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50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lasse CA-D200;獨家D類帶來A级享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7-14 11:4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都說老者才能彈莫札特,布蘭德爾做了最好的示範,同樣的曲子沒有歷練的年輕人彈起來可能就會平淡無奇,但在耆耆老者的指下,就變得干變萬化,不但音色多變,對於速度的掌控也非常多變。在這場告別演奏會中,布蘭德爾彈得非常輕鬆,可以感覺到他是非常享受的在演奏莫札特的音樂,CA-D200將布蘭德爾一貫的稍暗琴音完美呈現,雖然光澤不多,但卻顯得實體感十足,讓耳朵盡是、滿滿的音符。

105556tlk9yf9h0yyhhfah.jpg (192.03 KB, 下载次数: 94)

105556tlk9yf9h0yyhhfah.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1:47:48 | 只看该作者
      位於加拿大法語區蒙特婁的Classe,是在1980年由David Reich(負責設計)與MikeViglas(負責銷售)兩人所共同創立,David Reich後來因健康因素離開,Mike Viglas執掌大局之後,就一直在尋找金主入股,最後在2001年找到了當時剛好需要電子技術的B&W,兩者一拍即合,於是Classe成為B&w集團的一員。不過Classe的營運獨立,工廠依然在蒙特婁,成為少數至今仍在加拿大生產的Hi End品牌,而本來只有推出喇叭的B&W,也在獲得Classe的技術奧援後,開始推出Zeppelin與PV1超低音喇叭這類內建擴大機的產品,兩者創造出1+1大於2的整體價值。

105556m074w4wgh04gg7s7.jpg (103.08 KB, 下载次数: 93)

105556m074w4wgh04gg7s7.jpg
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1:49:42 | 只看该作者

Deita系列的起源

     加入B&W集團之後,Classe來了一位對未來發展非常關鍵的人,就是現任總裁Dave Nauber(2001年進入Classe' 2010年接任),Dave Nauber具有工程背景,本來在音響經銷商工作,後來進入Madrigal集團擔當重任,進入Classe之後主導研發Delta計畫,邀請英國的工業設計團隊聯手打造全新的Classe形象,經過許多嘗試之後,Delta系列的外觀終於在2002年拍板定案,也就是現在各位所看到的模樣,不僅經典而耐看,也非常成熟穩重‘Dave Nauber說,Delta在工程上代表的是兩者之間的差異,剛好呼應Classe的產品與市場上其他產品的差異,也代表Classe往前開創全新的局面之意。Delta系列從訊源、前級,到後級都有一致的外觀與寬度,擺在一起非常漂亮,訊源與前級還大膽的採用當時還很少見的觸控式液晶螢幕,眼光遠遠超越時代。後來的發展也證明當時的決定是正確的,Delta系列的各種設計到現在依然不顯過時.

105556ahhsue8mmazpofar.jpg (110.2 KB, 下载次数: 96)

105556ahhsue8mmazpofar.jpg
4#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1:49:54 | 只看该作者

先進前衛的廠商

    翻看本刊的,器材龍虎榜+會發現,上一次評論Classe的產品是203期由劉總編所寫的Omega Mono後級,Classe竟然已經10年沒有在[音響論壇]評測任何產品,難道是這家廠商活力不夠?不是,而是因為他們家的產品都太先進、太前衛,以致於每一款都成為長青型號,也沒有改款的必要,如果你是實用派的音響迷,Classe的產品絕對能讓你聽得滿意、用得安心。為何說Classe先進又前衛呢?因為他們應該是最早將多室控制功能加入擴大機的Hi End廠商,對於多聲道的積極程度也遠遠勝過其他音響廠商,很早就推出[真正]Hi End等級的環繞處理前級與多聲道後級,在產品的規劃上也以多聲道為核心,但聲音表現依然是Hi End等級,所以常常會在許多兩聲道與多聲道,雙劍合璧的音響迷家中看到全套的Classe,因為頂級的多聲道劇院系統除了他們,市面上還真是屈指可數.
5#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1:50:30 | 只看该作者

