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虹音响家园
标题:
再论功放(下)——摘自HiFi音响
[打印本页]
作者:
weihong
时间:
2007-4-22 10:12
标题:
再论功放(下)——摘自HiFi音响
功放按其工作状态,又分成A类、B类、AB类、C类及D类等,以下只作简略的介绍。
(一)A类放大器:其重点在於输入正弦波电压讯号的整个周期里,功率管都处於导通的工作状态下,优点是上下半波无交越失真,缺点是即使没有输入讯号,放大器依然损耗电能,发热量极大。其解决办法是加大散热器面积,机体难免庞大。承如上文所说,功放设计在於设计者的判断力,如何贯注入电路及零件选材上去,故不能妄论A类机声音必佳。
(二)B类放大器:这表示功率管只是导通输入讯号的半个周期,另一半被切掉,更无严重交越失真。故效率虽高,不为质素较佳的功放使用。其优点是功率大而热量低。在同等功率输出条件下,B类功放的电功率消耗只是A类功放五分一左右,更无静态(开机而不重播)功率损耗。
(三)AB类放大器:其电路工作特性介乎A类与B类之间,即功率管导通时间大於半个周期而不足一个周期,只有一小段时间被切掉。事实上,AB类功放是在低输出时为A类工作,高轮出时为B类,故大动态下仍难避免失真。使用两只管作推挽放大,则失真可减少。
(四)C类放大器:这是指功率管导通时间小於半个周期,而大部分时间处於切掉状态,这类功放设计并不流行。
(五)D类放大器:这是指功率管工作於彻底导通或完全切掉的两种状态下,现时见到有用於主动式扬声器内。一些较为讲究的主动式扬声器,其内置功放为AB类,以提高音响质素。
(六)超A类及滑动式A类放大器:这些功放都是在A类功放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滑动式A类功放的功率管的工作点,紧随著讯号的变化而改变。与此同时,其静态工作点靠近於功率管的截止区内,故二者功率损耗均较A类机为低,机身可以造得较细,滑动式功放属於单管放大方式,而非双管。它在整个工作期间均为导通,处於线性放大状态。相对於A类,其失真较大,低音质量也较差。
超A类功放是为一对功率管以交替推挽方式工作。功率管的静态工作点选於截止区附近。其轮出功率亦像滑动A类随著输入讯号与变化幅度而改变,故工作效率同样较A类高。超A类功放无B类机的开关或称交越失真,声音自然较佳。
(七)MOS场效应管功率放大器:这种於60年代发展成功的管子,与晶体管不同,它是以电压控制方式工作,故而同时具备有电子管与晶体管两种特性,令晶体管机声音倾向饱暖浑厚类。
若从零件组成上看,放大器分为胆、晶体管及集成电路多种。
(一)电子管放大器:其电路简单直接,线性良好,过载能力强,但静态指挥一般,故即使是很昂贵的胆机,厂方未必会清楚交代所有重要规格资料。胆机声音温厚甜润是为特征。
(二)晶体管放大器:它技术指标优异,回转率高,动态大,频率响应宽润,输出功率高及失真低。晶体管机声音此较中性。由於电路复杂,互相干扰较大,且因容易过载而损坏。
(三)集成电路放大器:上文已有所论述,还需补充的是集成电路体积小,内部零件对称,保护功能好,且成本低。集成电路於回转率方面稍逊,动态摆幅较窄,极品功放多不采用。近年集成电路放大器质素已见提升,表现不俗。
怎说也好,功放设计因应使用电路而固定其基本声底与性能,但如何发挥得更好,这才是每家音响厂显示实力的时刻。有部分音响厂喜欢研制超大功率功放,一则显身价;二则可推动大型极品扬声器。然而,近代扬声器多采用低音反射式箱体结构,甚至乎低音部分内置放大组件,以减轻功放负担。再者,现代扬声器传真度高了,功放设计不再一味追求更大功率储备,而是如何在质和量之间取得平衡。历史上最优秀的晶体管功放,一般都是中等轮出规格,也不一定是A类设计,而能同时在分析力、瞬变、音乐表情、节奏感、旋律、频宽及音准方面表现均称良好。
欢迎光临 威虹音响家园 (http://whaudiobbs.d150.chsht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