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标题: 全新搭配推丹拿小证据 [打印本页]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1-3-8 11:57
标题: 全新搭配推丹拿小证据
先上图

4M1H7489.gif (205.86 KB, 下载次数: 371)

4M1H7489.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1-3-8 11:58
声源
KLIMAX DS支持可逆压缩FLAC(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和非压缩WAV格式音频文件,支持96kHz/24bit高音质文件播放,支持音频采样率包括44.1k/48k/88.2k/96k/176.4k/192k。KLIMAX DS通过预置PC用音频处理软件Linn Gui,输出接口包括一组立体声RCA端子和一组XLR均衡端子。Linn Gui可以对应Windows和MAC操作系统,可以对硬盘内音乐文件进行列表读取、选曲、排序等操作。同时,歌曲排序可以通过随机配送的遥控器实现操作。由于KLIMAX提供了2组RS232端子,因此可以连接同为Linn公司出品的前级放大KLIMAX KONTROL,实现如音量调节等方面的操作。 KLIMAX DS的主机部分采用铝质材料,前面板为128×32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屏,机体外形尺寸为350×60×355mm,功率为13W,重量为10kg。

4M1H7495.gif (130.96 KB, 下载次数: 333)

4M1H7495.gif

1153611_back.jpg (48.7 KB, 下载次数: 318)

1153611_back.jpg

1153611_inner.jpg (83.32 KB, 下载次数: 330)

1153611_inner.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1-3-8 11:59
前级电源

M-1000 MK II是Kondo旗舰前级,从过去的M-1000改款升级而来。虽然M-1000 MK II使用的真空管与先前相同,但在好几个地方都做了改变,让声音表现更上层楼。M-1000 MK II缩短了机箱内部的讯号路径,让微弱的音频讯号耗损更少,受到的干扰也更少。其次,M-1000 MK II加强了机械结构,进而减少震动干扰。另外,M-1000 MK II电路板的规划与地线迴路的安排都经过重新设计,声音自是不可同日而语。
M-1000 MK II依然维持原先的电源分离设计,硕大的电源机箱与前级部分相同大小,对电源的讲究可见一斑。M-1000 MK II的电源也经过强化,使用双扼流圈进行电源滤波,高电平放大与唱头放大电路都将左右声道的电源分开滤波,并使用油质电容,这是M-1000 MK II风味独具的关键。当然,身为Kondo旗舰的M-1000 MK II自然使用了看家的纯银技术,包括自製的银箔电容,纯银电阻,以及全部的纯银机内配线,简直是无银不欢。
Kondo M-1000 MKII器材规格
型式:电源分离真空管前级扩大机
使用真空管:6702×4支(phone),6702×4支(line),6CA4(Rectifiers)
输入阻抗:50kΩ / phone,100kΩ / line
输出阻抗:600Ω
尺寸:320×160×405mm(W×H×D)

4M1H7494.gif (118.45 KB, 下载次数: 321)

4M1H7494.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1-3-8 12:00
前级

近藤公康(HiroyasuKondo)在还没创业成立AudioNote之前,原来是Teac的数码录音器sf材研发工程师,又来又加入CBS/Sony协助开发录音器材,他的音响事业是从住家一角开始的,茌这始,在这个看似简陋的地方Kondo却创下了许多世界第一的记录。Kondo的第一件产品是叫做Meister-7的前级,当时Kondo开始为杂志社写评论,由于缺少知名度的缘故这部前级在第一年只卖了2部。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之后,Kondo成功地推出了世界第一只以银线绕制的MC唱头增压器AN-S2与AN-S3,从此Audio Note开始声名大噪。接着Kondo推出世界第一只以银线绕制的MC唱头Soara,再次震惊音响界。1979年Kondo推出AN-S纯银讯号线,这是世界第一款正负极导体与屏蔽层全部用纯银制造的音晌线。1990年Ongah功放推出,这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银箔电容、纯银输出变压器加上纯铜机箱制成的胆机,每声道一只211直热式三极管放大,并创下了八万美金的天价纪录


令人讶异的是Kondo的第一部前级并没有使用电子管,而是Shigeru Teradaeru和Shindengen所共同开发的抗高压FET。场效应晶体常常和电子管一样被用作电压放大FET的Vp-Ip曲线与半导体大相径庭,可以产生丰富的偶次谐波失真,但它的低抗压冲性(约50V)使其难以利用。Terada研制的FET可以抗200V的电压,使得设计工作变得更加简单且降低了失真。Kondo的前级采用了这种FET称为Meister-7,简称M-7。之后又推出更简洁的M-711,在放大部分使用了Cascode电路获得了更低的失真,当时使用油浸电容作为交连耦合。M-7生产了100部之后停产,听说有的产品仍然被珍藏着。