獨家的交換式技术

    從產品規劃來看,就知道Classe的企圖心,目前他們家的產品系列分為Delta(前級2款、後級5款)與Sigma(前級1款、後級2款)兩大系列,另外還有專門給訂製家庭劇院使用的CT( Custom Theater)系列(處理前級1款、後級4款),其實就是Delta系列簡化了外觀的產品,而當年的終極旗艦Omega系列也已經停產。從型號來看,Delta系列後級中的4款(2款立體聲,2款單聲道)都有對應的CT系列產品,唯獨一部Delta系列後級是CT系列所無,就是本文的主角CA-D200。CA-D200可說是這麼多年來Classe最大膽的嘗試與最大幅的突破,原因就在於採用了獨家的,交換式+技術。
  Classe在原廠說明文件中大大讚揚,交換式技術,說到交換式技術,音響迷就會想到D類放大,但Classe做得更徹底,連電源都採用交換式電源,我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Hi End廠商宣揚D類放大的好處,但各家的作法卻大不同,有些廠商認同D類放大高效率的優點,有些則認為交換式電源才是王道,也有廠商兩者都用,採用D類放大搭配傳統線性電源的代表就是MBL的Corona系列與AVM,而採用交換式電源與傳統AB類放大的擴大機最知名的則是Chord,Jeff Rowland则是三種都有,最便宜的用交換式電源與D類放大,中間的用D類放大加線性電源,而最貴的產品用傳統AB類放大加線性電源,其中隱含的意味不言自明,也就是兩者都用的通常是為了在有限成本中做出大功率的妥協作法,但CA-D200很顯然不是,光是這個Delta系列的機殼大概就是我所看過D類擴大機中最厚重的,難道D類也怕振動?裡面少了巨大的變壓器應該沒什麼振動才對啊!不過Hi End就是這樣,連這麼細微的地方都不放過,才能發出好聲。

6#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2:54:29 | 只看该作者

第一部也是最好的一部

    D類放大的原理就是在前端採用一個三角波與訊號作比對,將正弦波(類比)轉為PWM訊號(數位),再用電晶體當作開關(0與1)作放大,最後經過低通濾波將訊號轉為正弦波輸出驅動喇叭‘由於晶體的工作方式並不是連續性的,所以理論上可以屏除傳統線性擴大機的失真,但事實上卻不是,D類放大的最大問題就是所謂的,不動作帶時間 (dead-band time),因為兩個作開關的晶體不能同時為通路,所以必須有一段時間間隔避免短路的發生,造成有點類似AB類擴大機的交越失真。,不動作帶時間又牽扯到另一個問題,就是整體負回授的使用,一般的D類擴大機因為無法降低不動作帶時間,所以必須大量使用負回授降低總諧波失真(THD),但這樣作卻會提高互調失真(TIM),互調失真會降低高頻與中頻上段的解析度,使聲音聽起來尖銳、毛噪、刺耳,這正是傳統D類擴大機為人詬病的地方,除了這個問題,最末端的’低通濾波i也很關鍵,各家D類放大模組廠商都有不同的作法,而Classe竟然不是採用現今市面上的大廠解決方案,而是自行研發!就因為是自行研發,所以他們家的D類放大模組可以完全符合自己對聲音的要求,第一就是降低,不動作帶時間,達到遠低於市場的3ns,互調失真當然也比一般低,造就了絕佳的高頻響應與高頻解析度‘末端的低通濾波頻率則高達384kHz,遠遠超過人耳聽覺的頻域,
7#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2:54:46 | 只看该作者

傳承旗艦前級的交換式電源

    一般認為的Hi End音響就是高成本、大體積、低效能,造成這三個缺點的主因就是採用了傳統的線性電源(超大變壓器與濾波電容),唯一的好處就是聲音表現比較悅耳,如果採用交換式電源雖然能有效降低成本、縮小體積,還能提高效能,但在音響迷心中就不Hi End了,但Classe認為他們的交換式電源即將扭轉音響迷此一根深蒂固的看法,CA-D200不但採用了交換式電源( Switch Mode PowerSupply),還加上了功率因數補償 ( Power Factor Correction)線路,提供超過1,000瓦的純淨電力,效率更高達九成(傳統線性電源的效率最高只有六成),主要是應用了,零電流交換技術 (Zero-Current-SwitchingTechnique)與TI(德州儀器)的,自然交錯   (Natural Interleaving)兩項技術,減少電源的漣波,加上使用了大量的濾波電容,提供穩定的直流電給放大電路,使得CA-D200的電源部份可以提供能與最優異的傳統線性電源相媲美的純淨電源,但體積與重量卻只有傳統電源的幾分之一。充沛的電源對於低頻的延伸與喇叭的驅動力更有正面的助益‘不過CA-D200並不是Classe第一次應用這些技術的產品,而是在旗艦前級CP-800身上就已經採用,大家都知道前級處理的都是微小的訊號,Classe敢大膽採用可見他們自家交換式電源深具信心。傳統線性電源的問題在於對市電極為敏感,如果電源不夠乾淨,就會大幅影響聲音表現,這一期剛好寫PS Audio的P10,裡面它用圖形顯示才讓我發現,電源除了電壓的浮動影響之外,也會帶進諧波失真,而一般擴大機的諧波失真都在小數點下兩位,但電源的諧波失真竟然高達小數點下一位,甚至高達個位數!所以擴大機作得再好也沒用,因為電源不乾淨。不過採用交換式技術的交換式電源相對來說對市電比較不敏感,但用了PlO依然可以聽出細微的差異.
8#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2:55:00 | 只看该作者

