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6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巴托克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14 13:0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迪蒂埃:在琴键中——为小提琴和乐团写的夜曲;巴托克:第2小提琴协奏曲;斯特拉文斯基:D大调协奏曲
穆特(小提琴);法国国家交响乐团/马苏尔(迪蒂埃);波士顿交响乐团/小泽征尔(巴托克);爱乐乐团/萨赫尔(斯特拉文斯基)
DG 4775376 DDD 68分钟 环球/高价


一张杰出的现代音乐合辑,不过大家会似曾相识——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都是当年的热销唱片,而迪蒂埃的《为小提琴和乐团写的夜曲》则是全新出炉,但是如果光为这9分钟的新作,却也值得去再购买这张唱片。
伟大的作曲家们都乐于为小提琴高手们创作协奏曲,比如斯特拉文斯基就为波兰裔美国小提琴家赛缪尔·杜什京写了《D大调协奏曲》;巴托克则为他的匈牙利同胞佐尔丹·赛凯莱写了一首同体裁的东西。多年以后,著名作曲家亨利·迪蒂埃也为当代最出色的小提琴家之一安妮-索菲·穆特写了《为小提琴和乐团的夜曲》。这部作品虽然短小,却蕴涵了不小的信息量,富有冲击性的段落和温暖抒情的间歇相得益彰。穆特的演奏幅度广阔,有时展现出无比壮观的情景。在那些富于歌唱性的段落,穆特的表现更为出色。可能有很多听众还不能接受迪蒂埃的创作风格,但是接下来的巴托克的《第2小提琴协奏曲》到可以说是《夜曲》的扩充。这部协奏曲巴托克写于行将流亡之际。这时他已58岁,要离开祖国,远适他乡,一个新的环境等待着他,他将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生活,前途茫茫。但他又不能再留在匈牙利(纳粹即将来到)。巴托克此时热中于用变奏曲形式写作,开始他想将此曲写成变奏曲,但赛凯莱还是想要一首3乐章的正规的协奏曲,结果是在3乐章的协奏曲中又有变奏曲的因素。这部作品在小泽征尔和穆特的协力之下具有十分宏大的架构,也许那个规模巨大的第1乐章(类似柴可夫斯基协奏曲)17年前的穆特尚没有对这部作品有完全的把握能力,但是在后2个乐章中,很显然,穆特找回了自信并很自然流畅地进行到了结束。
斯特拉文斯基的《D大调协奏曲》则是一部典型的新古典主义乐派的杰作,毫无疑问它蕴涵了更多旋律性的因子。193112月,杜什京在德国与柏林广播交响乐团一起首演了这部协奏曲,作曲家亲自指挥。这和斯特拉文斯基早年那些粗野的作品如此迥异,以至于乔治·巴兰钦(Georges Balanchine)为它编排了芭蕾舞。越来越多的人也认为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当然,比起贝多芬、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的协奏曲,斯特拉文斯基的这部作品也没有很快受到演奏家和乐团的青睐。1971年作曲家去世时,它还不是音乐会的常演曲目,即便现在也不是——作曲家已经去世35年了。和巴托克协奏曲相比,穆特很好地发挥了她从卡拉扬那里学来的专长,许多片断都精雕细啄,令人想起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随想曲》,保尔·萨赫尔,一位热心于推广20世纪音乐作品的指挥,和穆特配合得不能再好,在经历了巴托克协奏曲对穆特惊心动魄但还是不失为富有挑战性的考验之后,这部作品提供给听众以安适的听觉享受,也许选择当年一并录制的卢斯图拉夫斯基的协奏曲就不合时宜,毕竟穆特还是一位善于在小提琴上调情的美女呢。

4560281.jpg (17.14 KB, 下载次数: 113)

4560281.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7-26 10:02 , Processed in 1.12829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