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标题: 想带进天堂的功放——评ASR Luna 8 Exclusive合并功放 [打印本页]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7-1 14:21
标题: 想带进天堂的功放——评ASR Luna 8 Exclusive合并功放
乍看之下这又是一部德国ASR的合并功放,有什么不一样吗?从外观上看不出太大的差异,黑色的压克力面板配上两边散热片与简洁的旋钮,一贯的典雅大方。三部分体式的电源箱虽然壮观且面板露出的多色LED具有高科技感,但恐怕有些发烧友仍会对“合并功放”这样的称呼耿耿于怀,毕竟近三万美金的售价也不便宜。没有错,这部ASR就是国外编号EmitterII Exclusive的产品,Luna 8电池供电版则是最新型号,与我们以前试听过的ASR相比,在声音上有极大的不同。维持ASR的传统Luna 8面板一样采用极厚的黑色压克力,隐隐约约可以见到内部组件的朦胧美相当特别,设计者Friedrich Schafer认为金属机箱会感磁影响声音所以主机箱以压克力制作。

旗艦版本的Luna 8共有4個機箱,除了一個是擴大機電路所在,其他三個箱體都是電源供應。為何需要用到3個跟擴大機主體差不多大小的電源呢?原來,其中兩個相同體積的電源,分別供應後級的左、右聲道,較小的電源單獨供應前級,而且還特別針對前級的驅動級,採用電池供電,其嚴謹與發燒的程度可見一斑。

em2complete01qp9.jpg (35.06 KB, 下载次数: 190)

em2complete01qp9.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7-1 14:21
过去我们也试听过ASR产品,综合印象是声音温暖宽厚很有胆机的味道!质感高贵气度大方,速度中庸不是迅猛爆烈的类型,音场宽深表现极佳!非常的有音乐味,但极低频的控制力与线条感略微松散。这次再听到改用镀纯金线路板的最新Luna 8 Exclusive,几乎不大敢肯定这就是同一部机器,因为其中的差异太明显了?我搭配过的音箱包括Spendor SP-100与Marten Coltrane(三音路四个陶瓷单元设计)。推动高贵的Marten音箱(可惜国内还没正式引进)时细节之丰富?低频之扎实浑厚、动态之从容轻松、音场之宽阔深远,还有绵密纯净又暖意盎然的音色,绝对会让人着迷。意外的是门不当产不对的Spendor音箱,相信很少人会如此搭配,但那种特殊美感真的让人感动得起鸡皮疙瘩,好像鲍鱼煲老鸡似的鲜美与浓郁兼具,越听会越害怕,怕自己掉入这种温柔乡中。

em2frclosed0201qq7.jpg (41.33 KB, 下载次数: 142)

em2frclosed0201qq7.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7-1 14:23
有关Luna 8 Exclusive的结构我们就看图说故事?我简单归纳一下自己的听感:

堂音细节与泛音延伸非常优秀。

最好的胆机在中高音和空间感表现占有优势,但在ASR之前完全没有讨到便宜,Luna 8表现出乐器与歌唱者四周空气包围的情况和尾韵细节,是在其它晶体功放上极罕听过的,诠释小提琴与钢琴时它的泛音甚至比最好的胆机还略胜一筹。ASR的空间刻划效果具有100%说服力,只要音箱的分析力够好,我们就能轻易分辨教堂、俱乐部、录音棚的堂音差异,它能呈现历历在目的真实情境。

极高的声音密度。
感受不到ASR哪一个频率有夸张突出,包括低频,它是很匀称结实的,但因为密度高所以真实感与重量感就特别好,不会有骨无肉虚无飘渺,Luna 8让所有乐器都具有“可触及”的实体感。音场中的结像能力一流,舞台上乐器与歌手的前后层次感排列可以说是个中翘楚,整个景深有更多呼吸的空间,也因为定位准确实体感佳音场的宽深辽阔规模感不但大而且内容丰富。

