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标题: 如何在长方形房间内摆位 [打印本页]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2-5-7 13:37
标题: 如何在长方形房间内摆位
(主编按:George Cardas以造线为生,也搞一些发烧录音,本身更是个如假包换的发烧友,他以下对於喇叭摆位的精简意见目前巳广为音响界同业采用,但当然,玩hi-fi最忌【一本通书睇到老】,,在George文章之後,本人另有按语。)
    喇叭摆位如果搅得好,可以带来一个全新的聆听境界,我们采用了美国音响工程学会视为标准的一个聆听房间来作图解示范,以下的摆位方法亦适用於任何合理面积的长方形房间,不论你用的是屏风式喇叭还是箱形喇叭,你可能会发觉,过往靠耳朵来摆位,根本亦系摆到差不多同一位置之上,音响工程学会的标准聆听房间尺寸是10尺X 16尺X 26尺,用来创出这个理想此例的数学公式亦适用於其他聆听环境的摆位方式。
    这个数学公式的要点就是名为Phi的比例(即.6180339887比1,或1比1.6180339887...),一个房间系由高阔深三个度数决定:天花至地下,左侧墙至右侧墙及前墙至後墙,想决定喇叭摆位的初步位置,先将天花高度乘以.618(10尺X.618=6.18尺),这便成为喇叭低音单元中间点(或屏风喇叭的中点)至後墙的距离,跟着再将房间阔度
乘以.276,这便成为喇叭中点到侧墙的距离(16尺X.276=4.4尺),摆好位之後,在喇叭底下加钉脚,一前两後,如果喇叭本身重量不足,我建议在喇叭顶部加上一包铅沙,开声唱几小时之後再微调位置,通常喇叭不用再移动超过一寸的位置,最後勿忘将房间的第一反射点Damp【阻尼】一下。
●●●●●●●●●●●●●●●●●●●●●●●●●

11.gif (174.78 KB, 下载次数: 228)

11.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2-5-7 13:39
标题: 主编补笔:
Cardas的英文原文说得比较复杂,其实发烧友只要记者两个比例便可,就是.618和.276,前者系用天花高度来乘此比例去决定喇叭距离後墙的位置,後者系用房间阔度去乘比例来决定喇叭距离侧墙的位置,对发烧初哥来说,这不失为另一个快捷而见效的摆位起步点。
    先讲喇叭舆後墙的距离,根据公式,此距离系由天花的高度决定,以香港楼宇的天花高度多为8尺或9尺为例,喇叭至後墙距离便分别应为4.94尺及5.56尺,从经验推断,这个距离可说【虽不中亦不远矣』,但由於在喇叭摆位之中,低频重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细喇叭尤其重要),而喇叭至後墙的距离对低频影响又特别大,再者个别不同的喇叭对摆位也有不同的反应,所以Cardas【不用再移动超过一寸』的说法不用信到十足,改为稳阵一点地说,在前後6寸的地方移前移後来找靓位那就差不多了。
    再讲喇叭至侧墙的距离,根据公式,此距离系由房间的阔度所决定,香港的聆听环境之阔度一般在10尺至14尺之间(其实14尺的阔度已经非常罕见,10尺以下的阔度倒是不少),於是喇叭离开侧墙的距离便应是在2.76尺至3.86尺之间,相应来说,左右声道两个喇叭的相互距离(以喇叭声箱的中高频发声点中央为准)便是4.5尺至6.3尺之
间,这个距离倒比较值得研究,根据个人体验,两个喇叭若然相距少过5尺,就算音色舆低频可以过关,音场中间的乐器分布必然过份挤迫,就是说,乐器都在喇叭音场中间出现,完全不能走出喇叭左右以外去,设计世界最贵喇叭的Dave Wil-son对我表示过,如果房间太窄,舆其把两个喇叭摆得太近,不如把它们摆得开一点,而将侧墙的第一反射点Damp得重一点,他这个说法反而是专家经验之谈,结论就是,如果根据Phi公式,两个喇叭相距不足5尺,就采用Dave Wilson的建议,如果超过5尺,就可以作为起步点,在左右6寸之间移左移右直至找到【靓位】为止。
作者: jmlab    时间: 2012-5-7 13:58
老周你玩过的喇叭多这个比例有用不?????????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2-5-7 14:13
我是不守这些经验规则的………
但对于摆位经验不足的朋友来说还是有些借鉴意义的,所以上传!




欢迎光临 威虹音响家园 (http://whaudiobbs.d150.chsht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