我们发现Kondo的胆机经常用一些特殊的电子管,例如小型电子管用5687、5751、6072A
等,而大型功率管不用845却选了一般认为比较难处理的211,另外加上2A3与300B。Kondo花了大半生的时间去研究大小管子之间的音质搭配,所以他不敢随意更换品牌、批号,并且严格规定使用真空管之测试与实验的定位标准。芦泽雅基社长说他们认为三极管的声音还是比五极管好,所以一百没有用EL34、KT88、6550等大功率管,宁可以单端直热式的211并联输出,Gakuon的55瓦功率其实推多数音箱都没问题了。近藤公康曾解释为什么会选择211,他认为211可以承受1000V的高电压,由于结构很扎实所以电子漂移很少。这意味着这个管的Vp-Ip特性中具有优良的线性。事实上,它的MU (放大因子-4)线性非常平直,理论上可以设计出具有高超表现力的功放。而845三极管需要很高的推动电压才得到所需输出功率,优良的推动级很难设计而且很贵,从设计角度来看,211比较好,它的缺点是必须用高阻抗的输出变压器,大约是14000欧姆,如果用普通线材绕制输出变压器,声音会很差,为了达到好声的目的,在绕制时要考虑万向性和绕法,使绕圈和线圈之间不会产生放电现象。

刚开始Kondo对211功放的声音并不满意,尽管它们的特性都很好。却缺乏2A3的温柔以及300B的深度。经过多次实验后Kondo发现是211的电路导致了它的声音有一些含糊。由Yasuhiro Oishi的协助在硅钢上缠绕银线,结果令人不可思议,产生了非常神奇的声音!
这一发现鼓舞Kondo开始制作银箔的电容。Kondo的老伙伴芝崎正绂(MasahroShibazakU)将第一部使用银输出变压器与跟箔电容的211功放命名为“Ongaku音乐”。没有人真正了解银线为什么听起来比较好听,但可以确定的是,只要用得其所,它真的好听。与其它线材一样,跟线材质虽好,但并不能保证声音的品质,妥当的匹配有时更加重要。Kondo不但是银线的先驱者,更是用银线的行家,他们在银线运用上经验丰富,且自成一格。Kondo的看法是:"如果用银线,最好整部扩大机从头到尾都要用。混用不同金属材质的线材,会在接点处产生难以预期的伤害,使得好处没能表现,缺点反倒先跑出来。如果真的只享用一小段银线,则尽可能将它放在讯号前端,因为微弱讯号最容易感染铜线造成的失真。”

Kondo的产品命名与众不同,除了与音乐有关的中文字之外 (他们会写汉字却不会念),还有一些名字可看出Kondo的仁慈心怀。X-60功放是为了纪念近藤公康的60岁生日而取的名;另一款Fuji功放是用Kondo一位朋友的小狗名字; Ruthy音箱是另一个朋友的小猫的名字。因此Kondo的器材的命名不像其它品牌那有连贯的规则。

与芦怿雅基社长沟通后才明白,开发产品对Kondo来说并不困难,但生产始终是个不容易突破的障碍。以顶级的M1000前级来说,由于几乎所有组件都是自家手工制作的,备料时间颇长,平均完成一部M1000前级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一年只能供应12!由于这些手工活得依赖有经验的技师,无法透过增加人工来提高产量,而以量取胜也不是Kondo的目标,否则它们早就可以迁入更大更现代化的工厂进行大量投产。品质与声音是Kondo的生命,一些产品中途遇到材料供货商变化,他们宁可暂停生产,直到寻觅最佳的替代品为止。所以目前Kondo目录中包括有Neiro2A3单端并联8瓦)、NeiroLin e(增加3组输入)Kegon(单端300B并联20)Gakuohl(单声道300B推挽输出30)OngakuIIGakkuon等功放,加上MlO00 PhonoMlOOO Line前级:M77M77 Line;M7M7 LineM7 Phono前级,还有KSL-DAC译码器、KSL-SFzMC唱头声压器、IO-M唱头、等多种产品,但不一定随时都能买得到。某些型号订货之后由工厂排定生产日程,可能要等候半年或更长时间,但曾过用Kondo产品的客户都知道,这值得!

4M1H7497.gif (123.43 KB, 下载次数: 331)

4M1H7497.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1-3-8 12:01
后级一对

開始推出後級擴大機之後,Orpheus依舊創意滿分。一如瑞士手錶般精巧,從早期的TWO前級到現在的Privilege前級,線路板上滿是各類IC、繼電器以及SMD。Orpheus很注重穩壓,Privilege前級就有十幾組穩壓,Privilege後級中有個模組寫著Anagram Technologies Power Loop,這個黑盒子也是另類的穩壓回饋線路,控制電壓與電流,讓它們在頻率、喇叭阻抗、輸入靈敏度產生變化時,仍然能夠維持穩定的輸出。換句話說,加了Power Loop黑盒子之後,後級擴大機驅動喇叭的能力幾乎不受任何影響。簡單、簡潔,Orpheus具有很典型的瑞士風格,整齊精緻小巧,一點都不浪費地球資源

4M1H7511.gif (187.49 KB, 下载次数: 336)