音色偏向阴柔舒适。
与某些晶体功放相比Luna8绝对不会刺激耀眼,不是光彩夺目的类型,它的亮度比较低,但极高频的延伸却一点不少,一方面很柔顺耐听,另一方面弦乐与女高音又能听到那“最后的一口气”!相较其它Hi-End器材ASR似乎不够空灵飘逸;实际上在较暗的特色中描绘空间能力全比你想象的还要好;更有份量更有真实性。,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7-1 14:25
非常甜美的音质,前提是一定要买电池版本,买ASR而不选电池版本就没有买到它家的精髓!Luna8具有媲美最好胆机的圆滑润泽质感,优雅细腻而不单薄,饱满宽松又通透,嘹亮的铜管与掹击的铙钹一点都不刺耳,有一种很难形容的舒服愉悦;低频下潜有力且线条清晰,能量感直追Jadis之类的胆机,下沉深而不会令人紧张。TAS主编H.P认为ASR是一种全新的声音,诠释钢琴时形体宽广木质味与弦振感融为一体,和一些标榜把钢琴变成点状发声乐器的功放有很大的不同。ASR说它家的功放之所以能有那么甜美的质感,主要是没有前级线路、采用打离式电源、高品质的电容、采用压克力机箱,再加上特殊的线路设计所致,从1980年到现在,ASR的线路基本没有太大改变,说明了设计者对ASR的强烈自信。

声音浑厚有劲控制极佳。
这是Luna8比旧版进步最多的地方,前级虽然是被动设计但动态与劲道却是超级的好,音色在温暖中不失流畅,低频浑厚结棍让音符变成一团团很有弹性的气流弹射出来,在Luna 8身上听不到任何硬朗尖锐的突兀。由于平衡性非常好,音乐好象在洋溢光泽的轨道上滑行,每一个乐器都恰如其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大音量聆听时几乎不会打搅。Luna 8的低频不但宽大而且有种坚实的穿透力,让低频听起来好象低了三四个音,欣赏大编制的管弦乐时我爱死了它的低频权威感。

细节多到盈耳满室似乎装不下,这也是Luna 8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实际上ASR的高音并不强调明亮,因为背景安静噪讯极低加上只有简单的三级放大线路,所以录音中细微的情报讯息被毫无遮掩的呈现出来,好象拿探照灯观察舞台上的乐手每个人的表情、动作、甚至乐器与衣服布料都看得格外清楚。有机会比较就会发现,Luna 8比旧版产品速度变快了,瞬态反应变灵敏了,这也是它细节丰沛的主因之一。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7-1 14:25
美国音响发烧天书TAS总编Harry Pearson可以说是现代音响美学的教父,我们所熟悉的音场、透明度、分析力等美学标准都是他所建立的。H.P对ASR高度赞赏,并在新的海岬(Sealiff)试听室内把ASR纳人参考系统的一部分,为了让读者更进一步知道详情,我们破例引用2006年TAS中文版文章,并获授权刊登。

规格:输出功率每声道280W(8欧姆负载)/每声道490W(4欧姆负载)/每声道900W(2欧姆负载),频率响应1-100KHz±1dB,20-20KHz±0.2dB。上升时间低于0.8us,失真率低于0.01%,阻尼因子大于1000,使用电源变压器四颗各700VA,使用滤波电容输入级406000uF、驱动级62000uF、输出级602000uF、控制电路70000uF,总共1140,000uF。重量主机重47公斤,外接电源各重32公斤。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7-1 14:50
掀开Luna 8 Exclusive的顶盖,一眼就可以发现它的放大电路板是左右完全对称的设计,左右两侧散热片内侧最现眼的黄澄澄的对象是厚实的铜条,Luna 8每声道10颗东芝MOSFET功率晶体就先锁在左右两侧的铜条上才与散热片接触,透过这种做法让各MOSFET的温度更加接近、降低误差与失真。与旧版最大的不同是Luna8 Exclusive改用120超厚的双面镀纯金的线路板(为符合欧洲环保要求不用化学金,而是昂贵的纯金),纯银接线加上含银焊锡。

