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标题:
每一天都要探索新东西——内田光子访谈录
[打印本页]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8-27 17:23
标题:
每一天都要探索新东西——内田光子访谈录
钢琴家内田光子
(
Mitsuko Uchida
)
出生在东京,求学于维也纳,目前定居在伦敦。在离开音乐舞台一年后,她又开始了为期一年的系列音乐会演出。最近她向
ICLSSICS
网站的记者讲述了这一年她要展示的曲目,范围从莫扎特到勋伯格。
ICLSSICS
:你正在与克里夫兰交响乐团演出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还兼任指挥。
内田光子:没有比一边指挥一边演奏莫扎特协奏曲更惬意的事情了,我非常喜欢,特别是与克里夫兰交响乐团。在
80
年代,我与英国室内乐团这样合作过多次,可惜后来中断了。当克里夫兰交响乐团邀请我,我立即答应下来,这正是我渴望的,这个演出计划一直要延续到
2007
年,我将与他们演出莫扎特的
21
首钢琴协奏曲。
ICLSSICS
:对于华彩乐段你如何处理?
内:有些钢琴协奏曲莫扎特没有提供华彩乐段:
K466
、
K467
、
K491
、
K503
和加冕协奏曲(
K537
)。贝多芬为
K466
谱写了华彩乐段——非常精彩,非常雄壮。其他的协奏曲,我使用自己即兴创作的华彩乐段。这对于我来说可能有点不自量力,但是作曲家没有写,你能怎么办呢?
ICLASSICS
:某些
20
世纪的音乐作品在你的心中有特殊的位置,特别是勋伯格、伯格和韦伯恩的音乐。
内:第二维也纳学派是我的最大爱好之一,音乐会听众目前对这些音乐仍然有抵触情绪,我希望自己能改变这种情况。
当毕加索实验立体派艺术时,勋伯格正在步入无调性音乐的世界。当
20
世纪视觉艺术被人们所接受时,音乐听众仍然非常保守。这里有两个原因:你可以在一幅画前面停下来凝视,你还可以走过它然后再回来观看,但是对于一段音乐,你必须一次听完整个作品。如果你出席音乐会,不可能走开再回来。另一个原因是一个人不能真正“拥有”音乐。你不能把一首音乐作品挂在你的墙上,在闲暇时光随时凝望它。音乐是即时艺术,而且每一次发生时都是不一样的。
第二维也纳学派音乐的精彩之处在于它表达的东西非常丰富,比
18
世纪的音乐与我们的内心体验更接近。为了掌握它们,你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倾听,让它迷住你。要打开自己的大脑和耳朵来发现那里有什么。作为一个音乐家意味着每一天都要探索新东西。即使我已经演奏了
30
年的音乐也需要重新倾听,我忍不住要去探索——演奏就意味着倾听。
在欣赏勋伯格、伯格的作品时,听众没有办法预测下面的音符是什么,因此他们感到六神无主。实际上莫扎特的音乐与勋伯格、伯格的一样复杂,但听众适应了古典风格,就有了这种音乐在掌握之中的幻觉。勋伯格在
1909
年正式步入无调性创作——但是在这之前,有很多人试图打破古典音乐创作的模式,李斯特和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都在这方面努力过。
ICLASSICS
:你是基于这个原因才参与卡耐基“景观”音乐会的。
内:是的,我希望把这个系列叫做“内田光子再次演奏维也纳第二学派”,我以莫扎特协奏曲作为开头。莫扎特是勋伯格、伯格和韦伯恩非常敬重的作曲家。在音乐会上你可以听到伯格的小提琴奏鸣曲很好地与舒伯特的小品的比较,伯格的弦乐抒情组曲与舒拨特的《美丽的磨房女》的前后搭配,还有勋伯格的《月光下的彼埃罗》。最终你可以听到这些作曲家和作品的内在关联,可以听到过去熟悉的曲目中的新东西。
ICLASSICS
:你的“景观”音乐会
CD
在它上市的第二个星期销量猛增,你的音乐会也非常受欢迎——你上个星期的卡耐基音乐会是整个演出季少有的全满演出。去年,你获得了留声机奖,你录的勋伯格《钢琴协奏曲》获得了格莱美奖提名。这么多关于你的好消息!
内:确实很好,是的,我非常高兴。我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在与超级天才们对话——与莫扎特、与贝多芬、巴赫、舒伯特、舒曼、勋伯格对话。这些人都是伟大的天才,跟他们在一起我其实是个矮子。明白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我停止我不知道这些,那就麻烦了。
作者:
whadmin
时间:
2007-8-29 23:02
东方钢琴家能打入国际乐坛的不多,尤其是容易被轻视的女性,举目望去,能数出来的没有几个,要像
内田光子
(Mitsuko Uchida)能够在国际占有一席之地,普遍得到推崇与追捧的,更是寥若晨星。
内田光子身材瘦削,留一头鬈曲的长发,背影和另一钢琴女杰阿格里奇(Martha Argerich)有神似之处,名气也相当,但她们两位是一体两面,演绎上一位火花四溅,一位深沉内敛。阿格里奇在炫技曲目上常能迸发出震撼人心的演奏热力,而内田光子则善于营造深邃细腻的魔力,散发出有如陈年佳酿般的芳醇。
阿格里奇擅长拉赫曼尼诺夫、柴可夫斯基、李斯特,但这些曲目,内田光子碰都不碰。她很早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即着重表达内心而非炫人的技巧。她以诠释莫扎特闻名,是被公认的“莫扎特专家”。
跟许多演奏大师一样,内田光子对莫扎特作品怀着热爱与敬畏之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她便潜心钻研莫扎特的作品,不让自己的演奏飘游在一种单纯的美之上,而是努力去挖掘其中朴实而深邃的内涵。
内田光子演奏风格强烈,但却没有忽略莫扎特音乐里的浪漫精神。德国《法兰克福公共报》曾评介,内田光子诠释的莫扎特,最宝贵的一点就是能“在技巧与主观、活泼与感性这矛盾的两者间取得最有利的平衡”。
1948年出生于日本东京,内田光子的父亲是名外交官,12岁那年,她随父母移居维也纳,开始在音乐之都接受地道的维也纳古典音乐教育。1966年,内田光子参加慕尼黑国际钢琴大赛得第三名,得以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直到1968年毕业。
毕业后,内田光子开始辉煌的大赛经历。1969年得贝多芬国际大赛第一名,1970年得萧邦国际钢琴大赛第二名,休息两年后,73年得克拉拉哈丝姬尔国际大赛第二名,75年得李兹国际大赛第二名。
如果用国际大赛的成绩来衡量,内田光子算不上超一流,因为她不是夺冠王,但也有人认为,以内田光子的演奏水平,理应得第一,但因为她是东方人,又是日本人,所以永远只能屈居第二。
尽管如此,内田光子已证明她有深厚的功力和独到的诠释力,在22岁的时候,已经表现出浓烈的个人风格及不流于俗的艺术家风范。她扬弃过分雕琢的演出方式,转而把焦点放在音乐本身,要在乐谱中找出合于逻辑的诠释方式,并以纯粹的声音表现出来。她说:“我必须弹出自己确信能表现出乐曲本质的乐音,并揭示作品内在的意义。”
070116_yy_nt_01.jpg
(8.16 KB, 下载次数: 16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07-8-29 23:02 上传
欢迎光临 威虹音响家园 (http://whaudiobbs.d150.chsht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