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标题: 百年格里格 [打印本页]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8-12 13:13
标题: 百年格里格
提起格里格,大多数人马上想到的都是《皮尔.金特》。《皮尔.金持》第一、第二组曲是最热门的古典通俗名曲之一,特别是《晨曲》、《安妮特拉之舞》、《索尔维格之歌》这几段的旋律,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皮尔·金特》是杰出的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诗剧,以挪威民间传说为题材,大意是:自私、放荡的农家子弟皮尔·金持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他爱上了美丽的姑娘索尔维格,而参加山村青年的婚礼时却将新娘英格丽特诱骗上山,始乱终弃。他在山野逃窜,与山魔之女相遇,爱上了她,并在她的诱逼下,抛弃人的品格,迷狂地追求权力。然而他被村民的钟声惊破迷梦,脱离魔窟,回到山村。他见到了垂死的母亲,却不肯浪子回头。母亲死后又离家出走,乘船出海,浪迹天涯,经历了种种离奇冒险的生活。他曾经致富,又因海船失事而使财产化为乌有。他在流落非洲之时,又与阿拉伯酋长的女儿阿妮特拉有过一段萍水相逢式的爱情。最后,他的一切幻想都破灭了,辗转回到故乡。他所爱的女子索尔维格仍然忠贞地等着他。最后,皮尔.金特倒在她的怀里死去。

     1874年,易卜生在完成《皮尔·金持》剧本后约请格里格为其配乐,作曲家欣然接受并于翌年夏天完稿,格里格为此剧写了前奏曲、进行曲、舞曲、独唱曲、合唱曲等二十多段音乐。诗剧公演后,作者选用了其中八段音乐,改编为两套管弦乐组曲,就是上述的《皮尔·金特夕第一、第二组曲。而笔者要推荐的,则是不多见的全剧配乐录音。

    事实上全剧二十多段音乐都相当动听,尤其是开始的序曲、充满民间风味的一段中提琴独奏、《皮尔·金特小夜曲》和《索尔维格摇篮曲》等几段独唱与合唱,这些组曲里没有选入的音乐不听实在可惜。

尼姆·贾维(Neeme Jarvi)

    指挥瑞典哥德堡交响乐团于1987年为DG公司录制的《皮尔·金特》全剧,应该是大牌唱片公司的第一个全剧录音了。贾维是爱沙尼亚(当年属于前苏联)指挥家,在DG、Chandos留下了数量不算少的录音。不过一直没有给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也有评论认为他属于“滥录”的指挥,录音数量虽多但质量参差。不过在他所擅长的范围内——主要是北欧和苏俄音乐,还是有一些精品的。

    爱沙尼亚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靠近北欧,在文化上受北欧文化的影响多于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因此爱沙尼亚音乐家擅长北欧音乐也是理所当然的。而这套《皮尔.金特》录音用的也是北欧乐团——哥德堡交响乐团虽非世界顶级乐团,但单就这套录音而言表现堪称完美,所以这套录音能成为贾维的代表作,绝非因为是“第一套全剧录音”这种“收藏意义”,而是演绎、演奏以及DG的录音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贾维的演绎风格可以简单概括为冷峻而不冷漠,在戏剧性较强的段落是毫不手软,动态对比强烈,而对于音乐中那份清新纯朴的美感又有很好的表现。这套录音长时间在DG目录里都是正价双CD,直到前两年才转为廉价小双张。唯一的问题是这个全剧的录音真的十分“全”,里面有不少对白部分,还好这些对白基本是在每一轨的最后,用遥控器跳过即可。

     在将近二十年之后,又出现了一个《皮尔·金特》全剧录音,这次是Virgin公司的制作,  而指挥家是尼姆·贾维之子帕沃·贾维(Paavo Jarvl,以下简称小贾维),他7962出生,自小在父亲的熏陶下学习音乐,后就读于著名的美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8-12 13:14
尼姆·贾维(Neeme Jarvi)

    指挥瑞典哥德堡交响乐团于1987年为DG公司录制的《皮尔·金特》全剧,应该是大牌唱片公司的第一个全剧录音了。贾维是爱沙尼亚(当年属于前苏联)指挥家,在DG、Chandos留下了数量不算少的录音。不过一直没有给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也有评论认为他属于“滥录”的指挥,录音数量虽多但质量参差。不过在他所擅长的范围内——主要是北欧和苏俄音乐,还是有一些精品的。

