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标题:
永远专属的贵宾席 MBL 126
[打印本页]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3-7-26 13:11
标题:
永远专属的贵宾席 MBL 126
記得還是論壇的新鮮人時,有一次無意間經過試聽間,聽到房內傳出極為動人的鋼琴旋律;琴音醇美得好像染上一層金黃色的光澤,由高、低音階變化而堆疊出的美妙音符,散發一股寫意流暢的自在感。當下的我,真的可體會電影中主角在走廊被音樂教室內鋼琴琴音所吸引的感覺,而散發出這美妙音符的主人,正是MBL喇叭,從此也對這品牌印象深刻。進了公司之後,雖然陸陸續績也聽過許多優秀喇叭,但MBL卻一直沒能有機會一親芳澤,這次終於讓我等到了。
旗下最小的書架式喇叭
這次評論的主角126是MBL目前旗下形體最小的書架式喇叭,但其紮實的技術已夠讓人一探MBL設計喇叭的奧妙與獨到之處。從外型來看,這款126幾乎可說是MBL120(268期已有評論)的縮小版。由原廠公佈的規格可以發現126比起120採用了更小尺寸的低音單體,從原先的6.5吋改為5吋,箱體容積也從1 20原本的20公升改為1 1公升。而126的高音單體與中音單體,則依舊採用MBL獨家研發的Radialstrahler 360度發聲的球形單體。
mbl.jpg
(791.07 KB, 下载次数: 154)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7-26 13:35 上传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3-7-26 13:22
标题:
更貼近現場聽感的單體設計
講到MBL喇叭,大家第一印象無非就是它獨特的Radialstrahler球狀單體,透過360度的發聲方弍達到最貼近現場演奏的聽覺效果。這高精密的球狀單體究竟怎麼製成的?答案是全手工製作。126的高、中音單體皆採用一瓣瓣的碳纖維振膜繞成圓弧狀,單體不以傳統振膜靠著前後振動的方式,而是透過球形單體上下方的磁鐵與音圈擠壓振膜來達到發聲效果。這複雜的製作程序無法透過儀器完成,必須全仰賴人工於德國工廠進行組裝製作,這龐大的人力費用也是MBL喇叭之所以昂貴的原因之一。
126的設計還有一項特點,就是每支喇叭在箱體兩側各配置一只5吋的低音單體,以Push-Push方式發聲。這有什麼好處呢?就是當兩只低音單體在同樣的對稱位置發聲運作時,會達到交互抵銷的效果,減少箱體內的壓力,自然可降低音箱振動產生的音染。126採用這樣設計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完整搭配高、中音單體以360度發聲的設計。記得劉總編說過,低音單體若採用Push-Push的發聲設計,其分頻點一定要夠低,如此才能達到低頻無相位的效果。當低頻夠低,讓聽者感受不到指向性,低頻自然可與360度發聲的中、高音域自然銜接,達到最真實的空間感與音場塑造。
最後不得不提1 26的外型做工實在精緻。採用手工製作的精密單體就像個科技產品,箱體細緻的黑色鋼烤,透過反覆打磨之後呈現出的高級質感也非常讓人喜愛,配上獨特的前方網罩散發出的尊貴氣息,MBL果然是頂級德國喇叭的代表之一。
本次試聽126,選擇本刊的大間試聽聞,搭配全套代理商送進社內的MBL器材,包括1531A CD唱盤、7008 A綜合擴大機,以及全套Onix線材。由於126採用360度發聲,因此採用不Toe-in、喇叭正面向前的擺位方式。同時它對於空間條件的要求也相對敏感,因次建議用家聆聽環境的基本吸音處理不可少,太過硬調的空間會導致殘響過長,聲音表現絕對大打折扣。喇叭後方與側邊也最好要有實體的牆面讓126可藉由空間反射達到出色的聲音擴散。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3-7-26 13:22
标题:
體會360度發聲的奧妙
在聆聽本次的126之後,我發現MBL當初設計獨特的球狀單體真的是挑戰傳統音響迷聽感的前衛設計。以360度發聲的單體,所塑造出的聽感確實非常接近現場演奏會所聽到的感受。以往凝眾到幾乎可看見輪廓的人聲浮凸感,由稍微漸遠、而自然的音像所取代。在寬廣無比的空間感中,126能毫不扭曲音樂中原本的樂器定位,透過聲波於空間中反射出的音樂定位與前後層次,反而是近期聽過最出色者。
