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扎特创作的所有小夜曲中,毫无疑问当属这首编号为K.525的G大调作品知名度最高,其中主要段落甚至成为了莫扎特“名片式”的旋律,只要留心这首曲目第一乐章的主旋律在手机铃声中的使用频率就能明白。这部作品拥有一个美妙别致的德文标题“Eine Kleine Nachtmusik”,翻译过来的字面意思就是“一首小的夜曲”。而这首创作于1787年的作品也是作曲家所有小夜曲中,排序最末的一部。
当时莫扎特正创作自己继《费加罗的婚礼》之后的又一部歌剧——《唐璜》,这应当是作曲家当时最重要的工作。但不知为何,在写到歌剧第二幕的间隙,莫扎特却突然放下手里的“正事”,创作了一部小夜曲,这就是日后红遍世界的“Eine Kleine Nachtmusik”。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样一部作品?学者们众说纷纭,但有一项研究成果比较有趣。这种说法认为,在K.525问世之前不久,莫扎特曾写过一部名为《音乐玩笑》的小夜曲,编号是K.522。在《概论莫扎特 下篇》中,我们曾经提到过这个曲目——莫扎特为纪念其老父亲而特别创作的一首讽刺性作品,通篇充满着不和谐的音乐元素,甚至有些杂乱无章。学者们认为这两部题材相同、风格上却有着极大反差的作品,相互之间有着必然联系——正是因为K.522这个“玩笑”开的有些过火,连莫扎特自己都觉得有些“于心不安”,所以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又迅速写下了充满着端庄、和谐美感的K.525,以“弥补”《音乐玩笑》给他心灵带去的阴暗。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8-5-21 13:30
这一研究成果似乎有些过于主观,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这首G大调小夜曲,确实反映了莫扎特一直所崇尚的优雅格调。K.525绝对称不上是作曲家最杰出的创作,但却可能是最典型的。在莫扎特浩如烟海的作品目录中,挑选出几首艺术价值上能超越K.525的其他作品不是什么难事,但要说最能集中反映莫扎特音乐风格、创作理念以及艺术天才的作品,这首G大调小夜曲的确是非常合格甚至堪称相当杰出的代表。或许这就是其在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变换后,得以成为“莫扎特名片”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