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标题:
VAR REQUIEM《战争安魂曲》震撼心灵
[打印本页]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5-22 11:57
标题:
VAR REQUIEM《战争安魂曲》震撼心灵
在音乐史上,莫扎特、柏辽兹、勃拉姆斯、威尔第、福雷的《安魂曲》是旷世名曲,布里顿的《战争安魂曲》则是二十世纪安魂曲中的杰出作品。
传统的安魂曲常采用固定的拉丁文追思弥撒歌词,布里顿的《战争安魂曲》则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青年诗人欧文(W.Owen)九首英文诗穿插在拉丁语经文之中,欧文的英文诗句由独唱唱出,合唱则唱固定的拉丁文歌词,与一般的安魂曲有所不同。
这款影碟(DG LD 072 2981)的封面设计很有惊世之意,那是1942年卢卑克(Lubeck)圣玛利大教堂被炸毁的大钟。更有意义的是,这是指挥家加德纳领导蒙特威尔第合唱团托尔兹男童合唱团、德国北部广播合唱团、交响乐团在1992年8月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音乐节演出现场实况录像,是为了献给在南斯拉夫战争中的牺牲者,演出地点正是战后重建的圣玛利大教堂。
从影碟观赏效果来看,这不仅表现战争的悲惨和追思死难者,而且还有强烈的音乐震撼力、感召力,极为动人:能够取得如此奇妙的音乐重放效果,关键问题是影碟制作重点放在音响结构上, 即作品的主要三种音色组合。第一是合唱与乐队的组合,所唱出的第一乐章“安息经”中的“垂怜经”;第二乐章“末日经”中的“愤怒的日子”、“至第一乐章中的‘永远的安息’与恶人受判决”等,有声有色,有血有泪,既表现了战争的悲哀,又提出了战争的警告;第二是男童合唱与乐队的组合,所唱出的第一乐章中的“永远的安息”;第三乐章“奉献经”中的“主耶稣基督”、“牺牲”;第六乐章“请拯救我”中的“在天堂”等,声响纯净。透明、质朴,就像天国之声;第三是独唱(女高音、男高音、男中音)与乐队的组合,如女高音奥干纳索娃(S.Orgonasovcl)唱的“圣哉经”(第四乐章)、男高音约翰逊(A.B.Johson)唱的“一个人一直吊在炮弹制的路上”(第五乐章“羔羊经”)、男中音斯科夫斯(B.Skovhus)唱的“东方一阵闪电过后”(第四乐章)等,以不同的声型、不同的音色表现战争的血腥情景,情怀阴郁,用声深情。
这三种音色组合不但清楚可辨,而且还可判断其方位,并均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一个观点——“警惕战争,维护和平”,这就是这部作品的真谛。实际上,布里顿这部《战争安魂曲》不论是宗教信仰,还是作曲手法都已冲破了传统的概念,大大超越了宗教音乐的范围,在演唱上有着现代人的气质,这是有人情味的歌声,唱出了人类的爱心。
1.gif
(122.38 KB, 下载次数: 13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07-5-22 11:57 上传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8-11 14:18
真挚、感人!
欢迎光临 威虹音响家园 (http://whaudiobbs.d150.chsht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