聆聽麥可布雷[溫柔本色](9362483762,華納音樂) ,音樂中企圖營造的空間感與活生感,在126詮釋下可感受到更貼近現場爵士音樂會的Live氣息。專輯中原本就豐富的殘響效果,透過360度的發聲設計,彷彿融合了原本的音樂殘響與聆聽空間的堂音,讓明明熟悉的音樂變得有些陌生,但高度滿足的聽覺感受,又讓人不得不讚賞126獨到又迷人的音樂魅力。
聆聽第二軌的Moondance,難以想像126的小小箱體竟可再生如此巨大的舞台感。音樂的氣場已可深達背牆,寬至喇叭兩側,在大音量的播放下幾乎感受不到音樂兩端的壓縮。人聲離聽者稍遠,散佈於喇叭四周的樂器精準地排出扇形的舞台效果,一整排的金屬吹奏樂器帶著火熱的透亮光澤,將爵士樂搖擺、熱鬧的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這張專輯在不同音響系統上聽過那麼多次,126是在此價格帶將音樂活生感詮釋得最真切的一對喇叭。
聽到第三軌的Kissing aFool’麥可布雷輕柔嗓音有著很溫暖的調性,嗓音的厚度與重量感很夠,讓人聆聽這首經典爵士歌曲時可以安心將自己投入在歌手情緒當中,而這也是以往形體較大的喇叭才具有的安定感。同時可聽見126對於人聲詮釋非常有自己的味道,採用獨特的發聲設計,讓它在唱人聲時總是可兼顧整體的音樂氛圍,不會減少樂器的比重導致過於凸顯人聲而顯得俗氣。這種大方展現自己對於聲音美學的一套方式非常獨特,請讀者有機會必定要親自體會看看。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3-7-26 13:23
标题:
打破對於音樂的刻板印象
我發現,126的好聲音不用拘限於皇帝位,只要聆聽空間夠好{反射音不可太強} ,您可以輕易感受到散播於空氣中那迷人的音樂氣息,而這也是其他傳統喇叭較難以做到的一點。很多喇叭可做到’貼近音樂的感受,但像126這般呈現彷彿與音樂活在一起的空間感可說稀少。
聆聽【步行者天國】,裡面貝森朵夫鋼琴的唯美音色完全顯現MBL醇美又具水分的音質。一顆顆直落而下的琴音深具光澤,低音琴鍵的落鍵清晰可聞,琴鍵一高一低的絕妙搭配就像彈奏一首永遠不想讓它結束的樂曲。播放少年膊代,音樂中的鋼琴獨奏不僅可聽見清晰的琴音顆粒,透過空間折射、反彈後的琴音聲波回傳至聽者耳裡,曼妙的旋律與龐大空間感襲捲而來,已經夠讓您忘記以前這張專輯聽起來應該是什麼樣子。126獨特的音樂感染力,就像將您對音樂繼有的印象全部敲碎,再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詮釋。
換上許久未聽的,煙塵相忘的樂音 【 EGM「630,極光】 ,可以聽見126細緻帶甜味的高頻音色,並沒有將中提琴哀傷、悲愁的特性加以添味。中提琴在弓弦摩擦之間產生的木頭昧很濃郁,在126出色的中頻控制力與高解析力之下,使得中提琴拉奏間細微的音色變化依舊保留層次分明的聲音表情。當鋼琴猛力彈奏,可聽見低音琴鍵豐富的共鳴聲響,雖然低頻量感無法與大型落地式喇叭相比較,但透過鋼琴低頻下潛力營造出的勢卻十分驚人,
彷彿重回現場的感動
126這般出色的音場塑造能力,在播放【麥田之歌】這類現場錄音專輯效果更是出奇得好。專輯於教堂錄音的自然殘響不但直竄天際,合唱團中每個人跟著旋律張嘴唱合的專注神情,彷彿都能在126優秀的透明度下一探究竟。無論是孩童真誠無瑕的稚氣、女子合唱的柔情,還是男子低沉豐厚的嗓音,126在精確的解析力中依舊保留各自不同的美妙音色,讓大合唱時產生交互融合的和諧之美。音樂中三角鐵的音色又甜又具延伸感,一敲下去彷彿可以看見一條長長的尾韻不斷蔓延,笛聲的穿透感具力道又溫和,將旋律染上一股祥和氛圍,126唱這經典的【麥田之歌】可說無處不美。
最後我播放流行音樂測試「26的速度感與低頻表現。從火星人的【情歌正傳】中,可以清楚知道126再生的低頻表現並不是強調傳統那種凝眾飽滿、迎面而來的震撼度,而是將低頻完整融合於空間中,展現另一種毫不急迫的從容。播放第六軌的Marry You’以這般的箱體大小來說,低頻量感可稱不俗,但少了些許流行音樂具有低頻張力與聽感刺激。我猜有兩個原因,第一就是本刊大間的試聽聞對小型體的126來說稍嫌大了些,再來就是126本身不希望過於強調低頻表現,而是透過無向性的低頻段落與中高頻自然地銜接以達到出色平衡感。雖然這讓流行音樂聽起來沒有那麼【重口味】,但就像以往習慣劃上濃濃眼影的女孩,忽然改為清爽的淡妝,沒有不好,就只是感受不一樣罷了。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3-7-26 13:23