讯号进入Luna8之后以继电器选择切换,接着就进入音量控制部分,ASR设计了一个每声道使用16个电阻加上数字电路的控制器,转动音量旋转这个电路就在一个或多个电阻与10K欧姆电阻作分压,与其他固定电阻串行分压的级进式开关比较,不管你的音量大小如何讯号永远只经过二个焊点。

em2fropen03ret01wp3.jpg (73.97 KB, 下载次数: 148)

em2fropen03ret01wp3.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7-1 15:30
背板有六组高电平输入以继电器切换外,还备有一组直接输入单端与平衡式端子。Luna 8主机没有一般常见的电源插座,因为它是采用外接电源供电,在左右喇叭端子之间机可以看到三组特殊的外接电源连接端子,线路设有阻抗调整开关,全部关闭阻抗为10K欧姆,一般用家建议用10K欧姆,前段的讯源最好有较长的电流驱动力,如带交连电容的电子管输出CD机就不太合适。只听CD的朋友建议从Direct Input直接输入,它与音量开关用银线直通没有经过继电器,效果会更纯净更好,ASR具有平衡输入却不是真正平衡放大,与德国多数厂家的看法一样。

em2backopen01ok2.jpg (69.98 KB, 下载次数: 139)

em2backopen01ok2.jpg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9-22 14:44
标题: 黑盒子的革命ASR Emitter Ⅱ Exclusive
TAS1973年正式成立至今,唯有这部德国制的晶体功放ASR Emitter II Exclusive最让我伤透脑筋。并不是因为它是一部满身缺点的器材,其实恰好相反。这部功放,颠覆了以往我对“革命性”的定义;我应该说它是在设计上,有突破性的演进比较最恰当。我花了六个月的时间,试了又试、量了又量;期间,我还必须将我的参考系统升级,以匹配它的气质。而它真正的特质本身,对所有形容音响声音的词句来说,都是一项挑战。现在您应该知道我在烦恼什么了吧?当从未曾接触过的器材特色在它身上出现时,那我该如何描述它呢?想描述的东西并不存在啊!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9-22 14:45
我一直问我自己:我如何能找到恰当的字眼来描述,好让读者不只知道它的声音听起来像什么?还能知道透过这部机器,来聆听音乐的体验是什么样子?你如何能传达一种你根本不知道听起来像什么的东西?而且至少不是以我们习惯的方式的呢?

     Emitter的技术深度与精致度的咋舌程度,足够写上一本厚厚的论文,关键之一就是布局方式。用Emitter Exclusiv可以免去中间还要加上一部高电平前级造成声音污染的困扰,它的电路设计之精巧,足以让许多技术老饕垂涎三尺。它采用双单声道、单一机壳的设计,以20MOSFET来驱动输出电路(IC),这与我们常见的好声原则大相径庭。另外在输入极线路上没有使用任何继电器,极尽纯净之能事。这部测试机在8欧姆负载时能输出每声道280瓦,4欧姆时为500瓦,2欧姆为900瓦。除了它外观俐落的本体之外,ASR还设计了两只分离式的电源供应器;还有一部也是分离式的电池供电器,专供输入级使用,电池充电一次可运作达100小时左右,而且充电方法非常简便。ASR的设计师Friedrich Schafer虽称这部Emitter为合并功放,但它与我印象中的合并功放完全不同,它有非常多的用法,以Hi-End的标准来说,27000美金的定价还是称得上是合理的。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9-22 14:45
