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38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Frankfurt AM MAIN——美茵河畔的歌剧院之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9-28 14:4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到德国,人们往往会首先想到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Frankfurt am Main),因为法兰克福是世界通往德国的重要空中门户:这里的莱茵—美茵国际机场是欧洲大陆最重要的航空枢纽之一,凡到德国观光的游客中十有八九要到法兰克福转机或停留。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仅吸引了世界各大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总部在此落户,也使这座城市发展成为举世闻名的博览会城和文化之都。法兰克福同时也是德国了解世界的窗口,它就像一只巨大的万花筒:开放性、包容性使各国文化在此汇集、碰撞并交织融合,形成了独一无二、色彩斑斓的多元文化特征。

    作为商业重镇和金融中心,法兰克福是德国唯一拥有高层建筑群的城市,曼哈顿式的摩天大厦是这个城市最显著的外部特征。然而,如果你认为法兰克福是一座完全现代化的灰色“水泥森林”,那就大错特错了、有人说艺术最大的乐趣在于对比,那么古典与现代、商业气息与文化艺术氛围的对比就是构成法兰克福独特魅力的重要元素。这座文化气息浓厚的都市共拥有20多家剧院,其中的老歌剧院(Alte Oper)与法兰克福歌剧院(Oper Frankfurt)显然对音乐爱好者最具吸引力。让我们首先来到法兰克福银行区,从这里的陶努斯绿地(Taunusanlage)开始我们的歌剧院之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楼主| 发表于 2007-9-28 14:50:17 | 只看该作者
从法兰克福火车总站出发,踏上任何一趟开往市中心方向的城铁(S-Bahn),乘坐一站下车就到陶努斯绿地了。从地下的城铁车站走出时,你会感叹浮现在眼前的德意志银行或德国商业银行总部大楼的壮观景象,同时也会发现车站东北方向一座造型华丽的古典建筑——对,这就是本次旅程的第一站,坐落于歌剧院广场(Opernplatz)的老歌剧院。在外观设计上,老歌剧院沿袭了希腊神殿的古典主义传统,体现了端庄、典雅的艺术风范、正面山墙顶端的一座黑色冠饰格外引人注目:那是一匹神采奕奕的珀伽索斯,这座雕塑以天马行空、展翅翱翔的雄姿为整座建筑增添了诗意和动感,堪称整体设计中的点睛之笔。来到近前,我们可以看到歌剧院的正面门楣上的清晰题词:献给真、美、善(DEM WAHREN SCHOENEN GUTEN)  的工整大字令每一位到访者驻足观望并思索。门楣上方以及山墙上有一些大小和姿态各异的人像浮雕,栩栩如生的造型令人浮想联翩,而前厅房顶上的四驾豹车雕塑则与其著名姊妹建筑一一德累斯顿的森帕歌剧院(Semper Oper)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你在夜幕降临之刻来到这里,一定会为歌剧院广场华灯初上时散发出的温馨气息陶醉,歌剧院正前方的路卡喷泉(Lucae-Brunnen)更是为广场增添了令人忘我的魅力。此刻,你大概要迫不及待地了解这里近期演出的歌剧剧目了吧。然而,进入票房你会大失所望地获悉这里演出的内容全部是交响曲、管弦乐或其他室内乐作品。没错,今日的老歌剧院已经不再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歌剧院了,这还要从老歌剧院的沧桑历程谈起。
3#
 楼主| 发表于 2007-9-28 14:50:36 | 只看该作者
1869年,当时的市长冯·施瓦茨恩斯坦(Daniel Heinrich MUmm von Schwarzenstein)提出了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倡议:法兰克福应该拥有一座和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相适应的歌剧院。一方面,当时法兰克福唯一一座简陋的剧场喜剧院(Comoedienhaus)已经无法适应演出场次和观众数与日俱增的趋势;另一方面.1866年被普鲁士占领以后,法兰克福当局和市民力图通过建造一座富丽堂皇的剧院来巩固城市的声望和地位。于是,由柏林建筑师理查·路卡(RichardLucae)设计的歌剧院于1872年破土动工。八年以后,这项耗资巨大工程进入了辉煌的尾声。法兰克福市民为自己的崭新歌剧院自豪不已,连威廉一世皇帝都专程从柏林赶来参加歌剧院落成庆典并在这里感叹道:“在柏林,我不可能给自己建造一座如此金碧辉煌的剧院。”
4#
 楼主| 发表于 2007-9-28 14:52:47 | 只看该作者
遗憾的是,歌剧院仅仅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就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二战结束前,法兰克福也没能逃过盟军的狂轰滥炸。1944年3月的一个夜晚,歌剧院在顷刻之间轰然化作废墟。在战后的重建工作中,有人曾提议将歌剧院的残骸彻底清除,并在此建造一座现代化的商业大楼,更多的市民则希望保留这座“德国最美丽的废墟”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修复,因为它的价值决非一座现代化商业大厦所能替代。战后的法兰克福百废待兴,重建歌剧院的提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能提到议事日程之上。直到1952年,市**才同意先将歌剧院的遗址保留下来,然后进一步考虑其重建工作。人们开始四处奔走为歌剧院的重建进行筹款。20年后,一个公民自发组织幸运地得到了卡拉扬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的资助,而修复歌剧院的项目也于1976年在法兰克福议会正式通过。