    爱沙尼亚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靠近北欧,在文化上受北欧文化的影响多于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因此爱沙尼亚音乐家擅长北欧音乐也是理所当然的。而这套《皮尔.金特》录音用的也是北欧乐团——哥德堡交响乐团虽非世界顶级乐团,但单就这套录音而言表现堪称完美,所以这套录音能成为贾维的代表作,绝非因为是“第一套全剧录音”这种“收藏意义”,而是演绎、演奏以及DG的录音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贾维的演绎风格可以简单概括为冷峻而不冷漠,在戏剧性较强的段落是毫不手软,动态对比强烈,而对于音乐中那份清新纯朴的美感又有很好的表现。这套录音长时间在DG目录里都是正价双CD,直到前两年才转为廉价小双张。唯一的问题是这个全剧的录音真的十分“全”,里面有不少对白部分,还好这些对白基本是在每一轨的最后,用遥控器跳过即可。

     在将近二十年之后,又出现了一个《皮尔·金特》全剧录音,这次是Virgin公司的制作,  而指挥家是尼姆·贾维之子帕沃·贾维(Paavo Jarvl,以下简称小贾维),他7962出生,自小在父亲的熏陶下学习音乐,后就读于著名的美国科蒂斯音乐学院,曾接受伯恩斯坦的指导。他自1993年起先后担任瑞典马莫交响乐团、瑞典皇家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英国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美国辛辛那提交响乐团和爱沙尼亚国家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或首席客席指挥。

     这个《皮尔·金特》录音的乐团是爱沙尼亚国家交响乐团,与老贾维的哥德堡乐团一样,爱沙尼亚国交虽非顶级乐团,但对于北欧音乐是得心应手。而小贾维与父亲的音乐风格有较大的差异,比父亲“文艺”,着重于抒情、细腻。与父亲相比,小贾维的《皮尔·金特》色调偏暗、偏暖,擅于细节气氛的刻画营造,呈现了音乐的另一种风貌。这个全剧录音只用了一张CD,就是少了老贾维版的对白和宣叙调,听起来更加紧凑。值得一提的是,小贾维在之后不久又指挥同一乐团录制了一张格里格作品集,包括《交响舞曲》、《挪威舞曲》和《霍尔堡组曲》等。虽然这几部作品名气不如《皮尔·金特》,但都是充满北欧民族气息的动人音乐。特别推荐其中的《霍尔堡组曲》,虽然此曲是纯弦乐的作品,并无“爆棚”之处,但这是笔者听过最传神的弦乐录音之一。尤其是第一乐章(T.11),各声部层次分明、此起彼伏的生猛表现,是考验音响器材解释力和音色表现的绝佳素材。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8-12 13:15
标题: 最有诗意的格里格
格里格的名气很大,几乎没有一个古典音乐爱好者不会不知道他,然而这位名气很大的挪威作曲家留给后人的音乐遗产在数量上并不十分丰盛。不知何故,格里格甚至连一部交响曲也没有,要知道邻近的芬兰那位西贝柳斯可是一口气写下了七部交响曲,而且每一部都是充满北欧情怀的杰作,缘何同在北欧的格里格却没在一部交响曲留传后世?那么格里格又是凭藉着什么赢得世界声誉的呢?

    综观格里格的音乐作品,  最令古典音乐爱好者难忘的是《A小调钢琴协奏曲》以及《皮尔·金特组曲》、《霍尔堡组曲》、《挪威舞曲》,还有钢琴曲集《抒情小品》。

    格里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颇有舒曼遗风,脱胎于舒曼的风骨,青出于蓝胜于蓝,不少唱片公司往往也把这两首钢琴协奏曲合为一集发行。《A小调钢琴协奏曲》是格里格25岁时创作的,  时间是1868年,此时此际的格里格正处于一种莫大幸福感中,他的爱女在这一年降生,虽然不幸的是在第二年夭折了,但当时的格里格确实是难以抑制这份喜得爱女之欢悦,同时也凭着年轻人特有的“张狂”与热情,一气呵成写下了其唯一的一部钢琴协奏曲,乐曲充满着清新怡人的青春气息,从中你可以充分感受到格里格那蓬勃壮丽的音乐情怀,音乐很美妙,很有诗意,抒情、歌唱的旋律在这部演奏时间仅仅是三十分钟的乐曲中比比皆是;乐曲也洋溢着作曲家对挪威大自然无尽热爱之情,大自然的奇妙,作曲家对大自然一山一水的感悟,在乐曲中层现得是那样的精致,那样的完美,这是属于格里格的特有的诗意般的音乐,从那优美的旋律中仿佛听到了回荡在挪威大地的万籁之声。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8-12 13:16
格里格的音乐是挪威民族化的乐音,他把挪威民间音乐的精髓非常巧妙地常溶进音乐创作中。据称当年58岁的李斯特会晤28岁的格里格,亲自在钢琴上弹奏了格里格的乐曲后,颇为深情地赞赏说:“挪威的风土人情历历在目,在您的作品里充满阳光,充满了生命的幸福,多么清新的空气,多么的辽阔远大!”其中还有一段话是非常中肯的:“您不拣欧洲桌子上的残羹剩饭,您走自己的路!”这就是格里格,在当时欧洲乐坛来说,是与德奥正统音乐背道而驰的,浪漫的、民族的格里格得到了同样是浪漫的、民族的李斯特的鼓励与肯定,更坚定其走挪威民族化道路的信心,也为世界乐坛的百花园里添加了一束绚丽的挪威音乐之花。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8-12 13:17
格里格最负盛名的作品是为易卜生的戏剧《皮尔.金特》谱写的配乐,能完整地听过格里格为全剧所配的二十三段乐曲的古典音乐爱好者估计并不多,一般都是聆听其中的第一、第二组曲,这两部组曲是他亲自编选的精彩乐段,总共八段音乐,其中最有名的乐段当数第一组曲的《晨曲》。