从一开始聆听,Emitter就展现出十足的“权威感”。我本来已有心理准备会听到熟悉的日耳曼式晶体机声音,但是我错了,真的,我完全听不出晶体机惯有的蛛丝马迹。它的声音一点也不生硬、也没有压缩感、更没有一般晶体机隔层纱的感觉。我之所一开始就被Emitter的表现震慑住了,有一部分是因为它没有一般晶体机的特征。但其实不然,因为其实它听起来也不像胆机会过度柔焦、或刻意削弱在最高与最低频。在爆棚时没有任何动态压缩与动态溃散的感觉,没有,完全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聆听,我发现一件在我的聆听经验中从没有发生过、也无法用言语的形容的感觉:这台功放有时会与所播放的唱片音乐唱反调!它似乎非常顽固于它自己的表现,当你无论是用模拟、还是数字当讯源时,它就是坚持原汁原味。所以不管是CDLP透过它都能更纯净、真实地展现各自的声音特色。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9-22 14:46
ASR没有让人失望,它的声音充满了分析力,但又没有在其它所谓的高分析器材常伴随而来的恼人现象。藉由它使我能大幅度地将聆听室内参考系统的整体声音加以改善,任何新器材一旦放进这套参考系统,所有的特点都无所遁形,有时是变好,但有时也会变差。我所使用的喇叭是Alon Exotica Grand References,线材都是NordostValhalla型号,开始采用的是Lector分体式的CDP-7TCD唱盘。ASR最令人吃惊的一点,就是发现最佳的数字录音原来听起来这么优啊,单单用一部简单的Lector2 CD唱机就觉得音乐性真是前所未闻的棒!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9-22 14:46
有两张CD我一直用来当作试音参考,音响效果之好与他们LP版本完全不遑多让,甚至某些部分还好过LP。一张是Mercury唱片Hanson 的《The Composer and His Orchestra< Mercury》,另一张是由原本《Wind in Hi-Fi》专辑中挑选出来的精选辑,特别是那首“The Lost Found”棒极了。在最强音的高频段时,完全感觉不出ASR有任何的压缩,没有隔层纱或是粗粒感,也没有刺耳的高频或压迫感。它的驱动力一直表现得游刃有余,我们长久以来一直认为数字录音根本达不到的真实感,它居然都可以表现得很好!不只是听得见最高八度音,而且还有前无古人的空气感与细致感的表现!从这些录音绝佳的CD中,我们又再一次发现它们的声音之美,相信没有人会再怀疑16 Bit/44.1 kHz的规格不够好了。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9-22 14:46
接下来换上几部更好声的CD唱机,像是四件式的Lector数字讯源、意大利Bluenote Stibbert、以及最贵的Jadis JD-1 MKⅡ。与Lector相比BluenoteJadis的声音比较明亮﹔与Jadis相比Bluenote的声音比较阳刚但带有一些飘逸感;而Jadis则是毫无疑问一派胆机美声的作风。当我们所使用的CD唱机品质不断提升时,音乐厅的堂音细节也随之增加,最后堂音量之丰富甚至颠覆了我对数字录音的主观想法。在Hanson的那张CD中,您可以很清楚地听到Hanson是在一座空荡荡的音乐厅中录音,还可以听出他距离后墙的远近。当乐器开始演奏时,您还可以清楚听到声音从侧墙与后墙反弹回来,ASR让我必须对清晰度重新定义。


