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标题:
海丁克指挥贝多芬的作品
[打印本页]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26 14:35
标题:
海丁克指挥贝多芬的作品
贝多芬第—、第五交响曲
伦敦交响乐团
指挥伯纳德·海丁克
2006年4月伦敦巴比旨大厅实况录音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
海丁克的贝多芬全集疾驰向前,只是《第九交响曲》的表现稍显逊色
在这个优秀的、常常是峻急的《第五交响曲》演绎中,第一乐章强劲而自然,那种疾驰向前的势头很像克莱伯的手法。我想不出这些年来还有哪个行板演奏得比这里的更昂扬、更流畅、更有表现力,谐谑曲则显示了一种健朗的高视阔步的姿态(尽管低音声部的弦乐赋格段显得有一点平淡)。随着基本动机的重复,末乐章在发展中不断地积蓄着张力,
只是谐谑曲复奏部分的诠释存在可质疑之处。
《第一交响曲》同样令人满意。其以一个略作强调的开篇起头,经过了有力且从容不迫的急板。轻快如歌的行板和鼓舞人心的小步舞曲,而在相同步调的三声中部之前则有一个短暂的休止。海丁克将末乐章经营得很好.在急速乐段之前,他有意减弱了音量,其出乎直觉的、朴素的乐感在这部作品现在。甚至是过去的演出版本中都是少见的。可以将这个演绎作为极好的推荐版本。
1.gif
(200.02 KB, 下载次数: 178)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07-9-26 14:35 上传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9-26 14:36
《合唱”交响曲》不像前者那样让人印象深刻,虽然每一处都经过了仔细的斟酌,速度、力度和整体的平衡(除了偶尔喑哑的木管之外)、以及现场感在前三个乐章里都很有效果,但末乐章除外。在我看来,诠释贝多芬这个大胆的末乐章需要打破传统惯例的枷锁,展示一种神圣和近乎狂热的感觉。但从开头的大提琴和男低音的宣叙调开始,这里的演奏给人的印象都是沉闷的,一些合唱的进入缺乏感触。然而.在乐章的进行中,热情开始增长,热度开始上升,进行曲的插部达到了相当的兴奋度(男高音约翰·麦克马斯特[John MacMasterl的声音高高翱翔于乐队之上),进入末尾的最急板,释放的感觉终于喷薄而出。
这部交响曲的前三个乐章全都是卓越的,在第一乐章,海丁克和他的演奏家们营造了一场暴风雨,在它的核心,安东尼·贝德维(Antoni Bedewi)的定音鼓爆发出引人注目的轰鸣。谐谑曲乐章具有极佳的通透感,三声中部和“传统的”标准相比显得有点快,是一种洋溢着喜悦之情的声音,和充满酒神精神的第四乐章形成了对照。我喜欢海丁克处理柔板的方式,虽然快,却保持了充满诗意的旋律线,而且最重要的是具有一种深刻的朴素感,但在演奏的末尾,我更渴望一种个性化的处理,也许是缺少一些库贝利克那种不谐和的现代感吧(见于他在DG的慕尼黑录音),而这种现代感在万斯卡(Osmo Vanska)和道斯嘉德(Thomas Dausgaard)的版本中也能见到。我怀疑还存在一个比这里的版本更大胆、更险峻的《第九交响曲》诠释版本,虽然这个录音在一个总体尚属优异的系列中毫不逊色,但并不像我期望的那么好。
欢迎光临 威虹音响家园 (http://whaudiobbs.d150.chsht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