几天小搞了一把有点收获以后,继续落钉 。

      增加音箱的脚钉
      周日早上忙完家里的琐事,趁着气温还不算高,又给箱子垫了脚钉-声美丽的MC88黑檀钉。
曾经试过MC88的黑檀、黄檀、桃木钉,桃木不谈,由于硬度和密度的关系,声音的清晰度远不如檀木。

      黑檀和黄檀声音略有区别,黑檀钉的高频略亮一些,声音相对来说比较干净,密度较高,低频略少一些;黄檀钉的声音更温润一些,中低更宽松一点,声音相比黑檀也更酥松一些。

      另外MC88钉在摆放上也有所讲究,一前两后的放置,后两个全都平面朝上,有略收低频的作用,后两个一个平面朝上,一个平面朝下,对全频的能量分布影响最小。MC88一套为三只钉,每个钉由于内部灌入的砂材料不同,因此吸震能力和声音也有些差异,简单试了一下,最后带黑色铁砂的放在最前面,棕色金属砂放在外侧,米色砂放在内侧,三只钉全部平面朝上。整体来说,声美丽MC88钉,不是HIFI类型的钉,乐感比较突出,能增加全频的融合度,打磨掉一些锐利的能量,在保持檀木特有的干净醇厚木味的同时,声音略有松化倾向,能增加耐听度。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7-31 14:51
经验之谈!
作者: ---why---    时间: 2008-8-2 00:30
就是自己瞎捣鼓
作者: ---why---    时间: 2008-8-5 21:51
再续:
     前天在上述调整后的基础上,听了更多的唱片,同时也听了一张音箱摆位调整的测试片。在重新进行摆位调整后,综合听音距离和更多的音乐类型,还是决定将CD机的电源相位从反相改为正相。综合表现上,虽然反相压迫感更少,更容易听,不过听过多种类型的音乐后,正向时的质感和密度表现更佳,并且少数唱片,反相时的高频感觉略有一些空,正向就没这个问题。因此综合考虑后,还是将CD机的相位改成正向,既左N右L。
作者: ---why---    时间: 2008-8-5 22:02
目前经过音响摆位测试碟的调整后
整个系统的音场还是有难以克服的问题
整体上都向左偏一点,最然在人声定位测试的时候没有太明显的感觉
但是在沿着麦克风等距离9点分布的定位测试中,第五点在中心位置偏左大概15度附近,虽然第一点和第九点都能定位在音响外侧且靠外的距离大体相同,但是第二点~第四点的分布,等距离拉开的程度不如第六点~第八点。各个点的在音场内的深度也不是等距离分布。
估计以现在的房间条件我是难以搞定了。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8-6 09:28
慢慢来,我相信会有机会调的更好!
作者: ---why---    时间: 2008-8-7 09:45
谢老周鼓励,哈哈。

主要是放在客厅里,不能乱来,要保持美观整齐。
如果是独立房间的话,继续调整的空间会更大一些。
现在深度也相当不理想,距离后墙太近了,拉不开,箱子拉出来就要占用去阳台的通道了。
作者: ---why---    时间: 2008-8-7 10:03
标题: 贴图

DSCF3724-2.jpg (83.9 KB, 下载次数: 233)

DSCF3724-2.jpg

作者: ---why---    时间: 2008-8-7 10:06
标题: 贴图

DSCF3699-2.jpg (75.83 KB, 下载次数: 252)

DSCF3699-2.jpg

作者: 末世诗歌    时间: 2008-8-7 11:03
顶汪兄的贴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8-7 11:11
哈哈!可以适当的内凹一些嘛
作者: ---why---    时间: 2008-8-7 13:00
现在大概是内凹15度

老周的意思是继续加大? 加大内凹的话,在这个听音距离上,是不是需要同时加大两箱之间的距离?
作者: sfti    时间: 2008-8-7 16:18
新居很清爽漂亮,器才也养眼。就是电视挂的高了点,像分众的东东了,呵呵!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8-7 20:47
从图中看可以加宽20Cm左右,内凹的聚集点在听音位置30Cm左右,试一试!
作者: ---why---    时间: 2008-8-8 11:22
好,谢老周指点!等夫人不在的时候试试,嘿嘿。