   我不禁想到ASR是用什么方法不对数字讯号动手动脚呢?如果我猜得没错,数字讯源透过ASR之所以听起来这么好,主要是因为在设计上采取彻底消除噪讯追求绝对纯净所致。仅仅用它的电池驱动唱头前级,还没有真正用到Emitter本身,我们就能藉助这种设计的优点,将系统中其它部分的噪讯程度加以改善:比如说线材、避震器材、以及模拟转盘等等。我必须说:在还没有用ASR之前,我的系统听不到、也无法听到这样的真实感,是ASR带来神奇的差异。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9-22 14:47
以道家的阴阳理论来说,ASR是稍微偏“阴”的,这是与晶体设计的Edge,或是胆机设计的Audio Research相比而言,但它不会像早期的Mark Levinson那么暗调。重现声音舞台的宽度对ASR而言易如反掌,而它的音场深度表现更是令人吃惊,或许是我所听过的器材中最真实的。ASR表现出一种完全未经过放大处理的声音;就像是在音乐厅中听到的,或是身旁的人所唱出的一样自然。


   截至目前为止,我没有将透明度或像是蓝丝绒般的质感与ASR的声音特质扯在一起,但是我现在想这么做了,因为我发现它所呈现出的音场,能使我们“看”得更深,就像是透过一扇越来越干净的窗户,来看那座音场的感觉一样。Classic Records重新处理转制重新发行了一套9片装、45转的《皇家芭蕾》,其声音之好不仅超越旧版LP,更会让人误会是不是当初Ansermet演出时另外还有收音。在这套以ASR为基础的系统照妖镜下,我们可以听到更多的细节、线条、空间形体、真实堂音、与其它人工斧凿的痕迹,而这些以前都付之阙如。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9-22 14:47
我们很容易迷失在某张唱片的细节中,也很容易受到诱惑,去描述这些风华再现的伟大录音的点点滴滴;但透过ASR所呈现出的声音表现截然不同。以最好的系统回放经典的伟大录音时,我们通常都能得到一些片断的真实感,或是一些声音“真的”存在于聆听空间的片断时刻。这种情况虽是偶然发生,但每次都令人印象深刻。用了ASR它的声音使我都不知道如何描述,它极少人工感与电子感,你感觉“身处表演现场”的次数会增多,也就是说有更多的“真实声音”表现。当夜深时把灯光调暗,你会发现自己的房间不见了,界线也模糊了,这是我从未在任何音响/音乐情境中曾有过的奇妙体验。你会忘记正在听音乐而是神游音乐之中。以往我总是将自己、系统、与音乐软件三者独立,而今大部分的分界线慢慢融化了;整个聆听过程变成更具亲密性、参与感的一次体验了。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9-22 14:48
ASR有一种特质,那就是在播放某些最佳的数字录音时效果会超越最好的模拟录音。想象一位歌者站在你面前,用最好系统来播放最好的录音时,可以听到发自胸腔的声音,以及声音所造成的空气振动。再想象一下,有一部功放不只能让你听见这些声波,还有那些包围在四周、个别却又独特的空气感。这是我们从未经放大的声音中可以听到但却常常被忽略掉的,因为现代音响器材人为的噪讯,以及增加电子零件所产生的噪讯遮掩了这些细节,但我们却习惯了这种“电子化”的声音。ASR带来一种“新”的声音,对我们原来认为理所当然的习惯带来极大的冲击,我们不需要想象正在享受“音乐”,你一定没有听过这样的声音,至少我没有过!


   我之所以认为ASR是一部具有革命性的功放,主要是因为它有所不为,以及它那种因为极低背景噪讯所表现出的“能看进去、还能看穿”的透明度。它还有其它的特点,像是无论播放什么类型的音乐,它都能泰然自若游刃有余;这是我在其它的晶体机中从未体验过的。另个例子,就是它的低频冲击表现之逼真,你甚至可以感受得到鼓面的紧绷程度。换言之,它集所有目前功放最高艺术成就于一身。


   这是我所见过的器材中,第二件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器材,它宣示着会有新一波的音响器材设计变革,另一款是之前Infinity/Magnapan推出的QRS/1-D喇叭。它是结合了两组丝带/半丝带系统的混血设计,首次能真正呈出一种真实、身处其中的声音舞台的宽深感。我无法想象ASR这样特立独行的风格能持续多久,其它“示范级”功放的设计者,一定也会设计出一款他们自己的电池驱动输入级,很高兴看到通往未来之路的门已经打开了。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9-22 14:48
TAS杂志技术顾问Atil Kanagat的说明


   让我们先复习一下音响饕客的三大信条:分体机一定好声过合并功放、单声道重现声音舞台的分析力一定超过立体声机、以及胆机大部分会比晶体机好听。然后再将倒过来想,你会想到什么?依个人浅见,我所见过的最优秀的功放,它的名字叫做ASR Emitter 2 Exclusive。没错,它是一部合并、立体声的晶体机。搭配Nordost线材与Alon Grand Reference音箱时所呈现的忠实之声,是我在追寻美声的二十余年当中从未有过的天籁体验。ASRH.P整套系统所带来的不是局部、而是革命性的改变。当我第一次亲灸其声时,差一点摔下来了;我告诉HP说,这种有如宗教般亲临神迹的感觉,只有在我第一次踏进梵蒂岗的西斯丁礼拜堂时或许差可比拟。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9-22 14:48
我到底想说明什么呢?这部功放推动Alon呈现的声音舞台简直到了令人“耳”炫神迷的地步,那种高度、宽度准确度,虽然其它功放也勉力可及,但说到舞台深度的表现就只剩ASR鹤立鸡群了。整个舞台的前后级比列一致,由舞台后方所发出的音乐与声音,与前方所发出的具有相同的能量以及浑厚感。在人声的录音中,演唱者活生生地站在乐团前方,让听者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我就在那儿”的感觉!它的声音既不像晶体也不是电子管,瞬时表现与最好的晶体机不分轩轾﹔带有饱满泛音的消逝感又足以与任何最具音乐性的胆机分庭抗礼。低音控制极佳毫无音染,低沉得足以摇天撼地但又极其干净。我只能说,如果天堂没有ASR这样的功放,我可就不想去了。




欢迎光临 威虹音响家园 (http://whaudiobbs.d150.chsht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