     1981年8月28日,法兰克福老歌剧院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重建的老歌剧院在外观上按照原建筑师路卡的设计进行了修复,而内部结构和功能定位则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由于当时的法兰克福已经拥有了一座正式运营的新歌剧院(Oper Frank-furt),人们决定将老歌剧院的内部改建成一座现代化的音乐厅,使新老两座歌剧院在演出内容上形成互补。老歌剧院的核心由能够容纳2500名观众的大厅(Grosser Saal)和供700名观众欣赏演出的莫扎特厅(Mozart Saal)组成,同时还拥有数个供展览、会议或其他活动使用的多功能厅。重新投入使用的老歌剧院每年约上演600场音乐会,众多世界一流交响乐团、演奏家和指挥家都是这里的常客。老歌剧院虽然没有自己的专属乐团.却是黑森州广播交响乐团(HR Sinfonieorchester)最主要的演出场所。这支乐团的前身即大名鼎鼎的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Radio Sinfonieor-chester Frankfurt)3,中国的爱乐人大概对沃尔夫(Hugh Wolff),殷巴尔(Eliahulnbal)指挥这个团的一系列录音比较熟悉,而殷巴尔和法兰克福广交合作的马勒和布鲁克纳交响曲唱片就是在老歌剧院录制完成的。2006年,这支拥有近80年历史的乐团迎来了它的第9任音乐总监——兼任美国辛辛那提交响乐团总监的爱沙尼亚指挥家帕沃·雅尔维(Paavo Jarvi)。雅尔维上任后拓展了乐团的保留曲目.并在推介现代音乐作品方面不遗余力,同时还为古典音乐的普及推出了风格各异、面向不同听众群体的系列音乐会。如今,黑森州广交的音乐会已经成为老歌剧院演出的一大卖点。
5#
 楼主| 发表于 2007-9-28 14:53:19 | 只看该作者
走出老歌剧院,我们可以穿过歌剧院广场回到陶努斯绿地并沿其中的小径向南前进。法兰克福市中心有一条长约四公里的环形绿地,而市内的主要名胜景点都遍布在这条绿地周围。陶努斯绿地和它南端的加路斯绿地(Gallusanlage)正是这条环形绿化带的一部分,它们宛如一条绿色的丝带将美茵河畔的两颗明珠——老歌剧院和新歌剧院相连接。穿过这片绿地,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建筑映入眼帘,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法兰克福市立剧院(Stiidtische Btihnen Frankfurt)  到了。

     坐落于维利·勃兰特广场(Willy Brandt Platz)的市立剧院毗邻美茵河北岸,与对面的欧洲中央银行总部大楼咫尺相望.与老歌剧院不同的是,市立剧院是一座狭长的、外壳以玻璃结构为主体的现代建筑。剧院内有一条造型独特的长达120米的长廊式前厅,将同一屋檐下的分别属于剧院(Schauspiel Frankfurt)  和歌剧院  (Oper Frankfurt)的两个舞台连为一体。虽然法兰克福的歌剧演出历史可追溯到1700年—这座歌剧院却是在上千世纪50年代初期诞生的。上文中已经提到,二战前法兰克福歌剧主要在1880年落成的老歌剧院中上演。老歌剧院在战争中被摧毁以后,歌剧演出临时转移到证券交易所的一个大厅中进行。