4M1H7511.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1-3-8 12:02

認真精確的做事態度

在試用這套Orpheus Privilege系列產品時,搭配奧地利Lumen White音箱,使用全陶瓷單體設計,原本以為聽到會是清秀淡雅,不施脂粉似的聲音,結果卻完全相反,Orpheus除了具有高雅貴氣的高頻,還有溫暖飽滿的中頻與氣勢壯闊的低頻,播起音樂很容易就能打動人心。試聽過程打開機器觀察內部,金屬板件都很厚,結構相當紮實。雖然拆卸十幾顆螺絲很費時間,但整個過程卻一點都不煩。因為螺絲孔沖得很精確,螺牙很容易就可鎖上,瑞士人做事的認真精確精神由此可窺見。使用Orpheus的器材好像在把玩德國萊卡相機或百達翡麗手錶等瑞士精品,製作的水準、操作的手感都非常好,線條簡潔、加工精緻,還沒聽聲音光在操作就會給人一種喜悅的感受。

4M1H7513.gif (194.1 KB, 下载次数: 326)

4M1H7513.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1-3-8 12:03
左一只
味蕾不中立

簡單的說,整套Orpheus Privilege系列發出來聲音讓人聯想起德國的mbl,而不是Burmester,但Orpheus比mbl速度更快一些,透明度更清爽一些,高頻延伸更華麗一些,低音線條更結實凝聚一些,較大的不同在於mbl更從容寬裕,更穩重老成。相比其他瑞士音響器材,ReVox側重於中頻表現,近幾年家用產品罕見;Nagra的密度極高,重量感一流,但頻寬延伸不及Orpheus舒展。Goldmund的音質音色有種特殊韻味,速度較快,但低頻權威感與彈性Orpheus略勝一籌。Soulution擁有不可思議的超低失真,音質純度很高,透明度與分析力一流,而Orpheus更人性化,更和煦寬鬆一些。至於天價級的FM Acoustics,全套搭配時別有風情,我把它形容成「像演員范冰冰一樣美麗」,是聽上一回就很難忘記的毒藥誘惑。Orpheus顯然沒FM Acoustics那麼濃妝美豔,它更接近真實一些,從天上回到了人間,以濃情香味吸引著我們的味蕾。

4M1H7498.gif (167.61 KB, 下载次数: 365)

4M1H7498.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1-3-8 12:03
右一只

響在耳中 卻香在口鼻之間

我還是用食物來形容Orpheus的聲音吧。瑞士有三大美食,分別是乳酪、湖魚和巧克力。瑞士乳酪在全球享譽盛名,而獨特的Cheese火鍋更是在世界美食界赫赫有名。其中Emmentaler是一種上乘乳酪,重約90公斤,瑞士人說它「和麵包一樣百食不厭」;Gruvere據說富有阿爾卑斯山香草的味道,並充滿醇厚的奶香,略有鹹味,可以乾吃,也可以烹製菜肴;Appen Zeller是一種加入了蘋果酒和白葡萄酒的芝士,帶有一種特殊的迷人酒香。從全套Orpheus Privilege系列發出來的聲音,響在耳中,卻香在口鼻之間,濃郁芬芳的氣息包裹在每個音符之上,柔柔的、溫暖的滲透到心裏面。

保留了音樂活生原昧

再說說瑞士湖魚。無論是否叫得上名字,它們都一樣的滑嫩肉質,鮮美無比。瑞士人習慣在每日的主菜中保留一道魚肴,三個不同語區也各自有各自的做法。法語區內習慣將鮮魚清蒸或加入些許調料做成一道香味四溢的法式魚湯;德語區的居民喜歡吃傳統的炸魚;義大利區的美食家們則有更多的烹飪花樣,將魚或煎或炒,澆上意式醬汁,配以瑞士產的白葡萄酒,過著不折不扣的神仙日子。Privilege系列的聲音更接近法語區的鮮魚湯做法,保留了音樂活生原昧。從音箱間構築的音場寬廣龐大毫無壓縮,小提琴與鋼琴音質醇美高貴,帶著甜味與漂亮的光澤,木頭味豐富,泛音完整,既飄逸又有實體感。它們的高、中、低頻段量感分佈均勻,中低頻十分飽滿但沒有壓迫感,腳踩大鼓的噗噗聲扎實緊密,銅管厚度漂亮,音色溫暖。舞臺上樂隊排列的層次感非常好,各種樂器油水分離般層層清晰。分析力特別高,但並不剌耳。活生感特別好,透明感很自然。它們的整體平衡性圓潤,讓樂曲的音樂性泊然流出。