内凹的聚焦点在听音位置之前30CM??  
是这个意思吧。那样的话内凹的角度不小。
由于客厅宽度只有3.6米,沙发腾空放,很多时候我都拿把椅子坐在沙发后面听,这样就有4米的听音距离了,呵呵。
作者: ---why---    时间: 2008-8-8 11:26
呵呵,SFTI兄奥保后找机会过来玩啊,

电视机是挂的有点高了,现在距离地面的高度是90公分。挂的再低的话,会被CD机挡住了,我也没办法啊,其实按照沙发高度来看,挂在70~80公分之间是比较舒适的观看高度。

装电视的时候我就发觉,用薄型的CD机还有这个好处,就是电视机和投影幕可以放的比较低,哈哈。
作者: sfti    时间: 2008-8-8 15:33
呵呵,感觉这个电视就像这贴子,被顶起来了,顶贴的是bluenote

奥保苦了在北京的兄弟们,我还能看高清开幕式。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8-10 01:51
新家还是很漂亮的,照片拍的也很不错!
作者: ---why---    时间: 2008-8-10 14:12
今天在家又调整了一下
两边的箱子都有不同程度的位置改变
左侧的箱子改动更大
主要是拉开了距离,加大了内凹角度

这个距离和角度的组合还真是累人,有几次拉开距离的时候可能改变了角度,再听就跟上次完全不一样了,真是差个1公分也不行。

目前就先调整成这个样子了,基本上9个测试点都能比较均匀的分布,深度也相差不多,第1点离开左侧箱子的距离稍远,第9点离开右侧箱子的距离稍近,第5点基本上在正中或者偏左5度的地方,这个就很难把握了,因为听的时候人坐的斜一点,这个偏的角度也会改变,有的时候就会在正中。4、5、6 三点靠的相对比较近,应该和箱子距离背墙近有关系,因为音场的深度拉不开,所以程弧形排列的9个和麦克风等距离的点,最当中3个靠的有点近。

另外还试过坐在沙发背后1米的地方听,9个点的定位分布比坐在沙发上听要平均和柔和,想来应该是在沙发的左侧有一堵短墙,短墙的墙面反射增加了右侧高频的能量,因此坐在和短墙平齐位置的沙发上听,音场就略有点向左倾,而坐在沙发背后,受到短墙反射的干扰就小很多。
作者: ---why---    时间: 2008-8-10 14:19
标题: 上个音箱摆位调整以后的图
看照片好像差别不是很大
不过却用掉我半天的时间,呵呵。

DSCF3779-1.jpg (70.1 KB, 下载次数: 252)

DSCF3779-1.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8-10 15:27
哈!哈!
作者: zjt0404001    时间: 2008-8-10 22:27
楼主的是什么箱子?
作者: ---why---    时间: 2008-8-12 10:52
威虹的落地箱,好箱,
作者: slma7    时间: 2008-8-12 11:43
楼主的左侧是玻璃窗帘,右侧是墙。两边的反射会不一样,请教楼主,墙面如何处理才能使两侧反射一样,谢谢
作者: ---why---    时间: 2008-8-12 13:30
兄台,这个问题难回答哦,严格来说,只有两侧材料厚度,结构一致,摆设一致,才会反射一致。

不一致的话可以通过摆放一些活动的扩散吸音板来初步调整一下,这样在部分频段的反射特性会比较接近一些,并同时结合音箱的摆位调整,通过侧墙、后墙、内凹角度的不同来尽可能的使得不同的反射情况对音场对称性的影响降到最小。等边三角形摆法也会使得房间的影响程度降低。

