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或许在聆听之前,很多朋友不曾臆想到输出高达400W(8Ω)的MONOLOG对于细节和空气感,以及清晰鲜明的线条感都是Hi-End级别应有的高水准,而且在呈现从容淡定音质的同时,令人意想不到驱动ATC音箱,仅能在动态与控制力等方面表现得如此扎实稳定。老实讲,我曾经认为,要领略ATC音箱高素质喇叭单元那至高的密度感,以及超大声压超低失真的真正魅力,大概只能选择有源版本。但是事情当然没有绝对的,就如同这次用无源版SCM50SE,在MONOLOG后级驱动下,不但动态爆发力媲美,甚至更胜有源版,同时更添上了鲜明的光泽和优雅的音质。以听感和可玩性而言,我想很多喜欢ATC的朋友,都更喜欢这样的声音。以定价而言,Trigon MONOLOG单声道后级无疑是这种玩法中超值的选择。 器材规格 ●输出功率:650W/400W(4/8Ω) ●输入:1×RCA、1×XLR ●输入阻抗:47kΩ(RCA)、22kΩ(XLR) ●输出:1×喇叭接线柱、1×XLR ●失真率:< 0.03% ●频率响应:0.5Hz-250kHz(-3dB) ●噪音电平:120uV(A计权、RCA)150uV(A计权、XLR) ●重量:23.5kg ●体积(WHD):300×180×460mm |
具体到MONOLOG的设计,当然是继承了德国人的严谨作风和Trigon的简约风格。虽然定位旗舰,但由于Rainer的理念,体型在一众竞品中却属小巧。精致加工的金属面板中央镶嵌着大面积的显示屏幕,在工作中显示输出电平状态的电子式模拟指示表,下方则显示工作状态,比如增益值、输入端子、温度保护等等。MONOLOG提供三种面板选择,除了这次试听的镜面铬面板外,还提供铝原色和黑色共三种选择。而机身箱体呈窄长设计,机身两侧的散热片对称分布,整体设计一点都不张扬,却又不会有很多庞然大物大功率后级的呆板感。而且,Trigon的做工非常细致,机箱拼合严丝密缝,面板平滑如镜,甚至外露式散热器的边角也不会硌手,每个细节都能体现德国人对制造品质的重视。 MONOLOG机身的背板设计同样体现了这种追求,厚实的背板上安装了两个粗壮的金属挽手,这个设计非常贴心。大家别小看MONOLOG的身形不大,却重达23.5kg,加上两侧散热片的设计,假如不是这两个挽手,要想搬动可不是容易的事情。而所有接线端子大致上按对称排布,虽然MONOLOG是单声道后级功放,却由于是真正的全平衡设计,因此机箱的左右两边都安装了一模一样,全对称全配对的功放线路,分别负责正负相的信号放大,因此才需要左右两端的散热片。同时,电源变压器和电源线路组件均安装在箱内中间位置,因此功能控制键和接线端子也以对称的方式安装在背板中央,而且按照功能区别分列成4层区域,上层一字排开的是功能按键,分别掌控自动待机、平衡与非平衡输入切换、增益、显示屏开关和VU电平表切换。第二层是平衡与非平衡输入,及平衡输出。第三层是两种类型的喇叭输出端子,分别是常规的WBT多用途端子对应家用器材常用的喇叭线,另一种是专业用卡农插端子,在连接专业**音箱,如ATC的部分型号时使用。第四层则是电源输入插座、保险丝盒、电源开关,另外还有两个LAN口作为系统联动控制用。 MONOLOG的增益提供3档可调:20/26/32dB,用家可根据搭配的音箱情况选择。比如驱动较低灵敏度或者对功率驱动力需求大音箱可选择高增益。相对应的,假如搭配高灵敏度又较容易控制的音箱时可选择低增益。通常而言高增益可带来更强劲的驱动力和控制力,而低增益更注重细节和音质的表现。MONOLOG提供平衡输出,也即是可串接更多的后级使用,比如搭配这次试听的ATC SCM50SE无源版落地箱,由于提供三线输入接线柱,因此最终极的玩法是用三对MONOLOG后级,也即六台作三路驱动。当然这样的成本是否过高了,较为折中的玩法用两对后级搭配,一对驱动低音,另一对驱动中音及高音,可惜这次试听没有机会作这样的尝试。但仅用一对MONOLOG后级,我就已经感受到其不俗的能力,至少对于SCM50SE而言,驱动力和控制力都是绰绰有余的。 |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南京威虹音响 ( 苏ICP备19038383号-1 )
GMT++8, 2024-12-23 11:08 , Processed in 1.12064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