标题:
永远專属的貴賓席
聆聽這次的126讓我想到,現在的我無論放假去看電影還是聽演場會總會早早買票,希望選到心目中最好的皇帝位。過程中不但需要提早搶購,有時遇到搶手位,花了時間花了金錢,還不見得買得到最理想的位子。把126買回家,只要一個優秀的聆聽環境,它絕對可再生彷彿現場音樂的活生感與臨場感,聽著動人的旋律,光是坐在家中的沙發就可享有專屬貴賓席的尊貴感受。心動了嗎?快把這永遠專屬的貴賓席帶回家吧!
作者:
hwd
时间:
2013-9-6 23:32
标题:
回复 #5 weihong 的帖子
mbl126、120、121这三个小箱子与mbl7008功放+1531CD机搭配,根据你们的经验,分别有什么特点和差别?谢谢!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3-9-7 09:11
Mbl 126书架喇叭是mbl现有产品线中最小的一款书架喇叭,虽然是小老弟,但Mbl 126也配备了mbl最特别的「Radialstrahler」球形单体技术,突破传统锥盆或平面振膜只能往前发声的限制,而做到点音源的360度全向发声,因此摆放更不受限制,坐在哪里都好听!
Mbl 126配备2颗Radialstrahler球形单体,相叠于梯形的低音音箱上,2颗球形单体分别负责高频与中频。球形单体如何运作呢?原来球形单体的上、下两端各有一组磁铁与音圈,当扩大机输入讯号时,2组音圈同时震动向内挤压振膜,因而产生震动推动空气发声。这2颗球形单体的振膜以碳纤维制作,高音单体由24片碳纤维构成,中音单体则是12片。由于碳纤维的重量极轻,刚性强,非常适合当作振膜的材质。
Mbl 126的低音就不是球形单体了。mbl 126采用2颗5吋锥盆低音单体,分别装在音箱两侧,以push-push同相方式运作,箱体则是低音反射式设计,可增加低频量感与延伸,反射孔则位在音箱背面。虽然是3音路设计,但Mbl 126仅提供1组喇叭输入端子,用家们就不用费心去搞bi-wire或bi-amp接驳,只要好好听音乐就够了。此外,Mbl后续还会推出一款mbl 126 RC,就是中置版的mbl 126,到时候就可以用全套mbl Radialstrahler喇叭组成多声道系统了。
器材规格
型式:4单体3音路低音反射式书架喇叭
使用单体:碳纤维振膜全向高音×1,碳纤维振膜全向中音×1,
5吋锥盆振膜低音单体×2
尺寸:20.4×10×13.5 吋(H×W×D)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3-9-7 09:14
彰显时尚品味 MBL Corona配MBL 120落地扬声器
如果您有无「后顾之忧」的100万元台币,您会拿来作什么?一整套专业的数位单眼相机?一辆进口欧洲小车?一支瑞士手工机械表?对我而言,无疑是一套MBL最 新推出的Corona系列音响。为什么?相机是工具,不论是工作需要或是创作需求,它就是成就作品的手段,用好的相机也不会让我的摄影功力增进。汽车的功 用是代步,也是工具的一种,不论开什么车,对我个人的修为不会有任何帮助。机械表更不用说了,装饰功能大于实用功能,而能带着它出门的场合又不多,纯粹虚 荣而已。音响就不一样了,您每天可以透过它放出美妙的音乐,不但可以增进自己的艺术气息(当然也要看您听什么音乐),还有延年益寿的效果,最重要的是,一 套好的音乐就代表了品味与时尚。有品味的人可以住在一间破旧的屋子里,但一定要听高级的音响,一间顶级豪宅若要彰显品味,怎可没有高级音响?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3-9-7 09:14
极简的空间搭配MBL 120喇叭,简单的以Corona C31 CD唱盘与C51综合扩大机搭配,就是一套声音美,造型优的高级音响系统。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3-9-7 09:14
严格来说,120喇叭并不能算是书架喇叭,顶多可说是「有脚架」的落地喇叭,因为不论是低频表现还是外观形体,120绝对不输市面上绝大多数的落地喇叭。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3-9-7 09:14