濃情難抗拒

至於瑞士最有名的巧克力,品牌之多與鐘錶差可比擬。其實瑞士並不產可可豆,瑞士得以冠名為巧克力王國,是因為他們使巧克力的製造流程和方法達到幾乎完美的地步,瑞士人使巧克力從昂貴的奢侈品成為了大眾化的消費品。白巧克力太甜,黑巧克力太苦,Orpheus是大家都會喜歡的牛奶巧克力。Daniel Peter是第一個將巧克力與牛奶混和而發明了牛奶巧克力的瑞士人,從此改變了巧克力帶有苦味的歷史,而他用來製造牛奶巧克力的煉乳就是亨利雀巢(Henri Nestle)發明的。沒錯,全套Orpheus Privilege系列表現正如牛奶巧克力,看似簡單,聽來卻悅耳動人。打擊樂結實又富有彈奏接觸質感,彈性十足的低音大提琴,清脆真實富衝擊力的爵士套鼓,在寬廣音場襯托下一切都寬鬆圓潤順暢,非常舒服迷人。

特殊的瑞士濃情

欣賞絃樂器時,細微的擦弦表情很容易浮現,小提琴琴弓與琴弦輕觸那種自然的彈跳感覺,還有鋼琴琴槌向上擊打琴弦的接觸質感都不費力的呈現,而且同時暈染上一層濃密的牛奶芳香與甜味。Privilege後級的350瓦功率帶來豐沛力度與龐大規模感,播放大型管弦樂時不僅場面寬深,樂器質感合諧高貴,定音鼓與低音土巴號的諧振泛音豐富,好像一顆顆滾珠般具有實體感,重量感與權威感也不錯,這些都讓音樂特別真實與自然。當罐頭音樂變得很自然,到一個程度你不會再去注意它的細節、空間感、速度……等客觀音響要素時,這就表示音響器材整體平衡性達到很高水準。0rpheus Privilege系列並不是淡而無味的,並不是清清如水的,它正以特殊的瑞士濃情向你招手,期待你也能真正擁有它!

4M1H7502.gif (145.96 KB, 下载次数: 340)

4M1H7502.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1-3-8 12:04
音箱特写

Dynaudio,一间拥有29年悠久历史,来自丹麦的世界级扬声器名厂,它们生产的扬声器在发烧友的心目中是享誉已久的喇叭名牌,本刊试音室从1989年起,先後拥有过Dvnaudio当年的旗舰COnsequence、Facade、Special 25周年和C2.事实上,香港和国内的Dynaudio。用家堪称人多势众,拥趸甚多。除了扬声器之外,Dynaudio的喇叭单元在业界也是赫赫有名的产品,几许欧美高级喇叭厂都以采用Dynaudio。的单元作为自家产品的销售卖点,而很多发烧友亦以此来作为选择扬声器的考虑因素之一。
  较易负担
  在1999年,Dynaudio 50开发出厂方的新旗舰Evidence Master,甫面世便赢尽天下音响天书的好评,其出色无匹的音效不但把Dynaudio在扬声器界的地位提升至极品级的最高层次,还令到多位欧美音响天书的主编於交还扬声器之後,在评论文章内不自觉地流露出难舍难离之情,毕竟80万港元(香港定价)只是一少撮人才负担得起的一个大数目,而且就算花费得起也真的要舍得花才成!所以当Dynaudio在2002年宣布推出Evidence系列的二当家EVidence Temptation(我们叫它做小证据)之後,欧美各地的Hi-End音响圈立时引起一阵哄动,因为根据厂方的资料显示,Temptation与Master的主要分别只是体形略细(矮了117mm、窄30mm和浅90mm),重量轻了22kg,4只低音单元的直径亦细了1寸,而且并不是组式合成音箱设计,灵敏度与分频点也略有不同,但经过多位著名音响写手实试过之後,发觉Temptation的整体音效不但与Master非常接近,在某些面积较为接近实际家居环境的聆听房间里,Temptation的表现会比Master更为从容和全面,也更容易摆位,但身价却便宜了一大截(香定价是356000港元),相对上较为容易负担,对比起来便显得非常抵买了。
  格外留神
  虽然Temptation是『炙』手可热的极品级扬声器,但我和它接触的机会却实在不多,只是在国内一些音响展的场合里粗略地听过它的表现。深切的体会当然谈不上,但Temptation那不太受房间面积限制表现的音响特性,却令我留下深刻印象——放在佰多平方米的大展示厅固然对声音吞吐自若,气势迫人,只是放在十多平方米的酒店房间里却也不觉负载不来,声音仍见条理分明,实在令人感到诧异,这亦引起我把Temptation借到本刊音响室试听的浓厚兴趣。
 由於Temptation并非量产的扬声器,所以要到今年年初才等到厂方安排一对浅色雀眼枫木木皮的Temptation给我们试听。虽然说EVidence Temptation是EVidence Master的缩影,但Master是三件头(两个低音声箱和一个中/高音单元声箱)模组式组合而成的设计,而Temptation却是210阔x1933高x490深(mm),重达113kg的一件头连体设计,所以不论是包装木箱还是喇叭本体都显得硕大无伦,平时协助搬动器材的制作部同事们如今每次在移动Temptation的时候,都要格外留神,因为要移动接近两米高而只阔210毫米,但重量却达113kg的高挑喇叭实在有一定的难度,放在试音室里也活像摆放了两条大柱,在视觉未习惯之前总是觉得有点压迫感,心里开始十五十六—我们的试音室真的容纳得下Temptation?在开估前,我们先看看Temptation的设计。

