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78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深刻感受演奏者的热情Kondo与Wavac初体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20 13:45: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郭漢丞 圖‧蔡承融

雖然寫作音響評論也有一段時間了,但還有許多世界第一流的音響器材尚未親睹風采,和聽音樂一樣,總是有聽不完的好音樂,優秀的音響器材也是怎麼聽都聽不完。譬如這次試聽Kondo與Wavac就是一次全新的體驗,Kondo在真空管界素負盛名,也是擅長使用銀線的代表廠家,而Wavac則是此間代理商全茂最新引進的日本品牌,要把這兩大日本頂尖器材配在一起,確實是難得的聆聽經驗。

1.bmp (791.07 KB, 下载次数: 155)

1.bmp

2.bmp (791.07 KB, 下载次数: 159)

2.bm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3:47:59 | 只看该作者

旗艦等級試聽

其實Kondo與Wavac的前後級組合已經很令人興奮了,但全茂擺出來的陣仗更是威猛,這可是一套令發燒友稱羨的頂尖音響系統!喇叭用的是Kharma旗艦喇叭Grand Exquisite,線材則是Kharma與Siltech混搭,訊源呢?這可讓我這位作客聽音響的人有點失禮了,事前我還準備了不少CD,來了才知道沒有數位訊源,現場只有一部Transrotor Gravita TMD配上兩支唱臂,9吋Breuer Dynamic唱臂裝上Clearaudio Insider Wood唱頭,這可是前一代Clearaudio旗艦,另一支黃金版SME 3012唱臂裝的則是日本光悅Koetsu虎眼,也是光悅新一代的頂級唱頭,唱頭放大用的是瑞士FM Acoustic 222 MKIII,同樣是旗艦等級。

3.bmp (791.07 KB, 下载次数: 141)

3.bmp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3:48:13 | 只看该作者

日本的傳奇之聲

對於資深的發燒友而言,Kondo早就是威震八方的器材,他們的產量非常少,按物以稀為貴的法則,Kondo的器材也都非常昂貴,但他們昂貴的很有道理,如果讀者們對Kondo原廠有興趣,可以看看賴英智的原廠專訪,我這裡就不再重複敘述。我對Kondo印象最深刻的經驗是在2006年的CES大展上,由於Kondo並不是音響大廠,而是強調超限量製作的極品,所以他們大多參加規模較小的T.H.E. Show,主事者近藤公康先生在現場負責播放音樂,我當時忙著採訪,走向前去問了相關產品的概要與價格,不一會兒就離開Kondo的展場,但第二天到了CES的記者室上網,才看到網站新聞已經貼出近藤公康先生因心臟病突發過世,不禁感嘆世事難料。還好Kondo的事業基礎已經打穩,繼任Kondo社長蘆澤雅基(Ashizawa Masaki)延續著近藤公康的理想,抱持著聲音工匠的理念,繼續在日本全手工打造著Kondo的傳奇之聲。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3:48:30 | 只看该作者

用純類比的線路實現追求音樂本質

至於全茂新引進的Wavac,雖然同樣是日系極品,但資歷就比Kondo淺得多,他們大約在2000年左右成立,現在剛好是他們的十週年慶,主事者伊藤讓(Yuzuru Ito)是一位懷抱熱情的音響工程師,他投入音響設計已經二十多年了,心中一直有個理想,就是把真實的音樂演出透過音響重現,但他設計線路多年卻發現新科技不能滿足他的理想,無論是錄音或音響設計,加入了越來越多的數位技術,但伊藤讓卻反而覺得數位技術扼殺了音樂的活生感,於是他開創了Wavac,要用純類比的線路實現追求音樂本質的理想。關於Wavac的介紹目前只能談到這裡,據說2010年台中音響展時原廠會應全茂邀請來台,屆時可以有更深入的採訪報導。

4.bmp (791.07 KB, 下载次数: 146)

4.bmp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3:49:47 | 只看该作者

Kondo加上Wavac

這次全茂安排試聽的搭配是Kondo M-1000 MKII兩件式前級,加上Wavac HE 833 MKII這4件式大傢伙,加起來就是6大箱。Kondo M-1000 MKII是從過去經典的M1000改款而來,搭配的訊號管6742與整流管6CA4沒有改變,但內部線路經過進一步的修改,縮短訊號路徑,讓細微訊號的損耗更少,干擾也更少,據說整體機械結構與地線回路也經過重新設計。但我是來此做客試聽,沒能實地拆機看看,這些資料也是讀來的,但我相信M1000 MKII偉大之處並不在於線路有多麼地創新,而是Kondo用了數十年的時間把一個成熟的線路做到最好。有個專門研究線路的朋友說得好,許多線路的基本架構都已經存在,但每一個線路實際製作時都有很多難題,如何克服實際製作的難關,那才是真正的挑戰。像M1000 MKII這樣已經存在許多年的經典前級,網路上早就可以找到相關的線路圖,但就算依樣畫葫蘆,也肯定做不出真正的Kondo之聲,因為內部所使用的線路僅是基本,怎麼安排線路、搭配零件,那才是一點一滴實驗出來的最佳結果,不是光有線路就能做出好聲,這也是頂尖Hi End器材的Know-How所在。