Corona所代表的就是上面的圆形「日冕」,MBL从这个概念发想,Corona系列代表了MBL全新的一步。Corona系列并不是为了正襟危坐的音响迷而生,而是为了一般的消费者设计,不但外观更为时尚且流行感,声音也是一听就让人喜欢的类型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3-9-7 09:15
目前负责操盘MBL Corona系列的艺声小蒲认为「音响就应该与品味划上等号」,除了最基本的声音表现之外,从产品的外观、后勤服务以及销售人员的表现都应该表现出高级音响应该有的质感。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3-9-7 09:15
对于目前最夯的数位流,在小蒲家中也只是简单的从计算机USB输出讯号到Onix MC-5音乐中心(真空管综合扩大机、USB DAC、iPod Dock),再接上一对平面的Furtive 1.1喇叭,就是一套漂亮又方便的桌上音响系统。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3-9-7 09:17
惊见小巨人
Hi-End产品不能仅靠精致外观来吸引消费者,若要活得长久,还得要依靠内在的实力才行。mbl的用家部知道,这家公司产品最迷人的地方莫过于拥有很特殊的声音韵昧,这一份韵味来自丁特异的设计,同时也来自于独家的调音品味,以笔者长期接触各家的Hi-End器材来说,mbl的声音不算是绝对中性的,即使最顶级的器材比如此,不过mbl却算得是最好听的,所以,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mbl用家,一旦喜欢或习惯了这种mbl音色之后,就如同上了瘾一般,想戒也戒不掉了。音响是提供娱乐的,把绝对的中性留在现场,在家里只要充满愉悦就行了!
笔者第—次见到121喇叭,是去年的CES展览会场上,当时两件初曝)亡但末上巾的新产品,包括1531CD唱盘以及121喇叭,会场上的MBl卖力的为它们俩进行热闹的暖身活动。每位走进mbl房间的参观者,至少会对两件事情感到兴趣:其一,121小喇叭的声音像是大喇叭的表现;mbl首度出现抢眼的“法扯利红”配色。笔者在mbl的房间里仔细聆听了121的表现,感到非常惊讶与小解,因为它实在太神奇了!简直无法用常理来判断。
从121的外观看来,很清楚地知道这对小喇叭并不是全所的设计,而是111E的延伸型号。目前mbl的顶级喇叭有二,其一是源自于三音路葫芦型的10l系列,其二则是源自于金字塔状的111系列,在许多年前这两款喇叭邰曾经登上众多音响杂志的榜首地位,再经过多年的演化之后,不变的是独家高、中音单体仍持续沿用,不断改变的则是低频效果。101原本需要搭配201分体式主动超低音,才能表现全频段的音乐,现在的101E则把低音音箱也结合一起,成为标准的全频喇叭。同样的做法也出现在111E上,由于增加了低音音箱,让低频段有如余字塔般稳固的底盘,只要后级能够释放足够的驱动能力,它们就能发出不虞匮乏的强劲结实低频,直捣地心。见过了111E的设计回头看本文主角121小喇叭,您就不难发现,在设计上121其实就是少了低音音箱的111E,不过,可别以为12l就仪是少个低音音箱的111E而已,mbl的设计师特别为121进行许多修正,让121的表现超越原木的111E上半段,所谓青出了蓝胜于蓝!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3-9-7 09:18
全方位发声
121就设计上来说,几千处处是特点,据说mbl旗下产品的设计全出自于一人之手,若果真如此,此人肯定是个超级鬼才。鬼才发明的环状高音与中音单体,是世界独有的。设计者采用碳纤维板当作发声振膜,音圈则位于振膜的底部,为了增加承受功率的能力,整个音圈都浸泡在具有导热作用的磁液当中。您一定见过mbl在音响会场上的展示,mbl老板习惯把音量开得极大,几乎达到坝场录音的音压水平,但其高音与中音的表现却非常从容,对于诠释各种音乐有如流水般流畅,毫无毛躁与刺耳的金属感。再加上360度的全方位发声,聆听空间中更布满音乐的粒子,随手即能捕捉,音场与音像的呈现显得自然而宽大,定位感则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坐在不同的位置聆听,有着不同的定位感受。很显然的,聆听这种喇叭不需要正襟危坐,“皇帝位?宽广得很!12l与101E、11lE都有同等的配备,使用相同的高、中言单体组合:笔者相信绝大多数的音响迷都见识过它的效果与威力,文字性的描述似乎是多余的了,其美妙之处很准言喻,但却轻易体会,保证一听成隐!