4M1H7504.gif (186.59 KB, 下载次数: 323)

4M1H7504.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1-3-8 12:05
全景图之一



不惜工本
  基本上,Temptation和Master一样是三件头独立声箱设计—上下两件是镜影对称的低音声箱,体积210阔x689高x445深(mm),前障板为40mm厚的高密度纤维板(HDF),侧板和背板是由MDF与多种阻尼物料组合而成,外皮铺上漂亮的雀眼枫木木皮,声箱内加坚固横撑,100mm直径的低音反射孔安装在背板,前障板安装有两只、70mm喷铸聚丙烯音盆,75mm纯铝音圈和强力铰/铁磁力系统的低音单元,中间的音箱210阔x438高x447深(mm),前障板为40mm厚,用一件过宝芯铝块经数控车床车制出来的金属部件,上面以哑铃排列方式安装了2只Esotar高音单元和2只150mm中音单元。侧板是经过黑钢琴漆抛光处理的厚身MDF。 Esotar采用28mm半球形软膜,纯铝音圈,72mm铍磁系统,磁液冷却及装有散热效能极高的铝合金後声室。而中音军元则采用150mm喷铸聚丙烯音盆,38mm纯铝线音圈和大型的铍磁系统。在高、中音单元的声室背後有一个独立的声室用来安装一份设计得颇为复杂的分音器,这份分音器所用的元件全是不惜工本的发烧级货色,包括聚丙烯电容,用多芯纯铜线绕制的大口径空气芯电感和美国Alpha-Core特别为DynaudiO用人手绕制,误差少於1%的纯银箔大型空气芯电感,无压缩、低容抗和低感抗的线绕式耐高温电阻,所有元件都安装在多层式厚铜迹特别加厚玻璃纤维线路板上,所有内部接线都是镀银无氧纯铜线。装在声箱背後的接线柱是WBT顶班的0735.由於Ternptation的三件独立声箱已经在厂方连接成一体,身形如此高挑的喇叭必须要有一个坚固的重量级下盘,这样才可以摆放得四平八稳而且不怕意外被碰翻。Temptation的底座是一块445mmX445mm,厚40mm的丁方MDF板,底部镶有一块厚重的大钢板,所以份量十足。四只钉脚是钢钉+铝台金承垫合成的特别设计,既可容易调校高度,亦同时备有方便移动喇叭的功能。这个钉脚组合的设计我非常欣赏,但制作成本却肯定不便宜。
  煲炼要足
  相信曾经玩过或者仍然拥有Dynaudio喇叭的朋友都会知道,如果要它们从容地全面尽展所长,足够的煲炼时间绝不可少。以我们在本刊试音室玩过25周年纪念版和C2的经验,500小时是基本要求,这时大概有8成功力,要贯通任督二脉则非要再经300小时的修炼不可。(不是说笑,Dynaudio的掌舵人Wilfried Ehrenholz在去年前来本刊探班的时候,曾经仔细地监赏C2的表现,听完之後慨叹地说:『这对完全熟透的C2重播音效之出色,已经完全超出我的期望,比未run-in足够的C4还要更胜一筹……』)拥有2高2中4低一共8个单元的Temptation当然也不会例外,在年初送抵本刊试音室刚刚开声之际,声音有点干和紧,音场较为滞後,最明显生涩之处是低频硬边倔尾和潜不下去。不过,随著煲炼的时间日渐增加,这些缺点便会逐步消失—最顽固和考验耐性的难关只是那4只7寸低音单元和那份构造复杂的分音器而已。由於我们的试音室位处商厦,同时又有良好的隔声设施,所以煲炼器材的时间比普通家庭可以大为缩短,不过由放我们有太多器材需要排队测试,所以在断断续续煲炼的情况底下,Temptation还是要接近半年才修成正果,屈指一算,已经接近800小时了!(最後几十小时用天乐新出那张『8reak in』SACD来作密集轰炸,功效显著。)
  忍者小灵精
  还记得我刚才提过曾经体验TemptatiOn在小房间里仍然能够重播出合理的音效吗?原来这是与它所采用那份内里装有DDC(Dynaudio  DirectiVity Control)控制网路的分音器有关,分音器是一阶(6dB/Octave)分音设计,而DDC则是把每个单元的声波扩散角度都控制得一致,而且是整体处於一个较为狭窄的范围内,这样可以减少75%来自天花板和地板的反射声,因此聆听者便不会被太多反射声干扰而可以听到更多的直接声,房间面积大小对扬声器的影响便相应地减少.Temptation在本刊试音室里虽然看似两条大柱,但开声之後却立即变身为『忍者小灵精』,了无踪影,在皇帝位前面展开的只是一幅开扬广阔,音场立体兼夹悦耳动人的音乐画面,这份DDC控制网路果然有料到!Run-in完毕後的Temptation先後与两套极品前、後级放大器—Pass Labs的X0.2+X1000.5和我们的参考放大器Boulder 2010+2060作配,把两套机种的不同声音取向毫无修饰地显露出来—Pass Labs的声音有虫口清风送爽充满阳光气息,声威力猛之余仍然带著纤毫毕现的细节,听起上来令人有种无拘无束的愉快感觉. Boulder的声音则明显走另一种路向,非常清晰和通透,分析力极强,力水充沛有如取之不竭,但却不具丝毫蛮横霸气,既有丰厚的文化气息亦有浓烈的音乐感.Temptation和这两套放大器搭配不但毫不含糊地重播出两种不同风格但同样极具吸引力的Hi-End之声,同时也清楚显示出身为Dynaudio二当家的不凡身价,我对於Temptation的演出完全感到满意,同时亦决定把它留下来取代C2作为我们的参考喇叭。