5.bmp (791.07 KB, 下载次数: 171)

5.bmp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3:51:32 | 只看该作者

「大功率」的單端直熱三極管架

另一個搭配的主角Wavac後級HE 833 MKII,地位僅次於旗艦SH-833,但原廠把這部HE 833 MKII當作創廠十週年紀念款式。Wavac最受矚目的特點,莫過於「大功率」的單端直熱三極管架構,一般單端直熱式三極管由於架構簡單,沒有推挽線路的交越失真,音質音色醇美通透,因而廣受發燒友喜愛,但單端設計受限於真空管的工作能力,輸出功率通常很小,譬如大家熟知的300B,輸出功率不過7~8瓦,而2A3更只有3瓦,喇叭搭配有很大的限制。反觀Wavac,一樣是單端直熱三極管架構,輸出功率竟然有150瓦,這可就大幅超越傳統設計的限制了。

6.bmp (791.07 KB, 下载次数: 129)

6.bmp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3:52:25 | 只看该作者

降低噪訊是大難題

Wavac怎麼做出大功率單端直熱三極管後級?答案似乎也不難,就是選用特殊大功率直熱三極管,HE 833 MKII用的就是833功率管,但如果答案這麼簡單,為何以前沒有人做,卻讓小功率的300B與2A3專美於前?原因是大功率發射管雖然有大功率的好處,但本身的噪訊也跟著提高,要拿來做聽音樂的後級,先要能降低噪訊,還要找到適合的訊號管驅動,再加上充足穩定的電力供應,每一個部分都是難題。同樣是單端直熱三極管架構,300B不過是8瓦,833則是150瓦,功率相差將近20倍,供電能力與噪訊處理難度相差多少,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出來。

7.bmp (660.99 KB, 下载次数: 157)

7.bmp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3:53:02 | 只看该作者

用最簡單的架構追求最大的音樂動態範圍

以前我曾經在國外的音響展上看過HE 833 V1.3,一樣是833功率管,但少了HE 833 MKII的電源獨立供應,同樣是純A類150瓦,可見HE 833 MKII的供電餘裕度比起HE 833 V1.3還要更強。Wavac也是直接交連的信奉者,用最簡單的架構追求最大的音樂動態範圍,電源採用傳統的π型濾波加上扼流圈,從原廠現有的資料來看,HE 833 MKII的設計非常傳統,沒有驚人之處,但卻是處處著眼,譬如所有的管座都是鐵弗龍車製,接點則是黃銅鍍金,降低真空管接點的阻抗,內部線路配線也師法Kondo,全部都是銀線。超重量級的份量則是來自箱體,以6公分實心鋁塊直接CNC車製,配上Beta-GEL避震墊。

7.bmp (660.99 KB, 下载次数: 131)

7.bmp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3:54:14 | 只看该作者

用最簡單的架構追求最大的音樂動態範圍

以前我曾經在國外的音響展上看過HE 833 V1.3,一樣是833功率管,但少了HE 833 MKII的電源獨立供應,同樣是純A類150瓦,可見HE 833 MKII的供電餘裕度比起HE 833 V1.3還要更強。Wavac也是直接交連的信奉者,用最簡單的架構追求最大的音樂動態範圍,電源採用傳統的π型濾波加上扼流圈,從原廠現有的資料來看,HE 833 MKII的設計非常傳統,沒有驚人之處,但卻是處處著眼,譬如所有的管座都是鐵弗龍車製,接點則是黃銅鍍金,降低真空管接點的阻抗,內部線路配線也師法Kondo,全部都是銀線。超重量級的份量則是來自箱體,以6公分實心鋁塊直接CNC車製,配上Beta-GEL避震墊。

8.bmp (791.07 KB, 下载次数: 156)

8.bmp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0 13:54:45 | 只看该作者

Grand Exquisite不是好推的傢伙

面對Kharma旗艦Grand Exquisite,我本來有些擔心150瓦的HE 833 MKII能不能挺得下來,但黑膠唱片一張張聽下去,我對這純A類150瓦的HE 833 MKII信心越來越夠。Grand Exquisite喇叭我在許多地方聽過,大多搭配大功率晶體機,譬如Boulder和FM Acoustics都是常見的好搭檔,但全茂這次的安排倒是第一次聽到用真空管機搭配。發燒友一般用大功率晶體機驅動Kharma不是沒道理的,這不是好推的傢伙,HE 833 MKII在真空管機之林,已經算是大功率的後級了,但與Boulder動輒300瓦、500瓦起跳,HE 833 MKII便要相形失色。

9.bmp (226.81 KB, 下载次数: 159)

9.bm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8-13 02:02 , Processed in 1.14255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