   《晨曲》的旋律十分简洁,基本上是由五声音阶组成,然而却是描绘晨景最为出色的音乐,格里格只是以寥寥数笔就把一幅晨景的音画写活了,而且写得很美,十分生动,清新、恬静的音乐很有牧歌韵味,田园诗般的音乐意境跃然而出。真正是音乐中有画,音乐中有诗意,如乐曲第一次“强奏”时,其音乐画面正如格里格所说的:“就象太阳从云层中露出曙光”。格里格算是把晨景写绝了,以描绘晨景的音乐少有超越格里格的。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8-12 13:17
对于《皮尔.金特》组曲,格里格本人认为,其中的《奥塞之死》与《索尔维格之歌夕乃是他最为得意之作。《奥塞之死》是剧中第三幕皮尔·金特的母亲奥塞溘然长逝时的一段配乐,舒缓、平和的旋律加上略带悲哀的轻柔音色,仿似是一首充满悲伤的葬礼进行曲。

   《索尔维格之歌》的旋律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十分熟悉也是全剧中反复吟唱的、最动人的一支歌曲,有人称之为“爱情之歌的象征”,由女声唱出的《索尔维格之歌》十分动听,就算是原汁原味地用挪威语演唱,虽然听不懂歌词,但从悠长亲切的旋律、声调之中也完全可以体会到格里格音乐中所蕴涵的诗意,不愧为一首忠贞爱情的优美诗篇。上海音乐出版社发行的一辑《月夜绮思》CD,内中收录有上海女高音歌唱家蔡则平演唱的《索尔维格之歌》,声情并茂,大有情之所至,一往而深之感。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8-12 13:18
格里格的《霍尔堡组曲》也是非常有名的,这是为纪念丹麦戏剧家、作家霍尔堡而作的一组组曲,他创作了两个版本,一个是钢琴独奏,一个是弦乐队合奏。现今在音乐会上演奏的与唱片公司录制的则大多是弦乐合奏版本。《霍尔堡组曲》的音乐颇有巴洛克的品味,然而却又是挪威化的,是植根于挪威民间音乐基础上、格里格式的巴洛克音乐。据说此曲由作曲家本人改编为弦乐演奏版后,格里格对其优美、动人的音响效果十分满意,不少著名的室内乐团亦以完美表现格里格的诗意般优美音响而自豪,如马连纳指挥圣·马丁室内乐团演奏的《霍尔堡垒组曲》,其弦乐之酣畅、风格之纯正,堪称一流。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8-12 13:19
对格里格的音乐创作,不能不提到的是他那著名的《抒情小品》。由十辑共六十六首钢琴曲组成的《抒情小品》,可以说是格里格音乐艺术才华最优雅、最完美的表现,从这些珍珠似的钢琴小品曲里,我们听到了真正属于挪威的音乐抒情诗,这66首抒情小品就是格里可知向我们展示的挪威风情画,每一幅音乐小品画,无不倾注着作曲家对挪威的深切情怀。《抒情小品>的66首乐曲中比较著名的有《致春天》、《摇篮曲》、《钟声》、《蝴蝶》、《夜曲》、《挪威舞曲》等。

     格里格后来又把第五辑的前四首乐曲改编成管弦乐曲《抒情组曲》。格里格的钢琴音乐就像波兰肖邦的钢琴音乐那样的纯朴,那样的优雅,格里格具有抒情的天赋。他的《抒情小品》钢琴曲集虽然不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也可以说是钢琴百花园里的一束奇葩,难怪当时有音乐评论家称格里格为”北方的肖邦”。

     格里格的音乐处处是诗意,他是以写诗般的心境去写音乐的,他是把音乐当作诗来写的,在格里格的心目中,音乐本身应该就是诗,所以他创作出来的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是那么富有诗意,听起来都是那么的亲切,音调悦耳,富有情趣。

“他的音乐总是诗意盎然”。




欢迎光临 威虹音响家园 (http://whaudiobbs.d150.chsht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