如果是专业的监听箱的话,对DEAD ROOM的需求更大,不管两边的材料是啥,在反射上都处理成DEAD就可以,一般家庭可能经不起这么折腾。

另外我有两块德国木丝板,自己做了木头架子,在木丝板的两面可以通过表面的处理来获得两面不同的吸收效果,在需要严格认真严肃专心听音乐的时候,在箱子的两侧放上木丝板,也有明显的效果。只是通常情况下,还是轻松随意的聆听音乐更多,所以就不用放这两块“方便面”了。
作者: slma7    时间: 2008-8-12 23:37
我现在正愁呢,我的房间也是左侧一溜的落地窗帘,而右侧则是实墙,且下面还有暖气包装,现在在右侧墙的顶部和天花板之间用包装用得塑料泡沫粘了一层,效果还算可以,但心里老是疙里疙瘩的,不知老兄还有何高见?
作者: slma7    时间: 2008-8-12 23:39
我想在右侧墙面上,铺上一层石膏板,而后在石膏板上再铺上一层薄木板,不知可以吗?谢谢
作者: ---why---    时间: 2008-8-13 10:41
兄台,贴泡沫我不是很反对,最多闷掉点高频。
石膏板+薄木板,我就反对了,薄板共振吸收的频率更敏感。

我胡乱给点建议:
1、只要听感上没太多影响,就啥都不要动。
2、两边加扩散版,左档玻璃门,右档墙面,而且便于活动调整
3、在右面的墙外侧也装上跟左面同样花色面料的窗帘,因为对于高频反射来说,大玻璃和高密度硬墙面,还是比较接近的。2和3可以同时进行。
4、现在有很多新型的吸音材料卖,你可以去逛逛,在taobao上搜一把,大把大把的。
作者: slma7    时间: 2008-8-13 11:12
十分感谢老兄,我试试。
作者: slma7    时间: 2008-8-14 13:07
突发奇想,如果把右侧墙先铺上一层石膏板,再沾上一层和左侧一样的窗帘,不知可行?
我的想法是,因房间内靠左侧窗户有一柱子,妨碍了喇叭摆位,整个系统靠右侧一些,现在是右侧低频和中频的低端比左侧丰厚些,用石膏板吸收一些,从而达到整体的平衡。先谢啦
作者: ---why---    时间: 2008-8-15 13:08
大玻璃门吸的是低频
石膏板吸的是中和中低
大面积薄板空腔吸的才是低频,但是石膏板直接贴在墙上是不会吸低频的,最差也要在墙面上打龙骨然后在铺石膏板,而且好像做墙面的话,石膏板需要铺在木工板上面,工程不小啊。
作者: slma7    时间: 2008-8-15 16:11
谢谢楼主。
作者: slma7    时间: 2008-8-17 19:17
受楼主的教诲,双休日,在家折腾聊一番,先把右侧墙顶端的泡沫揭下,然后把音箱往听音位拉了有50公分,并拉大音箱的间距,大角度内凹,坐在听音位上稍稍能看见音箱的内侧板,效果改善聊不少,但右侧还是中低频还是丰厚了些,楼主讲过大面积空腔能吸收低频,而我的音箱后面是一排长4米的书架,底部是四个带双开门的柜子,原先放了些音响杂物,现在干脆弄了三个空酒箱子,放在柜子里,效果又有所改善,后来又以此从右往左放了三个空纸箱,这下有料极大的改善,低频被赶到聊声场的中间,且很有凝聚力,下潜也深。中频的丰润中透着透明感,高频也有水分啦,整个声音有一种宽松的亮泽感,以前听吕思清的一听钟情里第八首,一开始小提琴低把位的的独奏,倒有琴腔声但发粗,老有驻波,听着就像大提似的,现在琴腔声比较自然,也挺顺滑的,看来这两天的时间没算白费,不过有点疑惑,感觉中,低频好像都在声场中间这条竖线上,不知现场的声音是不是这样?再请楼主指教!
一点体会,多听,听的时间长聊,慢慢就能悟出乐器的质感和声音分布位置,再就是多多向你这样的老烧学习,听的多啦,看的多了,慢慢就能悟出很多东西。