4M1H7506.gif (225.28 KB, 下载次数: 323)

4M1H7506.gif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1-3-8 12:06
全景图之二

4M1H7505.gif (204.42 KB, 下载次数: 180)

4M1H7505.gif

作者: zjt0404001    时间: 2011-3-8 13:01
标题: 这个应该比我上次来听好很多咯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1-3-8 13:11
再会无期

  讲真,在决定把Temptation买下来之际,我自以为已经摸清了它的底蕴,认为它绝对可以胜任作为评核Hi-End讯源和放大器质素的准确工具……,究竟现时我所听如此靓声的Temptation是否已经尽show身价了?在我的心目中,应该不中亦不远矣—不过这是它迈上Arbiter之前的事。

  Arbiter(中文意译是仲裁者,我叫它做大判官)是Dynaudio在1993年成功开发出来的超级前、後级放大器。按Wilfried自己的说法,他们生产Arbiter的原意只是设计一套最靓声和最准确的放大器来测试和评估厂方开发的各款扬声器,既然只是打算设计一套来自用,开发的思维和成本自然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结果由开始研究和设计,到有产品成功面世,总共花费了六年时间和大约250万美元。不过世事往往就是这么奇妙——Dynaudio生产Arbiter本来并没有打算出售,因为厂方认为Arbiter的制作成本如此高昂,根本不可能会引起用家的兴趣,但结果由於订单不绝,厂方需要陆陆续续地生产,至今竟然一共售出了50套!要知道Arbiter今天的定价是300万港元一套,『唔怕你贵,最怕你唔够靓!』原来乃放诸四海皆准的至理名言。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1-3-8 13:11
不过,就算你今天中了******预备买一套Arbiter来奖励自己也会有点困难,因为厂方除了留下一些零件作维修用途外,所有制造Arbiter的必需元件已经用罄,而最後两套的其中一套Arbiter亦己於6月运抵香港,预备在8月香港高级视听展作静态展示之後再运上祖国作巡回演出。既然Arbiter是我们肯定负担不来的天价产品,就算万一听完中招也无有怕,但如果未能在这两个月的空档时间内安排Arbiter在我们熟悉的试音室与Temptation作配套演出,则肯定是我和本刊全体写手兄弟们的一个遗憾,於是我和『丹拿亚洲有限公司』的老总Tommy兄作出安排,在6月尾把Arbiter借来给我们试听,在8月初再收回摆show。由於这是一个再会无期的难得机会,所以我们特别抽空在7月的第4个周末安排了4场试听会给本刊读者开开耳界。

  超重量级

  当Arbiter的四件头前、後级送抵本刊的时候,我便开始领略到它们的气派,不说其他,单是360kg的总重量已经叫帮手搬动器材的制作部同事们抹一把汗!Arbiter前级分开放大主机和电源供应两个体积一样的机箱,面板为275mm丁方、深度为475mm,总重量为80kg,以前级来说当然是超重量级了。两件Arbiter单声道後级睇起上来只是窄窄长长的家伙,但摆起位上来却仿似巨轮泊岸,体积为275mm阔x800mm高x670mm深,搬起上来更是沉重无比的140kg(每件),要不是厂方体贴地设计了4支可以灵活装拆的铝制手柄的话,要搬动便会有如老鼠拉龟,寸步难移。幸好整套Arbiter在摆好位之後并没有想像中那么碍眼。

  由於Arbiter是一套快将成为绝响的天价级器材,所以我并不打算把它们详细剖释,而只是在这里简介它们的设计特点。不过,只是粗略地了解这些设计,已经令我明白到为何Arbiter要卖得如此昂贵,真正不惜工本的确是要付出代价的……。我先从前级讲起。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1-3-8 13:11
超、超、超级设计

