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以上所述,要調整聆聽室的音響處理有三個主要因素:1.喇叭的位置與聆聽位置;2.共振產生的駐波;3.初期反射。以下就是一些易學可用的方法: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0-7-9 16:48 标题: 1.喇叭的位置與聆聽位置: A. 以「三分法」或「五分法」來調整喇叭的位置與聆聽位置:將聆聽室的“長”或“寬”分成三等分或五等分,它顯示的數值就是喇叭或聆聽的位置(可以不同數值來組合)。以下的規則在各種不同組合中都必須遵守:﹙a﹚喇叭到後牆的距離不能與喇叭到側牆的距離相等,至少必須有30公分的差距;﹙b﹚喇叭與聆聽位置應呈等腰三角形,而三角形的頂角就是聆聽位置;﹙c﹚必須考慮聆聽位置的對稱性,如門窗、傢俱等;﹙d﹚聆聽位置後面必須有空曠的空間。
B.使用熟悉的CD用耳朵調整喇叭與聆聽位置
C.使用特別的軟體,如美國公司Sitting Duck Software Company 所設計的一些調整喇叭位置與聆聽位置的軟體。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0-7-9 16:48 标题: 2.共振駐波的解決: 要解決共振而產生的駐波,必須先找出聆聽房間的共振頻率,這裡我們必須牢記二個非常有用的公式:St=331+0.6t;F=St/2L。其中St是指音波在溫度t時的速率,F是共振頻率、L是房間的長、寬或高。透過這些公式的計算,我們可以很快的算出房間的共振頻率。例如一個房間的長、寬、高為5.5公尺 x 3.7公尺 x 3公尺,溫度若為21℃,從公式可得知:5.5公尺長的基本共振頻率=331+0.6x21=343.6,再除以2L,就是2x5.5, 就可得到31.2Hz。而它的一次、二次、三次、四次共振頻率分別為31.2Hz、62.4Hz、93.6Hz、124.8Hz(通常我們只算到 150Hz以下,因為這段的共振影響最大)。同理,可以算出3.7公尺寬的共振頻率為46.4Hz、92.8Hz、139.2Hz,而3公尺高的共振頻率為57.3Hz、114.6Hz。算出長、寬、高的共振頻率後,我們會發覺有一組共振頻率非常接近﹙92.8Hz和93.6Hz﹚,這個接近90Hz重疊的共振駐波就是引起房間共鳴而產生不乾淨的低頻原因,也就是要消除的共振頻率。找到了共振頻率,我們要找出共振駐波的位置,一般來說,不管是第一次、第二次或第三次共振,起始點與終止點都是共振最強的地方,因此四個牆角是共振最強的位置,也是需要作處理的地方,而兩牆的中間點是第二次共振最強的點,如果要作二次共振的處理,中間點就是它的位置,以此類推。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0-7-9 16:49 标题: 3.初期反射的解決: 初期反射共有12個,但天花板與地板不易作處理,並且可以吸音板或地毯等來作調整,因此不在討論之列。我們通常要作處理的反射共有八個,即前反射、側反射與後反射等,而它們的影響,圖示如下:
The front reflection前反射,影響聲音症狀:通常發生在低頻﹙100Hz﹚,聲音的音場扁平、聚焦不準、透明度不足。
The lateral reflection側反射,症狀:最嚴重的初期反射,通常發生在中高頻,影響立体聲效果,嚴重時會產生中空現象。作者: weihong 时间: 2010-7-9 16:49 标题: The back reflection後反射,症狀:影響高頻,尤其是音調的平衡。 知道了初期反射的影響,要如何正確的找到反射點呢?由於聲波的行進與光波非常類似,都是以直線進行,因此我們可以由入射角等於反射角來計算出反射點,另外一個較方便且省時的方法,就是在喇叭與聆聽位置的牆上放置一面鏡子,緩慢的延著牆壁移動鏡子,如果你在聆聽位置能透過鏡子看到喇叭,鏡子的位置就是反射點。找到反射點以後,我們可以一些擴散板將能量擴散到其它方向,而不會集中在聆聽位置的那一個點。
以上是關於尋找共振頻率與初期反射的一些方法,當然,找到了這些共振頻率與初期反射點後,就應該把它們的影響降至最低。在設計聆聽的房間時,就要考慮到房間的長、寬、高比例,讓它們的共振頻率儘量不要接近,如果房間的比例不如預期,就應該作一些消除駐波與反射波的處理。還好目前市面上已有很多這方面器材可以購買,包括一些處理房間音響特性的器材,以及調音柱﹙如義大利的AA調音柱、RPG擴散板﹚等,如果消費者在換器材前能先花點時間將空間的環境先作好,必定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