中低音的设计也同样今人称奇,设计者竟然将两个中低音单体背对背安装,而且摆放的方位是朝向音箱两侧,而非前后,这种做法似乎有违常理,不过这种心理上的疑虑却很快就获得消除-当111首度发表的同时,听过的人只觉得怪,但并不怀疑声青的表现,也许,mbl希望整个频段的音像与定位的个性,能够与中、高青单体的360度辐射扩散相匹配,而刻意制造“间接音”多于”直接音”吧!此猜测在买际聆听101、111或者12l寸,都能获得买际的印证。mbl的音箱听起来感受的确有所不同,它不若传统音箱所感受到的精密定位加上具体结像,而是音乐平均散播于聆听空间之中,如同在演奏观场所聆听的感受一样,声音是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并且在聆听座位的前方,形成一个宽大的舞台,具体却又摸不着边的边际。还有,营造空气感的堂音表现得非常好,音域两极的延伸平顺而自然舒畅。当然,这些喇叭还散发着独特的音乐甜味,笔者说过,笔者认为mbl顶级喇叭的音色并不以绝对中性的方式呈观,而是挟带着渲染过的味素,如同上清鸡汤一样,只让人越喝越爱喝,不知不觉的接受这种美丽的感觉。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3-9-7 09:18
不会震动的音箱
101、111与121得单体配置,但符合360度扩散的原理,其组装方式也考虑到了震动问题。两个单体运动寸震动相互抵销,所以音箱完全不会震动,当然也没有音箱震动所产生青染问题,聆听者所听到的声音,就是单体所发出的声音。121的结构也是如此,两个中低音单体背对背固定在侧板上,而且在音箱内部还具有十字形垂直隔板支撑,这些支撑隔板恰巧顶住单体背后的磁铁,所以单体的震动是直接透过磁铁后方的支撑柱传导到对方的磁铁框架上,而非透过音箱的四块侧板,其做法更上层楼。中低音单体的安装位置,是梢梢偏向于前侧板的,这也意味着避开了音箱侧板的中心共振位置,“震动问题”,显然是mbl特别重视的项目。
如此而已吗?再让笔者点出另一个设计上的周洋考虑。一般音箱力单体开孔寸,通常依照单体框架的尺寸,直接在侧板上挖出一个圆柱型的单体开孔,然后将单体直接塞入孔中以螺丝固定。mbl当然也是如此,有所不同的是,mbl开的孔不是圆柱型的孔,而是锥形的孔,也就是说靠近外侧1音箱表面,的孔径是合干单体尺寸的;而靠近内侧(音箱内部)的孔径,则是稍大于单体尺寸的,这就形成了锥形,也是短号角的形状,原来mbl希望单体发出的声音能够像四方扩散,同时对音箱内的声音也能够完全扩散与释放,这些细节当然就是mbl之所以能够创造出惊人表现的原因了。
121并非单纯是lllE的上半截,四音路喇叭的设计与三音路毕竟不同,壬要的关键在于三音路的中低音必须担任着中频与低频两者的功能,因此打音线路也必须进行修正,让121不是少了低音的书架箱,而是尽可能有全音域表观的书架箱。只要听过121的现场表观,从来就没有人会质疑过它是个具有大喇叭表现的小喇叭。笔者认力,这个特点也是12l最成功的地方,也是让笔者在2004CES会场上感到惊讶的地方。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3-9-7 09:18
散发无形魔力
笔者至少在四个地方仔细聆听过121的表坝,不同的聆听地点有着不同的外围环境以及搭配器材;不论如何,121始终都能展现出其生龙活虎的一面。在杂志社的试听搭配力mbl 1531CD唱盘,以及最近在本刊出现过的数倍合并式功放,包括Counterpoint、Pathos、牛魔王前后级以及Sphinx等,一场搭配游戏下来所得的结果是,原来mbll21与其它的mbl老大哥一样,对于后级的驱动能力要求颇高,而且奇怪的是,未必是输出功率大的后级能够胜任,而是要充分发挥匹配性,让彼此间合作无间。数部合并式功放当中,最能发挥mbl121喇叭特性的功放,竟然是原本笔者最不看奸的Sphinx Project l0,此机机箱高度最低,重量也最轻,看似只能搭配一般的书架音箱,没想到它把mbll21激活了,而且还唱得非常好,让笔者回想起了在CES会场上的惊讶感受。
121的中高频段真是美得无话可说,全方位的发声模式,让聆听者仿佛置身于一十宽广的音乐厅之中,而不是封闭的音响室,尤其是弦乐以及一些藏于录音之中的敲击效果,很容易就听见轻盈又飘逸的效果,弦乐泛着油油亮亮的金色光芒,一群又一群的灵巧滑过,质感好得吓人。对于单把小提琴的诠释,也同样是121拿手的绝活,121能够很明显的把琴板共鸣传达出来,洪亮而且逼真,喇叭就像是个乐器一般;乐手演奏乐器的顿挫力道,一五一十地传达出来,它让聆听者与录音观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真是恐怖啊!