[ 本帖最后由 slma7 于 2008-8-18 10:45 编辑 ]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8-18 09:15
关於定位,一方面有机会听一听现场,另外借助DvD片看一看乐队的分布,再找感觉!
作者: slma7    时间: 2008-8-18 10:34
也看过DVD,但没去过现场,不过对乐器的分布心里倒还有点数。以前在小房间玩皇太子时,可能房间小内部构造也适合摆放音箱,还没费过这末大劲,
作者: ---why---    时间: 2008-8-18 10:52

老周说的对,看DVD是个不错的方法,一些新录音,DVD和CD都能买到,作为参考很不错。
我买了一些场面比较复杂的音乐DVD,比如一些交响乐作品和格局,另外还有一些爵士现场,老歌手的经典演唱会,可以很直观的通过画面看到乐队的分布情况,像爵士现场这样一些乐器件头比较少的录音,很容易就能看到麦克和歌者、乐器的位置。
低频和中频在一条竖线上,我还没有遇到过,倒是感觉低频应该弥漫在空间的下部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一些场次的音乐会票价不高,去听过2次,北京音乐厅也去过1次,不过都没机会坐在靠前,所以感觉和CD很不一样。现场的包围感和空间感非常好,听CD的话,就能随意的感受大师的演奏和录音,还有超级名贵的乐器,这些要在现场感受一次,代价不菲且机会不多。各有好处。我觉得可以借鉴一下现场,但是两者没有绝对的可比性,听哪个都很享受。听现场可以让耳朵接受比较”真实“的声音,树立正确的听音取向。呵呵。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8-18 11:11
关於定位,我目前比较关注面的定位,也就是乐队或者现场的乐器分布位置以及前后的展现,调的好的话,声音会很活,压迫感也会有所减低,会有比较放松的感觉。
当然音响的调整基础则在于高中低的平衡和基本的定位准确,这样才可以有一个基本的三维空间,至于空间的层次细节交代则要下一番功夫,也需要一些经验。
作者: slma7    时间: 2008-8-18 17:00
我弄的可能把音箱后面两个角吸得过了点,低音都赶到中间啦。
我感觉,烧友把器材搬到家里就像歌者演绎作者的歌曲一样,又进行了二次创作。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8-19 09:19
是这样的,同样的系统,不同的人调整会出不同的声音,这与每个人对声音的不同认识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 zhhazhhcf    时间: 2008-8-19 20:31
怎么办~~~~~~~~~~~仔细的看来看去还是半知不解~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8-20 08:58
**同志说的一句话是:实践,实践再实践!
作者: slma7    时间: 2008-8-20 10:33
呵呵,管理员所言极是,
我的办法是多听,不光听音响,平时看电视时也要注意听伴奏音乐,有关音乐的现场版的DVD更不错,听得时间长了自然的也会慢慢地对各种乐器就有所耳熟,对音乐的理解也会加深,俗话说熟能生巧,

[ 本帖最后由 slma7 于 2008-8-20 11:54 编辑 ]
作者: slma7    时间: 2008-8-20 12:03
我还有点困惑,我现在的声像的高度约在1.5米左右,但位置在音箱和后墙之间,而有的碟听起来却在后墙上。看有的论坛介绍,尤其人声应在音箱的前障板的上方,最次也要在后障板的上方,这点我倒没遇见过,我感觉这与所听的软件也会有关吧?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8-20 15:57
关于声场的定位,特别是人声的位置,一般来说,应该在二箱之间,结像的高低与我们正常所感觉到的人声位置相一致,也就是说感觉到比较正常就可以了。如果觉得太高,类似于到天花板的感觉或者太低,有趴下来唱歌的感觉都是不太正常的,都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关于前后的位置,人声的结像应该在箱子的后方,不应该到箱子的前面;如过您现在的结像是在音箱和后墙之间,也应该是正常的。
作者: slma7    时间: 2008-8-20 17:08
谢谢管理员




欢迎光临 威虹音响家园 (http://whaudiobbs.d150.chsht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