  正如我刚才提过,Arbiter前级是分体机箱设计,放大级线路、缓冲电容阵与逻辑控制电路放在一个机箱,而一只300VA的大环牛,一份电子充电系统和14只密封式免维修铅酸储电池则安装在另外一个机箱。两个机箱都采用特别坚硬,内里装有RF屏蔽的航天级铝材制造,四边更装有誧上阻尼物料的实芯铝质散热器。在电源供应机箱里,6只储电池负责供电给模拟线路,而1只储电池则供电给逻辑控制电路(每声计)。大概1小时左右所有储电池便可以充满大约9成能量,储满的储电池可以供电给前级连续工作15-20小时,当储电池的能量跌至某个水平,电子充电系统便会自动为储电池充电。虽然Arbiter也可用市电工作,但当你一旦用过储电池供电之後便肯定听不回头的了。

  在主机部份,前级每声道的缓冲电容量高达1.49 Farad(149万UF)!比很多超级功放还要劲得多。 2.98F的超级总电容量虽然看似杀鸡用牛刀,但靓声效果却是立竿见影,单是电源供应的内阻已是极低的少於0.00002Ω!

  Arbiter前级由输入至输出都是全对称平衡式,双单声道和全互补线路设计,频宽是线性的DC至5MHz,线路板是厚达2mm的纯铁弗龙+厚料纯铜迹。至於前级靓声与否的其中一个主宰部件——音量掣,Arbiter制作的精密程度肯定是空前了。这个音量掣的组成(以每声道计)包括两个英国名牌Penny&Giles电位器,一个瑞士级进马达和一个光电编码器。声音讯号的调节由一个P&G的对数特性电位器进行,在同一条轴上装设的另一个P&G线性电位器则用作角度测量,而级进马达则负责驱动。电位器的旋转角度为320度。负责测量角度的电位器讯号由一个12 bit的AID线路解码,12 bit的解像度为2=4096级,即是说把320度分为4096级,相应的音量调节精度为0.1dB,范围可达-70dB至+12dB。两个电位器和马达串在同一条轴上安装在机身之内,面板上的旋钮其实是一个光电编码器,转动时会发出脉冲讯号来指示其旋转角度,这个角度脉冲讯号会被送到一个控制线路,这个线路会计算这个角度脉冲讯号到底是要P&G电位器转到那一个角度,也就说要转到4096级的那一级,计算後控制线路舍命令级进马达旋转,同时一直监察P&G线性电位器的讯号变化,当转到4096级中所需的级数时马达便会立即停止。这个伺服位置控制系统应该是目前最精密,最准确,最线性和最觊声的音量控制设计了。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那只用实芯铝柱精制的遥控器,遥控器上的旋钮和金属按键与前级面板上的旋钮和按键完全一样,拿上手份量十足,操控非常方便。

  推喇叭无难度

  Arbiter单声道後级的外形虽然是窄长高瘦,但机箱同样是采用特别坚硬,内里装有RF屏蔽的航天级铝材制造,外壳是用铸模铝车制,内壳则是由实芯铝块挖空而成。一台专业级CNC铣牀要连续工作3个星期才可以完成一对Arbiter後级所需的机壳金属部件!由於最重的14只储电池和电子充电系统放在後级的最底层,较轻的高压电源供应与滤波电容放在对上一层,後级功率管与冷却风扇放在第三层,而後级的独立输入与初级增益级线路则放在最顶的第四层,如此金字塔式的重量分布编排可以有效降低整个後级机箱的重心和大幅减少机身的谐震。

  像前级一样,後级的14只储电池在储满电之後可以连续工作12至15小时,为低电流的电源供应,输入级与输出增益级提供纯净平滑的直流电。由输入至输出,Arbiter後级采用全对称平衡,全互补式线路设计,输入驱动级为A类工作,输出驱动级则为AB类。

  每声道的电源供应由2只2000W的巨型环牛与8只300V/50000uF的滤波电容组成,总电容量为400000uF,每秒的储能量为2.645W!输出驱动级采用14粒额定25A的双极功率管,可以提供高达120A的恒定输出电流,在频宽DC至300kHz的状态下,输出功率为620W(8Ω)、1072W(4Ω)和1670W(2Ω)。

  这部後级还有一项独特的装备—设有两组喇叭接线端子,一组是阻尼系数40,另一组是阻尼系数1000,以方便用家接驳对低频控制力有不同需求的扬声器,再加上交口此强劲的驱动功率,世上应该没有扬声器可以难倒Arbiter後级的了。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1-3-8 13:12
靓得惊吓

  经过一番移灯换櫈的体力劳动之後,Arbiter前、後级终於埋好位,再经过半个月的run-in并且为储电池储满能源之後,我和众写手兄弟们期待己久的一刻终於来临,齐集在试音室里准备品尝一顿超级豪华的音响盛宴。配搭讯源是我们作为参考的Esoteric P-03 SACD转盘+D-03解码器。