     那里的客观条件给排练和演出带来了诸多不便,却丝毫没能阻拦法兰克福人在非常时期对艺术的渴求。1951年,一座现代化的歌剧院在原剧场(Schauspielhaus)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并成为今天市立剧院的一部分。1987年11月.一场意外火灾将这座新歌剧院化为灰烬,所幸它的重建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三年半以后歌剧院再次投入运营了。
6#
 楼主| 发表于 2007-9-28 14:53:41 | 只看该作者
法兰克福歌剧院拥有能够容纳1300多人的观众席,科学合理的设计使任何位置的观众都能身临其境地观赏舞台上的演出。有趣的是,歌剧院的舞台是一座造型独特的大型旋转装置,它不仅覆盖演出时的舞台区域,而且还包含后台和侧台的位置,将演出区域和后台隔离的是一道可以升降的大闸,所以在演出的时候,观众其实只能看到这个大型旋转舞台的一半。大闸的后半个舞台上设有另一项歌剧制作的彩排布景。有了这项装置,法兰克福歌剧院就能够易如反掌地转换白天彩排和晚上演出的布景。因此,这也是歌剧院能够同期容纳一项以上制作的重要原因。
7#
 楼主| 发表于 2007-9-28 14:55:16 | 只看该作者
法兰克福歌剧院剧团的演员阵容并不如柏林或慕尼黑歌剧院那般豪华强大,然而它在国际乐坛的声望却能与之平分秋色。为此,我们不能不提及曾经对法兰克福歌剧院的艺术水准产生重要影响的几任音乐总监。战后第一任总监乔治·索尔蒂(Sir Georg Solti,1952-1961)使法兰克福歌剧院的综合素质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至世界一流歌剧院之列——尽管他在这段时期更广为人知的功绩是在维也纳录制了历史上第一套全集版《指环》唱片。索尔蒂在晚年的回忆录中写到:”我为法兰克福带来的声望与它所赋予我的几乎一样多。“德国指挥家多纳依(Christoph von Dohnanvi,1968-1977)上任以后,歌剧院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段黄金时期。下一任总监季伦(Michael Gielen,1977-1987)因任期内歌剧制作观念上的大胆前卫和内容上的激进倾向备受争议,但他给歌剧院带来的演出成功却是有目共睹的。如今,法兰克福歌剧院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具创造力的歌剧院之一。1995年和2003年,它先后两次获得了”年度最佳歌剧院”的称号。尽管90年代中期以来市**大幅度地削减了对市立剧院的财政补贴,歌剧院每个演出季的演出场次却有增无减,平均上座率高达80%左右。这不仅体现了观众对歌剧艺术一如既往的热爱,更表明了他们对歌剧院演出质量的极大肯定。歌剧院的节目内容丰富。(2006/2007演出季(2006年8月24日—2007年7月8日)将进行13部新剧目和17部保留剧目的上演。歌剧院还提供30余种演出套票以及“家庭歌剧”、”大众歌剧”等特价演出系列,吸引更多的潜在听众走近歌剧、了解歌剧。此外,歌剧院还定期举办歌曲晚会,前厅室内音乐会,交响音乐会等系列音乐会和专门针对青少年的相关活动。值得一提的是,为这里的歌剧担任伴奏的“法兰克福博物馆管弦乐团”。(Frankfurter Museumsorchester)是一个拥有200多年历史的交响音乐团体,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富特文格勒、克莱伯(Erich Kleiber)。瓦尔特(Bruno Walter)、塞尔(George Szell)等大师都曾指挥过这个乐团,德国著名作曲家亨德米特(Paul Hindemith)还曾担任过这个团的首席。另外这个乐团还首演了不少非歌剧类的音乐作品,如理查·施特劳斯的著名交响诗《英雄的生涯》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歌剧院参观完了.我们可以踱步到不远处的美茵河畔并跨过大桥来到南岸——那里是从远景观看法兰克福的理想位置,人们可以尽情地感受名胜古迹和现代文明彼此交织的奇妙。此刻如果兴致未尽,还可以到附近古香古色的老城区转转:老萨克森豪森区(Alt-Sachsenhausen)不仅有专供当地特色苹果酒的传统酒吧,还保留有一座作曲家亨德米特在1923年到1927年间居住过的旧宅——“牧牛人门楼”(Kuhhirtenturm)。据说他当年曾经让人将大屋顶拆下,用吊车把三角钢琴运了进去!

1.jpg (62.06 KB, 下载次数: 124)

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GMT++8, 2025-7-17 06:18 , Processed in 1.12777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