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作曲家拉索、帕莱斯特里纳、维多利亚等都写过安魂曲,比如帕莱斯特里纳1591年创作的《死者弥撒》(Missa Pro Defunctis)和维多利亚1605年创作的《悼亡仪式》(Officium Defunctorum)就属于安魂曲,虽然它们形式上与后来的安魂曲有些出入。
历史上最出名的安魂曲无疑是莫扎特的那部了。其结构为:
I Introitus 进堂咏
II Kyrie 垂怜经
III Sequenz 继抒咏
1 Dies Irae 末日经
2 Tuba Mirum 号角响彻四方
3 Rex Tremendae 威严的君王
4 Recordare 慈悲的耶稣
5 Confutatis 羞惭无地
6 Lacrimosa 痛哭之日
IV Offertorium 奉献经
1 Domine Jesu 圣主耶稣
2 Hostias 牺牲祈祷
V Sanctus 圣哉经
VI Benedictus 降福经
VII Agnus Dei 羔羊经
VIII Communio 圣餐经
福莱的这部安魂曲的版本主要有DG的Giulini版、Decca的Dutoit版、Philips的Zinman版、Harmonia Mundi的Herreweghe版、Hyperion的Best版,当然,还有近年来极受追捧的EMI的Celibidache版。在听过Cluytens的这个版本后,个人认为它与Celibidache版各有千秋。比较而言,Cluytens的版本的织体略显轻盈通透一点,从某种意义上,可能更符合福莱的这部作品,而在歌手方面,De Los Angeles和Fischer-Dieskau则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