  由於当时我们刚刚收到『2006原音精选』的SACD白版,所以第一首播放出来的歌曲便是珍纳演唱的(I ll Always Love You).当Roel Garcia弹奏Yamaha C7三角钢琴的音乐引子响起,仅仅几秒钟,整个试音室立时变得鸦雀无声,人人聚精会神地欣赏,只因为这首乐曲我们已经听过很多遁,但从没有像这一次单是听见这段钢琴引子便会觉得Roel是弹得那么从容,琴音是那么真实,钢弦的泛音是那么丰满…….到Jheena走近话筒咽口水运气开腔,哇!绝对不是语不惊人誓不休,我所写这一连串Jheena的动作完全可以听得出来!接著而来是Jheena以清晰动人,感情丰富的唱腔演绎这首Whitney Houston的名曲,唉!我们熟悉的珍纳姐几时变得和我们如此亲近啦!If I shoud stay……”她的歌声不但非常纯美悦耳,歌词的每一个字都是那么清楚,我简直可以听得见她的声带在颤动,显露出她的精湛唱功。套鼓在轻敲慢扫,电Bass有点不经意但粒粒音符都一清二楚,整个音乐的画面配衬得美到不得了。一曲既终,人人都哗哗声地赞叹从未听过唱得如此完美的珍纳……。

  到由4支大牛筋弹奏的(Zorbass)出场,这首希腊名曲的节奏由慢到快,逐渐加速,4支大牛筋分开主奏,伴奏和打拍子,渐次加入,各司其职。你可以听得清楚4支大牛筋各有不同的音色,演奏的位置亦各有差别,但听起上来却是那么合拍、音色非常和谐,虽然整首音乐只是单以double bass来演奏,但歌曲的编排与演奏的技巧绝对精彩绝伦。4位牛筋佬弹奏时的弹、拨与及拉弓,琴弦的烟韧再加上琴腔的丰满共鸣,Arbiter+Ternptation把这些细节演绎得非常传神,5分钟的Zorbass转瞬听完,人人拍烂手掌。

  最高水准

  跟著我的工作只是不停地挑选平时我们认为演录俱佳的靓碟,每播完一张总是出现赞叹连声:『今次听起上来虽然并不是出现石破天惊的变化,但人声更觉人性化,乐器的像真度更高,定位更稳定,音场的扩展更加自然和从容,全频的平衡度无懈可击,音乐细节的展现全无破绽,低频极有份量,而且非常有权威性,整体听起上来更加接近真声!

  的确,除了我们一众写手之外,对Arbiter和Temptation最赞口不绝的都是和录音行业有关的人仕——雨果的易有伍,纬讯的Terence Lai和音乐堡的丛,他们一致认为这个组合的声音有齐像真,准确和自然三项录音师最著重的Hi-Fi元素,而且是他们听过众多器材之中水准最高的一套!我对他们的意见非常认同,我认为这套组合最可爱之处是听人声演唱,几件乐器演奏等音乐小品之时,声音玲珑浮凸,现场感真实得有如面对,聆听大堆头爆棚乐曲之时有著千军万马,气吞河岳的威猛气势,但却无丝毫凶猛压迫感。整个试听过程我都感觉非常轻松自然,绝对是在享受音乐,要不是常常提醒自己,我也忘掉了是在工作,是在听音响器材!

  当然我不能忘记,对这套器材感受最深的,还有前来试音室参加『大判官与小证据听证会』的38位本刊读者.

  Dynaudio Evidence Temptationon规格:  定价:HK$356000  曰频应:29Hz-25kHz+/-3dB  灵敏度:90dB/2.83V/m  阻抗:4Ω  体积:210阔X1933高X490深(mm)  重量:113kg
作者: sm163    时间: 2011-3-8 14:47
后级pm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1-3-8 17:02
收信
作者: jmlab    时间: 2011-3-9 19:23
天琴搭dynaudio;台湾很流行啊;不过没听过
作者: lch0198    时间: 2011-3-23 11:34
标题: 小证据
麻烦周总PM个小证据的价格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1-3-23 11:49
小证据的准确度和密度都很高。
作者: dracula_10    时间: 2011-4-3 01:36
请pm个小证据的价格,谢谢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1-4-3 09:54
收信
作者: matao    时间: 2011-4-5 19:00
有幸听到
哈哈
平衡

真实的声音
作者: xgl890    时间: 2011-4-5 19:52
后级pm!喜欢瑞士金工
作者: sm163    时间: 2011-4-5 20:27
标题: 回复 #25 xgl890 的帖子
我也喜欢 米不起
作者: xgl890    时间: 2011-4-5 21:10
原帖由 sm163 于 2011-4-5 20:27 发表
我也喜欢 米不起

我在广州就听了一耳朵,不过推得是金属单元的喇叭,还没真正到此机的特点!时间太紧,急急忙忙的走了。觉得此后级比较内敛一些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1-9-5 17:00

作者: hx6588    时间: 2012-10-9 11:42
麻烦周总PM个小证据的价格.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2-10-9 11:47
新款小证据就要面市了,价格会有比较大的提升,现在购入小证据不失为明智之举。
作者: hx6588    时间: 2012-10-9 11:52
谢谢




欢迎光临 威虹音响家园 (http://whaudiobbs.d150.chsht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