绝佳的音質與精準的音色

  這次的聆聽在本刊的2號聆聽間,訊源採用PS Audio PerfectWave Transpor DAC II,喇叭則是Marten Django XL,一開始我搭配Pass Labs XP-IO前級,接著以PerfectWave DAC II直入,我發現這樣更可以聽出CA-D200本身的特色,於是決定以這樣的搭配定稿。先聽馬里納指揮的莫札特,弦樂小夜曲集( Decca 480 4722),裡面的弦樂群帶有絕佳的光澤與水分,同時還有著非常好的黏滯感與厚實度,又不會混濁不清,而是將弦樂團的各聲部呈現得絲絲縷縷,清晰透明,每一件樂器都有著非常精準的音色再現。聆聽第4首KV239的第一樂章,右邊的大鼓聲低沉又穩定,鋪陳出穩固的低頻,鼓聲充滿彈性,第7首KV136的第一樂章,CA-D200把小提琴的稍暗音色表現得非常好,不會有一般D類放大高頻稍嫌薄弱的聽感,它的音質音色表現超乎我的想像。在布蘭德爾告別演奏會這份現場錄音中,可以聽到CA-D200極低失真與極高的訊噪比表現,不但可以非常清楚的聽到現場的空間騷動感,更呈現出一個透明深邃的音場,鋼琴的形體描繪非常寫實,畫面中呈現出偌大空間中舞台聚光燈投射在一架完整的平台鋼琴悠揚的唱出音符‘CA-D200的中性表現在這份錄音中一覽無遺,從低到高各頻段沒有膨脹或凹陷,而是非常理性的再生鋼琴家指尖的一顆顆音粒,都說老者才能彈莫札特,布蘭德爾做了最好的示範,同樣的曲子沒有歷練的年輕人彈起來可能就會平淡無奇,但在耆耆老者的指下,就變得千變萬化,不但音色多變,對於速度的掌控也非常多變,在這場告別演奏會中,布蘭德爾彈得非常輕鬆,可以戚覺到他是非常享受的在演奏莫札特的音樂,CA-D200將布蘭德爾一貫的稍暗琴音完美呈現,雖然光澤不多,但卻顯得體感十足,讓耳朵盡是滿滿的音符,
9#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2:55:23 | 只看该作者

出色的驅動力輿線條描繪

  貝斯手Christian McBride在【 Conversations with christian 】(MACK AVENUE MAC1050 ,馬雅)中的第1首,貝斯幽幽的從右邊竄出來,搭配女歌手奔放高亢的歌聲,可以聽到絕佳的速度感與活靈活現的動態。精彩無比的第4首中,兩位樂手彷彿在對話一般一搭一唱,從頭到尾運用各種技巧創造出不同的音色,CA-D200也將之表現得讓人炫目,專輯中,可以明確感受到樂手在拍、彈、扣、點等各種不同技巧時指尖與琴弦的接觸質感與細微的細節再生,在,聆聽中國  (風行MCD3IOIHQ2,Joy Audio)裡面則可以聽到非常好的高頻表現,將琵琶那種清脆中帶些溫潤的音色表現得恰到好處,第2首,新編十面埋伏中更可以感受到那股快速的衝擊力,樂音有如疾風一般的行進,完全不會讓人有拖慢之感,更不會有傳統D類那種收束太快的感覺,反而有點類似聆聽純A類擴大機的爽朗明快聽感。
  頻寬、動態、中性這三個特性讓CA-D200特別適合用來聽古典音樂,像是在聽鋼琴家梅尼可夫領軍的貝多芬鋼琴三重奏  ( harmonia mundi HMC902125,上揚)時,大公的第一樂章三件樂器合奏時有如海潮一般湧來的音浪,起伏動態非常明顯所以讓人聽起來就像是海潮整片湧來,三件樂器融為一體,但獨奏時又不會混在一起。三位樂手在演奏時對於力度的拿捏,在CA-D200的重播之下也如實呈現,強奏有勁,弱奏的時候也不癱軟,而有著非常明晰的線條,精準的音場定位讓這份絕佳的室內樂錄音呈現出非常接近現場的聆聽感受,三件樂器有著絕佳的形體又水乳交融,讓耳朵獲得最大的滿足感。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2:57:04 | 只看该作者

從A到D,卻依然是A級享受


  Classe這個名字代表的是Class A,一方面是創辦人喜歡用純A類放大線路設計後級,另一方面也代表頂級享受之意。歷經30年的發展,Classe從純A類放大走到D類放大,獨立研發交換式電源與放大技術,解決一般D類放大的問題,造就同樣頂級的聲音表現。雖然D類放大早已不是什麼新技術,但Classe這部CA-D200卻在聲音表現上大幅進步,完全符合這間公司一路走來的脈絡,也一直是音響迷聽得滿意、用得安心的最佳選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4-12-23 05:50 , Processed in 1.31904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