在驱动力搭配妥当的情况下,121最大的本事始能展现。笔者刚刚提到,121并非丰截的lllE,而是一个具有完整频段表现的喇叭,虽然位于侧板上的单体尺寸并不大,但营造出来的饱涨中频以及丰满的低频,若非亲自聆听感受,实在很堆相信它释放能量的能耐-12l夸张的中低频表观显然是经过精密计算,而且是刻意安排的,它所呈观的中低频王低频是自然的膨胀,偏向于软调发展的;此点就与101E、111E有很大的不同,两位老大哥用两部mbl 9011的驱动之下,所表现的是强劲加上扎实,是无坚不摧的绝对质,而121则是蓬松而饱满,满足一般聆听音乐所需,不致于缺乏低频的下丰段。软调性的中低频对于表现人声绝对有正面的好处,它让歌手的喉咙仿佛低音萨克斯风一样,变得又宽又长,诠释出来的歌声泛着浓浓的腔调与韵味,有如使用真空管麦克风的效果。奇的是软调性的中低频并不影响透明厦的表现,只让人觉得温暖、开阔,却如碳纤维中高音一佯充满着细节,我想,这就是mbl的独家本事了。
无疑的,121的声音确实有着难以形容的魔力,整体说来声音开阔清晰,定位依照不同的聆听位置,凝聚于主间中的某一点,活生戚就像现场演奏一样,121有着一种个性化的音色呈现,不是绝对的中性,却有迷人的韵味,高中低频以矮金字塔的斜率分布,中低频能量丰沛得出人意料,播放音乐更是玲珑有致,是具体有凸出的曲线与内凹的腰身。在多年的聆听生涯当中,121的表现让笔者的印象深刻,论外型、论设计、论声音等表现,绝对值得在音响历史上留下一页。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3-9-7 09:26
德国MBL 121E超级书架箱 & O; J5 l7 H6 V5 R1 z
系统: 3路分音设计.
频率范围:49hz - 30Khz
阻抗: 4 Ohm9 W4 c/ [3 w: e7 [& J6 K6 S
分频点:600 hz / 3500 hz j2 c# ^) M0 [- |/ P2 Q' J
音厌电平:81dB / 1 W / 1 m ( 2.83 V )
满度线性:106 dB
持续功率承载:280 / 400W( o, J1 O4 q* m: h
峰值功率:2200W: a. @! r1 \& j1 X
单元:
低音单元:mbl 140mm 铝膜单元X2/ O) \ p1 n, H0 D
中音单元:mbl幅射式MT50/D,CFK+ n9 L Q; x( f- p2 D5 u+ p
高音单元:mbl幅射式MT37/D,CFK
体积(阔 x高 x深 ):280 x 430 x 350 mm
重量: 20kg; ^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3-9-7 09:32
MBL 126
频率: 49Hz~30kHz
灵敏度: 82dB
阻抗: 4Ω
尺寸: 250 x 520 x 343mm
重量: 24k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3-9-7 09:47
这3款书架箱听感是大同小异的,改动主要是外形,还有就是灵敏度有所差别,声音不进行仔细的比较,差别并不明显,如果要选择的话,当然是选择新款,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新款相对老款当然是有所改进的。
欢迎光临 威虹音响家园 (http://whaudiobbs.d150.chsht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